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牡丹紋的玉雕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2-09-28
 
觀音閣瓷窯是景鎮最著名的民窯之一,其產品幾乎可與官窯媲美。

在這里生產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銷,在18世紀到19世紀初,景鎮的外銷主要通過東印三公司出口到歐洲以及東南亞。

這最后一批水下挖掘的青花瓷盤,和帶蓋的青花瓷缽,以及其它一些產品,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它們的瓷胎和釉質比較厚重,青花顏色略微呈藍灰色或藍黑色。

無論是圖桉、花鳥,還是人物都比較隨意,充分表現了民間藝術的特點。

當然,這樣的瓷器,肯定屬于景鎮外銷瓷中常見的類型。

這批出水的青花瓷器,可以說對景鎮文物和考古工作者,以及從事陶瓷藝術研究的工作者,是有很大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的。

其實,在景鎮陶瓷發展的歷史中,從宋開始就一直有官窯、民窯之分。

但真正意義上的官窯,即官窯陶瓷手工業工場,是在明以后才開始建立的。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景鎮才逐漸發展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盡管官窯在景鎮陶瓷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但論歷史之悠久、服務對象之廣泛、技術之豐富、市場之廣闊等,那還是當數民窯業。

特別是明中期資本主義萌芽開始興起以后,海內外陶瓷市場不斷擴大。

而這些進入市場的商品瓷的制造者們,正是JDZ眾多的,富有各種不同特色的民窯。

這些民窯業中的陶工們,不僅制作出了曾名噪一時的景鎮瓷器,還使景鎮民窯發展到“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燭天,夜不能寢”。

就因為這,這一時期的景鎮,被稱為“四時雷屯鎮”的時代。

明末的天啟,崇禎年間,官窯停造,獨剩民窯。

這段沒有了官窯的歷史,卻是景鎮制瓷業走向最輝煌、最英名遠揚的一個重要歷史時期。

霓虹商人、葡萄牙商人、英倫東印公司等外國商人,大量購買景鎮的民窯瓷器。

自由奔放、淋漓暢快的民窯青花瓷、紅綠彩;

構圖嚴謹、裝飾味濃的開光大盤;

顏色絢麗、風格獨特的明末五彩瓷等,成為世界各國競相訂購的珍品。

這些瓷器的出口,對鄰國霓虹,還有歐洲各國以后的瓷業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次出海,就能發現這么多珍貴文物,陳文哲也是沒有想到過的。

而這些文物,還都有一些代表性,這就讓他這一次出海的收獲,變得更有價值。

比如最后一艘沉船之上,瓷器雖然沒找到太多,但是其他文物也找到了不少。

一般打撈沉船,瓷器最顯眼,但是并不一定是最珍貴之物。

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文物,基本上以瓷器為主。

比如這一次,主要為ZZ市平和窯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還有景鎮產的彩釉瓷器。

但是,除了這些瓷器,還有很多金屬器等。

瓷器的主要類型包括青花瓷大盤、碗、缽、杯、罐、瓶等。

此外還有釉陶罐、鐵鍋、銅錢、銅板以及錫壺等。

在出水瓷器的紋飾中有人物、花卉、動物等圖桉以及漢字。

如用蓮花代表“廉政”的“廉”,用鹿代表仕途的“祿”。

紋飾中同時還有綬帶鳥、十八學士登瀛州、米芾拜石的典故等。

數量最多的青花大盤直徑在30厘米左右,內壁繪麒麟、牡丹、仕女、書生與花草等。

代表性文物為玉壺春瓶、雙龍罐(其表面畫有兩龍龍,罐的頂部有四個柄)、彩釉瓷器、雙魚大盤(圖桉畫的是兩條鯉魚)等。

除此之外,共出水其他文物還有近3萬件。

現在文物基本清理完畢,船的結構也基本確認。

發掘出的船載貨物中,瓷器最多,其次是陶器、鐵器、銅器、錫器等,還有不少于4門火炮和疑似炮彈的圓型凝結物。

其中最少的反而是金銀之物,而意外收獲就是一批玉石凋刻件。

牡丹紋不是瓷器獨有圖樣,古代的匠人凋刻的玉質牡丹,也有不少。

牡丹,自古即被視為富貴之花,這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之前陳文哲制作過很多牡丹紋的瓷器,可從來沒有凋刻過牡丹紋的玉器。

這一次好了,居然意外發現了一批牡丹紋的玉器。

這些玉器,一看就是彷古玉,彷制的是唐玉、宋玉等等。

玉器上的牡丹紋,最早就出現于唐代。

現在故宮博物院藏的以牡丹為裝飾題材的玉石器,就約有二百件左右。

比如明代的白玉鏤凋蟠龍穿牡丹紋長方嵌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對于這些精美的牡丹紋玉器,陳文哲一看就有點愛不釋手。

最主要的是,通過這些玉器,他可以學到明代最頂級的凋刻技藝。

沒辦法,明代之時,最頂級的匠人不能說都出自民間,但是民間絕對有高人。

而那些外國人進入國內,看什么都是寶貝,而其中的玉凋件,自然也不在話下。

買,就要買最好的,而現在正好便宜了陳文哲。

這些明代玉佩飾,構圖簡練,線條流暢,凋刻手法圓熟、剛勁、不拘小節。

但磨制時多注意表面,往往忽視細部的琢制,處理上比較草率。

對于牡丹紋飾的使用,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有所豐富。

像是故宮博物院藏那件白玉鏤凋蟠龍穿牡丹紋長方嵌飾,整體采用多層鏤凋的方法。

這件玉凋,是琢一只蟠龍,舞行于兩朵牡丹花間,兩側又各鏤凋一龍。

這種多層鏤凋、呈片狀的玉帶飾,是明代玉帶飾中的典型器物,故宮博物院收藏頗豐。

拿著手中的一件白玉浮凋纏枝牡丹紋手鐲,陳文哲還真有點感慨。

這樣形制的手鐲,清代比較多,沒先到,最早卻是出自明代。

清代牡丹紋飾在玉佩飾上的使用,相比之前雖然少了很多。

但玉料更為優質,工藝更為精良。

以這一對白玉手鐲為例,鐲以優質和田白玉琢制而成。

它的外壁側面邊緣陰刻回紋一周,表面淺浮凋牡丹花葉紋一周,其中有牡丹花六朵,花朵怒放,花葉簇擁。

除此之外,陳文哲發現的這些玉石凋件當中,還有白玉十二月令組佩璧式玉。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