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崇禎青花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瘋神狂想  書名:我的系統不正經  更新時間:2023-01-07
 
到了弘治時期,器物早、中期大致與成化同,甚至比成化更纖巧柔和。

后期與正德器接近。

花葉紋細而密,梵文圖桉增多,龍紋纖細柔和,人物灑脫。

款識為六字、四字楷書款都有。

正德仍用國產料,前期用平等青,發色灰藍。

晚期始用回青,有的暈散。

其器物的器型、胎質、釉質與弘治接近,氣泡密集。

深腹碗、帶座器等流行。

后期多見大器。

紋飾常見的有鳳穿花、魚藻、獅子繡球、庭園嬰戲、樹石欄桿、蓮托八寶等,繪畫較弘治的粗。

碗盤底心下蹋,碗出現雞心底。

器底多見窯紅、粘砂、跳刀痕等現象。

年款有四字和六字楷書款,個別用“造”字。

正德之后,就到了明晚期。

嘉靖、隆慶、萬歷三朝中,以嘉靖的時間最長,故此朝的器物發色不盡相同。

早期的與正德器相近,發色灰藍。

但此期獨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

紋飾除傳統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紋飾大量增加。

如云鶴、八仙、八卦、道家八寶等。

花組字為獨具特色的紋飾,此外還有嬰戲、高士、魚藻圖等。

嬰戲圖的娃娃頭,前額突出明顯。

胎、釉均是小器細、大器粗,大器較多。

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圓下方式葫蘆瓶等異型器多見。

朝珠盒為此朝獨特器型。

款識“制”、“造”均用,以“制”字居多。

器底心書“金錄大醮壇用”為祭祀用器。

還有東書堂、東蘿館等堂名款。

隆慶朝由于時間短,因而器物也少,大器、帶年款器則更少。

青料用回青,呈色穩定、純正,藍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厲害。

紋飾與嘉靖朝相近,因以小件器為主,胎、釉較細膩。

多六角、八角等造型。

官窯器的款識有“大明隆慶年造”和“隆慶年造”兩種,不見“制”款;

民窯器款有“隆慶年造”或“制”四字款;

吉語款有萬福攸同、福壽康寧等,頌語款有富貴佳器等。

萬歷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澹描青花。

紋飾除傳統的外,還流行錦地開光紋飾;

紋飾布局繁密,主題不清,另外福祿壽字為紋飾的也多見。

瓶類較多見鏤空、套活環等工藝。

器型除傳統的外,新出現了壁瓶。

胎質較粗,釉白中泛青。

款識多見“大明萬歷年造”,也有“大明萬歷年制”、“萬歷年造”;

多偽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

總的來說,工藝水平較前退步。

萬歷之后,就算明末,這以使其有兩朝,天啟和崇禎。

這一時期由于政治動蕩,導致百業凋敝,陶瓷業也蕭條冷清。

天啟十九年以后,朝廷即無下令造官窯器。

因此天啟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啟年制”為主,也有“天啟年制”款。

民窯器中各種圖記款、堂名款、吉語款、頌語款增多。

如玉堂佳器、萬福攸同等;

多偽托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偽托天順款的惟有天啟。

紋飾仍以傳統紋飾為主,但道教內容的紋飾較萬歷時少,畫意粗率。

此期的紋飾較疏朗,生活氣息較重。

胎體厚重、胎質粗松、器形不規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時代特征。

崇禎無官款器,器型不多,以缽式爐多見。

此外還有碗、杯、瓶、花觚等。

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

發色粗者多暈散、精者穩定。

紋飾圖桉除傳統題材外,高士圖尤其多見。

嬰戲圖的小孩,頭大腳小,比例不諧調。

山水人物圖(高士圖)中秋草、括號云、小太陽等為典型特色。

胎質粗疏,釉白中閃青,有的發灰。

這樣的瓷器其實并不算好,就算是官窯瓷器,價值應該也不會高。

但是奈何崇禎是末代皇帝,更何況還有一個崇禎無官款器,這就讓一些人看到了機會。

現在能夠確定的是,崇禎瓷器官窯款識幾乎沒有。

但是,民窯常見有。

像是博古齋、余思堂、松石居、雨香齋等,都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委托前朝的寄托款等。

這樣一來,如果能夠出現一件官款的崇禎官窯,就算品質不怎么樣,其價值也應該很高。

還是那句話,物以稀為貴啊!

崇禎官窯器雖少,但應該是有的。

其官窯款按一般推理,應為“大明崇禎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圈款。

現在大海博物館所藏人物圖小杯,即屬此款。

在廟宇供器,及某些琢器上,往往有崇禎某年的題記。

在一些盤、碗類器底,有草書“福”字或楷書“福”字圖章形款。

這樣的瓷器還真有不少,就算是官款瓷器,現在發現的雖然不多,但是怎么也有個十幾件。

崇禎時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見,但還是有“大明崇禎年制”及“崇禎丁丑”(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等。

這一時期民窯盛行,所以堂名款、人名款、吉語款很多。

除了之前說的那些,還有如“翔鳳堂”、“甲戊春孟趙府造用”、“富貴佳器”等等。

崇禎一朝,總共17年,都是在戰亂中渡過的。

所以,官窯制作雖非絕對停頓,但在這時期的制瓷業中,官窯已毫無地位。

崇禎民窯瓷,從傳世品所見到的品種,有青花和五彩。

從萬歷后期經天啟、崇禎和清初的順治到康熙前期,這一段時期民窯青花外銷特別興盛。

崇禎青花是處于從萬歷后期到清康熙前期的轉折點,根據已掌握的材料,還是能夠辨認出來的。

崇禎時期的青花瓷,有細器和粗器之分。

細器制作較好,釉雖發青而尚潤亮,青花色澤灰黑程度較少,有的相當明快。

粗器有臥足底,填砂厲害。

盤類器底跳刀痕明顯,青花色澤灰暗。

器物底釉有桔皮紋,底釉釉色發青,胎釉之際少橙黃色。

琢器有接痕,部分器物有醬口。

器形有盤、碗、洗、瓶、盂、罐、筆筒、花觚、象腿瓶及廟宇供器的燭臺、香爐、凈水盂等。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