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替身行  第二十七章江帆獻策

類別: 諸天無限 | 無限   作者:王子凝淵  書名:諸天替身行  更新時間:2022-07-18
 
正是因為霍維華對付東林的積極性,深得魏忠賢的信任,進兵部右侍郎,后來升任兵部尚書,手握兵權,妥妥的閹黨骨干。

萬萬沒想到這個濃眉大眼,一邊吹捧自己,一邊大力打壓東林黨的兵部侍郎,到頭來居然會是東林黨的人。

至于江帆是不是道聽途說,還是有意構陷,魏忠賢可以自行判斷。

回想過往種種,魏忠賢可以斷定江帆所言,十有八九是真,不由一陣心驚。

霍維華隱藏如此之深,布局七年之久,甚至不惜干掉部分東林黨的人來博取自己的信任,當真是個狠人!

若非江帆說破,只怕自己到時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到這里,魏忠賢看向江帆的目光帶有一絲感激,更多的卻是忌憚。

同時好奇對方如何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查到這么多的線索?

要知道魏忠賢本就掌控著東廠這個明朝最大的情報部門,可是如此隱秘之事,他事先卻一點都未察覺。

江帆這個鎮撫使昨日才上任,今天就爆出驚天猛料,不合常理啊。

朱由校同樣好奇江帆的情報從何而來,卻沒有刨根問底。

至于情報的真實性,他信了八分,事后自然會讓人驗證調查。

信任是一回事,可朱由校不會盲目地偏聽偏信。

“還有嗎?”

朱由校的語氣已經變得嚴厲起來,倒是有了幾分帝王的威嚴。

“微臣目前就調查出這么多,那些東林之人包藏禍心,謀劃已久,其中涉及的人遠不止兵部,還請陛下早做準備,以防不測。”

江帆并沒有感受到來自朱由校的壓力,或者說他心中根本沒有什么君臣的概念,只不過是為了更好完成任務,才做做樣子。

“你做得很好,東林一向獨斷專權,黨同伐異,一邊高舉著道德大旗指點江山,一邊酒色財氣,樣樣均沾。”

“為了一己私欲,和富商勾結倭寇、后金,走私違禁品,屢禁不止。”

“一邊兼并土地,一邊阻止朝廷征稅,禍國殃民,罪不容赦!”

朱由校細數著東林黨的罪行,看樣子早有心鏟除東林黨。

能將這些話說于江帆聽。

說明朱由校已經將江帆當成了自己人。

“江愛卿,朕苦東林久已,不知愛卿可有除奸良策?”

聽君一席話,江帆感覺朱由校這個木匠皇帝確實不簡單,明面上沉迷木工,對于朝堂局勢卻門清。

很優秀啊!

“陛下,請恕微臣斗膽直言,大明如今風雨飄搖,當以雷霆之勢,快刀斬亂麻,然后休養民生,方能攘外安內,日月山河永在。”

江帆說得鏗鏘有力,戲精上身,一副赤膽忠心之態。

朱由校點點頭,他何嘗不想一舉殲滅東林,奈何東林樹大根深,朝中官員,十之五六都是東林之人。

山東民變,遼東后金虎視眈眈,大明境內各地天災不斷,如今的大明已經經不起動蕩,朱由校只能選擇溫水煮蛙的方式,一步步瓦解東林黨的勢力。

國之大事,急不得啊!

不過對于江帆的表態,朱由校還是很滿意的,轉而問道:“江愛卿所言甚是,能說得更具體一點嗎?”

他覺得江帆忠心可嘉,現在想看看對方的才能,方可知人善用。

江帆言道:“以微臣之見,后金、倭寇皆是大明心腹之患,但目前并非首要,攘外先安內,平定東林與各地民變才是當務之急。”

“如今是多事之秋,各地災情不斷,百姓食不果腹,加之官府中人巧立名目,橫征暴斂,才導致官逼民反。”

“自古民以食為天,想要平息民憤,當恩威并施。”

“一方面武力鎮壓,一方面給予百姓生存下去的希望。”

“只要能吃得上飯,不挨餓受凍,百姓自然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造反。”

朱由校和魏忠賢對視一眼,他們也是這樣想的,并且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措施。

只是收效甚微。

魏忠賢道:“此事陛下已經下旨,減免百姓賦稅,轉收江南各地工商稅,只恨東林百般阻撓,多地官府陽奉陰違,相互推諉,導致朝廷政令難以實施。”

江帆:……

確實是江帆把事情想簡單了,官官相護從古至今都不曾改變,其中門道頗多,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

其中利益牽扯甚廣,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有幾個不貪?

錢誰不喜歡。

別說那些官員,就算皇親國戚,各地藩王,乃至眼前的天啟帝,都貪!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語道盡百姓的艱辛!

江帆想了想道:“懲治貪官污吏,當樹立典型,以重刑殺雞儆猴,震懾官員,使其收斂。”

“同時可向百姓表明朝廷態度,再讓人制造輿論,將百姓的仇恨從朝廷,轉移到那些不辦實事的官員身上,如此當可安定民心。”

“江愛卿,何為輿論?”

朱由校有些不解。

江帆不知不覺帶入了現代詞,解釋道:“所謂輿論,就是公開表達內容,傳達信念,引導話題。”

魏忠賢一聽,這個業務他東廠熟啊!

“陛下,此事可交由老奴來辦。”

他從江帆身上感受到了壓力,要是再不做點什么,那他這個皇帝身邊的第一紅人,可就要被擠下去了。

朱由校欣然應允。

江帆這個建議雖是治標不治本,但起碼可以起到安撫民心,震懾百官的效果。

江帆接著道:“此外,微臣建議大量種植番薯,此物適合雨水充沛之地生長,易栽種,產量高,可生吃,也可煮熟,藤葉嫩尖可做菜,老葉可喂養牲畜,番薯切片曬干可長時間保存,能作軍糧,若是推廣,不出數年,可讓大明境內再無饑荒。”

“番薯?”

對于這個名字,朱由校有些印象,大明的航海技術算是當今世界比較先進的,永樂年間,鄭和七下西洋,開通了海外貿易,帶回了許多洋玩意兒。

萬歷十年的時候,陳益隨友人前往安南(如今的越南)時,吃到了番薯,然后就引進大明。

如今云南、廣東、福建三地都有種植。

只是朱由校沒想到番薯居然有這么多作用,以前并未太過重視。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