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  523.時代變化太快了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全金屬彈殼  書名:我在1982有個家  更新時間:2022-09-26
 
連著兩天,防空島和紅樹島上先后安裝起了一套海水澹化設備。

另外紅樹島上又開工搭建更大面積的彩鋼瓦房。

四百平方!

這次是一個車間了,罐頭生產車間。

雖然彩鋼瓦房便于搭建,但是四百平方的面積還是太大,至少得兩天時間才能給搭起來。

生產隊的建筑組已經熟悉了搭建彩鋼瓦房,王憶沒必要留守,直接回到島上。

手頭上暫時沒什么事了,他便去王祥慶家里看篾匠活。

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他準備跟帶魚侯計劃一下,把近海養殖業給搞起來。

要搞近海養殖少不得用籠子、用竹篾器具,本來這東西他都得從23年帶。

但既然生產隊里有篾匠,那他可以就近取材,不必再那么忙活。

后面篾匠家里得忙活起來,為此他上門的時候帶了一套禮物,篾匠工具。

這就跟他當初送給王祥高的那套木匠工具一樣,也是全套的,樣數繁雜:

有木鑿、挖鑿,有篾針、刮刀,有鉗門丘鑿也有7字刮刀,更有直頭篾刀和勾頭篾刀。

其中篾刀最珍貴。

這都是用優質碳鋼錘煉而成,整體鍛造淬火,刀刃鋒利,刀背加厚,刀柄是防滑防脫塑料質地,價格一把五十塊……

購買整套工具送工具包,就跟個挎包一樣,王憶斜挎在肩膀上,其中兩把篾刀斜插在外面,用真牛皮套索固定,抽插都很順手。

他帶著包下山,學生看到后紛紛跑來問:“王老師你這是什么包啊?我看著有刀柄。”

“這是刀客,武林中人!”

王憶擺擺手:“這是篾匠,討生活的手藝人。”

王新米問道:“能不能抽出刀來讓我看看?我也想整一把這玩意兒。”

王憶盯著他看。

王狀元和王凱現在都改邪歸正、浪子回頭了,你小子又蹦跶出來了?

怎么個意思?你們給我玩玄幻套路呢?打了小的出來大的、打了大的出來老的?

王新米被他收拾過,那氣焰比一開始的王狀元和王凱可差遠了。

他這邊目光一冷,王新米立馬點頭哈腰拍拍屁股一套三連然后跑路。

王憶去了王祥慶家里,此時家里的院子兩側堆滿了竹子,而王祥慶兩口子都在忙活著編竹筐。

看見王憶進門,兩口子放下手里的活起來招呼他。

王祥慶的媳婦侯曉芝還趕緊去給他泡茶。

王憶擺手說不用,王祥慶笑道:“王老師今天是過來學藝的?我看著你身上帶了裝備啊。”

他一眼看出挎包上的刀是篾刀,畢竟篾刀是篾匠的基本工具。

現在他手里就握著一把篾刀,身邊還有幾把小鋸、小鑿子等。

相比之下,他的篾刀品質自然跟王憶帶來的不能比。

不管是用的鋼口還是工藝,兩把刀之間都有差距。

另一個王祥慶這把刀用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刀身甚至有坑洼。

刀口磨了又磨,雖然還很鋒利,但是被磨掉了一些,導致刀身已經便窄了。

這種篾刀用處不大了,主要是刀身和刀口都是鋼可處理工藝不一樣,刀口的鋼磨光了,剩下刀身打磨出來的刃口不夠鋒利。

王憶抽出一把直頭篾刀給王祥慶。

王祥慶伸手一摸便感嘆道:“好刀,這真是好刀啊!”

他甩甩手又點頭:“這個塑料刀柄就是舒服,工業產品跟咱自己打的東西不一樣,是好東西。”

王憶把挎包遞給他,說道:“二叔,這是我送你的。”

王祥慶一愣,看了看他后問道:“你沒準備跟我學篾匠活?”

王憶笑道:“沒有,我就是好奇……”

“王老師是什么身份?跟咱兩口子一樣噼竹子?是不是?”侯曉芝端著茶壺出來,最后一句‘是不是’問的是王憶。

王憶笑道:“勞動人民最光榮,我還真想學這些手藝,但是確實沒時間。”

“我這次來,其實是收集生活素材。”

王祥慶撓撓頭:“素菜?什么菜?我家里現在只有咸菜還有一些雪菜,你要我都給你拿……”

“不是,”王憶哈哈笑,“是素材、材料的材,或者說這叫采風。”

王祥慶更疑惑了,訕笑道:“莊戶漢啥也不懂,王老師你見笑了,那你又采什么風?我家院子里風好嗎?”

