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第八百二十四章 傷寒論的序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作者:新手釣魚人  書名:走進不科學  更新時間:2024-05-21
 
“除了七略之外,我們還發現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全本。”

看著展柜里記錄著七略的《永樂大典》,朱祁鎮臉上也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這些可都是歷史上失傳的中醫著作,無論是對于中醫史還是中醫的技術傳承,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因此在過去這些日子,很多中醫專家都在打聽相關典籍的消息。”

“其中包括了很多頂尖的中醫國手,例如唐由之先生的大弟子,還有陳可冀院士、九十高齡的劉嘉湘先生等等.”

眾所周知。

比起古代的中醫典籍,現世更加具有爭議的顯然是中醫本身或者說中醫這個職業。

導致這種爭議局面的原因很復雜,不是單純的喜歡或者厭惡那么簡單。

譬如其中有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的矛盾,譬如意識形態的沖突,譬如中醫民科以及大量騙子神棍的渾水摸魚,甚至還包括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滲透。

其中有些人是無腦黑,有些人是無腦粉。

還有一些人則是揣著明白裝糊涂,他們否定的不是中醫,而是要否定整個華夏傳統文化。

每個群體支持和反對中醫的本質原因都很難界定,譬如有些所謂黑子變黑的原因其實是家人被庸醫給治死了,這你讓他們怎么認同中醫?

有些中醫的腦殘粉動不動就是五行陰陽掛在嘴邊,仿佛中醫可以闡釋整個宇宙,這你讓那些路人怎么會有好感?

反之有些中醫黑子同樣如此,不考慮古代的醫學條件,抓著中醫使用的一些藥材來可勁兒黑,這也是很典型的偷換概念。

不過不管立場如何,有兩件事是無論粉還是黑都必須要承認的。

一是如今有關中醫的爭議,已經超出了醫學本身的范疇,是其他很多矛盾的延伸甚至集成。

第二則是

在華夏保健局層面的國手之中,確實有很多頂尖的中醫大家存在。

譬如朱祁鎮提到的唐由之先生,金針拔障術的發明人,用一根針就治療好了教員、柬埔寨前首相賓努親王的白內障,還給隔壁的老金等人治療過眼疾。

到了后來,唐由之先生甚至成為了華夏與很多國家保持友好關系的系帶。

如今唐由之先生雖然已經故去,但他的弟子依舊活躍在華夏醫學界中,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譬如李可老爺子、陳可冀院士等等。

在聽聞《永樂大典》中發現了大量華夏古代醫學文獻的消息后,這些大佬也都坐不住了,紛紛通過各種的渠道前來詢問情況。

其中諸如火神派、傷寒派的中醫想知道有沒有找到自家門派的典籍,希望能充實自家的理論框架。

有些已經從一線退下來從事教育方向的大佬,則在意這些資料能不能迅速被匯總補充到教育體系之中,讓新生代的中醫能夠快速掌握這些知識。

翁同甚至遇到過某位無理取鬧的學者,要求國博方面把《永樂大典》中的某冊原本交給他,理由是這種孤本是他門派的絕密,不能對外傳播,張口閉口就是你負不起這責任

沒辦法。

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行沒有直接關系,任何群體都會存在害群之馬,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

實際上和西醫相比,中醫的這些齷齪還真不算啥.

總而言之。

對于中醫這個大領域來說,《永樂大典》資料的發現確實是一劑強心劑,瞬間讓已經有很長時間古井無波的中醫行業,泛起了絲絲波瀾。

當然了。

背后的這些扯皮乃至博弈并不適合對張瑩王通這樣的外行人透露,因此朱祁鎮也只是簡單的介紹了一番諸多典籍的價值,并未延伸到現實之中:

“對了,說起醫學典籍,我們還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正盯著展柜可勁兒看的王通聞言頓時一怔,轉頭看向了朱祁鎮:

“什么有意思的事兒?”

朱祁鎮用食指點了點展柜,解釋道:

“剛才不是說了么,除了《七略》之外,我們還發現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全本。”

“這兩部書籍同樣是中醫的核心典籍,不過除了它們的學術價值之外,最令考古學家們在意的其實是.《傷寒論》原本中的序。”

王通眨了眨眼:

“《傷寒論》的序?”

朱祁鎮深吸了一口氣:

“沒錯,《傷寒論》的序。”

“根據現有的資料考證,傷寒論的序和金匱要略的第一章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有人說是王叔,還有人認為是孫思邈,具體答案無從考證。”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后世流傳的都是宋刻本,與張仲景之間隔了大概有八百余年。”

“在《永樂大典》之中,我們發現了《傷寒論》的一冊原本——注意,是獨立在《永樂大典》外的張仲景原本。”

“這冊《傷寒論》的序言與宋刻本無異,但很奇怪的一點是”

說到這里。

朱祁鎮沉默了幾秒鐘,方才繼續開口:

“我們序言結尾的部分,見到了一個類似安踏的圖標。”

王通and張瑩:

我們聽到了啥?

張仲景手書的《傷寒論》的序言上,出現了安踏的圖標?

