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
嬴政目光落在了姚賈的身上。
“郡縣制,施行起來太過復雜,也難有前人經驗,一旦施行,或有紕漏,分封制有很大的弊端,于我大秦未來國本不穩。”
“故而。”
“臣苦思冥想,想到了一個有利于我大秦國本,利國利民,更可定天下的分封之策。”
“于大秦而言,分封外臣,當代或者兩三代或許會對大秦忠誠,但是隨著時間過去,諸侯后世子孫或會謀逆作亂,逆大秦國本。”
“但如若將分封制改變,不分封外臣,而是分封大王的諸公子,以諸公子為諸侯,分封而鎮天下,如此天下諸侯就是大王血脈,一代,二代,就算數代之后,大王又何須擔心諸侯反叛?”姚賈一臉正色,帶著幾分驕傲的啟奏道。
這個分封諸公子的設想是王綰臨死前最后為扶蘇的一次出謀劃策,如果成了,也算全了扶蘇的一場真心,如若不成,損失也不大。
而且王綰也料到了此法扶蘇就算不實施,姚賈也會搶著去做。
無論如何,扶蘇都不會有事。
在聽到姚賈的啟奏后。
朝堂上有些朝臣目光之中也露出了期盼之色。
如果是這樣,或許也是他們的一個機會。
他們沒有看到,嬴政的臉色已經變冷了。
“分封諸子就可避免反叛,避免大秦顛覆?”
“姚賈。”
“你,還真是聰明過頭了。”
嬴政冷冷喝道。
“大王,臣之策,一切為了大秦。”姚賈慌忙辯解道,他自然也能夠聽出嬴政話里的不悅。
“你以為孤的那些兒子都是圣人?沒有野心,沒有七情六欲?”
“昨日胡亥之事,難道你瞎了眼?”
嬴政冷冷道。
“這…這…”
被這一呵斥,姚賈的臉色變了,十分慌張。
“無能無知。”
“你當真是枉為朝堂重臣。”
“即日起,你無需再在廷尉了。”
“去北地為一方郡守吧。”
嬴政凝視著姚賈,當即下詔。
聽到這話。
姚賈臉色變得蒼白。
在朝堂之上,他在廷尉李斯手下為副,雖然未曾入九卿,但也算得上是一方大吏,爵位也不低,可是一旦發配北地為一個郡守,這相當于直接被貶到了苦寒之地了。
而且對于他而言,只怕畢生都沒有機會再入咸陽了。
“孤,再說最后一次。”
“分封制,亡國根本。”
“孤,絕不會允許此制禍我大秦。”
“任何人再敢提,殺。”
嬴政冷厲的掃了大殿朝臣一眼,最后告誡了一句。
他不想再被這壞了心情了。
他想要的是大秦傳承萬世,傳承不朽,可不是區區的數百年。
分封制如若實施,哪怕那些兒子,若干年后,難道他們就不會反叛?他們與外臣諸侯又有何不同?
而且。
他們一旦起兵,或許也不會有不臣之名,因為他們都是王族宗室。
聽到嬴政的話,扶蘇表情沒有任何波瀾,在得到王綰這最后的一道死前書信后,扶蘇就知道自己的父王不會同意。
自己父王可不是那種被操縱的君王。
“繼續議事。”
沒有理會姚賈的落寞,嬴政開口道。
“如今太子已立,國本已定,太子就將于今日搬至東宮,掌監國之權,輔佐大王處置朝政,但王綰已經辭官,我大秦相邦之位空缺,還需有一能臣擔任相邦之位,輔佐大王與太子掌國,執行政令。”尉繚捧著朝笏,大聲啟奏道。
朝堂上的許多臣子都是帶著一種期待的目光,特別是文臣,對于這相邦之位,他們又如何不想,這可是文臣的最頂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至于王綰。
朝堂上的人幾乎全部都知道了他的下場了。
他在家中自盡身亡,全族則是離開了咸陽,未來他王家也將永遠的離開大秦的朝堂,不得歸來的機會。
而王綰為何會自盡?
