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相所言極是,朱元章的使者已經在臨安等候多時了,我們既然決定和大明結盟,在旁枝末節的地方就不要過于計較!”
“眼下最要緊的,便是出兵北上,和明軍一起抵擋夏軍的攻勢!只有擋住了夏軍,我們和明軍才能鞏固疆域……”
南宋的另外一個丞相趙鼎緊跟著說道。
朱元章早就派來了使者,不過南宋方面沒有明軍那么果斷,
雖然有虞允文、韓世忠的勸說,要立刻北上和明軍聯手。
但朝中的眾多官吏,一直有些雜音,有些人想著讓明軍先在前面頂著,讓明軍和夏軍相互消耗,等到夏軍兵鋒疲軟,南宋再出兵北上收割戰場。
明眼人,如虞允文、韓世忠、趙鼎都能看出這個辦法非常不妥,眼下大明和南宋是唇亡齒寒,兩家唯有真心合力的聯手,才能擋住夏軍的進攻。
若是在聯手的時候,雙方心中還存在什么算計陰謀,導致兩家各自留下一部分力量防備盟友,那么此戰的勝算就極小。
只可惜,虞允文、韓世忠和趙鼎三人在南宋王朝威望甚高,卻達不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趙昚也不是對丞相言聽計從的劉禪,他有自己的想法。
此時聽到虞允文和趙鼎的話。
趙昚面上不免浮現出一絲尷尬,因為正是他的猶豫,南宋方面才沒有做出出兵的計劃。
此時的南宋,和大明已經暗中商議好了結盟,只有一些細節,比如宋軍北上之后,大軍該如何指揮,該不該聽從明軍主將的命令等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是細節,實際上對于大明和南宋兩方來說,也比較重要。畢竟在戰場上,什么事情都能發生。
如果南宋方面答應,北上出兵的時候聽從明軍的指揮,那么遇到某些需要斷后的情況,明軍主將自己撤退,讓南宋兵馬在后面斷后,導致宋軍損失慘重。
那這個損失算誰的?
趙昚也知道,在大夏建立王朝,橫掃鎮江、江東之地后,早晚會對大明和南宋出手,但他身為宋皇,總不能犧牲自家的利益,來成全大明吧?
只要是成熟的君主,在這方面肯定要多計較一些,或許,唯有始皇帝、漢武、唐宗這些頂尖明君,才有魄力和決斷,不計較一時半會的得失。
也有承擔自家勢力折損的底氣。
趙昚從小被抱養,雖然不乏開闊進取的銳氣,但小時候的經歷造成了他內心深處的謹慎。尤其是遇到重大問題的時候,他的謹慎便不由自主的出現。
殿內,李綱和孟拱等人垂手而立,其中孟拱身為武將,在這種場合不方面說話,而李綱身為主戰派的重要人物,當然同意虞允文和趙鼎的話。
不過他除了是主戰派之外,還是典型的帝黨,
看到趙昚有些尷尬,他微微皺眉,沉聲說道:“陛下也有自己的考慮,和大明結盟固然有必要,但也決不能為了北上援助明軍,而讓我軍損失慘重!”
“萬一明軍戰敗,我們也要有自保的力量!”
在他說話的時候。
虞允文和趙鼎都靜靜的聽著,對李綱很是尊重,畢竟李綱在北宋的時候,便是天下聞名的名臣,還主持東京保衛抵抗金軍。
南宋初期一力排斥議和,整頓軍務,革新政治,只可惜他的想法和投降派的著名代表人物趙構截然相反,最后遭到了罷免。
這種名聲極大,有震主之嫌的名臣,南宋王朝中也只有趙昚能夠任用。
在歷史上,也正是趙昚追封李綱,冊封他為隴西郡開國公,謚號忠肅,
李綱在知道自己在歷史的結果后,他這種對死后名聲十分在意的文臣,自然對趙昚十分的感激。
所以,他就成了南宋王朝的帝黨中堅。
當然他剛才這話,也不完全是為趙昚開脫,這也是他心中真實的想法,大宋王朝自己也要發展,也要軍隊鎮守四方。
若是為了大明而出動全力,一旦戰敗,那大宋頃刻間便土崩瓦解。這個代價,誰能承受?
