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內殿
宋皇后坐在一架鋪就軟褥的云床上,正在與隨同魏王進宮請安的魏王妃嚴以柳敘著話。
這位南安太妃的孫女,容顏姣好,氣質英麗,此刻,一臉淺笑盈盈地看向對面的宋皇后。
「娘娘,魏王殿下來了。」六宮都太監夏守忠手持拂塵,白底黑幫祥云圖案的官靴,跨過門檻,快步進得內殿,尖細的聲音響起。
宋皇后溫婉一笑,轉眸看向女官說道:「青瑣,引著魏王妃去見見容妃娘娘。」女官青瑣低聲應了一句,然后盈盈輕步來到嚴以柳近前,說道:「王妃,隨奴婢來吧。」
嚴以柳點了點頭,應了一聲,心思有些復雜。
自家這位母后雖是溫和,但方才也有不少耳提面命。
不多時,魏王進得宮,蟒袍少年,面容俊朗,這會兒見著惶惶之色,大禮參見道:「兒臣見過母后。」
「起來吧。」宋皇后轉頭看向跪在地上的魏王,目光落在那張略有幾分失魂落魄的年輕面容上,問道:「見過你父皇了。」
父皇沒有見兒臣。」魏王言及此處,目光深處難免涌起一絲懼意。
宋皇后玉容幽幽,心頭倒不意外,默然片刻,給夏守忠使了個眼色。
夏守忠招呼著,殿中宮女和內監,盡皆屏退,殿中一時間只余母子二人。
宋皇后道:「京里現在鬧的沸沸揚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是不是你和你舅舅找人鬧出來的?」
「母后,兒臣也不知情,翰林院最早上疏的那位虞師壽,兒臣根本不認識。」魏王面色蒼白,叫屈道。
宋皇后黛眉凝了凝,美眸現出思索,問道:「那是誰在這幾日鼓噪生勢?你可知你父皇這兩天煩悶成什么樣子了?」
她自然是信著自家弟弟和兒子的話,那么不是然兒上疏,莫非還是翰林院的一個愣頭青,真的為了社稷安危著想?
魏王輕聲說道:「舅舅說,有人暗中搗鬼,左右不過是那兩家。」
因為宋璟是外男,不好進宮,尤其是這等敏感關口,哪怕為了避嫌也不能進宮,因此舅甥兩人私下有著對最近這場風波的商議,也只能借魏王之口向宋皇后互通有無。
宋皇后秀眉彎彎,顧盼生輝的美眸現出思忖,說道:「他們最近,都去了渭南忙著皇陵的事兒。」
魏王低聲道:「母后,舅舅說這不過是掩耳盜鈴之計,命翰林上疏又不需他們親自部署,況且楚王兄這幾天都在京中,而那位上疏首倡議立嗣子的是翰林院的人,而翰林院學院學士就是柳政,兒臣不信這里面,沒有一點關聯。」
宋皇后鳳眸閃了閃,問道:「然兒,你說這話,可有實證?」
魏王搖了搖頭,道:「這等事兒,不經刑訊,如何會有實證?而如今朝臣輿論大起,縱是父皇也不好下獄科道。」
宋皇后瞥了一眼魏王,冷聲道:「后面那些御史是你舅舅找的吧?」提及此事,魏王支支吾吾,目光躲閃。
時機千載難逢,他和舅舅自也不能視之不理。
宋皇后玉顏倏變,美眸幽幽,嬌斥道:「你糊涂!」「母后,兒臣...「魏王面色微變,囁嚅道。
見自家兒子不明其中關節,宋皇后幽聲道:「不管別人怎么算計,你都要沉得住氣,只要母后和你姨母在宮里一天,就沒有人能動得了你。」
想要改立旁人,第一個要廢的就是她,還有她的妹妹,她雖然對東宮久多懸不定著急,可愈是這時候愈不能急,而且她近來思忖陛下先前的擔憂,也有一定道理,早早定下儲位,雖然心安,但也容易被視為眾矢之的。
魏王道:「母后,這次機會,千載難逢。」
