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312章老子道德經出場……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天下第一白  書名:我,譜寫中華上下五千年  更新時間:2022-07-22
 
“稱霸中原,牛逼,楚人終于做到了。”

“嗯,感覺很勵志,楚人用時400多年,終于得到了中原諸侯國的認可。”

“熱淚盈框,楚莊王,一鳴驚人,威武。”

這一刻,無數粉絲,學子,都是激動不已。

不過。

歷史沒有永恒的霸主,楚國也是一樣。

陳凡說道:“齊國在齊桓公死去之后,霸主地位就此丟失。晉國在晉文公死去之后,楚國得以爭霸。而楚國在楚莊王去世之后,也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講到這里,陳凡停了一下。

眾人也是不由得感嘆。

“唉,可惜了。”

“是啊,楚國剛剛稱霸,結果楚莊王死去之后就失霸。”

“沒有什么可惜的,哪里有萬世的霸主,哪里有萬世的帝皇。”

“說的也是。”

眾人雖然有些感慨。

但想想幾千年來,這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任何霸主,任何朝代,都不可能傳承千年。

秦朝以為可以傳萬世。

但后面如何?

二世而亡。

“其實楚國雖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楚國的實力仍很強。不過,在這里,我先不再講楚國,我再跟大家講一位楚國名人。”

一邊說,陳凡一邊在黑板上寫下了李耳兩個字。

“李耳,字聃,唐朝被李氏皇家尊稱為李氏先祖,他是楚國苦縣人。”

是的。

陳凡今天要講的就是李耳,也就是老子。

至于老子的出生地,這里有爭議。

有說老子是陳國人。

也有的說老子是宋國人。

而陳凡采用的說法,則是《史記》中認為老子是楚國人。

“據說,李耳出身的時候就有異象,因為他是虎年出身,所以外號又叫小貍兒。因為當時人們將貓叫做貍,而貓又是小老虎。所以,到了后來,貍兒也就叫做李耳。李耳少年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有一次,他問老師,天為何物?老師就回答說,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李耳又問,上之清清者也又是何物?老師回答,清清者,太空也。李耳再問,太空之上又是何物……結果把老師問頭痛了。他只好說,書上沒有寫,別人也沒有說,所以我也不知道。”

“又有一次,李耳問老師,日月星辰,是誰推著走的,山川江海,又是何人造出來的?老師就說,這都是神做出來的。李耳又問,神怎么能做到這一些呢?老師再次回答,說,神有各種變化的能力,又有造物的能力,所以可以做出來。但李耳還是不解,問道,那既然如此,神的能力,他的變化,他又是怎么來的呢?老師一聽又頭痛了,說道,先師未傳,古書上也沒有記載,所以我也不知道。”

“還有一次,老師說道,君是代天理世者,而民則是君所御者。李耳就問,那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這么多的昏君,暴君呢?老師就說,君出世就是將在外,天命有所不不受。李耳卻再次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上天不造一個聽話的君主呢?這一問,老師又是傻了,說道,先師未傳,古書上沒有記載,所以我也不知道。”

這三個提問,一下子讓大家對于李耳變得無比的感興趣起來了。

“哈哈,這個李耳,好玩。”

“三個問題直接就將老師給問倒了。”

“別說是他們,就是這幾個問題拿到現在,我們也得暈倒。”

是啊。

正如李耳所問的,天之上有什么?

如果用現代的科學來闡述的話,天之上,那就是有太陽系。

那太陽系之上呢?

或者你會說銀河系。

那銀河系之上呢?

那是本星系團?

那本星系團之上呢?

你會說宇宙。

好吧。

宇宙之上呢?

結果就是沒解了。

再第二個問題,日月星辰,山川江海,這又是誰造出來的呢?

這個問題,恐怕又是一個未知題。

因為至始到現在,科學家也沒有搞清楚,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至于第三個問題,明顯是對君權神授的反對。

如果君權真是神授的,那君主應該很厲害才對,怎么會有昏君暴君?

神應該創造一個無比牛叉的君主出來才對。

“感覺李耳是一個哲學家?”

“嗯,陳凡老師單獨講李耳,這家伙肯定不簡單。”

眾人繼續聽著陳凡的講述。

陳凡則繼續說道:“因為對于太多問題的不解,他的一些老師也回答不出來。所以,李耳就前往周朝求學。因為他覺得,周朝是天下所有學問的來源。要了解這個世界的學問,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只能前往周都。”

“前往周都之后,李耳學習了一系列的書籍,并成為了周朝守藏室史,也就相當于現在的圖書管理員。這個職位并不是很高,但優點就在于,他可以閱讀所有周朝的藏書。就這樣,李耳遍讀無數的書籍,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一位先賢大哲。

有一次李耳前往魯國,17歲的孔子聽說李耳來了,于是執弟子之禮向李耳問禮。26歲之后,孔子來到周朝觀光,又一次拜訪李耳。51歲時,孔子已經名滿天下,但仍然到李耳的故里向李耳問學。并且,孔子還向弟子評價李耳說道,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李耳厲不厲害,他有多少水平,可能一時半會你還難分清。

但是。

當這時陳凡提到孔子之時,眾人對于李耳卻是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去,這個李耳也太吊了吧。”

“孔子都尊李耳為老師,諸子百家里面恐怕還沒有一位有如此牛逼吧。”

