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讀書)
漢武帝在蘭州與長安之間設置郵亭,公文傳遞一個來回是七天。
李瑕也設置了官驛,一封公文從興慶府到長安只需要三天。
五月二十一日簡陋的宮殿中,幾個侍衛進進出出,將一封封來自甘肅、寧夏各地的信擺在案上,由官員們拆閱,并將重要的消息標注出來。
“寧夏安撫使李公言,觀元軍調動跡象,必為牽制我軍。”
“陛下,河西軍的消息到了,這是宋將軍的親筆信。”
李瑕伸手從韓祈安手中將信奪過,親自過目了之后,深吸一口氣。
他放下手中的信,走到掛著大地圖的墻面前。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陛下明鑒。”韓祈安亦起身,清了清嗓,道:“忽必烈一定是派出了他的兒子真金保護八思巴去往吐蕃。”
“我們早該想到的,以吐蕃形勢,不派一個宗王不足以鎮住局面。忽必烈還是想將功勞留給他的兒子。”
“他打得好盤算,真金突然進入青海,我們確實也沒辦法察覺。”
說著,韓祈安再次低頭看向宋禾的信,不由笑了笑,道:“可惜,元人做夢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準備將李丙,竟能劫走了八思巴。現在,元人完全陷入被動了。”
“恭喜陛下。”奚季虎道:“宋禾只需要找到李丙,即可為陛下帶回八思巴,之后再擊敗崔斌的兵馬,甚至可為陛下俘虜真金。”
楊果撫須不已,道:“須知,北方無數漢臣,俱將期冀寄托于真金。陛下若能擒下他,可從忽必烈手中奪回北地三成人心。”
韓祈安道:“只怕沒那么容易,宋禾兵少。而崔斌只需護著真金向西,深入吐番宋禾無力深入,欲擒真金,難矣。”
“何妨?”奚季虎道:“待八思巴到長安,真金則無力控制吐蕃。我們只須封鎖吐蕃,真金不過一甕中之鱉。”
“宋禾信上之意,李丙部雖俘八思巴,卻亦為元軍追入祁連山西麓,不可太過樂觀”
臣子們在議論,李瑕卻沒有在聽。
他背對著他們,目光始終在打量著地圖。
終于,臣子們議論好了,問道:“陛下?”
“朕想親征河套。”李瑕道。
諸臣一愣,俱沉默下來。
他們一直都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早早就有收復河套之意。
在去西域之前,就說過若能收復河西走廊、河套、燕云十六州,則漢家無懼胡虜。
在李曾伯攻克興慶府之時,李瑕馬上就命其準備出兵河套。
去年攻宋一戰的兵力、物力,原本就是用來收復河套的。如果不是因為宋廷忽然與元蒙議和,也許現在李瑕就在河套。
但既已攻過宋國,損耗已經發生了,時機已經沒了。
該休養生息了。
“陛下,眼下是收服吐蕃之機,而非攻河套之時啊。”
李瑕搖了搖頭,道:“你們討論著俘虜八思巴,甚至還想要俘虜真金。這是好消息,但能帶來多大的實質意義?”
“蒙元太子與國師。”
“真金還不是太子,就算是太子又如何?忽必烈會為了一個兒子而放棄帝位?北方那些漢臣真會因為真金而投靠朕?借口。真金只是他們享受權力、實現抱負的借口;八思巴歸順于朕了,吐蕃就會歸順嗎?他多少年沒回吐蕃了?恰那多吉會為了這個兄長而放棄一切嗎?”
接連的反問之后,李瑕道:“朕若俘虜蒙元太子與國師,一定有用,但大用還是小用,要看怎么用。真正能改變我們與蒙元戰略形勢的是什么?”
“陛下,但不可操之過急。”
李瑕根本不理會臣子的勸說,徑直敲了敲地圖,道:“河套。”
永遠都是這簡潔有力的兩個字。
無數人在他耳邊說時機、錢糧、民力、兵力、國力,告訴他應該有更多別的辦法但他始終只認準他的目標。
“朕說過無數次,拿下河套,才能斬斷蒙元扼制我們的一只手臂,徹底打破蒙元對我們的戰略包圍。朕告訴你們,北方漢臣絕對不會因為真金被俘了就歸順,但會因為朕的強大而膽顫心驚;吐蕃絕對不會因為八思巴被俘了就歸順,只有拿下河套,吐蕃被徹底與蒙元切斷,才會改變態度,這才是實質意義。”
奚季虎有些動容,然而身為參政知事就有參政知事的責任。
他個人的想法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臣子的職責要盡到。因此,掐指一算這大唐的國力,他還是不得不提醒自己的陛下實際一點。
“陛下想要從何處調動兵力?”
韓祈安順勢委婉地勸諫,道:“如今云南已安穩,不如從云南將聶仲由調回,只是需要一年光景。”
李瑕抬手道:“朕只須三千精騎。”
“陛下,是否輕敵了?”
