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九百八十三章 皇太極也來湊熱鬧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秋來2  書名: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更新時間:2023-02-24
 
別看皇太極如今文功武治都略優于其余勢力頭領,但他麾下文臣武將也都有著明顯的各自派系。

不過是在他的控制下,掣肘的不是很明顯罷了。

目前大家都想著劫掠大明,有著共同的利益,沒有進化到內斗越發嚴重的那一步。

或者說隨著皇太極皇權的穩固,清廷高層的內斗暫且被壓制住了。

目前皇太極通過政治打壓和分化拉攏,以及有著足夠的利益目標,把他們這些小團體擰成一股繩,為他所用。

滿洲高層被他強行擰在一起,但滿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依舊是橫生無解。

就算皇太極大力鼓勵這些投降的漢人與滿人結親,清廷內部的派系依舊涇渭分明。

畢竟連他的親兄弟們也都不跟他一條心,想著憑什么我不能做皇帝之類的心思。

漢人在他們這些滿人高層眼里都是奴才。

從大凌河城歸降的明將陳錦建議大軍宜直抵中原,全力攻北京。

“北京一破,山海自開,河北傳檄而定矣。”

祖可法也傾向先取北京:

“要先取北京,乃是漢國首城,雖費些功力,得了北京,各處城池官兵人等,自然星夜歸降。”

大凌河降人們多建議皇太極率“大兵西征,或成北京大事。”

他們早就在幾次搶掠當中嘗到了甜頭,也十分清楚大明的勤王兵越來越弱。

只要耗費些人馬進攻京師,皇宮定然能夠被清廷所得。

到時候他們就不是大明的貳臣,而是大清的有功之臣,還是從龍入關。

直接把祖孫幾代的苦都給吃了,剩下就只有享受榮華富貴,逍遙快活。

也有人說千里迢迢進攻北京,風險太大了,到時候各路明軍來援,他們還得守城,這不是他們擅長的。

先不取北京,取山海屯住兵馬,那時關外各城人等,都愿同祖總兵(即祖大壽)投降。

這些祖大壽之前的部將,都想著祖大壽會投降。

當初說好的一起投降,結果你跑了回去當大明的忠臣,把我們哥們兄弟子侄輩全都撂在后金這里當人質。

幸虧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要不然他們這些人有幾個還能活下來的?

尤其是大明越發的孱弱了,祖總兵還當大明的忠臣做什么?

自從袁崇煥死后,遼東諸軍就真正進化為地方軍閥了。

他們只管向大明朝廷每年討要軍餉,不怎么真心干活。

甚至連勤王都不愿意去,都害怕打著打著,得了袁崇煥的下場。

特別是以祖大壽為首的遼東將門。

吳三桂對于崇禎皇帝也頗有些不信任,當初他年輕也跟著袁崇煥去勤王來著,可謂是記憶深刻。

就算祖家人出征去勤王,祖大壽也一般不離開軍營,不給崇禎機會。

崇禎也不信任祖大壽,但又得捏著鼻子用他。

否則山海關以及遼東一線,還真沒有人給他守著。

當然更多的清廷朝臣主張直取山海關。

關外八城先放置一邊不取,以海上乘船直抵山海水門,從水關攻入。

山海關一破,關外八城“不戰自敗矣”。

這種說法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

重要謀臣寧完我也認為山海一得,八城自為我有,打成一片,再圖西舉,才是正確的做法。

得防著狡詐的賀今朝一手。

特別是現在入主京師,容易被賀今朝針對。

他萬一想要利用大明舊臣一同來抵抗我大清,豈不是變相的把所有人都推到了大清的對立面?

這不利于我大清籠絡明廷治下百姓以及士紳們。

隨后寧完我又提出假以時日“從宣大入手”,借著與賀今朝結親去送親的時候和名義下手,搞得天下皆知。

讓天下人都知道反賊賀今朝是與我大清相互勾結。

呸,互為翁婿之誼。

到時候我們掉頭就徐趨北京,長塹久困,相機夜襲。

誰敢來援,就打誰。

若北京一得,山海一聞,祖帥不召自來,大事規模方有次第。

你一個漢人與外族人勾結的大明反賊,還想著為大明報仇,豈不是徒徒讓人笑話?