這對于朝堂群臣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告誡。
如若是背后沒有當今大王的推動,那是絕無可能的。
王綰之死,也是告誡了整個朝堂,再加上昨日反叛謀逆的清理,對于朝堂的震懾更大。
“相邦之位。”
“孤,早有人選了。”
聽到尉繚的啟奏,嬴政臉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等這一天。
嬴政已經等了許久了。
昔日對自己仲父的虧欠,如今也終于可以償還幾分了。
“昔日天下揚名的呂不韋歸來,不知朝堂群臣會有何感想?”
站在這階梯上,趙玄目光掃視著群臣,心底暗笑。
呂不韋的能力。
毋容置疑。
有他為相邦輔政,絕對比王強,這一個偌大的大秦,強盛的大秦,與昔日呂不韋為相時也功不可沒,他畢生都投入到了大秦之中,如今重為相,當付出全力。
“宣兩位愛卿上殿。”
嬴政一揮手,威聲道。
“大王有詔。”
“宣呂不韋。”
“宣鬼谷子。”
“入殿覲見。”
曹寧大聲喊道。
朝堂上,許多朝臣的臉色都是隨之一變。
“呂不韋?昔日我大秦的相邦?”
“傳言之中,他不是被大王賜死了嗎?”
“傳言竟然是假的?呂不韋竟然還活著?”
“呂相,還健在?”
“可這么多年,呂相在何處?”
聽到呂不韋的名字,朝堂上果然掀起了一種波瀾來。
不過于現在的朝堂而言,過去了數十載,呂不韋的名字雖然已經不在朝堂流傳,但坊間有關于呂不韋的傳說卻是不斷,而且在朝堂上還有昔日呂不韋的許多門客。
最出彩的莫過于廷尉李斯。
應聲。
兩個顯得十分中氣十足的老者緩步走到了大殿之中。
一個呂不韋。
一個鬼谷子。
皆是聲望極高的人物,如今兩者齊聚,可謂是極為難得。
“老臣呂不韋。”
“老臣鬼谷子。”
“參見大王,參見太子。”
兩人入殿后,躬身對著嬴政和趙玄一拜。
“兩位愛卿平身。”
嬴政微微一笑,立刻道。
“謝大王。”
兩人齊聲應道。
此刻。
對于呂不韋而言。
重臨朝堂,心中也是有著萬丈澎湃激情。
“相邦之位空缺。”
“今日。”
“孤敕封文信侯呂不韋為我大秦相邦,輔佐孤與太子掌大秦政務,諸卿可有異議?”
嬴政環視朝堂,威聲道。
如今時刻。
所有人都明白呂不韋的出現就是嬴政安排的,相邦之位也必然是早就定下了,沒有愚蠢的人會去觸霉頭。
再而。
憑呂不韋的能力與資歷,誰人敢反對?
昔日呂不韋為相時,王綰也不過是朝中的一個小吏罷了。
朝堂上的群臣無不在呂不韋之下。
“臣等附議。”
滿朝文武齊聲道。
“仲父。”
“你可愿重擔這相邦重任,輔佐孤與太子?”
嬴政凝視著呂不韋,笑著道。
“老臣呂不韋,自入秦之始,命已經是大秦的,如今老臣能夠在殘生還能重回大秦朝堂效力,此乃老臣榮幸,老臣于此立誓,必全力輔佐大王與太子,振興大秦,強盛大秦,穩定大秦。”
“直至老臣死。”
呂不韋帶著鄭重,躬身對著嬴政與趙玄一拜。
“好。”
嬴政臉上露出笑容:“孤有仲父歸于朝堂,大秦必穩定天下。”
“鬼谷愛卿,有大才,聞名于天下,太子于年前邀請鬼谷愛卿入咸陽,自不可浪費鬼谷愛卿大才。”
“今,敕封鬼谷愛卿為太子太傅,為孤孫兒趙旭之師,不知鬼谷愛卿可愿?”
嬴政笑著問道。
“不敢欺瞞大王。”
“自從入咸陽以來,老臣就一直居于秦武君府,嗣子也早就給老臣行了拜師禮,能夠教導嗣子,此乃老臣榮幸。”鬼谷子撫須笑著道。
“如此,正好。”
嬴政大笑著說道。
“當初太子邀請鬼谷子入秦,原來是為了這目的、”
“當初太子還未公布身份時,竟就布局了。”
“大王和太子的心思太可怕了。”
看著鬼谷子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太傅,名義上是太傅,卻是教導當今的嗣子,這既讓趙玄獲得了聲望,又讓嗣子得到了良師教導,當真是一舉兩得。
這讓朝堂上的群臣都不由得暗驚。
“大秦有兩位愛卿,孤之榮幸,大秦榮幸。”
“有兩位愛卿之力,大秦必在短時間內安定。”嬴政又出聲褒獎道。
可想而知。
對于呂不韋和鬼谷子入朝堂,嬴政又多么高興。
“父王。”
“兒臣有一事啟奏。”
趙玄轉過身,拱手對著嬴政道。
“玄兒,你有何奏?”