宋皇后玉容宛霜,輕聲道:「千載難逢?你父皇什么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可知,這立儲風波一起,你父皇何等震怒?這幾天,不往坤寧宮過來用飯,也不往你姨母的福寧宮去,說吧,剛才你去問安,你父皇說了什么?」
作為天子的枕邊人,她比誰都了解自家丈夫的脾性,不止一次感慨著隆治一朝奪嫡慘烈,就在于立嗣太早,反而引得諸王黨同伐異,不知誤了國家多少大事,故而再觀望諸子品行。
魏王這時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聲音發額,將先前在大明宮內書房之外的遭遇說了,臉上仍是密布著心有余悸之色。
宋皇后靡顏膩理的臉蛋兒浮上一層憂色,幽幽嘆道:「這已是動了怒,你還沒看出來嗎?」
不用公式化的圣躬安,就差指著鼻子訓斥,「朕還沒死呢!」
「母后,兒臣聽出來了,可兒臣該怎么辦?「魏王這下也慌了神,急聲說道。
宋皇后輕聲道:「你回去好好辦差,最近和你舅舅都安分一些,不要再理會此事,你父皇他智如海深,不會讓人蒙蔽了去,再說母后總覺得這里面藏著算計。」
隆治一朝的刀光劍影,陰謀詭計比這些都鬼崇幾分,陛下履險如夷,榮登大寶,豈是這些宵小能夠算計的。
想來,另有謀算也未可知。
許是引蛇出洞,為了引出背后的鬼祟之人。
魏王面色微頓,也不再多言,道:「那母后,兒臣告辭。」
宋皇后凝了凝眉,道:「你媳婦還在你姨母那里,急著走做什么?」這孩子畢竟還年輕,現在已方寸大亂,連媳婦都扔下不管了。
魏王反應過來,道:「是,母后。」說著,就出了坤寧宮。
待魏王離去,宋皇后容色蒙上一層憂色,輕輕嘆了一口氣。
自家這兩個孩子,都不太穩重,比起那賈子鈺還年長一些,可偏偏....念及賈子鈺,宋皇后目光失神,心頭一悸,旋即回過神來。
她真是魔癥了,最近怎么總是想起那天陛下暈倒的場景?
楚王府,后院書房之中———
楚王以及王府長史馮慈、主簿廖賢,楚王妃甄晴,柳妃聚之一堂,議論著這幾天京中鬧的沸沸揚揚的立嫡風波。
楚王面色難看,目光咄咄地看向坐在不遠處的馮慈,問道:「馮先生,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這幾天只覺吃了蒼蠅一樣,他在京中明顯發現一些官員,看他的目光頗為異樣。馮慈問道:「王爺,翰林院那邊兒如何?」
「孤讓柳妃問過岳丈,他不知曉。」楚王說著,轉眸看向不遠處坐著的一個麗人,說道:「柳妃也在這兒。」
柳妃著一身藕荷色長裙,年歲二十三四的花信少婦,鵝蛋臉,容顏修麗,儀態端美,溫寧眉眼間縈繞著一股繾綣翰墨的書卷氣,粉唇微啟,聲音輕輕柔柔道:「殿下,那位翰林編修是家父學生不假,可家父為兩任副主考,一任主考,留翰林院中的學生不少,平時也沒怎么留意這虞師壽,不知他與何人交往過密。」
廖賢目光出神,低聲道:「難道真是翰林清流仗義直言,為國事上疏?」這不是沒有可能,讀圣賢書讀迂了的人,有可能熱血上涌。
馮慈冷聲道:「王爺,下官著人查訪,那虞師壽三十歲五歲中得進士,如今三十有六,在翰林院蹉跎五年,上有老母,下有妻小,因俸祿微薄,在神京城中,還在租房居住,如說仗義直言,倒也不像。」
這等老翰林都快被官場磨平,怎么可能頭腦一熱,為圖名聲而甘冒奇險?
