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5小農莊  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村飯,大學問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葉公好龍A  書名:我的1995小農莊  更新時間:2024-06-05
 
正文卷

正文卷

上午時間一到十點鐘之后,大棚這里的熱鬧就跟陳凌沒關系了。

原因不用多說,他還要回家做晌午飯。

而且今天呢,由于天氣轉好,趙紅波他們繼續開工了,王老臭現在也開始每天管他們一頓晌午飯了。

陳凌得過去一下,告訴他們今天別做了,趙紅波怎么說也是老同學呢。

來村里干活這么久,也該喊過來吃頓飯了。

連吳老那些外人都管過飯了。

不讓老同學過來吃一頓,這多不像話。

陳凌不怕人說,是他自己覺得這樣不好。

趙紅波這次也沒有推讓。

他前幾次主要是帶著一幫人,干的也是體力活,自己去吃陳凌家飯吧不太好,帶人去吧更不好。

現在陳凌自己家也動工了,也是做大鍋飯,不多他們這幾個,這就沒事了。

其實來陳王莊干活時間越長,他們越是發現,陳凌這個人跟他們之前想的根本不一樣。

和他們想象的,還有外邊傳的那些,突然發大財的暴發戶,成天拽的二五八萬那種,一點也不像。

這樣的人,趙紅波也肯定愿意來往啊。

不然再有錢,看不起人,別人也不愿意往跟前走。

其實他們也挺眼紅,村里出一個這樣的人,是福氣。

聽說學校都有人捐了錢,馬上就要改建。

那些有文化的教授,還有大學老師,也要在校里講課呢,要不是離得有點遠,他們都想把娃送過來上學了。

趙紅波他們這種想法很正常。

說起來,也就是陳凌自己不知道,或者說還是沒有太仔細的去讀那些郵寄來的信件。

如果讀了他就會知道,想送孩子來上學的還真不在少數。

這里面包括已經來陳王莊玩過的。

也有從來沒來過的。

總之,只要是了解了這里的大概情況。

家里又有條件的,很少有不動心的。

老師有水平,好玩的也多,就算過來短短的上一兩個月的學,那也很好啊。

「富貴,你娃完蛋了,剛送信的過來跟俺說,動物園的人這兩天要親自過來抓老虎了,人家埋怨你給你寫了那么多封信你不回,電話都打到縣政府了。」

陳凌抱著一扎粉條剛從村外過來,王來順就迎過來沖他嚷嚷。

「來吧來吧,來了管飯。」

陳凌笑呵呵的說道。

其實他也知道,動物園沒了阿福阿壽,最近生意很是慘淡。

就是阿福阿壽兩個老虎心理年齡太小,在動物園住久了,就和在學校住宿的小孩子一樣,回到家里就不想再回去了。

陳凌也愿意讓它們在家里多住上一陣子。

就沒有及時送它們回去。

「你這娃,說你啥好。」

王來順無語:「我聽說人家急著來帶老虎回去,是有要緊事,縣里提了一嘴,好像北亰還下文件來著,也不知道要干啥。」

「啊?北亰?不會是要把阿福阿壽帶到外地賣票吧?」

陳凌眉頭皺起來,心想,等下午接真真放學的時候,給馮義教授打個電話,托他先問問。

只要是不太折騰老虎,那就沒事。

王來順:「這俺不知道,現在老虎不是你養著嗎?他們過來了,肯定得問你意見。」

陳凌點點頭,不再想這事,對王來順說:「五叔這邊大雁引得怎么樣,我看早上的時候,老河灣的河灘上有一群,麥地里倒是少。」

「哦,大雁啊,今天飛來

的其實不少,你在這兒看不到,你往麥地深處走走,大雁糞都那么多。」

提到這個,王來順很高興:「這東西現在學的機靈得很,你們在東邊干活,它們就挑著時候往村西邊這里落,吃一會兒,飛起來換個地方吃。

你們沒看到,那是它們今天是從西邊跟南邊飛過來的,光那天上嘎嘎嘎的叫聲就連成一片……

這麥苗給它們吃得,一大片一片的,都下去好大一截子了。

到時候再拉著石磙啥的,在地里碾上它幾遍。

今年冬天也不怕它再旺長了。」

「嗯,那就行,今天還說,不行就把我家養的那些大雁每天放出來,引它們過來呢,現在看來不用了,假大雁也能引大雁。」

