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  五二六 二陳的商業計劃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迷失在一六二九 | 陸雙鶴   作者:陸雙鶴  書名:迷失在一六二九  更新時間:2023-01-21
 
五二六二陳的商業計劃

陳濤和陳大雷都想著要在京城里做生意,不過兩人對于“做生意”的概念不太一樣。陳濤是典型的現代人思想,總想著用他們現代人獨特的技術優勢和新奇商品在京城開辟出新市場。經過一番前期考察,他已經想好做什么生意了——開眼鏡店!京城里面文官多,讀書人多,近視眼老花眼更多,開一家眼鏡店生意肯定會很好。

另外就是前幾天錢謙益找他們商量,希望瓊海軍的無線電報技術能正式對大明王朝開放——當前瓊海軍的電報網絡已經基本貫通南北,雖然只有靠海邊一條線,但卻正連通了明帝國最為重要的東部地區。從海南到京師,短毛內部傳遞訊息竟然在一天之內便能送達,這個通訊速度對于一家政權來說意味著什么,任何一個稍有見識的政治家都能了解。

隨著明帝國官員對于短毛的深入了解,對他們那神奇的技術優勢也漸漸從最初的驚訝,羨慕,逐漸轉到認同和接受。同時在有條件的時候當然也免不了想要利用一把——前段時間呂宋等地遇襲,王璞發往北京的緊急文書就是借助瓊海軍無線電報發送。讓北京方面得以掌握到海南瓊州乃至于呂宋府的第一手信息。

但大明內閣對于呂宋的消息其實并不怎么感興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短毛負責,打贏打輸都與朝廷沒多大關系。他們所在意的,乃是這份電報本身所蘊含的特殊意義——連瓊州府的消息都能在一天之內送至,那么比瓊州更近的兩廣,福建,江浙,以及南都金陵這些要緊地方,不也可以在同樣時間內送抵京城嗎?

于是朝中很快有人提議,要短毛把那千里傳訊的法子獻給朝廷使用。那提議的人顯然并不了解朝廷與短毛的實際關系,還把瓊海軍當作可以予取予奪的對象來看待。不過如今的大明內閣因為有錢謙益進入,對于“髡事”也算是比較了解和熟悉了,當然不可能再這么驕傲自大。

幾位閣老商量下來,還是決定由錢閣老出面,跟短毛方面商議著,看能不能借用他們的技術。如果對方肯將這技術傳授給大明當然是最好不過。即使不能,至少允許各地官府先用起來。短毛為外人傳送訊息的價錢他們也聽說過了——每個字要花費五錢銀子,貴是貴了點,但只要速度快,能及時把各地訊息傳到中樞,他們也不介意多花點錢。

陳濤這邊在跟老錢接觸以后很快便理解了對方的要求——大明朝想在各地開電報局子。這個要求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對于他們瓊海軍已經到達的地方,無非把原有電報系統由暗轉明,公開掛個電報局的招牌,對外營業就行了。

只是對于短毛尚未涉足的地點,明王朝也很想要把訊息聯通過去,如何滿足這一要求,就需要瓊海軍做出權衡了——要么他們自己派人去開分店,自己解決由此帶來的種種麻煩。要么就干脆為大明培訓人員——冒著技術擴散的危險。這中間如何權衡取舍,將由海南島上委員會,甚至要召開全體大會做出判斷。

不過在陳濤這邊,對于在北京開一家電報局倒是沒什么異議,技術上也沒難度。反正都要對外營業的。無非是在他預想中的眼鏡鋪旁邊多開一家門臉而已,還能因此得到明帝國官方的支持,何樂而不為呢?

——眼鏡鋪子,電報局子,這是陳濤對于在京城開店的商業構想,很有“高精尖”的技術流風格。不過在陳大雷這等老行商看來,陳濤的構想雖然不能說不好,但卻過于陽春白雪了,還是脫不了不諳世事的書生想法。

——電報和玻璃眼鏡都是很好的東西,利潤肯定很高,技術上也只有你們短毛一家掌握,不用擔心遭到競爭。不過陳大雷對于技術這方面完全不在行,所以也并不覺得怎么特別。在他看來,這類花里胡哨的新東西好雖好,終究距離普通百姓的生活太遠了,朝廷和富貴人家拿來錦上添花,妝點下門面還不錯,真正居家過日子的平民誰會花這個閑錢?

