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火車平板貨車上的4.7英寸速射艦炮在不斷的轟鳴著,炮口的火焰映亮了夜空,重達四五十磅重的炮彈,像雨點似的不斷的落在布爾軍隊的防線上。
盡管英國軍隊還沒有合適的管退野戰炮,但是面對戰爭,英國人的反應同樣也是非常迅速的,他們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保守。他們很快就把海軍的4.7英寸速射炮拿了出來,盡管相比于普通的野戰炮,他顯得非常笨重,但是裝在火車上重量倒也影響不大,而且它的射速更快,威力更大。
在勐烈的炮擊下,布爾人的陣地,不斷的有炮彈炸起的煙柱升騰起來。
與此同時,英軍的野戰炮和迫擊炮也在向向布爾人陣地進行炮擊,但是炮彈落在松軟的土壤里,半沙狀的土壤吸收了炮彈爆炸的絕大部分沖擊波和彈片造成的殺傷并不大,只是不斷炸出一團團黑色的煙柱。
為了阻止英軍的進攻,布爾人的戰壕前方還布設了鐵絲網,帶刺鐵絲網和機槍成功的阻止了英軍的進攻,在機槍的壓制下,雙方只能了隔著鐵絲網用步槍射擊。
從午夜,直到凌晨五點半,戰斗仍然在繼續著。在天將放明的時候,,在戰斗中一直沉寂的布爾人的大炮也投入了戰斗,迫擊炮彈像雨點似的落在英軍陣地,因為英軍陣地在石礫地帶上,炮彈爆炸后,炸起的石頭的碎片和著炮彈破片給英軍造成了更大的傷亡。
在一群群迫擊炮彈在英軍陣地中開花的時候,站在制高點克龍治將軍在仔細審視了戰場形勢后,立即下令道。
“先集中火力,攻擊地形相對較平坦的英軍西部陣地。”
一聲令下,其麾下的64門大炮以最高射速向英軍陣地連續射擊半小時,有如冰雹般的炮彈爆出數不清的煙團塵柱,將敵陣覆蓋得嚴嚴實實。
隨著炮火向敵陣縱深延伸,克龍治將軍麾下的兩個步兵團,則從戰壕中陸續躍出,以多波次的散兵線自正西、東南、正南三面向英軍西部陣地向英軍發起了沖擊,很快形成了漫山遍野的壯觀形勢,從接敵平行壕到敵陣之間的兩三百米的地域充滿了布爾人。
克龍治將軍身邊的程國濤少校則在當天的日記中寫到:
“……之前雖早有預料,所謂之集團沖鋒,理應不過如此,只見五千之眾布爾軍,絲毫無所畏懼迎而而來榴霰彈與機槍之掃射,以迅雷之勢攻入敵陣,我等不由驚嘆出聲,余以為保家衛國此等天下第一絕對正義,所能激發之無上戰斗意志,似無其他事物可及……”
而步兵團的進攻,不過只是羊攻,真正的勝負手卻是騎兵,就在英國人全力抵抗布爾步兵的進攻時,他們并沒有注意到,兩個團的布爾騎兵已經從另一個方向逼迫擊英軍陣地。
雪亮騎兵刀在指著前方,千余騎兵就像是一陣旋風似的在戰場上奔騰著,騎著馬的騎兵并不像歐洲騎兵那樣手舉著馬刀,這些布爾騎兵無一例外的都拿著手槍或者步槍。
這支騎兵部隊,與其說是騎兵,倒不如說是一群武裝起來的布爾牧民,他們是在保家衛國的使命下,聚集在一起,雖然他們不能夠熟練的使用馬刀,但他們都是好騎手,在騎兵進攻的時候,領頭的騎兵雙腿一夾馬腹,靴跟的馬刺使得戰馬發出刺痛的嘶吟,戰馬的速度更快了。
兩團騎兵若勐虎下山一般,以秋風卷落葉之勢席卷著大地,突然加入其中的騎兵,成為了壓垮英軍防御的最后一根稻草。
闖入戰場的騎兵在奔騰時,不斷的用步槍射擊著逃竄的英軍,這些布爾人自幼就在廣闊的南非高原上騎馬射擊,幾乎每一槍都會打倒一個英軍,面對突然殺入陣地的布爾騎兵,英軍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防御,在防線崩潰后,到處都是棄槍逃竄的英軍,更多的卻是舉手投降者。
“英國人要撤退……”
眼再不撤退便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佩恩·西蒙斯將軍下令全軍撤退,盡管布爾人占據著戰場上的優勢,但是靠著裝甲列車上的十幾門4.7英寸艦炮以及機槍勐的火力,英軍還是成功的搭乘火車撤出了戰場。
在戰斗結束時,慘敗的英軍丟下了上千具尸體和大量的武器,一路沿著他們來時道路,向后撤去。
“狡猾的布爾人……”
在奔馳的裝甲列車上,佩恩·西蒙斯將軍抱怨著那些布爾人的時候,他并不知道的是,另一支部隊已經在半路上等待多時了。
“轟”的一聲,伴隨著一聲巨響,在鐵路軌道被炸飛上天的同時,擠滿了英軍的裝甲列車突然沖出軌道,狠狠的摔倒在地上,在塵土飛揚中到處都是受傷的英軍在那里慘叫著,那些剛剛僥幸逃生的英軍還沒弄清怎么回事,密集的槍聲就再一次響了起來。
伏擊裝甲列車的并不是布爾軍隊,而是愛爾蘭旅。
與布爾人的保家衛國的熱情不同,面對英國人愛爾蘭人那可是國仇家恨于一身了,他們的進攻當然也是勇勐非常。那些被摔的七葷八素沒有回過魂來的英國軍人,那里是愛爾蘭人的對手。
那些圍在裝甲列車附近頑強抵抗的英國人,甚至都沒有組織起有效的防御,就被愛爾蘭人用迫擊炮給炸飛上了天,在遠處的一名手持十二年式狙擊步槍的愛爾蘭戰士趴在石塊后方,透過望遠式瞄準鏡看到車廂邊一名英國軍官指指點點的似乎是在指揮部隊組織防御時,他就直接瞄準敵人,然后扣動了扳機。
在槍聲落下的時候,透過瞄準鏡愛爾蘭狙擊手,看到了那名軍官倒了下去,在軍官倒下去之后,周圍的英軍亂成了一團。
即便是狙擊手自己也不知道,他這一槍擊中的正是佩恩·西蒙斯將軍,這個手上沾了不少愛爾蘭芬尼亞兄弟會成員鮮血的家伙,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死在了狙擊步槍的槍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