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在臨近中午12點的時候,各個學部都完成了選舉,此次華夏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華夏科學院院士和9名華夏科學院外籍院士。
“恭喜劉院士!”隨著華夏科學院院士選舉名單出來,其他人紛紛向著劉一辰道賀著,祝賀他成功當選院士。
劉一辰微笑地和一位位祝賀者握手,在這個場所,他認識了來自其他大學、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者,比如水木大學的施易公......
從這里科學家所在的單位,也基本上可以看到華夏的特殊情況,那就是研究、科學主要集中在大學、國家所屬科研機構、大型央企、大型國企。至于民企,在技術力量這方面就比較缺乏了。
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國家一直承擔著技術研發的重任,民營企業能夠發展迅速、大賺特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營企業不需要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資,不需要支付大量的沉沒成本。
而現在產業結構轉型,想要進擊中高端產業,就得在技術研發這方面下功夫,得招聘技術人才進行研發。而國家在這方面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那就是推出高新技術企業、小巨人之類的,但凡滿足條件的都會給予相當的補助、稅收優惠。
“恭喜您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此刻您有什么感受?”記者連忙都圍向劉一辰,畢竟其他人捆綁在一起,新聞話題度都遠不如劉一辰。
因為就在不久前,2013年福布斯華夏富豪榜新鮮出爐了,劉一辰的身家財富達到了900億元,蟬聯了華夏首富頭銜。
排在后面的兩位分別是萬達集團的王總以及娃哈哈集團的宗老板。
再者劉一辰建立的‘九龍大學’,一直以來都是新聞的熱點,很多人都會去參觀建設,那規模宏大、美麗漂亮的總平面效果圖一直以來可都是讓人驚嘆。
“很激動,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稱號,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說明我的學術水平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劉一辰笑道:“我也感謝我父母對我的培養,感謝一路來學校與老師對我的栽培,感謝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
“根據我們得到的資料,您的當選,破了最年輕院士記錄,是什么讓您在這個年紀取得如此大的成績?”記者問道。
之前最年輕院士的記錄是盧科創下的,盧科1965年出生于中原省,1990年參加工作,30歲成為華夏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3年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華夏科學院院士。
每次院士增選,很少出現40歲之前的院士,偏偏出了盧科這個特例。
而此次,劉一辰大大的將這個記錄給提前了,年僅23歲的院士,前無古人,估計也是后無來者了。
“我想院士年輕化是個好事,有能力的就應該當選院士,而不是熬資歷,將一個人的心氣和沖勁給熬沒了。”劉一辰說道:“至于說我,我想是興趣天賦,再有時代的機遇。先輩們的努力,讓我們華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年輕人也到了承擔歷史責任的時候了,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是危機也是機遇,若是能夠抓住機遇,那么我們華夏將會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記者們渾身打了個激靈,他們第一次聽到這么一個充滿大氣的世界觀論點。
“目前來看,80后、90后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成為社會中堅力量,作為改革開放后的一代,物資相對豐富,自信心更足,更愛國,對國家更有信心。以前開辦工廠做的是低端的勞動力密集型,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賺取利潤,而現在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利潤越來越薄,不對企業進行轉型、對產業結構進行結構性轉型,那么將沒有任何出路.......從世界而言,華夏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產生的外溢影響力將會越來越明顯,在世界軍事、政治、經濟等多領域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劉一辰解釋地說道。
未來十年的發展,就足以印證劉一辰所說的。
在國內,各行各業都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整體是處于向上向好發展,雖然經濟增長率放緩,但是社會結構卻不斷在調整,比如辦事麻煩的行政大廳,會越來越高效,很多都直接在電腦、手機操作就可以了。人們開啟一部手機走遍全國的成績,將偷錢的竊賊都搞得失業了......
