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了康熙  第1012章 華夏帝國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作者:大司空  書名:騙了康熙  更新時間:2023-08-09
 
年羹堯就擒后,天下大勢底定,玉柱的稱帝再無任何障礙了。

玉柱剛回到京城,就被身邊的重臣們,給包圍了。

“王上,武昌乃四戰之地,豈可為都?”劉瞰精通風水和天象,他的反對還是頗有些分量。

“臣以為,似可都洛陽?”禮部尚書謝盛如是說。

“王上,臣以為,都于長安更好?”剛剛奉調回京的原山西巡撫楊森,也提出了個人的觀點。

重臣們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出現了罵聲,玉柱卻走神了。

紐科門到了大沽口后,正在復制他的第一臺蒸汽機,唉,也不知道,搞得怎么樣了?

呵呵,隨便他們怎么去吵,遷都的事兒,玉柱已經拍了板,再無更改的余地。

反正吧,等規劃好的建筑落成之后,不管身邊的重臣們走不走,玉柱都要先走一步。

嗯,皇帝去了武昌,大臣們好意思繼續留在北京?

正值新軍的虎狼之師,橫掃六合,所向無敵之時,胳膊還能扭得過大腿去?

玉柱不是崇禎,他怎么可能任由大臣們擺布呢?

實在被惹毛了,玉柱只需要喊一聲,老子上贛南打游擊去。

看誰先慫?

實際上,大家也都知道,遷都之事,已成定局,鬧一鬧,表明了態度也就罷了。

前明的朱老四,靖難成功之后,以一人之力,硬是遷都去了北京,誰反對都無卵用。

大家真正想吵的,其實是國號問題。

有人主張,恢復前明的國號。

結果,話剛出口,就被噴得體無完膚。

玉柱笑了笑,雖然沒吱聲,卻頗不以為然。

朱重八的大誥里說,百姓可以綁了貪官,押送京城,為后世的無數小年輕們,所津津樂道。

實際上,翻遍了明史,有幾個貪官被老百姓押送進了京?

貪官們的手底下,少則幾十衙役,多則過千民壯,草民敢上衙門去抓他們?

站在王侯將相的角度,朱重八自然是厲害無比。

如果是朱重八的親兒子,那么恭喜你了,爹地啥都幫你們考慮好了,躺平了享福吧。

但是,站在草民的立場上,朱重八是不是好皇帝,就需要另說了。

八股取士,讓社會精英的讀書人,喪失了自由思考的能力,永遠的禁錮了老百姓的思想。

嚴苛的路引制度,禁錮了老百姓的活動自由。

里甲制度,恐嚇百姓們不敢做亂,方便朝廷吸血。

匠戶制度,故意把一部分人永遠限制在賤人堆里。

衛所制度,把軍戶們變成了軍官們的農奴。

重八對草民的可取之處,主要就是輕賦,明初的田賦確實極低。

但是,漢文帝的無為而治,才是真正的與民休息。

除了秦朝以外,歷朝歷代,在建國之初,因為人口大量的減少,都會被迫采取與民休息的基本國策。

至于,重八倍受推崇的嚴懲貪官,實際上,完全不可持續。

因為,官員們必須講究一定排場。但是,重八定的俸祿,讓海瑞這種大清官,想天天吃肉都很難。

哦,人家好不容易十年寒窗的做了官,就圖個連肉都吃不起的虛名?

這完全不符合人性嘛!

當年,玉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連工資都要靠貸款的超級貧困鄉鎮,其一把手和二把手,費盡心機的亂罰款亂攤派,也要分別買臺桑塔納作為專車。

桑塔納是啥?不就是大明的官轎嘛。

當官沒有專車,那叫沒本事,會被所有人看不起的。

說實話,與其崇拜朱重八,還不如敬仰玉柱呢。至少,玉柱從不折騰草民。

有些人盲目的推崇漢武帝,真要穿越到了武帝晚年,好家伙,十室八空,人口至少減半,匈奴人又重新殺回來了。

只講功績,不講誰成為代價了,都是耍流氓。

玉柱治國的基本理念,就是不許官員們瞎折騰老百姓。

多年的官僚生涯,讓玉柱明白一個硬道理:不折騰老百姓的地方官,哪怕貪點占點,也是好官。

大清的國情就是,朝廷出臺一項善政,到了縣里,肯定會變成貪官和胥吏們撈錢的工具。

玉柱發展工業,只需要他帶頭出資去干就是了。

真賺了錢,總有地主們會眼饞利潤的參與進來。

只要有利可圖,誰不眼紅?

