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互相影響,一脈相承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2-11-16
 
瘞埋亦作瘞薶,這是古代的祭地禮儀之一,其實就是埋葬的意思。

只不過在瘞埋之前,要舉行了最后一次燎祭,實際就是毀器。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三星堆幾個祭祀坑中的器物,大都有火燒或砸打痕跡的原因。

與其被別人毀掉,還不如我們自己毀掉,就是這么個意思。

現在陳文哲算是對于三星堆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出土的那些文物,他甚至都知道這些東西是用來干什么的!

這一點,他可比那些三星堆研究院的研究員們更加清楚。

那些人還是靠連蒙帶猜的,而他直接看到了使用場景。

“咦?這是茶坪山?應該是龍門山、玉壘山吧?這是湔山?神仙嶺可是地標啊!”

這一次回朔,看到的畫面太熟悉了,因為這幾個地方都很出名。

當然,不止是出名,還主要是因為陳文哲知道,蜀王蠶叢至魚鳧,都是在湔山“神化成仙”的。

湔山就是位于今川都平原西緣的茶坪山,實系龍門山、玉壘山連體,乃湔江發源之處。

湔江是沱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自彭州關口以上稱湔江。

以下進入平原分為“湔江九河”,包括流經三星堆古城北的鴨子河、穿城而過的馬牧河等。

湔江發源地茶坪山,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現在依然還被鄉人稱為“神仙嶺”。

如果是之前,陳文哲還真不一定就知道這一切。

但是,三星堆太出名,進還看到了那么多三星堆的彷制青銅器。

所以,他還真就了解了很多。

之前參觀三星堆青銅器的時候,他就看到過介紹,當年魚鳧王前往湔山神化的路線,都標識的十分清楚。

就是從三星堆遺址出發,自東而西沿今鴨子河—馬牧河—小石河到達關口。

由此穿越兩山夾江的天彭闕,然后從南向北沿湔江到達龍門山麓。

之后,再自西南向東北進入龍門山,以東寬闊的湔江河谷。

最后朔流而上,攀援至海拔高達4700余米的目的地——神仙嶺。

這里可是地標性建筑,只要看一眼,對于陳文哲來說,就絕對不會認錯。

處于中轉站的今彭縣天彭闕,因兩山相對,地形險要,所以十分容易辨認。

而也是因為這種地勢,這里遂成為魚鳧王“升仙路”東西—南北向的轉折點,是所謂人間與鬼神世界的分界線。

龍門山東的河谷,是“化民”們賴以生存的漁獵采集區域,而高山峻嶺則是修身成仙的理想場所。

魚鳧國王率領國民進入湔山“神化”以后,留下了一部分魚鳧人向東遷徙。

之后在川都地區,形成了具有三星堆文化明顯特征的十二橋文化;

還有一部分往北,經漢中城固,進入今西陜寶雞地區。

他們在西周時期建立了一個國家,現在在寶雞茹家莊發現有這一國的一座墓地,甚至還有銘文。

好像是從弓、從魚,就是射魚的意思。

另外,還發現有與三星堆近似的青銅立人像,這表示很可能二者有淵源關系。

在那一邊地區,特別是先前發現的古墓之中,也出土過不少文物,其中有代表意義的是一件青銅魚尊。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件西周魚形尊,高15厘米,長28厘米,重1.1公斤。

魚尊魚身肥大中空,魚口微張,下唇處有一細小穿孔。

魚鰓飽滿,魚背鰭處開方形口,口上置拱形方蓋。

以魚之背鰭為方蓋捉手,足見古人之匠心獨具。

為使魚身有所附著,魚腹下設有兩兩相背、雙手捧腹作負重狀的四個人形足。

四個小人中有三人口大張,雙目圓睜,頭上蓄發;

另一小人口緊閉、頭無發。

以表情夸張的四個小人做魚尊底足,生動而富有情趣。

魚尊通體滿飾線凋鱗紋,兩鰓處各飾一組簡化竊曲紋,以區別于魚身。

鈕蓋兩側蓋面上各飾一組完整的線凋魚紋,方蓋的邊緣各飾一龍紋,龍紋之龍頭在鈕蓋前部交會。

魚尊紋飾簡而不繁,準確精當。

這件寶貝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算是一件融合三星堆古蜀地文化與中原文化于一體的青銅器。

像是這樣的東西,后來出土的還有不少。

不說其他,只是蜀戈,就有不少。

像是城固就出土了一件,屬于晚商時期的青銅三角援戈。

這種外表呈等腰三角形的援戈,又被稱為“蜀戈”,多分布于蜀地及漢中等地區,尤其以蜀地為多,在中原極為罕見。

這或許正是周文王“伐蜀”“克蜀”,古先蜀人臣服于周后,雙方進行交流的物質遺存。

其中可能包含著大量的古先蜀人,向北遷徙的文化信息。

古先蜀魚鳧國“神化”消失后,魚鳧遺民能北上建立國家,大概正是受了這部分先民遷徙的影響。

這座古國位于秦蜀古道“陳倉道”北端,而城固正好位于古道樞紐位置。

這座古國大概率是三星堆古國遺民,經城固遷徙后所建成。

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觀察,早期三星堆文化除繼承了當地寶墩文化因素外,還吸納了大量的其他外來文化因素。

如中原夏商文化、江漢平原石家河文化晚期文化,和陜北石峁文化等。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進行發掘時,在3號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高達1.15米的雙手頂尊銅人像。

過去也出土過類似的銅像,可能因形體小不起眼,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這件頂尊銅人像,表現的是祭祀場景中的祭祀者形象。

頭頂青銅尊這樣的珍貴器物,并以此作為祭祀禮器,體現出來出來的是夏商文化禮制。

三星堆1、2號祭祀坑中,也出土過與中原青銅器制作技術,及形制相類的青銅尊。

還有與中原二里頭夏文化相似的鑲有綠松石的青銅牌飾等,說明中原青銅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同上述青銅神樹等,所表現出來的《山海經》神話內容等中原傳統文化內容,也較為一致。

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表明,我們的文化都是故鄉勾連,互相影響,一脈相承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