“蒙元有破綻了。”
李瑕手指在地圖上的日月山點了點,又在賀蘭山西側的黑水城點了點,發出“篤篤”兩聲。
“真金、八思巴說不重要,卻又很重要。當他們到了朕的手里,若忽必烈狠狠心)舍棄了他們,他們不過就像是劉邦的親生父親,朕就算在忽必烈面前斬殺他們,也不過得一句‘分一杯羹’而已。但只要他們還是燕王、國師,他們就重要到能夠影響元軍的調動。兵馬一旦被調開,與被擊敗了也沒太大區別……”
當所有人都是在想如何在高原上擊敗崔斌的兵馬、擒下真金。對于李瑕而言,眼下蒙元出現的這一點點破綻已經足夠了。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善于把握機會。
他不會白白地等待,指望上天能給出更好的、更穩妥的時機,當斷則斷。
面對這樣一意孤行的帝王,群臣皆無奈。
最后,韓承緒嘆息了一聲,道:“諸公先去忙吧,我與陛下談談。”
只有李瑕與韓承緒在殿中時,兩人并不講君臣之禮,既像孫女婿與岳祖父,也像一對老友。
“老臣當年隨陛下北上,何等兇險的處境未曾見過。宛丘龍湖上,箭雨襲來,同行者一個個倒下……”
韓承緒說話很慢。
他跟隨李瑕十年,十年來的經歷只挑幾樁說來也過了很久。
最后,他說道:“經歷了這些,老臣本不該總是勸陛下,也真心不想拴著陛下。”
“韓老放心,我不會有事的。”李瑕道,“如今再打仗,還能兇險得過成都、釣魚城不成?”
韓承緒笑了笑,道:“若是皇帝要去做危險的事卻沒有人勸,那不行的。皇帝得有皇帝的威風。人活著,得做符合身份的事。”
李瑕也莞爾道:“韓老原來是因為這個才勸我?”
韓承緒笑著笑著,笑容漸漸僵住,泛起憂色,道:“是因為真的太擔心陛下了。”
李瑕其實明白,做符合身份的事,這句話聽著平實,卻是很重要的道理。這句擔心,也是真的。
“老臣已經很老了,最怕的就是,閉眼的時候,陛下還在河套安危不知。那老臣到了九泉之下也難瞑目啊。”
“不會的,韓老還要看我一統天下。”
韓承緒點了點頭,沒有再說更多別的理由。
他很清楚,若是動之以情都勸不住李瑕,那是真的勸不住了。
不論如何,勸了這幾句,他身為大唐的左丞相,盡力做了符合身份的事。
盡了職責之后,韓承緒顫顫巍巍站起身。
“陛下既心意已決,老臣留守長安,一定為陛下打理好政務,也盼陛下旗開得勝”
話到這里,后一句話在喉頭里梗了很久,他終究還是說了出來。
“盼陛下旗開得勝,不然下次陛下再想御駕親征,老臣只怕不能再為陛下留守了。”
李瑕驀地眼眶一酸。
他一直都知道很多時候自己能固執己見,其實是因為這些不停在勸阻他的人在他身后盡心盡力。
所謂“牽一發動全身”,李瑕若想收復河套,絕不只是看興慶府一路。
他傳秘旨給了延安府的張玨、已趕赴玉門關的廉希憲、鎮守興慶府的李曾伯,以及陜、甘、寧三路各個重要州縣。
暫時而言,戰略還很模煳,兵力還未開始調動,能做的無非是迅速動作起來,以免失去那轉瞬即逝的時機。
三日后,來自長安的命令遞到甘肅各州縣。
很快,甘肅守軍紛紛調動。
“傳令下去,把河西走廊封鎖起來,各個烽燧必須有人守衛……兵力不足?征集民兵,跑斷腿也得給老子守住。”
“傳令下去,不能讓一個元軍探馬把青海的情報送出去。”
唐軍的兵力不足以遠征,但進入戒備之后,還是能控制好治下。
不時有幾騎元軍想從浩瀚的大漠中穿出來,卻每每遭到唐騎的圍堵。
如此一來,最先開始不安的便是駐扎在黑水城的董文炳。
董文炳才得到消息,聽說國師八思巴被唐軍劫了,正處在訝異之中,派探馬打探具體詳情,未想到之后數日,唐軍開始極力封堵河湟。
這使得他的不安感與日俱增,一面雖還在強攻興慶府,心思卻已完全轉到了祁連山以西。
到了第五日,他不得不做好強行攻入河湟的準備,招過幾名信馬。
“你們到九原城面見塔察兒宗王,將這封信遞給他,就說情況危急,需要他的支援”
“大帥,是不是也向安西王求援?”
董文炳猶豫了一會,搖頭道:“暫時還不必。”
有一瞬間,他其實有想到安西王的老師是真定名士李盤,其實也愿意接受儒學。
只要漢臣強大,那自然會有皇子心向漢法。
但只有一瞬間,他已完全將這個念頭拋開。
為了救回他的燕王,祁連山再高,他也愿意翻過去。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