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  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青史盡成灰  書名:大明第一臣  更新時間:2022-04-16
 
“關鐸遠在高麗,孤掌難鳴,要是沒有咱們撐腰,他早就垮了。上一次中路軍傷兵參加主公登基大典,就是明證,此人跑不了。”張希孟笑呵呵道。

他這么說,自然有著十足的把握。事實上伴隨著這些傷兵回鄉,張希孟就安排人,讓他們寫些書信,主要是報個平安,然后讓運送物資的商人送去高麗,交給北伐軍將士。

雖說是平安書信,但是總要說說見聞,講講海上的情況,告訴他們自己的未來如何……這里面就有人分到了土地,選擇在大明安家,就有人拿到了大明的田契。

方國珍的船隊每兩三個月,就往來一次,各種消息,不斷往那邊送。

關鐸能攔著嗎?

攔不了!

正是因為這些好消息,才維持了中路軍的軍心,不至于崩塌,畢竟還有個大明在,還有希望!

但問題是了解的越多,這一支兵馬就越不屬于韓宋了。

為什么會有士兵說出可惜大印不是朱元璋的?

張希孟向來喜歡自下而上,水滴石穿,北伐中路軍這一鍋粥,距離煮熟也差不多了。

“先生,眼下關鐸他們在高麗,若是咱們支持關鐸,會不會激怒高麗?萬一他們和元廷聯手,豈不是成為大患?”

張希孟淡淡一笑,“主公,您知道高麗人的生存智慧嗎?”

老朱眉頭微微皺起,“這個咱不知道,想來都是一般不二的人,還能有什么稀奇的?”

張希孟笑道:“主公,咱們向來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講旳是反躬自省,努力上進。都是著眼自己,因為我們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不會有什么解決不了的事情。可高麗不同,他們是小國。就算使出了渾身的氣力,依舊抗拒不了天命。所以說他們必須要仰視大國,求大國庇護,才能活著。”

“所以他們相信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再說的干脆點,只要把大國伺候好了,他們大約就可以安然無恙!”

朱元璋聽到這里,忍不住勃然怒道:“原來如此!”

要說起來,這些年對高麗的情況,朱元璋還是知道一些的。元朝皇帝的后宮,有許多高麗美女,宦官里面,有不少高麗太監,就連元軍中,還有一支高麗兵馬,他們甚至參加了圍攻高郵之戰,據說還打得很兇猛頑強。

過去老朱還不明白,現在一想,這高麗還真是大元朝的孝子賢孫,忠心耿耿啊!

“先生,高麗如此孝敬大元,要如何分開他們,需要威逼還是利誘?”

張希孟道:“主公,若是寧死不屈的猛士,自然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面對一條狗,只要把它打怕了,也就是了。他們要事大,只要告訴他們,誰才是大國,這幫人就會主動跪過來的。”

朱元璋稍微沉吟,還真是別開生面,覺得十分有趣……哪怕張希孟駁斥了那么多儒家的觀點。但是有些東西,還是根植在骨子里,根本改不掉的。

比如說將心比心,比如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原王朝歷來的習慣都是我對你好,換你對我忠心,你給我一點進貢,我十倍厚賜,以此來收攏人心。

很難說這種行為是對是錯,畢竟這是根植我們的文化習慣,思維模式的。

但是大多數的小國,顯然不是這么想的。

尊嚴是個奢侈的東西,只要大國才配擁有,至于小國,從頭到尾,求的都是生存,尊嚴之類的東西,太奢侈了,不是他們能負擔的。

所以說,面對小國,必須學會另外一套思維模式才行……朱元璋自然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越想越覺得有趣。

“先生,這么看來,往后對待四周的蠻夷小國,該有一套不同的方略了。”

張希孟謙虛笑道:“臣也不好說,不過可以拿高麗試試手,看看臣講的是對還是錯?”

老朱眉頭挑動再三,沉聲道:“告訴廖永安,讓他率領一百艘戰船,匯同越王的船隊,前往高麗出使……對了,使臣就選楊憲,讓他過去,告訴高麗,上國回來了!讓他們及早懸崖勒馬,改過自新,不然天兵到時,玉石俱焚!”

手下人答應,立刻去傳旨。

廖永安也調動水師,楊憲也從應天過來,接旨動身……只不過楊憲有點為難,這旨意不太好說啊!

朱元璋已經殺氣騰騰了,但是真正的旨意卻是只有一句話:爾父回來了!

論起簡略,在所有的國書里面,都算是空前絕后了。

張相出手,果然就是不一般啊!

