十一月的長安,城皇廟香火鼎盛。
長安是城皇的原發地,供奉的城皇神是紀信。紀信是劉邦手下大將,滎陽之戰中救過劉邦,后被封為十三省總城皇,建廟立祠。文景二帝時封為城皇神。
關中之戰能守住,百姓們很感恩這位長安城的保護神,近來日子好了便紛紛來拜。
林子繞過城皇廟,走過小巷,進了軍情司衙門,見了前院冷清的場面,皺了皺眉,又回頭看了一眼。
“都是保護長安的,城皇那般熱鬧,我們這卻連個人都沒有。”
“司使要是嫌冷清,不如我去請那些百姓都過來拜拜我們堂上的關公?”
“不好笑。”
林子往大堂走去,身邊的探子還在喋喋不休。
“不請百姓來拜也可以。可以讓剛上任的官員來軍情司拜拜,可比拜城皇有用。”
因宋律規定新官到任三日內必須拜城皇,借神明之威約束官員,故而有此一說。
“小的敢保證,來我們軍情司拜過之后,絕沒哪個官吏還敢伸手……”
這次林子倒是笑了笑,道:“你是不想當探子了是吧?話這么多。”
“話多,人機靈,才能探消息不是嗎?”
“廢話少說,去把校尉以上又沒帶差事的人都叫過來。”
軍情司近來往北面又派了不少人,比如王成業又帶了一批人往太原聯絡郝天益的舊部,同時保州這條線鋪開也需許多人手。
身上沒帶差事的,其實真沒幾個了。
今日安排了出發去往河西前的諸多事宜,林子才到馬廄,卻見俞德辰大步趕過來。
“司使,派馬琰單獨領人去鈞州怕是不妥。”
林子臉色瞬間冷峻下來,問道:“你怎知馬琰要去鈞州?”
“他告訴我的。”俞德辰又解釋道:“因我是軍情司中人,他與我交好,方才說的,司使不用怕他會向別人泄密。馬琰武藝高強、熟悉中原地勢、擅弓馬,但性格率直,不適宜往鈞州。司使,我想請命去鈞州。”
林子放下手里那喂馬的草料,心中著實生氣。
這次無人可用,才給了馬琰一次機會,還反復叮囑口風要嚴,結果人都沒出軍情司事情泄露了。
不由讓人懷疑是俞德辰故意套了馬琰的話。
“馬琰主動與你說的?”林子似無意般問道。
“是。”
“知道了,去吧。”
“司使,我可以去……”
林子抬起手,止住俞德辰的話,心中有些猶豫起來。
其實,關于軍情司若是懷疑有人被策反要如何處置,李瑕已交代過林子要怎么做了。
謹慎是對的,有懷疑也是正常的。
要防范,那就建立一個規范的審查,對每個人都審查。
同樣是北面回來的,王成業、馬琰,甚至他林子自己其實一樣都有被策反的可能。不能因為俞德辰遇到的危險最多,就只查他一個。
審查之后,核實、找證據,有證據就處置,但沒證據的話需有個原則,李瑕稱之為“疑罪從無”。否則凡是有運氣好的脫困就會被懷疑,那往后探子只要陷在敵境便都不用拼命了,或者敵人只要放出一點離間計就能讓軍情司自廢武功。
喪失北地百年、三百年,人心要挽回,那信任與懷疑之間必須得有個原則。這原則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極難。
至少趙構對岳飛做不到,趙昀對余玠也做不到。弱主做不到對強臣疑罪從無,絕對不可能。那種威脅感會刺到弱主的骨子里,叫他們夜不能寐。
李瑕無所謂的,定規范、定原則,并交代原則定下來就遵守。之后便不再過問此事,把重點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了。
林子并沒有忌憚俞德辰到夜不能寐的地步,卻也沒有李瑕這般灑脫。
兩月間他審過太原之事,沒有找到俞德辰通敵的證據,只好不再監視俞德辰。
但,心里有沒有做到疑罪從無?一直沒找到俞德辰通敵的證據就一直懷疑下去?
到了今日這無人可用的地步,寧愿用馬琰,還是不愿用俞德辰?因為馬琰就算被策反,造成的威脅也不大?
林子閉上眼想著這些,好一會才睜開眼看向俞德辰。
俞德辰那雙眼睛看起來頗為單純……這種是最適合被蒙古人利用來當間諜的了,林子這般心想。
但開口,顯得十分威嚴。
“你的傷勢,好了嗎?”