侯曉芝說道:“你真是武大郎耍門杠——人熊家伙笨。”

“王老師說的采風是作家采風,沒聽收音機里說這個嗎?冰心同志不是要組織咱們國家的一些作者春天到農村采風嗎?”

王祥慶說道:“還真沒注意這個。”

王憶說道:“沒注意不要緊,知道我是來干啥的就行了。”

“我就是過來湊個熱鬧,不是要學著做竹編。”

王祥慶聽到這話便沒有跟他客氣。

他落落大方的說:“那我收下你這套禮物了,反正王老師你要是覺得我的活能給你有啥幫助,你就跟我說,我照著你說的干。”

王憶笑道:“你干你的就行,我跟著看一會。”

新篾刀到手,王祥慶很興奮。

一共兩把篾刀,他左右手各抓了一把耍了耍,看的侯曉芝翻白眼:“人家是雙槍李向陽,你是雙刀王祥慶啊?”

王祥慶不善言辭,一個勁的嘿嘿笑:“那我這不就是有雙刀嗎?”

侯曉芝給王憶又倒了一杯茶,坐下后奪過一把篾刀看了看,贊嘆道:“王老師,難怪你二叔喜歡這刀,真好呀。”

她看到刀柄上有字母,頓時肅然起敬:“這是不是你從國外進口的好東西?”

王憶說道:“不是,這是咱自己國家生產的。”

王祥慶把她手里的篾刀又奪回去,說:“這刀還沒用過,咱手生,先別用,等熟悉熟悉再用。”

侯曉芝罵他:“你就是吝嗇,有好東西舍不得給自家人用。”

王祥慶不說話,悶著頭開始研究里面的其他竹編工具。

侯曉芝拿起他之前用的篾刀開始干活,手腳麻利,一刀把竹子給噼開,將一筒青竹對剖再對剖,剖成竹片,再將竹皮竹心分開。

跟庖丁解牛一樣,干脆利索。

她一邊干活一邊跟王憶聊天:“王老師,我聽說那個啥,咱們隊里以后可以辦酒席了?”

王憶說道:“可以辦了,新媳婦進門有福利,給幾個選項,里面包括辦酒席,所以就看她們選什么。”

“我聽說,我們這些老媳婦也有福利?”侯曉芝期盼的問。

王祥慶撇嘴:“你是夢里戴花——想得美。”

“我戴你娘個臭批。”侯曉芝彪悍的罵他。

王祥慶又嘿嘿笑,他也不生氣,悶著頭繼續研究這些新家伙什。

侯曉芝自己不好意思了,對王憶說:“王老師你別見怪,我們沒文化的人說起話來就這樣,粗俗。”

王憶擺擺手:“二嬸你客氣了,不過你說的對,你們也有福利,好像每年都有吧?”

“具體現在還不好說,反正得看大隊委開會表決,反正我聽隊長的意思是,以后每年都給咱隊里的媳婦們發點東西。”

侯曉芝一聽精神抖擻,恭維說:“王老師你現在就是二隊長了,你說的就好使,你說有那肯定有。”

說話之間她開始抽絲,把竹皮部分給剖成青篾片又給抽出青篾絲。

她的手藝很嫻熟,剖出來的篾片粗細均勻,青白分明。

王憶往四周看。

院子里有竹子也有一些編制好的篾制品,靠背椅、竹凳子、籮筐,還有抽掉竹皮的粗竹子所做成的扁擔。

最多的還是割草收魚的簍子,反正各種篾制品竹制品是包羅萬象。

天涯島上出的竹子品質挺好,青篾絲柔韌且極富彈性。

后面王祥慶也開始干活,他說他手藝還不行,手藝好的師傅能抽出比頭發還細的青篾絲。

青篾最適合編織細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類極具美感的篾制工藝品。

黃竹就不行了,黃篾柔韌性差,難以剖成很細的篾絲。

看著兩人忙活,王憶問道:“咱隊里還有外隊人,我是說年輕人,有沒有愿意學竹編技術的?”

