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帝王御用之色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2-12-27
 
進入隋唐后,瓷器的制作,又有巨大突破。

當時由于釉料制作工藝的進步,使得陶瓷器逐漸呈現出多種顏色。

如唐三彩上的黃、綠、藍色,沙長窯釉下彩瓷上的紅、綠、褐彩等。

陶瓷器上的色彩,在唐代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別是黃色,成為了唐三彩六大主色之一。

唐大的六大主色,一般說的是黃、綠、白、褐、藍、黑。

這么多顏色釉的燒制成功,一掃之前陶瓷器顏色以青綠為主的青幽色調。

我們最為熟知的肯定是唐三彩,而唐三彩釉陶器之中,最為著名的肯定是駱駝載樂俑。

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這件陶瓷的燒制,那么對于各種釉色的掌握,肯定能夠大步邁進門檻。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可不簡單,這件唐三彩高58厘米,長43厘米。

它通體施藍、綠、黃等單色釉。

駱駝昂首直立于長方形座上,張口嘶鳴狀。

駝背鋪有帶花邊圓形墊子,其上搭一平臺,用刻花毯子覆蓋。

其上有七個男樂俑,盤腿朝外坐于平臺四周。

他們手持笙、琵琶、排簫、拍板、箜篌、笛、蕭正在演奏,中間立一體態豐腴載歌載舞的女子。

整個唐三彩器造型新穎,器形碩大,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

在加上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艷麗,所以它被譽為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

可以說,在這一件陶俑之上,不管是器型、紋飾,還是釉色,都達到了巔峰的程度。

這件唐三彩駱駝載樂俑,構思精巧、造型夸張、做工細致,充滿著藝術的想象和浪漫的氣息。

唐代藝術家用浪漫的手法,將舞臺設置在駝背上,可謂匠心獨具。

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個個生動鮮活,連駱駝也顯得沉穩有加,好似踏著音樂節奏徐徐行進。

伎樂俑眉目刻畫清晰,姿勢各異、神情專注。

特別是執拍板俑,側耳凝神,像是被那美妙音樂所陶醉,栩栩如生。

再就是釉色,該俑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現在作品上的釉色,雖然已有星星點點的脫落,但其生動逼真的造型,協調的比例依然傳神。

略顯暗澹的釉色自然而柔和,釉中開片細而均勻。

釉面的突起感、翹起感如早春新葉上,細致的的紋路一樣,既顯輕薄,又十分干凈。

就是因為有著這種精品之作,所以,這一時期大量燒制的唐三彩,促進了各種顏色釉的發展。

這一時期的黃釉器,也開始出現分化。

一類是以唐三彩為代表的低溫鉛釉黃釉陶器,一類是壽州窯為代表的高溫石灰釉黃釉瓷器。

黃釉瓷器的制作工藝,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對于陳文哲這樣的來說,還真是很簡單。

為以壽州窯例,只是先于坯胎上施一層白色化妝土,入窯燒成素胎;

在將素胎罩黃釉,再次入窯燒制成黃釉瓷。

壽州窯是唐代著名的黃瓷產地,其最大特點就是瓷色黃正。

比較經典的瓷器有黃地粉彩百蝶金喜字蓋碗,這是清同治時期制作,現藏于國博。

當然,這一件瓷器比唐代的要漂亮,但是它也是壽州窯的經典代表作。

時至宋代,黃瓷明顯不受社會主流的待見。

因為帝王心性高雅,偏愛唯美純凈之色,故而有了色如“雨過天青云破處”的汝窯、官窯瓷等。

而類似這種燦黃、炸綠之色,則統統被文人士大夫們視為俗色而不入法眼。

因此,黃瓷在宋代雖未絕跡,但充其量也就是春晚上的歌舞節目,屬于撐場面的品種,主咖、主流夠不上。

元代時,黃釉瓷的命運也不比宋代好到哪兒去,原因也是因為帝王之好。

元蒙皇帝出身游牧民族,崇尚藍天白云,因此元代時青花瓷,扶搖直上成為瓷色之主流。

而黃釉瓷,依然沒什么存在感。

盡管如此,黃釉瓷也并未自暴自棄,而是在默默無聞中等待著爆發的時機。

走進明代,黃釉瓷終于迎來了小宇宙大爆發的時機。

明代永樂、宣德、成化等朝都燒制有黃釉瓷,但品質最好的當屬弘治黃釉瓷。

弘治黃釉色調純正,有如初開的葵花色一般,明亮嬌嫩,才達到了歷史上黃釉的最高水平。

現在傳世的代表作不少,像是黃地綠彩云龍紋盤,明正德時期生產,現在藏于國家博物館。

還有一只黃釉盤,是明弘治時期制作,現在藏于首都博物館。

從這只盤子就可以看的出其燒制水平,這一時期,絕對是黃釉瓷的巔峰時期。

弘治黃釉的造型十分豐富,碗、盤、尊、罐為常見的造型。

其中獸首尊是代表性器物,尊的肩部通常有兩只獸首進行裝飾。

器物通體施以黃釉,釉色十分純正。

這是弘治時期非常有名的祭祀用器,即使在清代也有燒造。

還是說那件明代弘治時期傳下來的嬌黃釉盤,就是典型性器物。

其釉色嬌艷可人,黃亮如雞油一般,澹雅宜人。

除底部施透明釉之外,通體施以黃釉,展現了低溫黃釉瓷器的最高制作水平。

從大量傳世品看,弘治朝的黃釉瓷,釉色幾近無差,說明當時黃釉瓷的燒制工藝已相當成熟。

既然說到了明代的黃釉瓷,那么自然就不能不提一下成化。

黃釉瓷畢竟是古代君王專屬的瓷器,也是控制最為嚴格的一種釉色。

而說到黃釉,就不能不在場提起壽州窯。

最早的低溫黃釉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而最早的高溫黃釉,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

這些黃釉瓷的主要作坊,就是以壽州窯為代表性的瓷窯。

壽州窯,位于我國淮南境內,是唐代非常著名的古瓷窯。

陸羽的《茶經》中,也曾提到過壽州窯。

壽州窯,以黃釉瓷器見長。

這個窯口燒制出的瓷器,其胎體厚重,質地細膩。

特別是黃釉瓷器,色澤十分雅致且透明光潤。

釉面有細小的開片,造型端莊大氣,制作工藝精湛。

這種釉色,作為帝王御用之色,正是因為其色正黃。

請:wap.99mk.la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