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  348.旅途記事三十四“音樂在心中”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莫扎特別  書名: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  更新時間:2023-10-24
 
掌聲下,X老板捧著花束上臺擁抱了老查理。

老查理顯然也處于興奮狀態,三次向臺下鞠躬,最后在X老板的攙扶中走下舞臺,老師們紛紛用鼓掌讓開了一條路。

“謝謝。”老查理用蹩腳的發音回應老師們的熱情。

確實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

開場曲目演出了謝幕的氣氛。

X老板把老爺子請下臺,按說接下來應該是下一個節目,可X老板又獨自拿著麥克風上了臺。

“好聽嗎?”他問。

“好聽!”孩子們齊聲回答。

X老板沒有提問,而是像一個演講家一樣示意孩子們安靜。

一時間現場安靜下來。

“孩子們,這首作品叫做意大利協奏曲。”

“一首以地域名稱命名的協奏曲。”

“你們或許正在猜想這是巴赫為意大利這個國家寫的一部作品,有沒有?”

臺下一半的孩子舉起了手。

“或許還有人正在猜想這是巴赫去意大利旅游,旅途中靈感而發寫的一首作品,有沒有?”

剛才沒有舉手的孩子中,又舉起了大半。

“巴赫出生在德國圖靈根州,一個叫做愛森納赫的地方。”

“巴赫寫了非常多以地域名的作品,法國組曲啊,英國組曲啊,我知道你們不少都聽過,甚至也練過。”

孩子們點頭。

“但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巴赫一生沒有離開過他的故土,他一生的足跡沒有踏出過家鄉半步。”

孩子們震驚:“??”

孩子們難以置信,在他們看來,巴赫在今天就是大明星,大音樂家,大演奏家,應該是那種每天都在全世界各地開音樂會的大人物。

可這樣一位大人物,竟然一生沒有離開過家?

那他那些作品是怎么寫出來的呢?

“你們一定在想,既然他哪都沒有去過,他是怎么構思出這些地方的音樂特色,他是怎么寫的?”

孩子們點頭!

“我們現在不妨試想一下,巴赫心目中的意大利應該是什么樣的?”

“巴赫出生在1685年,他創作意大利協奏曲是在1735年。”

臺下后排遠處忽得冒出一聲:“五十歲。”

“沒錯,這首作品就是巴赫五十歲的時候寫出來的。”

“1735年的意大利,其中到底有什么東西吸引著五十歲的巴赫,有什么東西令他感到驚嘆,他的創作靈感又是來自何方?”

X老板連著提出了三個問題,臺下馬丁教授再次將X老板的話翻譯給其他三位外國教授。

老查理點點頭,露出了思考的模樣。

孩子們怎么可能知道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但是這不妨礙大家已經對這三個問題的答案產生了求知的欲望。

包括李安在內,他也一直都沒有完全把巴洛克時期各種音樂風格之間的碰撞交匯搞清楚,尤其是巴赫與維瓦爾第間的淵源。

片刻,X老板款款開口,“在研究這三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從1735年的愛森納赫回到十三世紀的歐洲音樂。”

小車:!

這一段她出發前正在看!

“十三世紀以來,意大利一直是歐洲宗教中心與文化中心。”

“在自由的學術氛圍中,文藝復興讓西方音樂迅速地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聲樂的圣詠、康塔塔、歌劇。”

“器樂的序曲、協奏曲,尤其是小提琴協奏曲,都是歐洲最發達的。”

“到了巴洛克時期,注意,意大利音樂有兩個突出的成就,其一是歌劇誕生并迅速繁榮發展。”

“其二是以小提琴為代表的弦樂成為地位最高的樂器,小提琴在當時發展到高峰,幾乎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都在為小提琴寫協奏曲。”

“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大家知道是誰嗎?”

王小虎:“維瓦爾第。”

所有人看向王小虎,王小虎一點也不虛,老師給他們講過好幾次了。

“沒錯,維瓦爾第。”

“隨著意大利的音樂風格彌漫歐洲各地,維瓦爾第成為當時真正的大明星。”

“成為歐洲各地音樂家爭先模仿的對象。”

“有一天,巴赫就在他的莊園門口,從游吟詩人那里聆聽到了一段非常動人的音樂。”

“那音樂精致、嚴謹、富于歌唱。”

“巴赫為這種風格深深陶醉。”

“任何偉大的作曲家都并非生來就具備無限的創造力,莫扎特也曾陷入過寫不出旋律的困境。”

“巴赫也不行。”

“但是他深愛維瓦爾第的音樂風格,于是他干了這么一件事。”

X老板耳朵一動,看向第三排,笑問:“你剛才說什么?”