“兩位愛卿說的有道理,李公也是為大宋考慮……不過眼下的確到了必須做決定的時候!”
趙昚緩緩的開口。
他從小被趙構抱養在皇宮,后來被冊封為皇太子、繼承皇位,除了小時候在皇宮內的勾心斗角之外,一輩子都沒吃過苦。
一身雍容的氣度,說話的時候,也是不緊不慢,中正平和,給人一種皇家風范的感覺。
他此時雙眸閃過一絲精光,沉聲說道:“時間緊急,一些旁枝末節,可以不提,但出兵多少,以及出兵之后該如何與明軍配合,這點必須說清楚!”
“我們和明軍唇亡齒寒是不假,但夏軍南下,首當其沖的是明軍,最著急的應該是朱元章,而不是朕!”
“明軍若是答應,在我軍北上之后真心實意的聯手,不損害大宋的利益,朕便答應立刻出兵,若是朱元章在和夏軍作戰的時候,故意折損我方的兵馬,朕便立刻撤回大軍……這句話,你們可以和大明的使者直言!”
身為大宋的皇帝,趙昚肯定會認真的研究朱元章在歷史上的情報。對于這位明太祖,趙昚心中十分佩服。
畢竟出身如此卑微,最后卻能推翻橫掃天下無敵手的蒙元,絕對是最頂尖的明君。
可惜這位明君,心術無雙,過于狠辣。
如果沒有必要,趙昚絕對不想和他打交道,眼下和明軍必須聯盟,趙昚內心當中,也擔心自己遭了對方的算計。
在虞允文和趙鼎的極力勸諫下,趙昚依舊沒有放松對明軍的警惕。
如果以后出兵,朱元章真有拿宋軍去墊刀頭,趙昚真的敢直接撤兵!
上次和王景聯手對付東吳,趙昚到現在還在后悔不已。
他本以為東吳沒了之后,他能和王景平分東吳之地,讓大宋的疆土壯大,反正王景西面還有南齊、劉宋、朱明三方勢力。
王景就算再逆天,也不可能擊敗三方勢力,那么快對大宋產生威脅吧?
只要北面的幾個諸侯勢力相互牽制,那南面的到大宋,就有充足的時間擴張壯大,到時候北上一舉掃滅幾大諸侯,也有一定的幾率……
趙昚想的很不錯,他的想法,包括趙鼎、李綱在內的群臣都沒有反對,宋朝兩次被滅的教訓雖然慘重,但王景畢竟不是金國和蒙元么。
只可惜。
趙昚和南宋的群臣都沒有想到,王景居然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先后掃滅東吳和劉宋,讓蕭道成倒戈投誠……
本來相互牽制的局面,一下子變成了大夏獨尊。
歷史上的教訓,和不久之前和王景結盟的后果,讓趙昚對于結盟兩個字產生了條件反應,心中甚至生出不和任何勢力結盟的念頭。
明軍主動找上門來,趙昚有教訓在前,想得多一點,也屬于正常情況。
“官家明鑒,是臣有些心急了……臣親自和明軍使者談論條件,如官家所言,眼下急的是朱元章,不出預料的話,他們一定會答應我朝的條件!”
看到趙昚堅持自己的想法,虞允文并沒有氣憤,面上反而露出了笑容。
因為趙昚表現出來的態度和看法,證明他的確是一位有自己想法的明君,在這樣的明主麾下效力,也是一件幸事。
“那現在只剩下如何出兵,出兵多少的事了!”
趙鼎說道。
虞允文沉吟一下,和李綱、孟拱等人簡單商議一番,說道:“眼下我朝共有禁軍八十萬,廂軍五十余萬,還有水軍二十萬……”
“廂軍實力不足,只能留守,而禁軍也不能全部北上,需要留下一部分人馬!”
“臣建議,北上出兵的時候,可以動用禁軍五十萬,水軍五萬!剩下的人馬留守臨安,尤其是水軍,要嚴防夏軍水師渡海而來!”