養殖場要用的竹編可不少,這兩口子自己忙活怕是忙不過來。

聽了他的話,王祥慶搖搖頭:“現在年輕人都不愛學這個東西了,都說以后要靠機器,改革開放嘛,咱國家從國外引進很多機器。”

“機器做工好又便宜,手工的東西沒人要了,所以年輕人學它干什么?”

他媳婦補充道:“主要是這手藝也不是三天兩天就能學會的,也是要吃點苦頭才能成為師傅的。”

“年輕人不愿意吃這個苦頭了,都去城里打工了,特別是咱這里隔著滬都近,不少去滬都的。”

王祥慶哼道:“我就不愛去滬都,去了干什么?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人家滬都多好?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侯曉芝懟他。

王祥慶說道:“高樓大廈好,電燈電話好,可那是他們的樓嗎?他們連戶口都辦不過去。”

“還是咱外島好,”他說著期盼起來,“咱隊里給家家戶戶都要蓋樓呢,統一蓋起二層小樓,這到時候多好啊!”

侯曉芝這次不懟他了,跟著連連點頭。

她回頭看自家的小海草房,這還是她嫁過來那年蓋起的,如今已經有了二十四五年的歷史。

二十四五年的房子住著依然很好,但她想一想走親戚見過的紅磚青瓦大院房子,對比一下自家的海草房實在是差點事。

何況生產隊要蓋起的是樓房!

家里住上新樓房,這種事想想就美得很。

等家里有了新樓,隊里還給新媳婦發這個福利、那個分紅,還愁他們生產隊的后生找不到好媳婦、好女婿?

聯想到這些,侯曉芝感嘆道:“這一年過的跟做夢一樣,王老師來的這一年,咱島上一切都不一樣了。”

王祥慶說道:“這幾年過的都跟做夢一樣,你說咱島上從建國以后,日子過的一直挺好。”

“突然之間改革開放了,咱們隊里的日子就不行了,名聲就不好了,這是咋回事?”

“然后王老師回來了,王老師又是給生產隊買平價糧又是帶著社隊企業搞經濟,日子又行了、名聲又好了……”

說著他疑惑的搖搖頭。

社會變化太快了,快的讓他這種老實人反應不過來。

他媳婦接話說道:“還是要求不一樣了,以前都講究什么?民以食為天,能吃得飽能穿的上衣服就很好了。”

“從建國到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內地又是遭遇旱災又是遭遇洪澇,許多地方的社員餓的吱吱叫,咱們外島有海貨也有農田,吃不上細糧,可玉米餅子地瓜干哪家都夠吃……”

“這是真的。”外面曬太陽的老漢聽見他們的話后拎起馬扎坐在了門口跟他們搭話。

“王老師那時候還沒來,沒見過,那些年外面的人是成群結隊的搖櫓坐船來討飯,一口一個大爺大娘叔伯嬸子的叫。”

“咱王家的人心腸好,只要家里有,沒有不給討飯的遞兩口吃食的,否則就要讓人在背地里說摳門了,咱王家沒有摳門的人!”

王祥慶說道:“那時候最讓咱王家漢子趕到驕傲和滿足的是,咱王家漢子舍得出力氣,聽指揮,能干也肯干,家里捯飭的紅紅火火。”

“內地的、其他島上的青年娶不上媳婦當光棍漢的時候,咱們王家的青年可不愁,多少好姑娘誠心實意的嫁進咱隊里?”

這是天涯島的光榮歷史,王憶聽壽星爺他們老漢閑聊時候講過。

王祥慶的話說的還算保守了,他是個老實人,不喜歡亂嚼舌根子。

實際上六十年代的時候,島上的年輕人不是不愁媳婦,是可以挑選媳婦。

用王家老人的話說就是‘丑的可以挑俊的、矮子可以挑高個子’。

當時沒有計生政策,男青年娶了媳婦就可以生孩子,生孩子多了這王家人丁興旺,日子就過的紅火。

門口的老漢此時便提到了這茬事,揉搓著煙袋笑道:

“當時內地的光棍們很嫉妒咱們,說‘俊姑娘瞎了眼專門往小島跑’;像是水花島他們也嫉妒咱,說什么天涯島撿便宜,老天爺不長眼。”

他不屑的搖搖頭:“這都是瞎說,媳婦們愿意嫁進來,就是因為咱這里可以吃上飽飯!”

“他們呢?特別是水花島的劉家人呢?他們又懶又饞還刁滑,自己的吃食都掙不到家里,還想著娶老婆?”

“那些懶漢子就該打光棍!”