「也說不定,許是正因此節,才想圖以美名,進而搏個前程,現在京中都在傳揚其名,已為朝
堂重臣矚目。「廖賢眉頭緊皺,若有所思,說道。
甄晴晶瑩玉容宛如清霜覆蓋,柳葉細眉之下,鳳眸眸光清冽,道:「王爺,只怕此事不太尋常,我猜這里必是有人在暗中弄鬼。」
楚王聞言,目帶期盼地看向甄晴,問道:「王妃以為會是誰?」
自家王妃為他的賢內助,每每多有奇思妙策,他平時也多依仗王妃出謀劃策。「王爺,妾身猜測多半是老大,齊郡王!「甄晴明眸冷閃,幽幽說道。
此言一出,書房中眾人,都是心頭一驚,面面相覷。
如果齊郡王在此,一定會驚呼,他好不容易想個法子,楚王妃甄晴竟一眼識破。因為甄晴知道自家人沒做,那么還能是誰?
除了魏王,就是齊郡王,魏王有一定嫌疑,但剛剛開府,就有這般動靜,只怕更多還是齊王。
楚王默然片刻,遲疑道:「有沒有可能是魏王和宋家人,他們想著時機千載難逢,按捺不住。」
「我猜就是老大,除了他,不會有第二人想。」甄晴冷聲說著,十分篤定。楚王:「..."
甄晴解釋道:「否則,三位宗室之中,此事單單牽涉到魏王和王爺,惟獨齊郡王府獨善其身?事出蹊蹺。」
楚王眉頭緊鎖,不解問道:「可他圖什么?如果父皇就勢立魏王弟為嗣,他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甄晴冷哂道:「父皇如果想立魏王,早就立了,也不會等到今天,那么現在老大這般起哄架秧子,就是想渾水摸魚,栽贓嫁禍,坑害王爺,讓父皇以為王爺,想要架魏王在爐火上烤。」
廖賢目光一亮,點了點頭,贊同道:「王爺,王妃所言不無道理,圣上御極多年,久不立儲,原就有觀諸王品行之意,而齊郡王行止浮浪荒誕,舉朝所知,現削爵為郡王,系出此由,而齊郡王心有不甘,故想要將挑撥王爺與魏王之間關系,如今鬧的沸沸揚揚,滿朝文武以為王爺有嫌疑,圣上猜忌王爺和魏王,齊郡王坐收漁翁之利。」
「可這般大的聲勢,齊郡王這幾天一直待在渭南,倒也不像是他讓人鼓噪出來的,有沒有可能是魏王一手操持出來了?「楚王面上現出思索,皺眉說道。
這幾天不少朝臣上奏疏,如說都是齊郡王攛掇,也不可能。
廖賢搖了搖頭,說道:「王爺,下官猜測,多半是魏王見朝臣跟進上疏,趁機尋人借勢而動,然而不想圣上之意甚堅,碰了個釘子,方有今晨不見魏王之事。」
或許是一股暗中力量的推動,魏王得了崇平帝訓斥之事,已經傳揚出來。
楚王沉吟片刻,點頭道:「廖先生之言不無道理,多半就是此由,可父皇會不會懷疑是本王在離間骨肉,本王是否進宮自辨?」
「王爺不需自辨,不然就是越描越黑。」廖賢提醒道。
甄晴輕聲道:"廖長史所言甚是,一動不如一靜,父皇勢必要遷怒王爺,這個啞巴虧,王爺先吃著。」
不遠處的柳妃聽著幾人敘說著朝局,溫婉繾綣的眉眼間見著懨懨之色,這些朝堂的人心算計,她僅僅聽著,就覺得想要.....打瞌睡。
說來,楚王陳欽與柳妃是在一次詩會上認識,柳妃這等文青女,對這些原就興致不高。
楚王沉吟片刻,說道:「不過經此一事,也不是全無用處,起碼父皇的心思更為明確,無意立嗣。」
「王爺也不用太過擔憂了,如今鬧的這般大,圣上定會派人查察,那時真相水落石出,誰女干誰忠,一目了然!「馮慈開口說道。
甄晴輕聲說道:「相比老大是長,魏王是嫡,王爺兩頭不靠,最沒有優勢,可以說最不想將奪嫡擺在明面上,以父皇心智之深,只要細思其中緣故,應不會懷疑到王
爺頭上。」