事實證明,競爭越充分的領域,技術進步越快,老百姓也越得利。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剛進來時候,見識短的愚民,都在喊狼來了,錢被洋鬼子們賺光了。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充分自由競爭,沒有外力的干預和扭曲,國產品牌的飲料也是搞得很紅火的。

商人們最不怕的就是自由競爭,最怕的就是老爺們的瞎折騰。

關于國號的問題,玉柱也很有些猶豫。

照玉柱自己的想法,肯定是定國號為漢,最為響亮。

但是呢,歷史上,國號為漢的朝代,可謂是多如牛毛矣。

除了國號之外,國旗也讓玉柱十分頭疼。

身邊的重臣們,都不知道國旗的重要意義,說了也是白說,只能玉柱單獨去思考了。

也許是發覺到玉柱走了神,原本吵得異常激烈的眾人,不約而同的閉上了嘴。

大家都不吵了,玉柱反而回了神。

“國號討論好了么?”玉柱含笑問大家。

玉柱不問還好,這一問,大家又開始吵架了。

18世紀的歐洲各國,都是帝制,沒有共和的空間。

就算是英國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國王依舊掌握了巨大的權力。

當然了,整個歐洲,權力最大的君主,路易十四已經死了。

如今的法國國王,是尚未加冕的路易十五。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流傳,“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就是路易十五的名言。

這都吵了一個多時辰了,對于國號的問題,眾人始終分歧巨大。

玉柱的腦子里,靈光一閃,忽然說:“既然你們拿不定主意,那就我來定了吧,國號就叫華夏,簡稱華。”

西方國家,始終以考古為借口,不承認夏朝,想想就來氣。

干脆把國號定為華夏,嗯,華夏帝國,朗朗上口,霸氣十足。

玉柱很滿意,但是,群臣們卻紛紛表示反對。

劉瞰說:“自秦朝以降,豈有二字之國?”

“是啊,是啊,二字不祥也。”

“請王上三思。”

“哼,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叫華國吧,就這么定了!”玉柱早就料到了,華夏的國號肯定會被大家反對,故意以退為進,最后一錘定音。

大明,一般對外自稱為大明帝國。

若是叫大華帝國,又有些不倫不類了。

最終,繞了一大圈,國號為華,對外稱呼為華夏帝國。

定下了國號之后,禮部就開始暗中操作起登基大典了。

因為,武昌的新都,尚未建成,取清室而代之的地點,肯定是在太和殿前。

這且罷了,朝服、官服和禮服,又吵得一塌糊涂了。

玉柱被吵得腦仁疼,索性出去溜彎了。

見玉柱出去了,劉瞰就問周筌:“筌公,您最知道王上的心思了,給個明示吧?”

方才,大家吵架的時候,周筌一直沒怎么說話。

怎么說呢,玉柱竟然想廢除長袍馬褂,讓大家都改穿“玉柱裝”。

唉,自古以來,就沒見過這么干的呀?

關于官服的問題,實際上,同時代的歐洲國家的君主,平時都穿朝服,而不穿王袍。

著名的油畫《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的馬上英姿,給玉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實話說,隨著工業的發展,長袍和馬褂肯定會越來越落伍于時代。

平時,文官們都穿玉柱裝和布鞋,頂多戴頂禮帽即可。武官們都穿標準的軍官制服和軍靴,其實挺好的。

至于皇袍,頂多也就是登基之時穿一次罷了。

老皇帝的龍袍,從來都只穿一次,便扔了,這就太過奢侈了。

“唉,劉公啊,你問我,我問誰呢?”周筌也看不明白玉柱的心思了。

唉,未來的皇帝,已經放飛了思想,大臣們都跟不上了。

吵了幾天后,孫承運找到玉柱,小聲勸道:“好弟弟,您即將稱帝了,皇帝該有的體面,還必須有啊。再怎么說,冠冕和龍袍,都不能少啊。平時嘛,還不是隨便你怎么穿了?”

禮教這玩意,經過兩千多年的發育,已經根深蒂固了。

即使是玉柱身邊的重臣們,也都不理解,玉柱為啥不重視龍袍呢?

聽了孫承運的勸解后,玉柱仔細的一想,老孫說的沒錯,禮儀性質的龍袍,只要不是拜祭太廟啥的,平時也很少穿。

于是,玉柱松了口,禮服,隨便大家怎么折騰。

文官們的朝服就定為玉柱裝了,軍官們都穿軍服來見玉柱。

玉柱退了一大步之后,大家也不好強求,只得答應了。

于是,皇帝的禮服,就恢復了漢朝的體制。

平天冠,又名冕旒冠。冕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后方,朱綠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

五行之中,大清朝是水德,嶄新的華帝國就是土德,正好取土蓋水之意。

就在大家緊鑼密鼓的操辦立國大典之時,小皇帝卻病了。

都這個節骨眼了,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小皇帝只怕是嚇病了吧?

自從劉寄奴盡誅司馬氏皇族之后,新朝成立之時,幾乎都要殺盡舊朝皇族,取殘龍之血,告祭新朝之太廟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