寧完我的這番話,深得皇太極之心。

現在攻打京師的策略是行不通的。

群臣對于進兵路線,攻取目標都提出了許多建議。

但總結起來是四種方案,第一就是直接打北京。

第二是先打山海關,第三則是渡海取登來,第四是走宣大入北京。

皇太極對于北方形勢以及遼東形勢,甚至中原形勢做了全面的思考。

現在打北京實為不智,不僅會出現太多的變數,那些大明圍剿反賊的人,也會放棄圍剿反賊,同大清作戰。

現在攻取北京的主張,皆是時機不成熟。

究竟什么時候下手,還要看天下大勢的變化。

最重要的原因,皇太極感到目前自己的軍事力量還不夠強!

先不說有錘匪賀今朝曾經帥軍擊敗過他。

單單說是大明城池眾多,百姓眾多,他幾次劫掠大明的經驗告訴他,只要官民一心,真有縣城是他無法攻克的。

語言風俗習慣與大清不同,順從反叛都在一念之間,想要真正降服他們是很難的。

就怕他們給你跪在地上了,可心里想的還是要反抗。

等你以為攻克此縣,前往遠處作戰,他們就能聚集起眾人來襲擾你。

而且皇太極認為既然要征服大明,指定是不能隨意屠城的。

否則就算占據大明的某些地方,那里都成了空城,還有什么用呢?

皇太極想著一方面繼續積攢力量,一方面等待時機。

待到下一次遇到賀今朝,與他對戰能有更多的底氣。

否則多敗幾次,大清甭說鯨吞大明半壁江山了,到時候自保都會陷入困難。

即使皇太極努力的捏合女真人,命名為滿人,可人數始終都是少數。

那些野生女真人,在他眼里也多是耗柴。

所以皇太極也批評了那些漢官,認為他們急功近利。

尤其是動輒就要航海去山東,攻山海關的策略。

“上天給了我有限的兵力,若是虧損太多,朕將來如何能夠更進一步?”

皇太極甚至對祖可法等人批評,你們出這個主意,就是為了敵人而損害朕的兵馬,這個戰術有個屁用?

渡海的風險太大了,皇太極更加損失不起。

即使有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皆是乘船渡海投奔他的,經驗豐富,但他也不會輕易走這條路。

在皇太極的心中,還是路上更加穩妥一些。

在船上,命都沒有掌握在他的手中,風浪一來,想跑都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皇太極個人的戰略眼光,這些人只看到了北京或者山海關,卻沒有看到他們眼前無法逾越的寧錦防線。

這會大大增加他出兵的風險。

每次入塞都是經過蒙古人的地盤,大清因為賀今朝的緣故沒有統一漠南蒙古。

若是“天可汗”賀今朝下令蒙古人襲擾他的后路,同時奔襲沉陽等地作亂。

就如同以前蒙古人進入遼東,給大明裹亂一樣。

重兵在外的皇太極如何能夠顧及本地,兩方不失?

一旦出征作戰,必定是有側重點的。

屆時大清出征士卒的個人利益都不能得到保證,他們還有心思在京師與明軍等各方勢力作戰嗎?

這條防線無法打破,皇太極是沒法子安心入關的。

皇太極駁斥了兩條路線,就剩下兩個了。

接下來便是先攻打山海關,還是先屯兵廣寧,扼守寧遠、錦州的門戶,伺機奪取這兩個地盤。

同樣作為大明秀才的楊名顯也給皇太極提出了參考意見。

皇上若是急圖,就打北京。

若是不著急,那便要擴地屯田,派兵馬駐扎在寧錦地界處,駐扎屯種,時不時的派人圍攻,讓城內守軍不能耕種。

寧錦無糧久守之下必然棄城而逃,寧錦歸我大清所有,山海關指日可下。

只要山海關歸我大清,那今后出征便再也沒有了涉險遠走之苦。

清廷的軍事會議接連開了好幾天。

皇太極某一天突然覺得戰勝大明有了更大的信心。

因為他晚上做夢“入明宮”了。

對于這件事他很是興奮。

昔日他曾經夢見入朝鮮王宮,結果拿下朝鮮,如今夢見入明宮,必然是能得大明天下的。

諸臣對此皆是狂拍馬屁,并且叫史官給記下來。

如此大喜的局面,張存仁作為祖大壽的老部下,率先上諫言。

“皇上,今日情勢,錦州是我大清必爭之地。

我大軍壓境,明軍必棄錦州,保寧遠。

若是攻的再急些,明軍必棄寧遠,保山海關。

大壽跋扈畏罪,豈肯輕易離開遼東老巢,前去京師養老?