孟囿希:“抄作業。”

現場頓時笑聲一片。

X老板也是哈哈一笑:“你這個比喻其實還挺恰當。”

眾孩:“?!”

小北:“不是吧”

X老板:“巴赫當時也是有工作的,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樣,他也要上班,他的職業是宮廷樂師,每周他都要交一定數量的音樂作品,交不出來他的領導要扣他績效的。”

哈哈哈哈——

孩子們雖然不太懂什么是績效,但是他們又大概理解為會扣工資,再一想到扣工資這三個字,大家仿佛一下就覺得巴赫老爺爺離他們好近。

“你們想想,咱們今天下午剛說過,巴赫家族有多少人。”

“一百多人!”“一百人!”“很多人!”

孩子們各種回答。

“對吧,都得靠巴赫養著。”

“所以為了提高作品產量和質量,他就開始模仿維瓦爾第。”

“他不是嚇模仿,他是按照維瓦爾第協奏曲標準的快慢快三個樂章的曲式模仿。”

“最后寫著寫著,他覺得自己不用再模仿了,直接就創作了一首意大利協奏曲,當時他給這首作品的標識是——意大利的趣味協奏曲。”

“知道為什么嗎?”

“因為他不敢直接就用意大利協奏曲,他害怕寫的不好被人噴,所以加了個趣味,意思就是俺寫著玩玩,你們別太當回事。”

“大家別從現在的照片上看,昂,巴赫長得一副英氣十足的樣子,實際上他膽子不大。”

哈哈哈哈——

“結果,他沒有想到,這首曲子一經問世,就把當時所有人都給震驚了。”

“你說你說。”X老板看向四排的幾個孩子,“就你,你剛才說什么?”

婁向南:“因為這首作品好聽,超過了其他人的意大利風格作品。”

“你說對了一半,巴赫的這首作品當時確實超越了所有意大利風格的曲子,但論其動聽程度,他在今天也算不上旋律最優美的意大利風格作品。”

孩子們不懂了。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是一首協奏曲?”

“你們見過可以在一臺鋼琴上獨奏的協奏曲嗎?”

孩子們好像一下明白了,他們知道協奏曲,需要有樂隊伴奏的。

“沒錯,直到今天,都沒有人能夠超越,這是一首可以在鋼琴上獨奏完成的協奏曲。”

頓時間,孩子們覺得巴赫老爺爺真的好厲害。

“孩子們,讓我們回顧一下剛才的音樂,它的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我們聽到了歌聲,聽到了舞蹈,在第二樂章,我們聽到了抒情。”

“在我看來,這個抒情才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這里面有巴赫對于音樂的無限幻想。”

“在今天來看,這個抒情是跨時代的,巴赫早在浪漫主義來臨前的100年用他的樂思告訴我們,抒情并不只是浪漫主義的特權。”

“你們的老師或許給你們講過,或許還沒有給你們講,現在我告訴大家,所謂古典音樂的嚴謹,來自它的格式,并非它們本就冷漠。”

“每一個音符都是有溫度的,有靈魂的,維瓦爾第沐浴在藝術文化的中心,用他的所見所聞譜寫出旋律,一直傳到千里之外的愛森納赫。”

“巴赫或許看見了維瓦爾第用顫音勾勒出了宮殿城墻上的鏤刻,門框邊的波紋。”

“或許看見了高聳入云的塔樓,里面充滿了丁托列托的繪畫和古典特色。”

“或許看見了威尼斯瀉湖的壯麗景色。”

“無論巴赫看到了什么,我想他一定是真切地感受到了維瓦爾第的旋律,那些停頓轉折,那些起伏綿延,就像是一條漫長的人生長路。”

“巴赫像是在來自他鄉的音樂中游歷了一遍,最后寫出了這樣一部作品。”

一頓。

“孩子們,我們無須一定見過巴赫,去過愛森納赫,才能演奏出所謂的巴赫。”

“關于巴赫音樂的秘密,其實他早已寫在他的每一個音符之中。”

“我想給大家一個建議,以后當我們演奏巴赫音樂時,不妨想想這首意大利協奏曲。”

“音樂在心中。”

片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