做生意么,還是要做那些和老百姓日常相關的東西才更有保障。身上衣,口中食……這些和衣食住行相關的生活必需品才是商人們青睞的對象。當然也不能“必須”過了頭——比如說糧食和鹽這兩項,自古以來糧商鹽商永遠是不用擔心虧本的,隨便什么時候,他們手里的存貨都能賣得出去。若是到了荒年或是災荒季節,比如當下,那更可以說是掌握別人生死大權,就陳大雷這些日子在京城四處拜訪接觸所見,糧商都是傲氣十足的。

可是一般沒后臺沒勢力的普通人能插手這種生意么?京師里頭幾家規模較大的糧商鹽商,其背后不是皇親國戚就是宮里太監,若是別人敢貿然進入,用不了幾天恐怕就是一頂“囤積居奇”的奸商帽子扣上來,然后人就被送進大牢,貨物則被充公了……

所以陳大雷覺得還是搞些什么冬天的反季節蔬菜啦,新鮮的南方水果啦……這類東西不錯。既很容易造出噱頭,吸引到眼球,結交到達官貴人,又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玩意兒,不太容易被官府和權貴找到借口打壓。就算真有什么麻煩了,至少以自己眼下的身份也能壓得住。

——在別人眼里,他陳員外眼下倒也能算是個有后臺的。日常跟瓊海軍那位小陳先生經常走在一塊兒,連買房子都買在一起,關系肯定是好得不得了。沒準兒還是什么親戚——兩人都姓陳么。而借著陳濤這層關系,他和當今新鮮出路的錢閣老也能說上幾句話,再加上在戶部領了個皇商執照,在京城商界里也能排得上字號了。

只有陳大雷自己知道,他跟陳濤乃至于背后的瓊海軍其實并沒有什么太緊密的聯系,無非是大家一同從南方至此,互相照應著罷了。也就陳濤這人不太擅長于跟外人打交道,在人際交往方面有所缺失,很多事情才會依靠他們出面料理。如果換了瓊海軍中那幾個行事成熟,思慮機敏的成員過來,他這些狐假虎威的招式根本就用不上。

當然陳大雷也有心把和短毛的關系更拉進一步,為此才沒阻止自家女兒拋頭露面的跟陳濤接觸。只可惜在這方面無論是陳玥兒還是陳濤都太遲鈍。兩人平時雖然接觸的不少,有時候還在一起玩玩鬧鬧,卻也只是玩鬧而已,似乎都沒有更進一步的意思。陳大雷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總不見得把自家寶貝閨女主動給人家送上門去?

想想看他們在呂宋的老競爭對手林氏家族,那個年紀比陳玥兒還小了不少的林程程,才僅僅見過一面就能抓住機會定下親事,直接招了個短毛女婿還是對方軍中大將,相比之下自家這女兒明明品貌才藝各方面都要勝之,卻為何偏偏在這方面這么不開竅?

正是因為有這些考慮,決定走中層路線,陳大雷才與眼前這幾位商戶相談甚歡。在他看來,自家將來能不能在北京站穩腳跟,開辟局面,上頭的關系自然要打點好,眼前這些商家卻是基礎,萬萬不可輕忽的。

陳大雷和陳玥兒各自照應著一院子人,作為戶主的陳濤當然也沒閑著。他所接待的客人從身份上來說是最貴重的,貴重到陳大雷這個商人都沒資格出面接待,非要由擁有舉人功名的陳濤全程作陪不可。

這位貴客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內閣成員,掛禮部尚書銜的東閣大學士徐光啟。

按理說以徐光啟的地位,這種民間邀請根本是不可能請到他本人的,最多送張賀貼過來就是天大面子了——比如同樣收到請柬的錢謙益就只讓人送來了禮物與賀貼,本人并不曾露面。這并不是傲氣,而是當時規矩如此——哪怕眼下錢謙益正有求于陳濤,他也不能貿然跑到陳濤家里來吃飯。

而徐光啟因為身體不好,平日里更是極少應酬,就連親朋好友的邀約都很少回應。但這次卻身著青衣,頭戴小帽,胸前還掛著一枚十字架,只帶了一個老仆顫巍巍過來了,反把陳濤他們嚇得不輕,趕緊請進正廳去坐著。

言談中徐老先生本人倒是很客氣,說自己只是以一個耶穌會教徒的身份過來祝賀。不過兩三句話以后他老人家便暴露了來意——拉著陳濤不斷詢問關于天文學方面的內容,搞得陳濤頭大不已。

說起來陳濤能夠在欽天監混到一份閑差還要感謝徐光啟的推薦,而之所以是由徐光啟出面推薦他干這個,乃因為陳濤陪陳玥兒去天主堂做禱告,與那個德國人湯若望碰到,兩人無意中談及到天文方面。陳濤指出耶穌會當前宣揚的地心說完全錯誤,甚至連當前最時髦的哥白尼日心說也不正確。這引起了湯若望的興趣,并輾轉傳到了徐光啟耳中……RO

〔請不要轉碼閱讀(類似百度)會丟失內容〕

鉛筆小說23qb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