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純樸的百姓視角,雖然過著拮據的生活卻并沒有消沉,而是想盡辦法讓日子變好。人可以貧窮,可以忍受痛苦,但不能向他們屈服。”
“貧困窮苦人家出來的孩子,也會著天堂一樣的幸福。”
“電影很簡單,但是好就好在,它夠單純,單純的故事,單純的人物,但也許就是這份單純才打動了如今變得不單純的觀眾,但如今不單純的觀眾依然單純的喜歡單純的美好,所以我們喜歡這份小鞋子帶給我們的單純與美好。
喜歡哥哥拼命跑賽為了給妹妹得一雙鞋,喜歡生病的母親還不忘讓疲憊的父親喝上一杯茶,喜歡富人爺爺給認真工作的父親不菲的工資,喜歡妹妹把心愛的鞋讓給另一個小女孩,喜歡一個貧窮的小女孩撿到漂亮的筆卻物歸原主,喜歡得到工資全部花費給家人卻忘記給自己買摩托車的父親。
喜歡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世界仍然是美好的。”
這些評論都說來自第一批觀影者!
當然了,因為人數畢竟比較少,所以,一直到電影在國內進行了首場專場點映之后,評論才漸漸增加。
事實上,李易的電影,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真正的是不需要去區分是什么語種,什么地方。
而有意思的是,《小鞋子》在國內的反響非常的不錯,很多人根本沒有那種隔離感。
“《小鞋子》盡管是一部以伊朗社會為背景的電影,但是內核卻是世界大同的。
看過許多描寫貧窮的電影,沒有一部像這樣的敘事故事平緩。其實這類的故事放在現在已是爛大街的劇本了,但電影里運用小孩的視角代入貧窮世界是鮮少的。
對于理想化,孩子仿佛比大人要更加強烈。
與富對比的話,底層階級已是一個渺小的存在,小孩的身體會比渺小更加渺小。
電影中的構圖就是如此,導演在展現伊朗底層環境的同時,運用破爛墻壁的線條將阿里和妹妹擠壓進去。
兩個孩子不斷地出現在這種擠壓封閉構圖中,不僅展現了貧窮的環境,同樣展現孩子的弱小。而到了富人區的時候,導演更喜歡用比窮人區更大的全景展現富人區的寬閣。
與富的對比不僅在“大”上面運用巧妙,在顏色上也有表達。在主人公生活的環境,除了其他孩子上鞋子上的顏色,我們基本看不到其它鮮艷的顏色。
而在富人區不同,富人區從顏色上看就比窮人區光鮮很多。尤其是綠色用到最多。在窮人區,連一處植物都看不到。在富人區,綠色的植物都可以將主人公包圍起來。在充滿綠色的富人區中,生命力顯得更加活躍。影片是很直觀地把這種對比給觀眾,一種視覺信息就傳到觀眾的腦子里。
窮人的生活表現得更加曲折。在電影開場主人公干著一如既往的生活瑣事。偏偏就出了一個事件了引出來了接下去的一系列很煩的事。
在電影多次出現水溝,水溝里的臟水也隱喻著窮人生活環境的骯臟。在后面妹妹在奔跑的時候,鞋子也正好掉進了水溝里。水溝就作為了環境和戲劇點的雙重表現。此外這個戲劇點的伏筆在爸爸和主人公到達富人區賺錢完后回家也有表現。在找到工作的家庭之前,爸爸就兩次對著自行車查看和維修,觀眾心里可能有一種暗示,自行車會壞。果不其然,就在他們對以后的生活計劃的時候,他們的理想化生活遭到了一個打擊,自行車就是一個導演早已埋伏好的打擊點,窮人的生活確實會有更多的不堪與波折。
孩子眼中理想化的世界會實現嗎?影片不在于對窮富的碰撞,而在小孩的視角看世界。當他們看到更弱小的盲人家庭時會選擇幫助性的離開,即使小鞋子原本是屬于他們的物品。爸爸也沒有因為茶水無糖去偷用宗教使用的糖。主人公不會在乎第一名所得的勝名,而是對獎品的流失感到傷心。這就是孩子眼中無比單純的世界。而阿里這份懂事卻將他的身份產生了轉變。帶著一種成人語氣,去教導妹妹。但這部電影的結尾也與孩子的純真形成正比,最后爸爸買了新鞋,這部小孩的成人童話也就此結束。
有意思的是,電影并沒有去丑化富人,而是很平鋪直敘,其中有好的,有壞的,這才是真實的,電影并沒有給人一種把兩個階級完全對立的意思。
《小鞋子》中的雇主是真的慷慨地給了窮人豐厚的報酬。
最初的時候,看到他們被一次又一次拒絕,驅趕,竊以為,會展現一種,厄運專找苦命人的意思,但是結果并沒有,而是很真實地展現出來,窮人里面都是好人嗎?未必,富人里面都是壞人?當然也不是!
