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兩百九十四章 損一時而利千秋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作者:冥狄z  書名:大秦嫡公子  更新時間:2022-07-24
 
聞言。

孔鮒卻是一愣,隨即似乎想起了什么,眼中露出一抹驚疑。

他遲疑道:“那事不是已經被始皇否決了嗎?而且這話題若是說出,我儒家可就要成為眾失之的了。”

子襄雙目微闔。

冷聲道:

“事到如今,只能如此。”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主意,便是讓始皇立儲君,然長公子現在遠在泗水郡,短時都沒有回來的跡象,我們若是上疏,只怕會直接石沉大海,了無回音。”

“而且現在時機已過,貿然上疏,很容易引人猜忌。”

“到時才是真會惹禍上身。”

孔鮒擔憂道:

“此事我覺得不妥。”

“當年王綰老丞相尚在位,尚且沒有勸動始皇,而今我們式微,恐更難勸動始皇,而且始皇是一個意志堅定之人,他一旦打定主意,外界根本就勸說不動,也根本不可能變更。”

“這是真的在引火上身!”

“不行!”

孔鮒直接拒絕了。

他已經知道子襄是何主意了。

但正是因為知道,所以才知事情的嚴重性,他們儒家現在本就不想引人注目,若是再把這舊事重提,只怕會為儒家遭至禍端。

子襄面色冷靜。

澹澹道:

“兄長,不用急著反對。”

“我既然敢提出來,自然有我的道理。”

“天下大道者二。”

“分別是霸道和王道。”

“而天下治式者同樣為二,分別是諸侯制和郡縣制。”

“當初大秦初立,刷新典則,創制朝儀,召集我們這些飽學之士共商圖治之根本。”

“天下圖治,何為根本?”

“治式!”

“當年我等諸博士的確力薦諸侯制,但當時其實是在王綰老丞相在做主導,王綰老丞相雖也力薦諸侯制,但他的主張卻是落在了《呂氏春秋》上,老丞相認為,謀國圖治,當有所本,而秦國圖治之本,在《呂氏春秋》。”

“老丞相此人雖跟我儒家交好,但其實并沒偏向過我儒家。”

“不過,老丞相以往跟呂不韋關系不淺,當年呂不韋遭到清算,王綰卻是幸免于難,但始皇對呂不韋的不滿,一直都不曾遮掩,故老丞相提出以《呂氏春秋》為根本,其實注定是失敗的。”

“而今再提,卻是正好不過。”

“眼下地方混亂,北疆戰事未歇,南疆百越時常越界襲殺,六國貴族暗中蟄伏,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這一切都可以歸咎于治式!”

“封建諸侯為圣王正道,封建愈多,天下愈安。”

“這是天下自古的道理!”

聞言。

孔鮒心頭微動。

但還是搖了搖頭,沉聲道:“我還是覺得不妥,當年朝議治式,可謂是規模空前,立國的朝臣竟皆入列,王綰、李斯、頓弱、尉繚、王翦、蒙武等都各陳己見,最后才裁定推行郡縣制。”

“始皇因此還下發過詔令。”

“若是再挑起爭端,這可是在抗令!”

“若是讓法家抓住機會,恐會在朝堂上大加指責,甚至可能會直接落井下石,到時,我儒家豈不越發式微?”

“這如何能行?”

子襄冷笑道:

“兄長,你太高看儒家了。”

“我儒家本就越來越式微,若是私學不能繼續開展,儒家早晚有一日會被法家吞噬殆盡,早一日,晚一日,都是等死之道,這又有什么區別?”

“朝堂何時把我儒家放在眼里過?”

“以前沒有。”

“現在沒有。”

“以后恐怕也不會有。”

“我儒家在朝堂上,受到的斥責還少嗎?就算被朝堂眾人嘲笑譏諷,又算得了什么?但只要這個話題一挑起,始皇定會召開大議,到時朝臣又要費心神在‘治式’上了。”

“華寄自然也不會例外!”

“如今我儒家的希望已不在朝堂。”

“而是在朝野外!”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朝堂上受點委屈算的了什么?相比道統消亡,我更寧愿在朝堂上受辱,因為這能為我們拖延到足夠多的時間,我們儒家現在欠缺的就是時間。”

“挑起這次事端就是故意而為!”

“我儒家就是要引起眾人討伐,就是要讓朝臣對我們同仇敵愾,唯有如此,我們拖延華寄的事,才不會為人察覺,甚至這些人根本就意識不到我們的真正想法。”

“他們只會認為我們在狗急跳墻,在嘩眾取寵,他們只會認為我們見儒家式微,想要趁此重回世人視野,以避免儒家被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消亡。”

“諸侯制沒有實行的可能!”

