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摸索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作者:二八大杠  書名: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  更新時間:2022-07-27
 
陳江海現在用實際行動告訴眾人,秋海的福利那都是真的,而且是面向全體員工的。

第二天,關于這件事的議論,基本上都是倒向秋海。

他們認為秋海能夠做到這一點,值得國內其他企業好好的學習。

要知道,一個企業的主體,最終還是這些普通員工。

沒有這些普通員工的話,是無法撐得起一個企業的運轉的。

就算你管理層能力再大,沒有人去具體實行也是不行的。

還是那句話,管理層只能管方向,想要事事親力而為的話,這是不可能的事。

秋海用實際行動告訴眾人,對于員工的關注,他們是認真的。

給員工的福利,他們也是從來都不吝嗇的。

經過這個報道,全國上下的大學生,都希望能夠去秋海上班。

像什么分配房子,小孩上學,解決醫療問題,這些對于以前的國企來說都是標配。

現在國內正在進行國企改革,這些待遇都在慢慢的消失。

這種待遇的消失,最后壓力全部的來到了員工身上。

就憑著他們手里那點微薄的工資,想要解決這么多問題,是不太現實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國企改革的這幾年,讓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該怎么生存下去。

實在是這前后的差距,太大了。

大到讓很多人,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

那幾年中,很多人接受不了這種打擊,最后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如果在秋海上班的話,這些問題根本就不用擔心。

秋海會為你解決這所有的問題,讓你上班沒有任何的后顧之憂。

正是這些原因,讓很多人都想來秋海上班。

然而現在想要去秋海上班的話,已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光是文憑這一塊,就足以把很多人拒之門外。

陳江海前兩天之所以發那個通告,就有這么一層意思在里面。

想要進秋海的話,那就必須做到足夠優秀才行。

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好,是離不開人才的。

想要吸納足夠多的人才,那么秋海就必須有足夠誘人的條件。

如果沒有的話,人家肯定不會選擇秋海。

在員工小區入住的當天,耗費了兩個多月時間籌備的美華超市也開業了。

過年的時候,陳江海就跟陳江山說過這件事。

對于弟弟的這個要求,陳江山想都想想就直接同意了。

這次開在這里的美華超市,還是一個大型直營店。

不僅如此,這次的經營模式也是不同的。

這次的開業,陳江山前后準備了快兩個多月。

之所以會用這么長的時間,自然是跟新的經營模式有關。

陳江山開新店了,陳立業和王淑芬今天也到場了。

看到兩個兒子事業有成,二老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

陳江海忙完員工小區的事,隨后便帶著人來到了美華超市。

這里的美華超市,跟其他地方的經營模式是不一樣的。

之所以這樣做,陳江海是想做一個試點,同時也算是給秋海員工的一個福利。

這個超市賣的商品,全都是整件整件賣的,而不是拆開散裝賣的。

在價格方面的話,全部是按照進貨價來。

這也就意味著秋海員工在買這些東西的時候,能夠省不少的錢。

想要在這里買東西,是有一個前提的,那就是在這里辦會員卡。

陳江海搞這么一個模式,就類似于后世那種大型連鎖的倉庫超市。

其中作為著名的,就是山姆大叔和cost。

這兩個品牌的超市,在前世可是相當出名。

陳江海提前把它們搬過來,自然是想幫陳江山將美華超市的經營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和拓展。

只要這個模式能夠站住,在國內的超市行業中,陳江山就算是站穩腳跟了。

這家超市現在面對是秋海的內部員工,價格定的會稍微低一點。

一個月只需五十元的會員費,就能夠享受會員折扣了。

況且,員工小區住的都是秋海的人,他們完全可以兩三個人辦一張卡。

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就能享受更加多的優惠了。

陳江海這樣做,一來為陳江山找了條新路,二也是為員工謀福利。

絕對算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其實對于這種新模式,陳江山一開始是不太理解的。

如果超市連賣東西都不賺錢的話,那它靠什么來賺錢呢?

就那么點會員費,真的能賺錢嗎?

經過陳江海的一番解釋后,陳江山這才明白了這個模式的好處所在。

這種超市的拿貨模式,跟一般超市是不一樣的。

基本上超市現在就是一個中轉倉庫的角色,鏈接的就是消費者和供貨商。

這樣做的好處,那就是陳江山不用擔什么風險了。

就算經營一個月下來,什么東西都沒有賣出去,起碼貨物這邊是不用擔心什么的。

因為東西都是供貨商提供的,陳江山只是一個銷售角色。

唯一的支出,就是地價和人工。

當然,以現在的生活水平,這個超市肯定是要虧本的。

奈何陳江山所用的地,是秋海自己的。

也就是說,除了人工就沒有其他的支出了。

這樣一來的話,就剛好用來探索一下這個新模式。

一個人五十塊錢的會員費,看起來好像不是很多。

可是充值的人數一旦多了起來的話,這里面的費用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要知道,前世的cost,百分之五十多的利潤,都是來自于會費的。

只要這個模式做起來了的話,那以后就沒有人會是陳江山的對手了。

第一個運用這種模式的人,受到的認可永遠是最多的。

關于這種模式,陳江海了解的其實也不多,但卻知道大方向。

陳江山要想做大做強的話,肯定是要付出努力的。

怎么樣才能讓這個模式在國內受歡迎,就是這個美華超市設立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摸索。

因為其中有很多經營方面的細節,是需要一點一點的進行總結。

陳江海認為,多模式經營,這才是陳江山讓自家的超市在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之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殺手锏。

陳江海逛了一會,正準備離開的時候,王淑芬找到了他。

“江海,你看這個超市里的青菜量有點少啊,會不會影響生意?”

對于王淑芬的這個問題,陳江海愣了一下。

他今天就是看了一下超市,至于有什么商品的話,他還真的沒注意。

如今國內的運輸條件還不發達,想要吃到新鮮蔬菜的話,確實比較困難。

“媽,你想說什么?”陳江海笑著問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