嬴政微笑著道。
“如今中原已定,炎黃一統,如若單單是以王為尊,那已經不符合父王的身份了。”
“中原之主,炎黃之主,豈是王能夠尊之?”
“昔日六國皆有王,千古以來列國之君皆為王,如今父王開創千秋萬古之功業,超越千古之君王,如若再以王為尊稱,豈能彰顯父王之功績。”趙玄笑了笑,說道。
滿朝臣子也都是紛紛點頭贊同。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
“天下歸一,大秦既天下,大王之功超越千古君王,自當凌駕于王之上。”
“大王尊稱,理當有所改變。”
群臣紛紛開口道,非常贊同。
“玄兒,你覺得父王該以何為稱?”嬴政笑著問道。
“此事,不妨問問我大秦諸卿。”
趙玄笑了笑,看著朝堂群臣道。
他也想看看,有了自己的存在,歷史上對始皇帝的尊稱會不會有所改變。
千古一帝,秦始皇。
“老臣倒是有一個想法。”
呂不韋笑了笑,開口道。
“仲父請說。”
嬴政立刻道。
“自我炎黃存在依賴,自部落分離,再有諸侯鼎立,夏商周,名義上為一統,可是卻從未一統,諸侯鼎立分存,大王掃滅六合,統御天下,這可是超越了三皇,功過了五帝。”
“老臣以為。”
“大王可尊稱于皇帝。”
“集三皇合五帝之稱。”
“乃是我炎黃千古以來第一個皇帝,千古第一帝。”呂不韋笑著說道。
群臣都不由得被呂不韋所提的尊稱驚到了。
“超越三皇,功過五帝。”
“皇帝?”
“這…這當真是無比霸氣。”
“皇帝之稱,也唯有大王才能夠配得上。”
“畢竟千古以來,炎黃從未真正凝一,但是卻在大王手中實現了一統。”
“皇帝之尊,唯有大王配得上。”
“臣附議……”
朝堂上的群臣都體會到了“皇帝”二字蘊含的霸氣,所有人都帶著一種敬畏道。
“皇帝…”
聽到這個尊稱,嬴政雙眼也涌現了一種激動,炙熱。
在這個尊稱出來后。
讓嬴政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似乎,這個尊稱就是天生屬于他的。
在歷史上。
也正是如此。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所以采用了三皇之中的“皇”,五帝之中的“帝”組成了“皇帝”的尊稱。
也是屬于大秦始皇帝的由來,第一個皇帝,千古第一帝。
“好一個皇帝。”
“好一個千古第一帝。”
“這個稱呼,孤,收下了。”
“自此以后。”
“孤就是大秦的皇帝,炎黃的皇帝,千古以來第一個皇帝。”
嬴政站起來,雙手展開,帶著無窮的霸氣宣布道。
“父王為皇帝,那就是第一為始,便尊始皇帝。”趙玄又笑著開口道。
“好一個始皇帝。”
“孤為始皇帝,玄兒你便是開天辟地以來第一個皇太子,未來大秦的二世皇帝。”嬴政大笑著說道。
“額。”
雖然嬴政說出這話是對自己的強烈認同,但是聽到那二世皇帝的稱呼,趙玄卻是有些欲哭無淚。
因為歷史上的原因。
因為那傻缺胡亥。
這二世皇帝似乎就不是一個好的名頭。
“孤既為皇帝,始皇帝。”
“那“孤王”之稱就不再適合。”
嬴政此刻也陷入了一種思索之中,滿朝文武目光匯聚,隨而,目光一凜,帶著一種始皇帝的霸氣:“從今以后,孤就以政為稱,以孤的名字為稱,不,就叫“朕”。”
“自今日起,朕為始皇帝。”
“玄兒你是朕的嫡長子,更是大秦的皇太子,從今以后,你就以孤而稱。”
嬴政霸氣的宣布道。
“果然。”
“因為我的出現,這種歷史的軌跡并沒有變化。”
趙玄心底一笑。
有這種霸氣絕倫的老爹,趙玄心底也是有些自豪。
古往今來,又有誰不想做一個二代呢?