俞德辰眼睛一亮,應道:“傷早就好了。”
“那好,你帶馬琰去鈞州。”
林子的語氣不再遲疑。
沒什么好擔心的了。秦王身陷死囚牢尚且能創下如今這份基業,其實根本就不怕麾下任何一個人叛。那與其靠個人的直覺去猜測懷疑,不如信法度與規范。
態度一果斷,軍情司指揮使的氣勢瞬間比方才強了不少。
“事情不大,有幾個軍情司的探子失聯了,你過去查查……”
秦王府中,李瑕議過事之后,提筆分別給廉希憲、李曾伯、張玨寫了封長信。
無非是將方才所商議的關于北面的形勢詳細與他們分析,保持一個有效且及時的溝通。
他還拿起李曾伯上次的來信再看了一遍,想著如何回信,方才落筆。
信還未寫完,奚季虎已匆匆趕來求見。
奚季虎近來在總領關中水利之事。今日也不知是去何處勘察歸來,腳上滿是泥濘,連衣袍下擺也是干了的泥土。
李瑕見了,放下手中的筆,起身引奚季虎在一邊的小幾邊坐下談事。
只這待遇便可見他對奚季虎的看重。換作大部分人來奏事,李瑕多是一邊批公文一邊聽對方說話。
“這是在何處摔了一跤?”
“龍首渠。”奚季虎笑道,“前幾日下過雨,地滑,我一個沒站穩,還拉著旁人摔倒了一大片。這若是在江南,怕是要指責縣役們沒照顧周到。這邊眾人卻嫌我沒干過粗活,這才是做事的樣子啊。”
他不是訴苦,也不是告狀,是真心欣賞關中官場風氣。
畢竟以往見過了太多養尊處優的朝廷官員,到民間巡視連轎子都沒下過的比比皆是。
說話的同時,奚季虎也沒耽誤時間,從袖子里掏出一張圖紙來遞給李瑕,緊接著便提到了正事。
“王上請看,這是長安城引渠用水的圖紙,目前我們認為該重修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再與運糧的槽渠互相連接,構成運輸、供水兩用的水道。但是否足夠供應城中用水,還需再核算……”
這圖紙來的絕不輕松。
奚季虎是八月初到長安的,中秋時給了李瑕關中水利的初步規劃,之后開始更仔細的勘測,到現在十一月中旬,開始漸漸給出圖紙。
這圖紙并不完整,只是為了可以動工,先給出一小部分。
但三個多月的時間,規劃、勘測、繪圖,換作任何人也很難做到更好了。
這也是李瑕看重奚季虎的原因,其人有才干,且還是全才。
但欣賞歸欣賞,他還是問道:“只能確定先重修三條舊渠?若往后擴建城池用水如何解決?排水又如何規劃?”
奚季虎苦笑,道:“王上所言甚是,故而我以為眼下動工操之過急了,不如徐徐圖之?容我等再仔細勘測,拿出一個更完善的辦法來?”
李瑕往后稍仰了仰,思忖著。
他今日才議過北面的形勢,估計著蒙古汗位之爭不論是忽必烈或阿里不哥勝出,也就這一兩年就會結束了。
之后也許休養一兩年,必會再有戰事。
這般形勢,當然著急。
不過,興修水利所耗費的大量錢糧短期內還是遠超過水利帶來的增產的,很可能等到開戰時還沒看到收益。
換作五代十國時那些政權,大部分都會選擇屯集兵糧應付戰事,而非建設民間。
而李瑕考慮的則是要有面對長期的戰爭的能力,他不打算荒廢建設,只打算加快。
“并非是我不想徐徐圖之,而是局勢不容許。依我之意,可先動工修龍首渠,至于槽渠如何連接,排水如何規劃,還請盡快。”
奚季虎很為難,搖頭嘆道:“王上。旁的不提,只說懂水利的人手也不足……”
李瑕明白,這般大的工程,僅有一個兩個懂水利的人才是遠遠不夠的。
更何況奚季虎才到關中三個月多,不了解北方水系。哪怕參與過它山堰的修筑,其人本非專長于水利。
想到這里,李瑕忽然心念一動。
他起身從屜中拿出李曾伯的一封信。
信上是關于興慶府的詳細情報,李瑕攤開來在字里行間仔細找著什么。
“興慶府……找到了……張文謙行省西夏,以郭守敬修唐來、漢延等渠,欲灌田九萬頃,時長日久恐其城高糧足,宜攻興慶府……郭守敬?”
“郭守敬。”
李瑕放下手中的信,再次念叨著,心里有些思量。
能讓他記著名字的人其實不多,郭守敬算一個。
眼下他與忽必烈都在緊鑼密鼓地修渠興田,若能把助忽必烈修水利的郭守敬請回來,那不僅能滿足眼下關中水利規劃的需求,還能起到此漲彼消的作用。
“既是人手不足,我們就再請兩位水利名家來,如何?”
“求之不得。”奚季虎馬上應道,之后笑了笑,道:“不過說句大言不慚之語,能在我面前稱得上水利名家者,怕是不多了。”
李瑕也笑了笑,道:“不多,但碰巧知道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