馮慈點了點頭,道:「王妃所言在理,圣上明察秋毫,如王爺沒有參與其中,必定不會被蒙蔽。」
楚王點了點頭,嘆道:「樹欲靜而風不止,本王只想好生辦差,為父皇分憂,奈何有人咄咄相逼啊。」
感慨了幾句,楚王打發走了廖賢和馮慈二人,以及柳妃。
等眾人離去,楚王端起茶盅,抿了一口茶問道:「王妃這幾天常往賈家去,他們家如何?」
「還好,先前和王爺說過,南安家驕橫,賈家現在與南安家不怎么對付。」甄晴玉容微微,說道:「但妾身也大方便常往賈家去,只能讓二妹過去,莫要淡了交情。」
楚王點了點頭,溫聲道:「我更不方便往賈家去,你和二妹勤往賈家走動走動,不說打下多好的交情,起碼不能讓賈家站魏王,如是兩不相幫就好了,他是父皇的人,眼里只認父皇,如今領兵平叛,這等柱國之才,縱是我將來...也不可或缺。」
甄晴柔聲道:「王爺放心,定讓他不與王爺有隙。」
此事,她自有謀劃,一旦賈珩回京,就尋機會拿捏住賈珩。
說到此處,楚王面色凝重,壓低了聲音,問道:"咸寧的風聲,你可聽說了?」
甄晴點了點頭,寬慰說道:「王爺不需擔憂,賈子鈺已有正妻,此事千難萬難,退一萬步說,縱然父皇真的賜婚,賈子鈺也不會至此倒向魏王,反而與魏王保持距離,不然置父皇于何地?」
不過,真到那時,會很難辦,所以還需拿捏住賈子鈺的.....把柄。
楚王眉頭緊鎖,低聲道:「是這個道理,不然京營和錦衣都倒向魏王,那重華宮之事就要重演了。」
這也是他不再奢望將賈子鈺拉到自己身旁的緣故,賈珩的身份注定了不能旗幟鮮明地支持任何人。
寧榮街,榮國府
經過六七天,賈珩封爵永寧伯的喜訊,也漸漸散去,而來自中原之地的家書也終于到了榮寧兩府。
因為畢競不是軍情塘報,也不是奏稟朝廷的奏疏,賈珩也不好假公濟私,不能走六百里急遞,而是派了錦衣府中的得力人手往府中送著。
此刻榮國府回廊之中,平兒一身水荷色長裙,手中拿著幾封信,快步來到黛玉院落,看向正端著木盆,手拿毛巾的紫鵑從月亮門洞而來,笑道:「紫鵑姑娘,這兒有一封信,是給著你家姑娘呢。」
紫鵑笑問道:「是老爺從揚州來的信?」
「是珩大爺從河南寄來的。」平兒精致如畫的眉眼間,笑意盈盈。
「這....」紫鵑聞言先是一愣,旋即芳心大喜,連忙放下手中端好的木盆,連忙拿起手帕擦了擦手,近前,從平兒手中小心翼翼接過信封,見著上面的字跡,果是題著賈珩的名字。
平兒笑道:「好了,我還要去其他房送著,這還有老爺的一封。」
紫鵑連忙道謝,氣色紅潤的臉蛋兒上籠起甜美的笑意,道:「那就有勞平姐姐了,這信,我這就拿給我們家姑娘。」
心道,真真是奇了,珩大爺先前根本沒有給她們家姑娘寫著成封書信,反而,這幾天姑娘寫了不少給大爺的「信」,壓在古籍之中。
黛玉所居院落,庭院西南是十幾竿翠竹,竹節蒼翠,枝葉繁茂,三月暮春半晌午的春風吹過竹葉,發出颯颯之音,竹影搖曳,綠波成浪。
廂房中,一方擺放了筆墨紙硯的書案后,上著銀紅菊花紋樣鑲領粉色斷面交領長襖,下著朱紅長裙的少女,微微垂下螓首,手中拿著一本書閱覽,嫻靜而坐,神情專注。
正是春日上午,暖陽照耀在軒窗外的藤蘿架,稀稀疏疏落在少女嬌小玲瓏的肩頭,落在粉紅立領
中衣,湖藍色的印花披帛上的羊符暈出溫熠的光輝。
「姑娘。」
紫鵑手中拿著信封,興致沖沖地過來,紅撲撲的臉蛋上見著繁盛笑意。
「怎么了?」黛玉一剪秋水的目光從書本上抽離,俏臉抬起,詫異地看向紫鵑,柔聲問道。
紫鵑笑道:「姑娘,是珩大爺的信,你看看。」