嬴政的話音一落。
滿朝文武全部站起來,捧著朝笏對著嬴政一拜,齊聲高呼道:“臣等參見始皇帝,臣等參見皇太子。”
“哈哈哈。”
“好。”
嬴政大笑了起來,十分的激動。
“始皇帝之稱,千古一帝,當昭告天下,以宣始皇帝的霸氣,我大秦開創千古之絕,以此名,可定我大秦乾坤。”鬼谷子大聲啟奏道。
“準奏。”
“朕統帥大秦開創一統盛世,但為朕掃滅六合,統御炎黃的乃是朕的兒子。”
“朕始皇帝之名,還有朕玄兒的功績,將載入史冊,當昭告天下。”
“讓天下子民皆知。”
嬴政自無不允。
千古一帝,始皇帝。
他要讓千古流傳。
自己兒子所開創的戰果,掃六合之功,嬴政更要讓千古流傳,萬世不朽。
嬴政要讓天下人知道,讓后世子孫知道,他嬴政不僅是千古始皇帝,開創一統,他的兒子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始皇帝圣明。”
滿朝文武齊聲高呼道。
至于史冊記載,這也根本無需嬴政去擔心。
這如今這一時代。
史官并非人人都能做,能做史官的都是不懼死的人,他們官職世代傳承,對于君王的功績,對于君王的過失,他們都會載入史冊之中。
畢竟。
現在還沒有到后世的那篡改歷史,史官懼死的時代。
“啟奏父皇。”
“如今炎黃凝一,六國之地當施行郡縣制。”
“此乃定國第一環。”
“除此外,還有一事需要施行,唯有此施行,我大秦方可迎來真正一統,炎黃才能真正凝一,不會再有分裂之苦。”趙玄一臉嚴肅的道。
“玄兒。”
“你說。”
嬴政表情也變得嚴肅起來,從尊為始皇帝的興奮回過神來。
“我炎黃列國分離近千載,彼此之間,文字不一,度量不一,習俗不一,錢幣不一,這些都是有著近千載的分割,如若不將這些凝一,我大秦就無法真正掌控中原,無法真正將炎黃一統。”
“不做到這些,天下炎黃一族將永遠無法真正歸一。”趙玄一臉嚴肅的道。
嬴政眉頭微皺,聽到自己兒子的話,一下子將他從一統的欣喜之中回神了。
“的確。”
“我炎黃一族,中原大地分割太久了,列國習俗不同,文字不同,錢幣不同,度量衡不同,哪怕是現在,我大秦子民也無法真正相連在一起,未曾真正凝一。”
“這些不處置,大秦便不是真正的一統。”嬴政一臉嚴肅的點了點頭。
“想要做到真正的大秦一統。”
“唯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
“如此,方可保我大秦萬世無憂。”趙玄又嚴肅的開口道。
滿朝皆驚。
全部都帶著敬畏之色的看著趙玄。
如果說一開始趙玄的啟奏是用的白話所言,那么是十八個字就是大秦一統的真正關鍵。
“太子大才。”
“老臣欽佩。”
呂不韋和鬼谷子相視一眼,都是帶著欽佩之色的道。
而朝臣們也紛紛回過神來。
紛紛向著趙玄一拜:“太子大才,臣等敬佩。”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好一個十八字,好一個我大秦一統之關鍵。”
“若是真正做到了這些,我大秦當真可以昌盛萬世,千秋不衰。”
“就算千載,萬載之后,我大秦真的覆滅了,但我炎黃一族會永遠凝一,再無分割之苦。”嬴政也面帶震撼的道。
自己兒子所言,真的宛若晴天霹靂,聲音震耳欲聾。
“我兒趙玄。”
“帝王之才。”
“朕有玄兒,蒼天庇之。”嬴政興奮的大笑道。
“太子殿下所言極有道理,但是我炎黃天下分割這么多年,這些關鍵根本不是一時間半會能夠改變的,而且一旦真正改變,所涉及的太多,恐怕會引起天下之變。”
馮劫站起來,略帶憂色的道。
許多朝臣也是紛紛點頭。