早些年嫁進來的媳婦們心思很簡單,能吃飽飯、能一家人安安心心過日子就心滿意足。

至于衣著打扮之類的享受?那年代都不講究。

外島缺澹水,媳婦們三天五日不洗臉,到了冬天一個冬天不洗腳的都司空見慣。

當時的普遍思維是,洗頭洗腳干什么?澹水緊張,只要自家漢子不嫌棄,那湊活著過日子就是了。

但改革開放后,市場上經濟有所活泛,這時候人們的生活觀念變了,不光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不光穿得暖還要穿的光鮮。

這樣子天涯島就逐漸落伍了。

他們生產隊在發展方面太保守,社員們依然以吃飽為目標,心思不如其他村莊生產隊的人那么活泛,膽子也沒人家大,賺不到錢回來。

王憶的出現就是改變了這個局面,他以一己之力盤活了整個生產隊,給賺回了錢且賺的是大錢!

隊里每個社員都是有良心的人,都承王憶的情,所以后面他們的話題又轉向夸贊王憶。

王憶這人面皮薄,被夸得連連擺手,最終慚愧敗退。

當天王東峰和石紅心那邊把結婚的消息給傳出來了。

生產隊給媳婦們提供福利,石紅心選的便是辦酒席。

他們選的日子是農歷二月的第一天,陽歷的3月15日,這一天是個好日子,宜結婚、出行、搬家、合婚訂婚、搬新房等。

滿山花這邊親自來給王憶和王向紅送消息,高興的滿臉笑容。

獨苗苗的寶貝兒子終于要結婚了,新娘還是公社里挺有名氣的一個姑娘,這讓守寡多年的她非常欣慰,深感驕傲。

更驕傲的是,她兒子結婚趕上了生產隊的政策變更,可以辦酒席了。

給孩子結婚辦一場風風光光的酒席,這是當下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

至于蓋房子?

這得讓孩子自己努力了,多數家庭只能幫個忙,沒條件幫孩子把新房給建成。

至于去城里買樓房?

做夢都不敢想!

滿山花挎著個竹籃子進門,看到王憶正在王向紅家里便滿臉堆笑的說:“隊長、王老師,我給你們報喜來了。”

籃子用紅包袱蓋著,掀開以后里面是雞蛋。

王向紅見此便疑惑的問:“怎么了?峰子和石紅心這么前衛?沒結婚就把夫妻之間的那點事給辦了,石紅心有了?”

王憶說道:“估計跟我和小秋老師一樣,先領證登記了。”

外島風俗,生孩子送雞蛋給家族長輩和左鄰右舍。

滿山花聽到兩人的話后不好意思的擺手:“不是不是,這雞蛋是感謝你們給我家幫忙的。”

“嗨,你們兩個想到哪里去了?”婦女說著不好意思了,“峰子和紅心不是那樣的人!”

王向紅說道:“那你用紅包覆蓋著籃子送雞蛋干什么?還說來報喜,我以為是咱生產隊又要添丁的喜。”

滿山花不好意思的說:“我報喜是峰子結婚的喜,這件事麻煩你們倆了,我也沒別的東西,就煮點雞蛋給你倆吃。”

王向紅拿起煙袋抽了一口,說:“拿回去,這事是我倆該干的,什么叫麻煩我們倆了?咱們沒走后門,沒給你家里搞特殊待遇。”

滿山花說道:“我知道我知道,不過這雞蛋你們留著,我的一點心意!”

王向紅聽到這話對王憶說:“你帶回去吧,我不能收,我收不像話。”

王憶翻白眼。

你是隊長你收了不像話,我是隊長接班人,我收了就像話么?

但這雞蛋他們必須得留下,滿山花是天涯島上最犟的人。

當然,沒有這股倔強勁,她也沒法靠自己送走公公婆婆、拉扯大王東峰。

滿山花上門送雞蛋還是有求兩人,說:“我家里就我一個婦道人家了,頭發長見識短,隊長王老師你們兩個有本事有文化,你們能不能幫我做個主,這婚事和酒席該怎么辦?”

王向紅說道:“先下聘禮——既然要辦酒席了,那就不能簡簡單單登個記就算完事,得訂婚然后結婚。”

“你們選了下月初一那天結婚?挺著急啊。”

滿山花說道:“我找真堯叔算過了,那天是個好日子,黃道吉日。”

王向紅問道:“那訂婚怎么著?啥時候去訂婚?這選了哪個日子?”

