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地周清泉也在《電影周刊》上寫了一篇長評。
“《盜夢空間》說是燒腦影片,但是實際上整個電影層次十分清晰。畫面的交錯進行,卻不顯雜亂,使得觀眾從第一幀就被深深拉進電影中。《盜夢空間》的邏輯感以及劇情的豐富程度確實令我驚嘆。
這樣一部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影片,又藏著哪些我們細思極恐的事實呢?
首先,說一說夢境:整部電影都圍繞著“夢”展開。而電影中,夢的復雜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影片中一共展開講了六個層次的世界。現實,一層夢境,二層夢境,三層夢境,四層夢境,以及迷失夢境。我們正常的人活在現實,當我們睡著時會進入一層夢境,但是我們并沒有止步于第一層夢境,也就是說我們在夢中還能繼續做夢,夢中的夢也就是電影中所說的第二層夢境了。
除了夢的層次感之外,我很欣賞諾蘭對于夢境的塑造。在這四層的夢境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同。在第一層的夢境中,是我們意識最復雜,畫面最豐富的時候;但到了第二層,夢中的場景就變成了一個酒店;到了第三層,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堡壘;第四層就是無盡荒涼的大海。這一點符合我們的邏輯認知,越深的夢境存在的意識就越薄弱,這也就是為什么主人公一行人,費盡心思進入深層夢境去植夢。因為這樣才能讓被植夢的人認為這一想法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強行灌輸的。
我相信在觀影后,很多人都會出現一個思考,我們是否活在夢中?
在影片的設計中,做夢時我們的大腦在飛速地運轉,因此現實中的時間相對地變慢了。現實中的五分鐘相當于一層夢境的一個小時,隨著夢境的深入,時間會變得更慢,甚至長達幾十年之久,看似玄幻的設計,卻又飽含邏輯性,讓我們從中無法挑出問題,但也讓我們不禁反問,我們是否也活在夢中?我們現在信以為真的現實是否也是我們多層夢境中的一層?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嘗試回憶自己兒時的記憶,我常常試圖回憶幼時的記憶,可總是一片空白。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從何而來?我們似乎習慣了身邊的一切,但又有誰知道我們是如何身處這環境之中,就像是做夢一樣,我們總是突然就進入到一個場景之中,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自己是如何來到這環境之中,雖然這些奇思妙想可能永遠沒有答案,甚至是荒謬的,但至少給我們一種有趣的方向去理解這個世界。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象,有一天我突然驚醒,發現我只是在初中的一節課上睡著了。我望向窗外的操場,周圍的同學,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充滿希望,但這只是幻想,我們永遠無法回到過去,已經發生的我們無法去改變,生活永遠要繼續,我們能做的就是抱著希望去面對接下來的生活,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郁郁寡歡。
夢境里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往往不愿意去接受殘酷現實,可夢是虛無縹緲的,夢雖然可以帶你暫時逃離現實的痛苦,但不能幫你徹底地擺脫現實,倘若沉浸在夢的美好之中,只會讓我們無法去接受現實。一個不能接受現實的人,也準定被社會淘汰,被夢境摧毀。
我們就是夢幻所用的材料,一場睡夢環抱了短促的一生
人生如夢一般,充滿了美好與殘酷。在這個生活的大舞臺中,或微笑,或痛苦,或憤怒,或哭泣。我們的這一生如夢一般短促,當我們回首往事,我們是否能從容不悔呢?既然我們要在這人世間走一遭,為何不走的敞亮,笑得開懷呢?不管我們腳下的路途有多坎坷,我們都要奮力前行,譜寫我們這夢幻的一生。”