上次東吳被王景迅速擊潰,
和大夏水師渡海,直接越過重重防線從側后方插入,直接導致孫策、太史慈大軍無法北返有著很大的關系。
虞允文后來和不少人復盤這場戰役,對于大夏水師的渡海登陸,有著極深的印象。
大宋的都城臨安,同樣靠近海岸,甚至大夏水師可以直接經海路直達臨安城下……虞允文準備把十五萬水師放在杭州灣內外的眾多島嶼。
用這些島嶼構成防御體系,阻擋有可能出現的大夏水師。
“五十萬禁軍,還有五萬水軍!一共五十五萬大軍,我們出動了大半的力量,對得起明軍給出的條件了!”
趙鼎說道。
殿內的眾人聽到這話,都點點頭。
大宋付出了這樣的代價,若是能擊敗夏軍,大宋肯定要按照盟約,北上吞下蘇州之地,把大宋的疆土一直推到長江邊緣。
當然,要是敗了那就什么都不用說了。
趙昚微微猶豫,然后咬牙說道:“好,朕便聽幾位愛卿的意見,此次大戰,虞愛卿負責大軍調動,趙卿負責糧草輜重,李公參贊軍機……”
“大宋國運,便托付給幾位了!”
虞允文和趙鼎等人聽到這話,無不神色動容,上前下拜,“臣等必不負官家所托!”
在趙昚和群臣商議過后。
虞允文親自出馬,和明軍的使者談條件。
在談條件的同時,趙鼎已經開始動用不斷分發文書,調動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調運糧草,準備器械,為北上出兵做準備。
大宋用來征戰四方的精銳禁軍,開始緩緩運轉,蓄勢待發。
作為最關心國家大事的大宋太學生、臨安的眾多士子、讀書人,有不少人也感受到了臨安的氣氛有些緊張。
有消息和門路的人,已經知道了朝中的決定。
不少士子在青樓、酒樓高談闊論的時候,情緒激動之下,不免提到了幾句,
光是這些零散的話,就能讓一些潛伏在臨安的探子,知道想要知道的消息。
像是這樣朝中做出決斷,城內的百姓、讀書人很快知道,還相互議論的事情,在宋朝幾乎是常見的現象了。
歷史上北宋滅亡的時候,大將姚平仲曾建議出城夜襲,結果還沒出城,消息就傳的沸沸揚揚,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慶賀夜襲勝利了……
俗話說,臣不密失其身,君不密則失其國。
大將出城夜襲,本應該是極為機密的軍國要事,結果還沒出動就傳了出去,最后,夜襲的結果可想而知。
建議夜襲的姚平仲出城,只是攻破了兩座軍寨,就被早有準備的金軍圍住,最后只身突圍,狂奔八百里直接跑到了蜀中隱居山林。
從后來大宋朝廷不斷下詔,請姚平仲出山效力的情況看,宋朝的君臣顯然都知道劫營失敗,并非姚平仲的錯,還想要重用他這個大將。
或許是因為劫營失敗,直接導致李綱被罷免,然后北宋滅亡,心中愧疚,一直到宋孝宗乾淳年間,姚平仲八十歲才走出山林……
此時在神州世界,姚平仲已經是南宋軍中的大將,地位雖然不如韓世忠、孟拱、呂文德,但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將校。
只可惜,在大宋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氛圍下,一個個讀書人都頗有指點江山的情懷。
明明知道軍國大事不能隨便的泄露和討論,卻總是忍耐不住,習慣性的想要在青樓中,在那些名妓崇拜的眼神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臨安城內一座比較出名的酒樓內。
二層、三層的雅座雅間中,便有不少讀書人聚會,尤其是雅間中,不時的傳出絲竹之聲。有專門演奏的歌女琴女奏樂。
這些雅間裝飾精美,看起來比較高端,再加上距離太學很近,所以成了許多太學生請客聚會的首選。
其中一個雅間內。
兩個看起來二三十歲的儒雅男子,正在飲茶,壺里炭爐正將壺中的水燒得沸騰,一股茶香溢了出來,充斥著整間屋子。
他們的年齡看起來雖然不大,但從他們明亮無比,仿佛能洞徹天地萬物的目光中,能看出他們的精神力量非常強大。
尤其是左側的男子,看似尋常,雙眸卻蘊含著無邊的智慧,仿佛念頭一動,天地萬物就能囊括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