看著一臉安踏給了你多少錢的王通,朱祁鎮繼續一揮手,掌中便又出現了一冊數字古籍。

不過與之前的《永樂大典》不同,這冊古籍在尺寸上明顯要小一點兒,厚度則要更高一些。

并且這冊古籍在封面上沒有任何文字,等到朱祁鎮翻開到了第一頁,才有三個大字躍然而出:

《傷寒論》。

接著朱祁鎮將其翻到了序言所在的頁面,將它遞到了張瑩與王通二人面前,王通連忙伸過脖子看了起來: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疾問病”

數字典籍上將《傷寒論》的繁體字同步翻譯成了簡體,因此張瑩王通閱讀起來倒是沒什么障礙。

半分鐘后,閱讀完《傷寒論》序言的王通語氣驟然拔高了幾分:

“欸?這里真有個安踏圖標啊.”

正如王通所說。

只見序言的最后一塊區域上,赫然正印著一個王通無比熟悉的安踏圖標!

隨后王通與張瑩對視了一眼,有些遲疑的開口問道:

“朱先生,這冊古籍.真的是張仲景親手所寫的原本嗎?”

朱祁鎮沉沉點了點頭:

“沒錯。”

作為華夏最頂尖的考古研究機構,國博自然不可能會犯王通所想的那類錯誤。

嘉靖皇帝是個知名的典籍收集狂人,生前就收攏了大量的文獻孤本,因此在《永樂大典》存放的金絲楠木箱子里,翁同等人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古籍的原本。

這冊《傷寒論》便是其中之一。

在發現《傷寒論》之后,國博方面立刻對書籍進行了保護處理,同時對它的真偽進行了分析。

這里的分析可不僅僅是碳十四鑒定那么簡單,還包括了牌記、紙色羅紋、墨氣、行款、忌諱字、單邊等諸多檢驗。

最終的檢測結果顯示,這本書是《傷寒論》原本的概率超過了99.99。

而面對這么個令人振奮的結果,翁同等人的心緒卻有點微妙——原因就在于《傷寒論》的序言。

首先,后世考古界對于《傷寒論》的序言有個公論,也就是此前提到過的張仲景并非序言創作者的看法。

畢竟這篇序言與張仲景的行文習慣存在比較明顯的差別,就像后世辰東與番茄的文筆,讀者一看就知道明顯是兩個人。

換而言之。

理論上《傷寒論》的原本之中,是不應該存在這篇序言的。

可它現在卻切切實實的存在了。

其次便是序言最后的那個字符,翁同他們怎么看都感覺這玩意兒就他喵的是安踏標志.

為此國博方面也進行過多次激烈的論證,有些學者認為這冊書籍應該暫時不予展示,畢竟很容易在輿論上引發兔子們造假的猜測。

但翁同為代表的專家則持相反態度,翁同認為這本《傷寒論》遲早有一天會對外展出,藏著掖著反而會顯得國博方面心虛——也許這次展覽不會出什么問題,但等到《傷寒論》展出的那天,被延后的輿論壓力會加倍的報復回來。

與其那時候被加大壓力抨擊,不如這時候大大方方的把它展示出來。

一個類似安踏的圖標而已,又不是安踏永不止步這樣的宣傳標語,難道就不能是作序者的偶然為之?

這種巧合過往又不是沒發生過,像杭城歷史博物館收藏著一口水晶杯,1990年10月出土,年代戰國,外表卻和近代的玻璃杯一模一樣。

還有在1972年安陽殷墟白家墳中出土的三通管,幾乎與現代的成品完全相同。

再比如西海省都蘭熱水吐蕃時期古墓葬內曾經出土過哈德門煙盒一只.哦,這是盜墓賊留下的,那沒事了,咳咳

總而言之,這種巧合并不是無法解釋。

因此最終經過姜成谷的批示,《傷寒論》原本最終也出現在了展覽名單上。

而就在王通等人做著各種猜測之際,門外的徐云忍不住重重打了兩個噴嚏.

隨后朱祁鎮又帶著張瑩王通二人繼續逛起了展廳,介紹起了展會上的其他內容。

“這是《尚書》原本,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其中的書指的就是《尚書》.”

“這是《東觀漢記》,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巨著,記錄了東漢從光武帝至靈帝一百余年的歷史,《隋書經籍志》所錄《東觀漢記》有一百四十三卷,經唐宋至元朝逐漸散佚,今天所見為清代及現代人輯本”

“這是一本野史,叫做《后宮異聞錄》,作者是一個冒充太監混入皇宮的LSP”

“這是《竹書紀年》.”

二十多分鐘后。

意猶未盡的王通與張瑩終于逛完了北11展廳,抵達了展廳后方的出口。

回首望了眼自己走過的展館,王通的眼中忍不住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短短半小時的游覽,卻跨過了華夏的千載歲月,今日過后,華夏的歷史終于打上了最重要的一枚補丁。

或許再過個一兩年,《永樂大典》的相關資料便會擴展到社會領域,比如歷史期刊或者雜志、科普視頻、學生的課本上等等.

這是歷史圈的一輪盛事,但影響的卻遠遠不止歷史圈那么簡單。

不夸張的說。

整個民族的精氣神,都將會因著《永樂大典》的問世而發生改變.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