同樣的杜向海也從另外的角度解讀這部電影。
“首先要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這個故事叫《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在商場里,由于尿急,尋找廁所的故事。
最開始,小男孩由于尿急,到處找廁所,但是每找到一個廁所,都不行,要不就是高高的,要不就是怕怕的,要不就是怪怪的,后來,小男孩才發現,他是在做夢。
在他發現是做夢時,小男孩并沒有醒來,他是在夢里醒來,然后“退到”了另外一個夢境(我們在這里稱之為“新夢境”),然后在“新夢境”里終于找到了廁所,得到了“解放”,但真的醒來時,發現自己尿床了。
這個情景是不是極其熟悉?不要說你小時候沒有做過這樣的夢。
在夢中醒來,并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在心理學里面叫做“清醒夢”,這是一個科學事實。
而電影《盜夢空間》里關于夢的情境設計,就是基于“清醒夢”來設計的。
就像電影中所表現的,許多時候人們會做“清醒夢”,也就是做夢的人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記得有人曾經做過一份調查,設計了一份問卷,得到近3000份回答。當問到“你是否有過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夢”時,有65的人回答“是”,25的人回答“否”,另外的“不確定”。
在這個問題上,女性比男性更頻繁地回答“是”,年輕人也比年長的更頻繁地回答“是”。
在同樣的人群中,34的人說自己可以對夢進行控制,但超過一半的人否定自己能夠這樣做。在回答“可以”的人群中,性別和年齡的分布與前一個問題呈現出相同的規律。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報告說他們的夢變短了,也沒有以前那么生動了,不如以前那樣天馬行空了。
那么我們來看看,我們大腦中的想法,到底有沒有可能被人盜取?
我相信這也是很多觀眾看完《盜夢空間》后最關心的問題。
有醫學專家表示,憑借現有科技水平如核磁共振掃描儀、腦磁圖等技術手段可以抓拍人的腦部波動,從而獲取他人夢中的信息片斷,還原成黑白影像,但是還無法做到精確分析,因為這些影像很局部、很單一,不能像《盜夢空間》里描述的那般精密。但是,通過植夢“左右”他人的意識,未來有可能做到,目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干預小白鼠大腦的化學活動,讓它逆時針跑步。
研究人員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儀或許能對某個人的夢境進行記錄并還原,同時又不存在像電影中描寫的分享夢境帶來的麻煩或危險。
在34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里,哲學家預言,未來的某一天,人們也許可以做這樣一種“翻譯”:根據觀察到的一個人睡覺時的生理現象來推測出他夢境的內容,比如恐懼、從高處墜落、吃到冷的東西,甚至是花12.65美元買了張去紐黑文的車票,卻忘記放在哪個口袋里了。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就發現,人在睡覺的時候會經歷一個特殊的階段:大腦高度活躍,眼球在眼皮底下快速運動。這時候被喚醒的人,大多數會報告說,自己剛剛正在做夢,而且夢境往往相當生動。因此,科學家把這個睡眠階段就叫作快速眼動睡眠期,認為生動的夢境在這個階段出現。
那時候,科學家已經注意到人的夢境可能出現在睡眠時的“快動眼睡眠”,一個介乎深睡和淺睡之間的階段。他們發現:以上下運動為主的快速眼動與報告中從地面撿起籃球然后投籃的夢境具有相關性;每個人都會做夢,聲稱自己不做夢的人只是記不得了而已。
幾十年來,做夢時眼球快速運動的現象引發了很多科學家的好奇:做夢和眼球運動有什么關系?