眾人嘆為觀止。

其實說實在的。

諸子百家當中,有很多學派都是相互不招待對方。

比如孔子的儒學,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就有一大堆諸子對于孔子有意見。

可以說。

這位儒家創始人對李耳如此尊重,這是諸子百家當中少有的。

一邊說。

陳凡在大屏幕上展現了一張圖畫:“這是孔子問禮圖。”

“當年孔子曾經向李耳問禮,孔子說,天下諸侯爭亂,是因為禮崩樂壞。如果恢復周禮,那天下則能安定。孔子說完以為李耳會同意他的說法,因為此前孔子一直在周朝,擁護的也是周禮,可以說天下對于周禮最為了解的就是李耳了。可是,這一次孔子再次說到禮,老子卻搖頭說道。禮只不過是表向,周王朝當年定下的周禮已經完全崩壞,想要再次建立起來,已經不可能。就算是再次建立起來,也沒有太多的用處。至于原因,不是禮崩樂壞了,而是世人失道,失德了。沒有了道,沒有了德,也就無所謂禮。”

李耳的回答讓一眾學子,以及一眾粉絲產生了巨大的沖動。

因為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自小就學習儒學。

對于孔子所說的恢復周禮,其實他們本意上是認可的。

正如孔子所說。

為什么春秋戰國這么爭亂,那就是因為春秋戰國一眾諸侯國,所有人都失去了禮。

如果恢復禮,那就相當于恢復了周朝盛世。

如果大家都如此有禮,那就不會有現在的爭亂情況。

可是。

李耳的一翻話,卻是讓眾人猛的一驚。

禮只不過是表向,真正大家失去的,不是禮,而是道與德。

這給大家產生的沖擊是巨大的。

“道與德?”

“這個,兄弟們,大家覺得李耳說的是對的嗎?”

“我不知道。”

不少人搖搖頭。

但雖然搖頭,可是李耳所說的邏輯,卻是沒有一絲問題。

禮好像真的是表向。

你強行的恢復禮又有什么用?

禮崩樂壞不是大家不遵守禮,而是大家失去了道,失去了德。

他們已經視周禮為無物,再恢復有什么用?

事實上。

對于孔子提到的禮,當時春秋戰國有一系列的諸子都明確反對。

比如說晏子。

當年孔子前往齊國,并通過高昭子見到了齊景公。齊景公問孔子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景公說:講得好啊!如果真的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縱然有糧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齊景公又向孔子詢問為政,孔子說:為政在于節約財物。景公很高興,將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賜給孔子。

晏嬰這時就進言說:這些儒者能言善辯不能用法度來規范;高傲自大自以為是,不能任用他們來教育百姓;崇尚喪禮盡情致哀,破費財產厚葬死人,不可將這形成習俗;四處游說乞求借貸,不可以此治理國家。自從圣君賢相相繼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禮樂殘缺有很長時間了。如今孔子盛裝打扮,繁瑣地規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節度,連續幾代不能窮盡其中的學問,從幼到老不能學完他的禮樂。國君打算用這一套來改造齊國的習俗,恐怕不是引導小民的好辦法。此后齊景公雖然恭敬地接見孔子,但不再問有關禮的事。后來孔子再次見到齊景公,齊景公就說,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聽完之后,感覺到齊國有危險,于是便離開了齊國。

應該可以說。

晏子說的就是老子所說的簡單版本。

周禮太過于繁瑣,不只是一眾君王將相不太想遵守了,就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們也不太想遵守。而且周禮殘缺了很長一段時間,再去制定這一些禮儀,不但沒有什么效果,反而還會起到反作用。

“陳凡老師,既然李耳不贊同孔子恢復周禮。那么,他又應該用什么治世呢?”

有學子雖然覺得李耳所說的有道理。

但是。

如果僅僅只是否定孔子的周禮,而自己又沒有拿出其他的可行辦法,那這也沒什么用處。

對于此。

陳凡自然也明白有學子的疑惑。

畢竟。

孔子的儒家思想傳承了千年,他已經根深蒂固。

你要否定孔子,基本上一大堆的人都有意見。

當然。

陳凡也不是否定孔子。

陳凡認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在治理國家方面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要不然。

漢朝也不可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

只是諸子百家,每一家的思想都不一樣。

特別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大家的思想還沒有完全統一,一系列的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

不說是儒家了,任何一家學派,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而且真要說。

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未必真的適合各個國家的治理。

所以。

孔子雖然名氣很大,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混得也并不怎么樣。

“別急,我慢慢向大家解釋。”

陳凡并沒有一下子直接回答,而是繼續開講老子:“公元前485年,李耳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與之同時,他自己也開始質疑起周禮。此外,因為讀得書夠多,李耳有了一個自己對于世界,對于天下治理的理念。隨即,李耳離開了周王朝,他準備離開故土,云游四海。當李耳來到函谷關,并準備出關之時。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李耳,于是設宴邀請李耳。可是聽到李耳要出關云游,又覺得無比的可惜。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留下李耳的法子。尹喜就說,先生出關可以,但出關之后世人可能再想遇見您就非常困難了,何不在此時著書一部,將您的研究與理念留傳下來。李耳聽后,于是就在函谷關呆了幾天,幾天之后,他交給尹喜一部5000字的著作,隨后,李耳騎青牛就此離去。”

“陳凡老師,這部5000字的作品叫什么名字?”

“叫做《道德經》。”

道德經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德經,一個是道經。

后世漢朝獨尊儒術之后,道家玄學占據了上風,于是就將道經放在前面。

最終,流傳下來的,于是便成為了《道德經》。

說完。

大屏幕上,閃現了道德經的第一段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秒:m.bxwx.tv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