這些傳承于千古的文化,文字,又豈會是輕易間能夠改變的。
“啟奏父王。”
“兒臣以為。”
“皇兄所言,可徐徐圖之。”
“可先給予天下子民施行恩德仁政,逐漸將列國習俗以我大秦律代之,于六國貴胄施以恩德,感化其心,并且可在六國亡國貴胄之中挑選人才,任用之。”
“如此假以時日,數載之內,必可見成效。”
扶蘇站起來,大聲啟奏道。
他于治理天下的理念始終是以仁義治之。
他深學儒道,以仁義感化天下萬民,感化那些亡國貴胄,必得其效。
聽到扶蘇的話。
嬴政眉頭一皺。
趙玄的眉頭也是微皺。
“這扶蘇,當真是無言以對了。”
趙玄心底有些無奈的想到。
如今時刻,六國余孽潛藏于暗中,天下民心未曾歸附,他卻要施行仁政,而那所謂的仁義仁政,卻是給天下的六國余孽網開一面,讓他們能夠重見天日,在這國策下,或許那些人會假意的臣服大秦,但是在暗中絕對不會順從大秦,而是靜待時機。
至于在他們之中挑選人才為大秦效力,那更是在自掘墳墓,挖大秦的根基。
只待大秦有任何衰弱,他們將會立刻反戈一擊。
此乃大禍。
“扶蘇。”
“這就是你所想的治國之道?”
趙玄凝視著扶蘇,緩緩開口道。
“以仁政治天下,必求仁得仁,恩德于天下,萬民歸心。”扶蘇坦蕩的看著趙玄回道。
“如若孤殺了你的父母,你會如何?”趙玄忽然開口問道。
朝堂群臣也紛紛色變,詫異的看著趙玄。
“皇兄何出此言?”
“臣弟的父親也是皇兄父親,皇兄談何會如此?”扶蘇詫異道。
“好。”
“孤再給你一個假設。”
“如果一個刺客將你的父母殺了,你會如何?”趙玄又換了一種說法。
“自當殺之以報仇。”扶蘇立刻回道。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可不是虛的,這幾乎是不可原諒的,不死不休。
扶蘇雖然固執,但也不會開口閉口選擇原諒他們。
“于那些六國余孽而言,凡是躲藏起來的,皆對我大秦有殺父之仇,殺母之恨,更有滅國滅族之殤。”
“你覺得他們會真心臣服我大秦?忘記了這不死不休的國仇家恨?”趙玄凝視著扶蘇道。
“這…”
聽這一問,扶蘇卻不知如何回答了。
“扶蘇。”
“你天性仁厚不假,也深受儒家教義熏陶,你想要大秦施展仁政對天下,這個方向是對的,但,如今并非一個安寧和平的盛世。”
“我大秦亡了六國,于六國百姓而言,只要給予他們恩德,他們或許會感恩,但是對于那些六國的權貴而言,他們對我大秦的恨不亞于殺父之仇,根本不可能釋懷,對他們施仁政,給予他們恩待,便是在給我大秦掘墓挖墳,葬送我大秦國祚。”
“孤可以準確告訴你。”
“你的想法一旦實施,便是給了那六國余孽喘息恢復的機會,他們會假意臣服我大秦,暗中卻會繼續培養勢力,反我大秦,只待我大秦衰弱,他們就會舉兵造反。”
“這些恨意深種,不可能釋懷。”
“孤今日告訴你。”
“亂世用重典。”
“亂世重武德。”
“秦雖一統,但還并不是真正的安寧和平盛世,如今中原炎黃還未真正凝一,六國余孽潛伏于暗中,如若不用重典治之,必亂。”
“至于仁政,于天下萬民而言,可施,但于那些貴胄而言,不可施。”
“在這天下間,在我大秦疆域內,數千萬子民,并非你所想就可施,可為就可展。”
“國策關系數千萬子民,更關系我大秦國祚,牽一發兒引動全身。”
“作為孤的弟弟,我大秦的王族公子,孤希望你能夠明白這些根本。”
趙玄帶著一種教導的語氣對著扶蘇說道。
扶蘇。
本性仁厚純良,雖然沒有做王的能力,但也可以作為一個施展朝政的能臣。
當然。