黛玉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怔了下,旋即,連忙放下手中的書,俏麗玉顏上見著驚訝,問道:「珩大哥的信?」
紫鵑近前,將信遞送過去,輕笑道:"有著火漆封口,姑娘等下,我拆開,再給姑娘看。」
黛玉只得按捺住心頭焦急,靜靜看著紫鵑將信封拆開,連忙接過信封,只見上面寫著「林妹妹親啟」字樣,只覺芳心微悸,呼吸不由急促幾分,纖若玉蔥的手指,從封口中輕輕抽出兩張箋紙,凝神閱覽。
一行游云驚龍、鐵畫銀鉤的文字,頓時跳入黛玉眼簾,胃煙眉蹙起,粲然星眸一下陷了進去。
「時至望安,見字如晤:自神京一別倏忽近月,因時節入夏,黃河防汛事重繁蕪,故于近日攜三五扈從巡視河堤,舉目而望河水滔滔,草木依依,堤岸春風乍起而楊柳堆煙,恍覺郁郁眉眼依稀眼前,曾憶二月所言,待風和日麗,公務得暇之時,于神京西郊踏青折柳,后因中原離亂,領兵平叛而爽約不至,至今思來,仍抱以為憾....唯盼妹妹善加珍重玉體,循藥膳食方調養,待回京而返,或已入夏,再與妹妹泛舟湖上,共賞芙蓉....投筆傷情,臨書惘惘。」
黛玉一張雪膩如玉的臉蛋兒,桃腮泛起嫣然紅暈,一如云霞錦緞,芳心更是砰砰直跳,拿著信箋的纖纖玉手輕輕顫抖。
這.二偶然看見楊柳堆煙,依稀像她的眉眼,然后就想起了她?這可真是.....
嗯,她的眉眼,照鏡子時就知曉,的確如楊柳似卷微舒,這般也是說的過去的。而且,他還記得要帶自己出去走走,所以巡視河堤,就想起了她。
其實,這就是文字的想象力,將一些不能當面直言的情感放諸筆端,如果賈珩當面,是萬萬不會說出這些話的。
故而,賈珩所書信箋,仍是以噓寒問暖為主,可字里行間已有「山河遼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的情書既視感,不是癡癡想起你,而是在春光爛漫的一天,忽而看到堤岸楊柳,就想起了黛玉,那種沒有刻意的雕琢,好似吃飯喝水,恰恰于真摯中帶著幾許詩意。
當然,賈珩已然自動隱去了與咸寧公主巡視江堤一節。
不管如何,此刻的文字,宛如情絲糅織成一張大網,小羊只能在網中咩咩。紫鵑一邊兒提起茶壺沏著暹羅茶,一邊輕笑問道:「姑娘,珩大爺在信中寫了什么?」
黛玉這會兒又是將文字反復閱覽了幾遍,將書信放在心口,輕聲道:"倒也沒寫什么,就是讓我好好保養身子。」
看著霞飛雙頰,目光瑩潤的自家姑娘,紫鵑輕輕一笑,也不戳破,端過茶盅過去,輕聲道:「姑娘要不要給大爺寫一封書信?如不回信,倒也失了禮數。」
黛玉眉眼低垂,輕聲說道:「嗯,不能失了禮數。」她最近每天都寫信,只是不好寄送出去。
黛玉坐將下來,將書信珍而重之地收好,正要提起毛筆,書寫信箋。「對了,這書信是單單一封還是有著其他的?「黛玉忽而問道。
紫鵑一時沒有多想,回道:「平兒姐姐說,還要往各房送著,我瞧著她手里好像拿著好幾封.....」
說到最后,反應過來,聲音細弱幾分。
黛玉:???」
好幾封,這....
紫鵑見此,情知少女又起了別的心思
,失笑道:「姑娘,大爺好不容易來封信,也不能單獨緊著姑娘,聽說還給了二老爺寄送了信,想來是問著族里的事兒。」
黛玉聞言,心底的古怪之感方消散一些,星眸微嗔,道:「原也沒想著單單給我.....」
單單給她寫一封信,算什么意思呢?
豈不是榮寧兩府都矚目著這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