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龐加萊研究所的圓形會廳中。
關于林氏群變換法和林氏猜想為主體的講座,正在進行中。
“……我不得不驚嘆林在這一步的巧妙構造,他成功地將這個函數轉化為了模形式,這是一個十分絕妙的方法。針對這個方法,我可以寫出四、五篇論文出來,而實際上,我之前在arxiv上查了查,其實已經能夠查到二、三十篇論文了。”
“而也正是在這一步中,林在去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引出了他的林氏猜想,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那我也就在這里再推導一遍。”
說著,洛朗·拉福格便在上面寫了起來。
“……很容易,我們就得到了最終的這個式子,現在只要我們能夠將K1的形式證明出來,我們就能夠保證將任何函數轉化成層的形式,關于他的重要性,我想也不用多做贅述,大家應該都會知道。”
“實際上,林氏猜想的提出者,今天也在現場,如果待會兒有時間,我也很想了解一下他有沒有什么想法。”
隨著洛朗·拉福格的話說出,在場的人們都不由將目光轉向一邊,那里,正是林曉坐的地方。
突然被cue的林曉,也就笑著朝周圍點了點頭。
不過他又感覺好像還有幾道仇恨的目光,仔細瞅了瞅,好像是昨晚上被自己拒絕的那幾個女人?
他連忙移回了目光。
男不和女斗。
而臺上的洛朗·拉福格也沒有停留,繼續說了下去。
“在林的思路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對‘橋’的思考。數學中的橋梁,能夠將兩個看起來毫無關聯的東西,聯系在一起,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過去的數學研究中,都需要搭橋,不管是格羅滕迪克奠定的現代代數幾何,還郎蘭茲先生提出的朗蘭茲綱領,都是通過不斷地搭橋來完成的。”
“而如何搭橋,除了像林那樣足夠強的技巧之外,考驗的便是各位對各種細微之處的觀察能力,觀察的越發仔細,就越能發現平常人難以發現的那些細節……”
在座的人中,除了知名的數學家們,最多的便是學生們了,聽到拉福格教授的話,學生們若有所思的思考著,而數學家們也微微點頭,表示了贊同。
林曉那樣的天賦與技巧,是與生俱來的,這是大部分人都難以擁有的,所以這大部分人,只能將自己的目光放在那細微之處。
但是,細微之處,有那么容易被發現嗎?
“搭橋,還有細節……”
林曉也陷入了思考之中,他開始回顧起自己所有掌握的知識。
他當然知道要搭橋,想要溝通圓法以及篩法,就必須讓它們中間搭起一座橋。
它們就像是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蘇伊士運河,盡管相比較兩個大陸那寬闊無比的面積,蘇伊士運河最大只有三百多米的寬度顯得無比的微小,連一艘400米長的貨輪都能將其堵住,然而也正是如此之小的距離,使得兩座大陸只能隔河相望。
而一旦將橋架起來,那么亞歐非大陸就能夠真正連接在一起,成為地球上最巨無霸的大陸。
圓法,以及篩法,也是如此。
然而想要搭橋,就需要注意細節,得去找哪里最適合搭橋,否則的話,橋是會搭不上的。
“有哪些細節是沒有被我所注意到的……?”
或者說,有哪些角度是他沒有嘗試過的?
而猛然間,林曉的眼前忽然亮了起來:“復平面!”
“沒錯!就是復平面!”
復平面,一般指的便是復數平面。
什么是復數?
也就是帶了‘i’這個數學家們定義的虛數單位的東西,也即對1開根號,一般形式就是zabi。
這樣一個純人為定義的東西,卻在之后的數學研究中發揮出了令數學家們難以想象的作用,包括黎曼猜想中的黎曼zeta函數,便是通過在復平面上確定素數個數的一個函數。
這也是數學中一種絕妙的巧合。
而對于林曉來說,他也突然覺察到,自己似乎也能夠找到一個巧合,能夠于復平面領域,實現他想要搭建起來的那座橋。
他立馬低下了頭,從口袋中掏出了記事本和筆,然后低頭運算起來。
周圍沒有人在意他的動作,因為在這場講座上,就有很多人拿著記事本和筆記著東西,說不定主講者講到了一個有意思的東西,他們就會記下來。
只不過,此時的林曉所寫的,已經是和拉福格教授所講的不同的東西了。
“在復平面上構建一個單位圓,假定素數就是這些復平面上的點的話……這里……可以用素數計數函數來處理。”
漸漸的,林曉進入了自己的狀態中,忘記了周圍的人或事。
而時間,顯然也沒有去等待林曉,而是隨著每個人做出的每一個動作,逐漸消逝了。
布爾巴基討論班的每場講座總共一個半小時,而當林曉領會到自己曾經忽略過的一個小點后,此時的講座就已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了。
于是,本場講座來到了最后的二十分鐘。
洛朗·拉福格教授講完了自己想要講的東西,接下來是回答問題的時間。
一只只手舉起,很多人都問出了一些想要了解的,而洛朗·拉福格也都依次作出回答。
就這樣,直到最后還剩下五分鐘的時候,洛朗·拉福格笑著說道:“還有人有問題嗎?”
大概等了一會兒后,有個大概是學生模樣的人舉起了手。
“請說。”
這個學生笑著說道:“我想知道林先生是經過怎樣的研究經歷,然后才完成了林氏群變換法理論的。”
顯然,這個問題已經不屬于學術上的問題了,當然,這個學生大概也是看沒有人問其他問題了,才會問這個。
洛朗·拉福格教授也笑了笑,說道:“這個我當然回答不了,這個大概就應該讓我們的林先生來回答了,正好,我剛才還說想和林先生交流一下呢。”
而后他便再一次看向了林曉的方向,笑著說道:“不知道林先生有沒有興趣來一個現身說法呢?”
在場的人們都笑著轉頭看向了林曉那邊。
但半晌后,讓其他人疑惑的是,林曉并沒有起身進行回答。
而那些距離林曉比較近的人,卻就都看見林曉在做什么。
他正在記事本上寫著各種公式,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周圍。
“他寫的是什么?”
有的人忍不住小聲問道。
“誰知道呢?說不定又是一種能夠和林氏群變換法相媲美的新理論呢?”其他人搖搖頭,表示不知道。
“看起來好復雜的樣子。”
“但是,他為什么能夠做到這么認真啊?竟然完全忘記了周圍嗎?”
“我也不知道,我只有在打使命召喚的時候能有這種狀態。”
“真是不可思議……”
而臺上的洛朗·拉福格教授看到這種情況,也只好無奈地向提問者攤了攤手,說道:“看來,咱們的林先生正在數學的道路上奮斗著,暫時沒有辦法回答你的問題。”
他看著林曉那低著頭認真思考的樣子,又補充了一句:“或者,林,正在回答你的問題呢?他正在親身演示他是如何研究數學的。”
所有人聽到洛朗·拉福格這么說,頓時都理解了他的意思。
那位提問者想問林曉是經過怎樣的研究,才成功搞出了林氏群變換法。
而現在林曉‘忘我’般的研究,可不就是恰好地回答了他的問題嘛?
人們都忍不住對林曉感到了無比的欽佩和感慨,能夠在旁邊有其他聲音的影響下,依然陷入這種沉浸式的思考當中,大概也只有這樣的能力,然后再加上那無與倫比的天賦,才能夠達到林曉如今的成就吧?
哪怕是昨晚上被林曉拒絕的那幾個法國女學生,此時也不由對林曉佩服。
她們看著林曉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思考著問題,那時不時輕皺以及舒展開來的眉目,就讓人想起一句話,理工科男人在思考問題時,是最有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