有人認為眼球運動是隨機的,目的可能只是保持眼瞼潤滑。也有人猜測,眼球運動有其“深意”,可能與夢境世界有所對應。然而這種猜測就很難用實驗來驗證了。有一些初步研究把受試者從睡夢中喚醒,讓他們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剛才夢見了什么場景,然后對照喚醒受試者之前記錄到的眼球運動方向或頻率。可惜受限于主觀報告的不準確性,這類研究得到的結果常常相互矛盾。
于是進一步猜想,夢的研究人員未來將會獲得一種技術性的愛好,它“能夠影響、指導、改變夢的創作過程,讓夢停止、重來甚至是改變呈現的先后次序,阻止或扭曲人對夢境的記憶過程”。
這與電影《盜夢空間》的設想如出一轍。只不過電影導演將這項技術用在了黑暗的一面,他讓劇中的主角科布成為一名能夠潛入他人夢境中竊取秘密的盜賊。他甚至能夠在別人的夢境中種下對方原本不存在的想法。
在電影里,對夢境的共享和控制,是通過一種叫做PASIV的儀器實現的;藥物和電磁刺激,經由PASIV共同發揮作用。在現實中,有一項叫作“經顱皮層磁刺激”的技術,的確可以通過向目標腦區輸入脈沖磁場來改變一個人的腦活動。只不過這種方法迄今為止只在清醒的狀態下使用,而且主要的目的是緩解抑郁癥或是阻止癲癇。
那么第二個問題,夢境可以控制嗎?
要想經歷清醒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時,經常訓練自己問這樣的一個問題:“我是在做夢嗎?”一些癡迷于電子游戲的人尤其擅長做這種清醒夢,或許是因為他們每天都有數個小時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項任務。
《盜夢空間》中的盜夢專家經過高度訓練,同樣精于此道,這可能是他們可以完成復雜任務(如夢中閱讀)的原因,對于大多數做清醒夢的人來說,他們則很難做到這一點。在《盜夢空間》中,一些人物還能在夢境中武裝自己,防止別的盜夢專家侵入自己的夢境。
關于夢境的時間,夢境的時間真的變慢了嗎?
在《盜夢空間》中,夢境中的時間比現實世界要慢得多,而且還存在一個所謂的“縮放效應”,即如果你的夢境中又出現了夢,時間流逝的速度會更慢。所以,現實生活中的5分鐘,到了夢境中相當于一小時,而5分鐘的夢境時間,又與次級夢境中的一周時間相當。
這種對夢境和現實時間的虛擬描寫或許算是《盜夢空間》的點睛之筆,然而,我們除了驚嘆于這部電影的精巧構思之外,在現階段,并沒有證據去證明這一點。實際上,研究人員在對清醒夢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證據,至少當做夢者一覺醒來時,他們對時間的感覺會存在上面描述的變化。
對研究人員來說,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是,當我們大腦對時間的感知出現問題時,會發生什么事情。事實上,雖然對時間的幻覺是由大腦自身產生的,但正如《盜夢空間》中的情節一樣,這種幻覺同樣令科學家感到迷惑不解。
下一個問題:夢中夢真的有嗎?
看過《盜夢空間》我想大家就知道,什么叫夢中夢,夢中夢,顧名思義是從一個夢進入另一個夢,有很多人表示有過夢中夢的經歷。
現代心理學認為,第一重夢境是最容易被大腦識別的,當我們在夢境中察覺到了自己在做夢(也就是清醒夢),我們企圖從夢境中醒來,結果發現自己依舊身處夢境之中,這就是第二重夢境了。
就如《盜夢空間》里所說的那樣,夢中夢進入的越深,就越危險,可能出現很難醒來的情況,或永遠無法醒來的情況。
研究發現,當人真正進入夢中夢的時候,丘腦的功能其實是被持續抑制的,這個時候人很容易迷失,被夢境控制,你已經無法區分夢境和現實了,感覺自己在做夢,意識到自己正在面臨危險,卻無法逃離的感覺,相當于死亡了。美國心理學家曾經研究過150位瀕死體驗者,其中不乏經歷夢中夢的人,他們對于難以擺脫的恐怖夢境描述基本一致。
可以說《盜夢空間》一部電影就包含了如此多有關夢的科學,不得不佩服導演兼編劇實在是太厲害了,好萊塢的很多經典科幻片,都是非常尊重科學事實,雖然有很多的地方存在夸大的成分,但電影本身就是藝術,它基于科學,卻高于科學,甚至上升到道德倫理及哲學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