陳凌笑笑:「行了,我回村里做飯了,晌午是豬肉燉粉條,五叔你忙完了就過來吃。」

王來順今天沒去大棚那邊幫忙,一是要立廟了,帶人選址建廟,二是土地廟的神像要換新的。

立廟雖然不是立的土地廟,但新立的廟,要讓土地爺知道,同時還要打破舊的神像,給土地爺換上新神像。

「唉,你快回去做飯吧,不用管我,聚勝他姑姑說今天要來,也不知道晌午過來,還是下午過來呢。」王來順擺擺手。

陳凌也不再多說,匆匆回去把粉條泡上,開始燒火備菜。

同時還不忘把二禿子放出來,讓它在院子里溜達溜達,曬曬太陽。

二禿子回家這幾天,吃好喝好,依然很禿,一根毛也沒長。

陳凌盤算著,今天晚上把它丟進洞天拿水泡一泡,順便把它的鷹爪子和鷹喙也剪下來。

就跟那個鷹的重生文章里所說的一樣。

既然毛全部掉光了,已經禿成這個樣子了,那直接來個全套得了。

「凌子,我把二禿子也帶出去溜溜吧,有小娃子在大棚那邊挖老鼠洞,正好逮到老鼠了,喂給它吃。」

老丈人趕著羊過來這邊,提溜著一個裝滿泥鰍的大肚子竹簍,讓陳凌燒菜用。

「行,把那兩只老鷹也帶出來喂喂吧,讓它們也透透氣。」

陳凌剛把五花肉煸炒好撈出來,留著控出的底油準備炒菜。

看了眼竹簍里的泥鰍,一條條肉滾滾的,那叫一個肥美異常。

就又把噴香的底油拿勺子舀出來一些,留著一會兒煸泥鰍用。

「爹,這泥鰍夠肥的啊,昨天一整天都在下雨,地籠還能有這么多啊。」

「這還多?現在這個季節水位低、水流小,正是過泥鰍的時候……要不是你趙叔他們的地籠漏了,圈網也破了,怎么可能就這么點泥鰍?」

王存業還有點可惜。

魚這東西一般都喜歡逆著水流游,水流越急,它們越

是喜歡逆流而上,大雨天或者水流漲出來的時候,時常有魚逆著河流沖出水面,這也就是所謂的"上水魚"。

只有到了冬天,魚才會順流而下。

因為天冷了,它們會在低洼處找地方藏身過冬。

這個時候去找個小河下兩個地籠和圈網,隨便扔點什么餌料,隔半天去瞧一眼,里邊魚都要擠爆了。

有時候鉆進去大魚了,地籠太小,它們折騰兩下,就給折騰散架了。

這也是趙玉寶他們的地籠為什么漏掉的原因。

「行了,我去大棚那邊溜達溜達,咱們家怎么也得有人過去個人看著啊。」

王存業喝了兩口水,就扛起趕羊鞭子、提著老鷹籠子悶頭走了。

雖然王立獻他們都在那邊,而且眾人干活熱情很高,就是建個土大棚而已,沒

人守著也不怕偷工減料什么的。

但老頭子覺得陳凌一個人回來了,沒自家人在那邊,就不太好。

哪怕他在附近放放羊、喂喂鷹,不干活也比不在強。

去了建大棚的那邊之后,老頭子就看到何家文他們正跟吳老兩幫子席地坐在麥田,激烈的討論著什么。

他把二禿子和老鷹籠子放下,走過去一聽,登時就忍不住笑了。

原來何家文這個正派的大學老師,正在傳授吳老他們養生秘方。

而且還是聽起來比較玄乎的養生秘方。

說是農村燒飯,不是簡簡單單的燒飯,里面蘊含著大學問。

比如說農村的土灶,被他說成了"五行之土"。

灶膛里的柴火,被他說成了"五行之木"。

鐵鍋說成了"五行之金。"

總之……

農村的土灶鐵鍋燒飯,被何家文說成了"五行俱全"。

經常自己下廚做飯,自己吃,身體倍棒。

王存業聽了能不笑嘛。

這家伙,一個大學老師,還信這個呢,這說得也太夸張了。

要是土灶鐵鍋真有那么好的話,農村人直接不得病了。

雖然他也知道,鍋底灰和土灶的土都是一種藥材和藥引子,但也沒有說的這個"五行俱全"這么神奇,經常吃農家飯就不得病,就是很養生的說法啊。

「唉,王老哥來了,你給他們講講,就是你們的柴灰是不是都是寶貝?」

看到王存業,何家文眼睛一亮,拉著他就過來,讓他講。

王存業也知道這些人喜歡聽啥話,不就是什么事兒都往玄乎了說嘛,這他有啥不會的。

他一個采了半輩子藥的老藥農,連引蛇藥都會配,肚里裝了一籮筐的故事。

想聽什么,都能給你講的半真半假。

然后就這么聊了一會兒,吳老等人就被驚到了,「小陳這老丈人也不簡單。」

如有侵權,請聯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