“從立國之初那場大議結束,我便已經知曉了。”

“但這并不會影響到我們。”

“我們只是借著這個話題,讓世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我們身上,從而忽略地方如火如荼開展的私學,損我們一些微薄的臉面,益于儒家長久的蓬勃發展,這有何不可?”

孔鮒一下沉默了。

他在腦海中仔細思考著利弊。

沉吟良久。

他也不得不承認,子襄真的很膽大,但這的確是一個好主意,此舉就是要把外界目光聚焦到他們身上,從而實現移花接木,而且此舉直接掩蓋了他們的真實目的,以至于還不會引起外界猜疑。

他們無疑也會成為眾失之的。

孔鮒沉聲道:

“這個想法的確不錯。”

“只是前面讖語之事,已經搭進去兩個博士了,若是再用讖語,其他儒士恐不會甘愿,而不借助外力,想達到目的,恐難以如愿,而且這事還不能找六國貴族相助。”

“這該如何施行?”

子襄眼中露出一抹冷色。

澹澹道:

“我已經想好了。”

“外力這次就不借助了,若是借助外力,朝廷一查,很容易查出問題,到時反倒會讓人起疑,而今新年剛至,而正月中旬,卻是始皇的生日,到時朝中將大宴群臣。”

“我們趁著朝臣恭維,直接出言發難。”

“而始皇歷年來,都是既有爭端,便言議之可也。”

“只要這個話題挑起,定然會引起朝臣反駁,到時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期間我們定會遭受朝臣詰難。”

“而法家的李斯、張蒼等人,也定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他們一定會在這時對我們大肆指責,甚至還會請求始皇把我們定罪,這一切其實都是可以預見的。”

“場面一定十分的難堪。”

“甚至是狼狽。”

“而在我看來,只是一些口舌之快,又不能真的傷及我等,只需忍過便可,只要事情被成功挑起,我們便已達成目的,等忍過這一段時間,我儒家起勢,自當對他們十倍奉還。”

“想成就大事業,必先忍常人所不能忍。”

“而且既然已經預見,自當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就算他們再惡語相向,又能奈我們何?”

孔鮒目光微動。

他已經有些心動了。

只是受一些惡語,相比最后的成功,其實真的算不了什么。

子襄望著孔鮒,沒有再說。

他相信自己的兄長,一定能明白其中道理。

損一時而利千秋。

只要計劃成功,他們僅憑此舉,便足以留名青史,讓后人謂之為士人風骨。

沉思良久。

孔鮒終于點了點頭。

他道:

“既然襄弟已想好了解決之策,那便按你所說去做吧。”

“我孔鮒雖不才,但為了我儒家基業,還是可以舍生取義的,而且只是一些言語之惡,這又算得了什么?”

子襄連忙拱手道:“兄長明智。”

孔鮒嘆道:“若論智慧,我實不及你半數,若是我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恐根本就拿不出對策,儒家今后若能興盛,當是襄弟你一人之功。”

子襄苦笑道:

“兄長實在過譽了。”

“你我兄弟,本就該互相扶持,何以說出此言?”

“只是此舉過后,我儒家恐是徹底跟朝堂決裂了,但朝堂早就容不下我儒家了,就算真的決裂了,對我儒家也影響不大,今后反倒不用再過多顧忌朝堂了。”

“不過此舉恐也會引起長公子不滿。”

“但長公子實在非是明主,若是長公子前面能聽我建議,我儒家何至于出此下策?”

孔鮒輕嘆一聲道:

“是啊,以前我儒家一門心思在長公子身上,此舉一處,也是跟長公子生出嫌隙了,而正如襄弟以前所說,長公子就算對我儒家親近,但也只能保住我儒家不消亡,想實現儒家大興,注定是奢望,我儒家此舉,也是為了自保。”

“求人終究不如求己!”

子襄點點頭道:“兄長能明悟其中道理,子襄是萬分高興,不過此事還需細細布置,為了以防萬一,兄長暫不要將此事告知其他人,等宴會來臨,到時再和盤托出。”

“這我清楚。”孔鮒額首,隨即又道“你也不能掉以輕心,華寄以前遠離朝堂,他什么性格,我們都不知道,萬一他真的發瘋似的死咬著我們不放,我們還是要早做打算,至少不能折在里面。”

子襄拱手道:“兄長放心,我會繼續派人打探消息的,一定不會讓華寄壞了我儒家大事,若是實在不成,那便只能斷尾求生了,放棄所有私學,但不到萬不得已,我不想這么做。”

“私學已是我儒家唯一的出路!”

子襄話語落下。

屋內陷入到了漫長的沉寂。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