滿山花說:“就選了個明天。”

王憶說道:“這可真夠著急的,聘禮準備好了?不行趕緊去我門市部挑一些。”

滿山花擺手:“準備好了、準備好了,準備好幾年了。”

“去年我掙錢多、分紅多,把聘禮規格都提升了。”

“我委托六子給我在滬都買了一臺錄音機、我娘家一個小舅正月里得知峰子要結婚還給準備了一塊海鷗手表,有這兩樣當聘禮,體面不?”

正在拾掇嬰兒衣服的秀芳笑道:“體面,這可真體面了。”

“錄音機、海鷗手表,這兩樣加起來怕是不少錢吧?不得好幾百塊?”

滿山花說道:“花了不到五百塊,主要是錄音機值錢,那塊手表是我小舅送峰子的,權當是他給孩子結婚的禮物了。”

“哦,是一塊舊手表,不過也挺中看的,我給仔細擦干凈了,跟新的不差多少。”

王憶說道:“那我明天給你送一個手表盒子吧,用盒子裝一下更好看。還有我那邊有空閑東西,峰子能用也給他用了。”

滿山花笑道:“行,王老師,又跟著你沾光了。”

王憶擺擺手說不要客氣。

王向紅抽了一袋煙,說:“既然聘禮都準備全了,那訂婚好辦,可結婚辦酒席,你準備怎么來?”

滿山花說道:“這些年我一直在攢票,攢了二十八斤菜油票、五十五斤的肉票和七斤半的各式酒票……”

聽到這里王向紅有些動容:“你怎么攢這么多的?”

滿山花不好意思的說:“主要盛大哥給支援的,另一個我以前攢的糧票多,這不是門市部供應糧食么?所以我把糧票都換了,換成肉票了。”

門市部內有基本生活物資進行供應,但王憶沒有大量供應。

畢竟這個來路不是那么好解釋的。

因此如果有人要辦酒席,那煙酒糖茶油之類的東西都得要用票去公社的供銷社采購。

王向紅問道:“你準備這么些東西,是準備辦一場大的?”

滿山花點點頭:“辦一場大的,隊長你知道我過日子,我這么辦不是為了去揮霍、去顯擺,是為了紅心家里。”

“我拉扯的是兒子,咱隊里在你帶領下又正氣,沒人欺負我們娘倆,可紅心她家不行,她娘肖大丫受老多氣了!”

“我跟她一樣,都是守寡婦女,我懂她的苦。所以這次我家里能辦酒席,那我一定要辦的熱熱鬧鬧,就是讓紅心家里的親戚和他們隊里人看看,她家嫁閨女嫁的有多好!”

王向紅顯然對石紅心家里的經歷有所聽聞。

他嘆了口氣說:“行,那就大操大辦一場吧!”

王憶說道:“既然想把這婚事給辦的漂漂亮亮,那就征用一點隊集體的資源吧。”

“開天涯三號去訂婚,去縣里帶上餐廳的偏三輪,給峰子好好捯飭一下,我倆身形差不多,正好我有一套西裝不太穿,給他穿著訂婚和結婚。”

“到時候我安排人當攝影師,再跟著你們去拍點照片,一定把聲勢給鬧起來。”

王向紅搖搖頭:“你訂婚就開偏三輪去,等到結婚呢?你能開個轎車去接新娘嗎?”

現在外島的婚事跟以后不一樣,不管盛大貴還是滿山花來討論的都是‘辦酒席’而不聊‘辦婚禮’,原因便是沒有婚禮。

從六十年代開始到現在,當地風俗一直是先讓新人登記領證,然后新郎選個好日子接上媳婦回來后開大席,親朋好友一起好吃好喝。

在這個過程中,唯一跟日后婚禮接近的就是接新娘的過程。

如今外島流行借一輛自行車接新娘。

于是王向紅調整了一下王憶的計劃,說:“訂婚的時候讓峰子推著自行車帶上禮物,初一那天去接新娘,再騎上三輪摩托。”

“正好這幾天讓他抓緊時間去學學怎么開這個摩托,到了那天讓他自己開著三輪摩托把媳婦接回來。”

滿山花聽的連連點頭,又不好意思的搓手:“動用隊集體的資源,不大合適吧?”

王向紅一揮手,說:“以后要辦酒席接新娘的,都可以這么來,隊集體的資源就是給隊里社員們用的,這個沒關系。”

“現在咱們得商量一下怎么辦酒席!”