趙玄如此溫和教導,也是相當于在告訴整個朝堂,他作為大秦皇太子并非狠辣無情,昔日爭奪太子之位的扶蘇他尚且可以容忍,對于曾經那些參與黨爭的朝臣同樣也可以,但前提也是為大秦盡忠。
聽到趙玄的話。
扶蘇沉默了,臉上都是帶著一種深思熟慮,顯然他將趙玄的話全部聽到了耳中了。
一會后。
扶蘇躬身對著趙玄一拜:“臣弟,多謝皇兄教導,這一切,都是臣弟想太多,太過自以為是了,現在的大秦,的確不適合仁政。”
聽到扶蘇的話。
朝堂上,許多朝臣都是帶著一種訝異之色。
哪怕是高位上的嬴政也是一樣。
扶蘇的性格都為他人所知。
固執,迂腐。
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油鹽不進,除了當初淳于越和王綰的話以外,扶蘇都難以被說動。
可今天。
這固執的扶蘇竟然被趙玄給說通了,而且還心悅誠服的認錯。
“還是玄兒識大體,并沒有直接呵斥扶蘇,反而是給他點破了,這樣也足可見玄兒的胸襟,可讓百官臣服。”嬴政笑了笑,非常的欣慰。
“你能夠明白就好。”
“記住。”
“你身為孤的弟弟,皇族公子,理當為大秦盡力。”
“國事朝政,乃至于天下之事都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好好學吧。”
“孤期待你以后能夠成為孤的左膀右臂。”趙玄對著扶蘇一笑,寬慰道。
聽到趙玄這話。
扶蘇臉上也涌現了一種激動,期待。
“多謝皇兄教導。”
“臣弟一定不會讓皇兄失望。”扶蘇鄭重的向著趙玄一拜,整個臉上都是一種心悅誠服。
直到這一刻。
扶蘇也明白了自己的皇兄并非是在軍事上有著超越天下人的能力,在治國處政方面也絲毫不差,能夠看到滿朝文武都看不到的弊端。
“玄兒。”
“你說的車同軌書同文,這些必須要歸一。”
“朕的大秦不僅僅要在疆域上一統,更要在習俗,文字,乃至于全族一統。”
“接下來如何施行,你有何想法?”嬴政問道。
不是自己兒子點破,嬴政還真的沒有意識到這些未曾一統的弊端,或許還要許久才能夠將這些提上日程,但是經過趙玄一提,嬴政自然是想要盡快施行了。
“觸發隱藏任務。”
“大秦炎黃徹底一統,完成大一統之舉,獎勵《國運之魂》,鑄運朝,凝氣運,凝神獸之關鍵。”
就在嬴政話音一落,系統提示聲在趙玄耳邊響起。
“太好了。”
“國運之魂,這可是運朝關鍵,若是沒有這個,我直接立運朝還有可能失敗,但得到了這個,立大秦運朝就十拿九穩了。”趙玄臉上露出了笑容。
回過神來。
“這些需要逐步實施,首先就是文字一統。”
“單單是以我大秦的字自然不可,當以我大秦還有六國文字創出另一種皆可識的字。”
“此事,需要能臣去辦。”趙玄目光在朝堂上審視了一圈,帶著深意。
頓時間。
文臣一列,立刻就有眾臣站了出來:“臣愿請命創字。”
李斯,馮去疾,韓非他們都站了出來。
“此事。”
“就交給李斯去辦。”
“孤給你足夠的時間,給你足夠的人力,你以最快速度創造文字,記住,必須契合我炎黃七國曾經的文字,神似其形,通俗易懂。”趙玄直接指定了李斯。
在歷史上。
也正是由李斯為主開創了小篆,才實行了一統文字。
“太子殿下。”
“文字為先,但還有其他需要提前籌辦。”
“車同軌,書同文,度量衡…這些都需要能臣去辦。”
“臣愿請命。”
趙玄所提出來的治國之策都足可讓群臣動容,如若辦成了,對于大秦,對于炎黃的意義重大,哪怕是未來的千秋萬世,參與了其中的朝臣都會青史留名,試問他們又有誰不期盼?
------題外話------
PS: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