只要高麗還要點臉皮,估計就要打仗了,還要跟廖永安和方國珍說說,讓他們做好備戰,可別麻痹大意。

處理了高麗這邊,張希孟和朱元璋的目光,還是放在了山東的毛貴身上。

比起關鐸那種扭扭捏捏的,毛貴是毫不掩飾,學習朱家軍的做法。

他的成績顯而易見,同樣的,困難也是明明白白。

這就是毛貴無奈的地方。

山東的豪強大族非常多,他的根基不夠,想要徹底鏟除大族影響,千難萬難。

而且元軍也把兵力放在他的身上,頻頻發起攻擊,內部大族也在掣肘。

最要命的是他的做法還惹怒了韓宋內部的一些人,頻頻在劉福通面前告狀,攻訐抹黑。

這么一來,弄得毛貴焦頭爛額,應接不暇。

所幸在淮西方向,大明對他堅決支持,給糧,給兵器,通商貿易,不遺余力。

事情弄到了這一步,就算毛貴不愿意歸順大明,只怕也不行了。

當然了,毛貴手下,也是一二十萬人,又是韓宋精銳,還占據了一省之地,想要順利吞下來,還要付出一些努力。

總而言之吧,韓宋本身就離心離德,加上張希孟不停挖墻腳,已經成了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

只要踹一腳,就會垮塌。

而踹出這一腳的人,正是察罕帖木兒!

其實就在關鐸兵敗遼西的時候,另一路北伐軍,也不得不進入寧夏路,就是為了避開察罕帖木兒的鋒芒。

也就是說,北伐西路軍也敗了。

察罕帖木兒甚至沒有追殺西路軍的李武、崔德,而是親自統兵,直取虎牢關,奪占虎牢關之后,大軍分成南北兩路。

從黃河兩岸,呈鉗形攻來。

又調陜西的兵馬,出函谷關,山西的兵馬越過太行山和黃河,會師于汴梁城下。

而察罕帖木兒親自駐扎在汴梁城西的杏花營,指揮各路軍環繞著汴梁城修筑營壘,圍攻汴梁。

此刻的察罕帖木兒,手握幾十萬雄兵,麾下將領極多,全都是能打的狠角色。

沒辦法,不能打的早就被淘汰了。

你可以認為這些元軍兇悍殘暴,比畜生還不如,但是卻不能否定他們的強悍兇猛。

劉福通數年之間,三路北伐,打得轟轟烈烈,固然撼動了元廷的根基,卻也替元廷練出了一支強悍的地主武裝,元末曾文正了屬于是。

有趣的是,察罕帖木兒竟然也深諳結硬寨,打呆仗的道理,他從四面修筑營壘,圍困汴梁。

面對此情此景,劉福通多次派兵,試圖擊潰元軍,但很可惜不但沒有成功,還損兵折將,勢力進一步削弱。

當初北伐打得多慷慨,此刻敗得多窘迫。

前后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而已。

當初朱元璋登基,劉福通還氣勢洶洶問罪。結果朱元璋大破陳友諒,積累了足夠的力量。

可中原的局勢卻是一落千丈,碎了一地。

先是北伐中路軍兵敗遼西,接著是北伐西路軍被趕到了寧夏路……然后虎牢關門戶被奪取,幾十萬元軍,圍攻汴梁。

劉福通唯一的指望就是山東的毛貴。

偏偏此前他們和毛貴之間多有嫌隙,此刻調毛貴前往開封,不亞于引董太師進京啊,這是要命的事,豈能答應?

當初張希孟送給劉福通的那些“大宋忠良”們,果然不負眾望,在韓宋面臨亡國危機的時候,表現得和當年大宋滅亡時,一樣優秀。

這些事情,朱元璋都看在眼里,說實話,局勢變化,比想象還要快……他聯絡明玉珍,希望并力北伐,就是打算從南陽出兵,搶占潼關,把元兵堵在關中,避免他們大舉進攻中原。

天可憐見,朱元璋真是沒有半點私心,都是為了北伐大業著想。

他已經看出來,劉福通撐不住了。

但是明玉珍搞出了平分華夏的操作,劉福通那邊也像是防賊一樣防著他,老朱也是干著急。

不過想想也知道,人家連毛貴都那么猜忌,又怎么可能給老朱好臉色看?

短短時間里,風云變色,汴梁幾乎成了一座孤城。

小明王已經岌岌可危了。

“先生,你看中原大局如此,咱們第一步該怎么辦?”

張希孟道:“咱們第一步該說什么事都沒有,劉太保高枕無憂。”

朱元璋一怔,就道:“那,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宣稱或許元兵來勢洶洶,但我們相信經歷過無數考驗的大宋王師,能夠順利擊敗兇殘的敵人。”

老朱臉色微微變化,沉吟道:“第三,第三步呢?”

“第三步就是說汴梁很危險,但是倉促之間,我們什么都做不了。”

老朱搖頭長嘆,“你這是要看著劉福通和韓林兒死啊!”

“沒錯,到了第四步,就可以宣稱當初要是能做點什么就好了,現在太晚了。”

老朱眉頭立起,“先生讓咱作壁上觀?”

“不,還有第五步……北伐!”張希孟微笑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