航母、萬噸大驅、大型兩棲攻擊艦等代表著海上大型艦艇的連續服役,萬噸大驅更是如同下餃子一般,一次性開工建設8艘。航空領域,殲10系列戰斗機不斷更換掉二代半戰機,使得三代機占比不斷提升,殲20不斷進行改進,甚至都用上自己的國產發動機。民航客機方面,C919也會正式與人們見面。
也許國人都沒有意識到,但是劉一辰已經發現,今年隨著他將資料交給國家,很多領域方面,華夏都突破了原本的瓶頸,讓很多海外的限制徹底化為烏有。
雖然那些資料中,完整的并不多,但是依舊在華夏的科研方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基礎領域,比如材料方面。
劉一辰不知道,華夏需要多長時間消化這些資料,但是想來一旦消化這些資料,華夏的綜合國力將會提升一截。
此次他來到京城,還有一件事,就是將最后一份資料交給國家,而這也代表著‘暗度陳倉’計劃大功大功告成。
而互聯網,再也不復這些痕跡了,他仔細地查找,沒有人發現異常。
又接受了媒體的幾個問題采訪,劉一辰就離開了,回到自己家里。能在家里吃飯,他可不想在酒店吃飯。
當然他也不能離開,因為明天、后天都有事情,明天是去華夏科學院,去認識學部的同事們,數學物理學部,這就是劉一辰所在的學部。
華夏科學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
華夏科學院大學、華夏科學技術大學就是屬于華夏科學院。
現在的數學物理學部,大概有120位院士左右。
“怎么樣?當選院士了嗎?”劉一辰一回來,馮琳就忍不住問道。
“嗯,成功當選,數學物理學部!”劉一辰淡笑道。
“噢耶!”馮琳高興地跳起來,然后撲向劉一辰。
12月19日晚上,華夏科學院正式對外公布了2013年華夏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數學物理學部排在最前面,而劉一辰在第一個,顯得特別的凸出。
晚上七點新聞,也報道華夏科學院、華夏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在介紹華夏科學院增選結果時,主持人是說劉一辰等53位成功當選院士。
頓時,劉一辰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的消息,以閃電一般的速度在華夏傳播開來,不管男女老少,主動或者被動著得知這個消息,一時間還在挖掘劉一辰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或者是蟬聯華夏首富的新聞,畫風一轉,變成了劉一辰當選華夏科學院院士的消息。
“震驚!這個23歲少年成了院士!”UC震驚部將焦點放在劉一辰23歲這一點上,破了最年輕院士的記錄。
“院士之名,實至名歸!”企鵝新聞是這樣報道的,歷數劉一辰獲得的榮譽,認為當選院士是實至名歸。
“青年科學家,華夏有希望!”青年報再次對劉一辰進行報道,以此將焦點放在青年科學家群體,強調青年更有創造力,創新是年輕人的事,青年應該用于承擔歷史責任,走上更重要的崗位。
新聞媒體報道之外,人們關注的焦點也在劉一辰身上,畢竟劉一辰身上新聞熱度不斷,一個接著一個,是人們最熟悉的人,至于其他人,普通人根本就不認識。
科學研究,終究是距離普通人太遠了。
“終于成為院士了,真是搞笑,諾貝爾獎得主竟然不是院士,這種事估計也就只有我們華夏搞得出來。”
“看來我們之前的義憤填膺還是有作用的嘛,之前還有些腦殘,竟然說劉神還年輕,嘴巴無毛辦事不牢,應該退出院士增選,將機會留給年紀比較大的學者,我呸!”
“希望院士增選的年齡小一些,別動不動六十幾歲、七十幾歲。”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聽到這個,我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來來來,是誰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純屬于污蔑,我們90后已經誕生了一位院士,他已經拿獎拿到手軟!”
“來來來,矮大緊趕緊出來挨打,尼瑪,以前信你真是見鬼。”
而在網上熱鬧非凡的時候,劉一辰也沒有閑著,前往了華夏科學院,隨后又參加了華夏科學院大會,選舉新一任的領導班子,除了華夏科學院院長之外,其余的都可以說是競爭相當激烈。
也是在這個時候,劉一辰對于華夏科學院有了管中窺豹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