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而不是為了沖突而沖突。
《小鞋子》中窮人與窮人不會產生利益的碰撞,大家還會互相幫助。窮人與富人間的隔閡也由小孩間的玩鬧所打破。
同時電影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對于親情的愛護與單純的善良,我們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因為我們的內心里永遠住著一個孩童,他是我們被殘酷社會暴擊之后唯一的避風港。只有回到那里,我們才能感受平靜,回味溫暖。”
當然,因為電影是伊朗社會背景,所以,可以說對于很多對這個國家完全陌生的人來說,是很有意思的一種感覺。
“說實話,對于伊朗這個國家,一直感覺都是神秘,或者充滿各種社會問題的落后的國家,但是這部電影卻讓人感覺,完全不同。
或許是電影本身是由咱們華人大導演李易執導的,所以,感覺里面很多東西,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難理解。
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想來這一點,國內很多人都知道。
電影里面通過開篇時阿里做的事情,展現出來,其實也就辦了幾件事:去修鞋店拿妹妹莎拉的鞋子,買餅,買蔬菜。跟一群大人一樣的排隊,熟練認真的折疊馕餅,跟便利店的老板賒賬。這些事情都應該是大人去做的,但是對于阿里,卻過早的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后面,不把鞋子的事情告訴家里,雖然電影表面上是阿里一直強調,如果讓爸爸知道,會被打,但是實際上,卻又通過一幕幕,讓我們知道,其實阿里并不是因為害怕被責怪,而是他知道,爸爸和媽媽為了這個家,為了維持這個家庭的生計,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他不愿意給家里增添負擔。
然而因為自己只是個孩子,他沒有別的渠道能夠去獲得,所以才會在獲得機會的時候,拼了命去拼!
第二點,也是讓人驚嘆的地方,那就是虔誠的信仰,和無比端正的三觀!
說實話,這年月,很多電影,電視劇,特別是電視劇,真的三觀全毀,各種拜金觀,不正確的愛情觀,等等,讓人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咂舌。
但是在《小鞋子》這部電影里面,卻有著非常端正的三觀。
電影里面,阿里的家里,亂糟糟的合租院,以及家徒四壁的出租屋。嗷嗷待哺的娃娃,生病臥床的媽媽。本來應該覺得無望的生活,卻沒有任何的絕望的氣息,反而是充滿了溫馨。
媽媽讓莎拉給正在為祭祀準備糖點的爸爸端一杯茶。
小莎拉端過去茶水時,爸爸問了一句:“糖呢?”
當時我就覺得爸爸是傻了嗎?眼前不是一大堆的糖點嗎?
我想觀影的人,大多都和我一樣,覺得迷惑,畢竟,阿里的爸爸又不是盲人。
當然小莎拉也是這么說的:“你面前不是有很多嗎?”
轉折點是爸爸:“這糖是清真寺的!”
