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宗師之上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2-07-31
 
柴窯不止是成本高,燒制困難,主要是技術要求更高。

苦不苦的其實無所謂,只要賺錢,就有人會干。

但是,對于急功近利的現代人來說,特別是需要養家糊口的年輕人來說,他能堅持幾十年積累經驗?

所以到了現代,有一些方便快捷的窯口,就開始跟柴窯競爭。

80年代以后,先后有了煤窯、氣窯、電窯等更加現代的燒制技術。

和柴窯相比,氣窯燒制時間更短,產品的合格率也更高。

在這個時期,就連國有古窯瓷廠的經營,都因此變得愈加困難。

這個時期每年只有50多次的燒制機會,最終在1996年解制。

這之后,很多把樁師傅只能加入為數不多的私人柴窯。

但收入對于需要養家的頂梁柱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

為了生計,他們只能幫助一些小作坊,用氣窯燒制瓷器產品。

直到兩千年之后,還是有些人從沒有想過放棄柴窯燒制技藝。

這是幾千年來最傳統的瓷器燒成工藝,他還是想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這幾十年間,一些人堅持了下來。

而到了現在,柴窯的優勢已經不是氣窯、煤窯能比擬的。

守得云開見月明,2010年,在政策環境的支持和市場的需求之下,柴窯的制作項目,逐漸多了起來。

這也成為很多把樁師傅,在柴窯工作上的轉折點。

他們幫助設計建造了許多新柴窯,培養新的柴窯技藝接班人。

只不過,相比制瓷的繁瑣,看似簡單的燒窯師傅,還是相對太少。

特別是有幾十年柴窯燒制經驗的工匠,還相對稀缺。

現在燒窯技術,已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但是對于景鎮那邊的很多把樁師傅來說,非遺不是什么獨家秘籍。

傳統的手藝能夠傳下去,他們就會教。

只要有年輕人想學習,他都會教。

搬匣缽滿窯、熬夜添柴看火……這些都是很辛苦的。

可到現在,在景鎮還是有很多老師傅,帶著學生們親力親為。

也只有這樣,才能積累到真正的柴窯燒制技術。

能吃苦,是學成這門技藝最基本的要求。

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也推動著柴窯制瓷,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從古窯瓷廠已經退休的很多老師傅,依然在忙碌。

因為只要有瓷器公司,需要建造自己的柴窯,他們都會不辭辛苦的,去幫忙設計或者參與燒制,給柴窯的質量把關。

就是有著這么一批老師傅,才會給陳文哲節省出大量時間,讓他可以制作更多精品仿古瓷。

當然,這一次提到修建柴窯,還著重說了一下把樁師傅,主要還是這一次陳文哲有了意外收獲。

這一次他請的把樁師傅,絕對是一位高人,因為他能幫著你修建,最適合你的柴窯。

也就是說,你想要燒制什么樣的瓷器,他就可以在修建柴窯的時候,微調一下,讓你制作的這種品種的瓷器,更利于燒制成功。

這就是陳文哲偷師的意外收獲,適配瓷器的窯口。

這要是對于瓷器、對于柴窯不了解,哪里能夠達到這種程度?

用柴窯燒制瓷器,說的簡單、通俗一些,就是一場土、火、柴、窯相交融的藝術結晶。

而這一次陳文哲聘請來的把樁師傅之中,還真就有這么一名真正的老師傅。

他有著49年的柴窯燒制經驗,所以很多老師藝術家們,都需要他幫忙。

陳文哲也是花費了重金,才請到他。

這一位,現在已經能夠根據陶藝家的需求,來給他們的作品誕生全程把關。

他只需要問問瓷器的制作材料、想要燒制出的效果,就可以設計出合適大小的柴窯。

而這么設計出來的柴窯,還能他把每一件瓷器,安排在窯內合適的位置,準確把控火的溫度。

只是這一份本事,就足以讓陳文哲咋舌。

此時,他才意識到,真正的宗師級之上,到底是一種什么境界。

應該不會再局限于燒窯技術,而是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幫助制瓷工匠,完成一件瓷器的制作。

這應該是大宗師級別的技術了吧?他能根據你制作的瓷器,專門設計柴窯,并且準確燒制。

這種水平,肯定是大宗師級別。

也就是發現了這位燒窯大宗師的技術,陳文哲才真正第一次見識到,宗師之上,到底是一種什么樣子。

他也見識到了這一位大宗師,在整個制瓷工作中能夠發揮的作用,也看到了他的積累,他的底蘊!

到了這種程度,他的技術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燒窯技術之中,而是融合在整個制瓷過程之中。

這么說,好像有點抽象,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他已經開始真正的觸類旁通。

任何一種技術,到了大宗師的境界,就算其他技術他不會做,但是他懂,而且深入神髓。

柴窯燒制過程中的判斷,很難講清,但是多少年經驗積累的“感覺”是精確的。

因為傳統,所以技藝中精髓之處,無法像工業時代那樣去量化、去復制。

但是,祖輩傳承的生活情感和人間理想,在口口相傳之中,在日復一日的經驗之中,融入人的神魂。

比如說,這位大宗師一眼就可以辨別出來,現代燒窯之法的作品,和柴窯燒制出來的瓷器的區別。

只是這份本事,就可以讓他在古玩市場上無望而不利。

好的瓷器,肯定是使用柴窯燒制,就算是現代藝術品,柴窯燒制的價格也很貴。

用這樣的眼光,這樣的經驗,在古玩市場上撿漏還不簡單?

可惜,這樣的感覺,這樣的能力,只能是在最“原始”,最貼近生活,日復一日的燒窯過程當中積累出來的。

就說這位大宗師,他已經燒柴窯3000多次,堅守窯洞近50年。

就是這五十年的堅守,讓他可以一眼看出瓷器的好壞!

比如采用電或氣燒窯,所產生的氣泡均勻、有的稀薄,沒有古代柴燒所產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現象。

這樣燒制出來的作品,顯然是贗品。

這樣的能力,已經超脫出看火這份簡單的工作,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師,大宗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