他沒了利用價值,崇禎也會殺了他。

事緩則計持久,事急則顧慮身家。

大壽背恩失信,人皆以為無顏再降。

但臣深知其心無定,唯利是圖,逼迫過急則什么都不顧了。

此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術。”

皇太極贊同的點點頭,祖大壽這個人的手段,皇太極是有些欣賞的。

況且遼東諸將早年間,也就是祖大壽對大金頗有戰果,讓他感到些許棘手。

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遼東能戰的大將進化成了祖跑跑。

不少人開始都想著要報效大明,隨著時間和環境以及君主的影響,心態多是發生了變化。

再加上祖大壽在遼東有很大的根基,超過了李成梁家族。

若是他能投降大清,將來入關,將來遼東也能穩固的很。

最重要的是關寧軍也是大明諸多軍隊實力當中,最為突出的一支。

有他們做助力,皇太極也能有更多的打手。

“皇上,兵事有時、有形、有勢,三者變化無定,而用之在人。

松山、杏山、塔山三城,乃錦州之羽翼,寧遠之咽喉。

塔山城倚西山之麓,自山巔發炮俯擊,城易破也。

既得此城,錦州羽翼折,咽喉被塞。

兵法困堅城者,必留其隙。

錦州雖不甚堅,當留山海關以為之隙。

錦州遼兵少,西兵多,一人負箭入,群驚而思遁。屆時在以潰兵為由混進去,則山海關可下。”

因為做夢這件事極大的增強了皇太極的信心,甭管他做夢之前有沒有去過朝鮮王宮以及大明皇宮。

說穿了就是這么個由頭,把做什么樣的夢說出來,全都在皇太極一人。

皇太極決定親率八旗攻打松山,占據此城,毀掉錦州的屏障,以此來獲取一個開門紅。

清軍在松山下扎營七處,七天內多次發動強攻,但均未攻克,還損失不小。

此戰絕不是清軍一貫想要圍點打援,才會進展如此緩慢的結果。

這場仗打的皇太極,都有些不相信諜子發來的情報。

“松山當真只有不足三千明軍?”

祖守法拱手道:“皇上,錦州副總兵金國鳳是我舊相識,我便與他招降一二。”

“去吧。”

皇太極對于七天都沒有攻克松山,顯得有些惱怒。

先前在沉陽皇宮內議論這么長的時間,怎么怎么打。

結果到了真實戰場上碰一碰,連眼前的松山都沒攻克,更不用說后面的部署了。

所以無論如何都得把松山拿下,那個金國鳳若是識相便饒他不死,若是甘心當大明的忠臣,朕就要殺雞給猴看。

讓他們瞧瞧抵抗大清,成為大明忠臣的下場。

祖守法帶著箭回來了,沒成想金國鳳一點都不講情面,還嘲笑他成了韃子,頭發都剃了,也配與我說是舊相識?

我金國鳳沒有韃子舊友,只有生死敵人!

皇太極見狀極為惱怒,直接派人回沉陽調兵遣將,把紅夷大炮運來二十七門,炮彈萬發,火藥五百斛。

環城發炮,誓要削掉松山,打的敢于守城的明軍,腦瓜子都不敢露。

不得不說皇太極有了紅夷大炮后,底氣也越發的十足,尤其是被賀今朝的火炮打過后。

他一直都在下令制造更好的大炮,將來也讓錘匪嘗嘗被轟的滋味。

現在明軍先嘗上了兩方軍備競賽的厲害。

金國鳳沒成想清軍的火炮如此厲害,城墻上的臺堞都被摧毀。

錦州方向依舊沒有出現援軍,他知道這個時候也只能靠自己了。

因為清軍最擅長的便是圍點打援策略。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