媽媽半躺在那里直接告訴莎拉壺里還有糖。
好正的三觀,好虔誠的信仰。家里雖然很窮,但是公私分明,并未有半點私心。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才會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所以這里也可以提醒為人父母者: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記得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都會告誡家長: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玩手機,或者很大聲的看電視。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孩子寫作業已經是束縛自己天性了,父母還要在他們面前玩耍。就像是在一個饑腸轆轆的乞丐面前吃五香醬肘子,你覺得乞丐會怎么想,乞丐的想法就是你們孩子的想法。
第三點,是讓人羨慕的鄰里關系。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都來到了城市,城鎮化之后,大家都住在了高樓大廈里面。
很多人甚至連住在對門的人家都不認識,一年到頭,甚至可能都未必會去串一次門。
而在這之前,在農村里,別說是鄰居了,哪怕是同村的人,都基本上是互相熟悉的。
我們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可是如今,這句話也已經變得不那么現實了。
而在電影里面,為我們展現出來的,在窮困中的守望相助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記得李易導演的另外一部電影《歲月神偷》里面的街訪鄰居的那種關系,其實在這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才是真正的凸顯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
在本片里面,莎拉去還阿姨的湯碗,阿里去送湯。這些讓我們覺得那些彎彎曲曲的狹窄巷子并不是冷冰冰的墻壁,而是暖暖的鄰里鄉情。
就是這些小事讓莎拉在看到穿自己鞋子的小女孩牽著瞎眼的爸爸時,流露出那種渴望卻又無奈的眼神。
這才是心里的善良,有句話說的好:在正確與善良之間,我選擇善良。
所以阿里和妹妹寧愿風里雨里奔波換鞋,也不忍心去要回鞋子,這是一種極大的善良,不是把我不用的給你,而是我知道你缺少,所以我把我最好的東西送你,正是這種善良給了莎拉勇氣。在這之前,莎拉一直羨慕同學們的鞋子,但在這之后,我想莎拉至少不會再自卑,因為給予就是富有。
當然,若雅也同樣有著很好的品質,她撿到漂亮的圓珠筆,同樣的沒有任何據為己有的意思,而是還給了莎拉。
哪怕她其實也很喜歡。
但是她知道那不是她的!
當然,電影還有一個轉折,或者說給予阿里這樣的懂事的孩子的慰藉。
為了得到季軍的獎品運動鞋,阿里拼了命的往前跑。即使摔倒也是咬了牙的往前繼續,這種隱忍與堅強和后來得冠軍之后的淚水相比較,更能凸顯成功背后的無奈與辛酸。每個人都在大笑著與冠軍合影,沒有人過問阿里究竟想要什么,為什么哭。這個哭是無奈也是一種絕望。因為阿里再也想不到別的能送給妹妹一雙鞋的辦法了。
我相信那一刻,很少有人不為之動容,更因為,他只是個孩子,在他天真淳樸的心里,從來沒有過其他的不好的想法。
有的只是憑借自己的能力,去獲得!
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品質啊!
如今我們的很多孩子,生活物質條件上去了,想要什么就哭著喊著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買,得到的太過容易了,自然而然地,就沒有了那種拼搏奮斗的過程。
更不明白,這一切的來之不易,盡管,很多時候,學校會安排一些活動,如光盤行動,等等,可是一次兩次的這種活動,卻很難真正的讓孩子們理解,來之不易!
因為往往在獲得這個過程之中,他們只需要付出的是一句話!
電影感人的地方就在于,阿里脫掉因為賽跑而完全壞掉的鞋子,痛苦的把磨了好多水泡的腳放到天井里浸泡。他的內心是崩潰的。但是他不知道爸爸正在回家,車筐里有兩雙嶄新的鞋子。
還有就是,這其實是一部凸顯愛的電影。
我看到了5種愛。1、兄妹之愛;2、鄰里之愛:包括送湯和別墅區的孩子和爺爺;3、同學之愛:撿到漂亮的筆卻執意歸還;4、師生之愛:阿里的老師總能給阿里以最普通卻最需要的幫助和鼓勵;5、夫妻之愛:雖然整個影片只有寥寥數句關于阿里父母之間的對話,而且一半以上都是爭吵。但是我卻感到了最深沉的愛。阿里的爸爸責備媽媽干活,讓催房租的房東去找自己,修整花園得到錢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買電熨斗給媽媽。如果我有,如果你要,我就給你;只要我有,只要你需要,我就給你全部。
最后,愿勇敢的人不被辜負,愿堅強的人都能迎來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