他琢磨著說:“你準備的東西多,隊里還會幫襯你家一把,給分點東西,到時候肯定不是三席兩席的事。”

“可酒席開大了,咱們去什么地方辦呢?沒那么多、那么大的空屋子。”

王憶問道:“院子里辦露天的不行?”

王向紅笑著搖頭:“這哪能行?來了親戚朋友的,讓人家曬著太陽吹著風吃酒席?”

他繼續搖頭:“咱外島沒有這樣干的。”

王憶一想,這事情也簡單:“現在距離正月三十還有幾天時間,我抽空去市里一趟,買點鋼管、篷布什么的,咱們自己搭建個帳篷。”

“到時候在院子里搭建帳篷,在帳篷里擺放桌椅辦酒席不就行了?”

秀芳說道:“對呀,這樣挺好,不過不用去市里吧?王老師你那里不是有帳篷嗎?就是你們去市里趕海工時候住的帳篷。”

王憶解釋道:“那帳篷是一體化的,屋頂和墻壁連在一起,無法分開,到時候總不能悶在個帳篷里吃酒席吧?”

他將鋼架與帆布搭建的帳篷給講解了一下,說這兩樣東西都經久耐用,以后隊里其他人家辦酒席肯定也能用的上。

這種東西在83年買不到,但在23年就非常常見了。

鋼管與帆布包現成的都有出售。

其中鋼管有長有短,接頭是螺紋,可以拼湊成架子。

這樣要多大面積就用多少鋼管,占地面積可以設置成幾種,只是四根橫檔的長短區別,再配套上帆布塊的大小便可。

很簡單的東西。

聽了他的說法,王向紅便贊成他的提議。

這東西以后肯定還是用得著。

他家里就得用:

秀芳生了孩子到了滿月時候要擺酒辦酒席,他的朋友多,還有官面上的一些人會來一趟,肯定得需要個大場地。

三下五除二,婚事的安排便妥當了。

王向紅明天要出面去主持訂婚事宜,王憶去紅樹島檢查罐頭車間的建設情況,一切正常那就要搭建起罐頭生產線了。

這樣他們兩人都開始忙碌起來。

罐頭生產線只能灌裝罐頭,酥魚、熏魚、腌魚這些東西還得靠社員們家里準備。

勞力們搬運生產線的時候同時帶回來了大量高壓鍋,要做酥魚就得用到高壓鍋了。

生產隊里誰家有人廚藝不錯彼此都門清,王向紅從婦女中點了人手,一連點了二十家,這二十家跟王憶學習做酥魚、熏魚這些東西。

王憶把高壓鍋分配給這些人家,一家一個,另外就是分配調料。

他讓邱大年掏錢從一個做酥魚、熏魚很有名氣的店鋪大廚手中買來了配方和菜譜,只要按照指導一步步進行,掌握好火候適時添加調料就行。

前面兩天各家先做酥魚,做出來后分給社員們品嘗。

比較口味,查漏補缺。

王憶把教程和調料發下去,剩下的就是精于廚藝的婦女們的任務。

漏勺被派過來當了個技術指導,他們都是在廚藝上比王憶更專業更精湛的人才。

王憶乘船去了紅樹島。

島上建起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座廠房,四百個平方、三米高的廠房。

高度不算高,但考慮到外島夏秋季節總是容易遭遇臺風,這種彩鋼瓦房車間建的高度低一些也挺好。

島上的碼頭還在修建中,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了,出正月就能用。

王憶將船停靠在碼頭臨時停靠處,踩著已經很結實的碼頭主體上了岸。

林金虎看見他上來打招呼,王憶對他點點頭,兩人一起去了海水澹化處理車間。

對于這臺設備,林金虎和島上其他社員一樣激動:“王老師,你這機器出水的效率真高,我們完全用不了這么多澹水!”

車間外有一排水龍頭,擰開之后是澹水‘嘩啦嘩啦’的開始流淌。

林金虎接了一杯水給王憶。

王憶喝下去點點頭:“口感可以,以后你們洗漱用水可以優先用這車間里出來的水,吃水還是以島上水井為主。”

林金虎聽到這話詫異的問了一聲:“這水有問題?”

王憶搖搖頭:“沒什么問題,只是島上還要開一個罐頭的生產線,這里的水優先供應給罐頭生產線使用。”

“走,咱們去看看生產線的機器,該組建起這條生產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