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出家為道貌似挺有說法的,魏噴子也曾經當過道士。
楚王的招攬,韋善俊自然聽明白了,于是他委婉的拒絕道:“殿下,小人已經出家為道,無心仕途。”
“本王沒讓你當官啊。”李智云道:“本王觀你醫術精湛,欲栽培你廣濟天下百姓。放心吧,
本王不會讓你勞心仕途,你只管修道問醫即可。”
韋善俊還想拒絕,卻聽李智云說道:“隋末戰亂方休,人口凋敝,朝廷對僧道多有意見吶。”
聞言,韋善俊頓時苦著臉,
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
“既是殿下看重,
小人豈敢不從。”
李智云滿意道:“你放心吧,
你要問道,本王不管你,只要你問道之余鉆研醫術,本王就滿足了。另外,本王已經著人尋訪孫思邈,說不定你將來能和孫思邈一起論道。”
“多謝殿下。”韋善俊微微心動,和妙應真人論道,這個機會可不容錯過。
李智云嘿嘿一笑,心里大為暢快。
韋善俊、甄立言、甄權,將來再把孫思邈找到,他說不定能搞一個醫學院出來。
不久后,李智云返回長安。
臨走前,李智云賞賜韋思言五十兩黃金,以舉薦大才為名。
韋思言妻子得到黃金喜笑顏開,心底因為楚王蹭飯那點不高興煙消云散。
“真沒想到,
那個酸道竟能得楚王看重。”
韋思言沒好氣道:“我可沒推薦善俊,
而且楚王看中的也可能不是善俊,而是妹妹們。”
妹妹們?
韋思言妻子先是一楞,旋即喜道:“你是說,楚王要納她們為側室?”
見妻子那副摸樣,韋思言不欲和她多言。
“哎呀,那可真是她們的福氣。”她開心道。
見狀,韋思言默默嘆息,娶對媳婦很重要。他就不行了,娶了個會持家的,但卻是勢利眼。
后,韋思齊將姊妹接到長安家中,告知韋珪。
聽韋思齊說是李智云提起的,韋珪心底頓時有些吃味,男人的那點心思,豈能逃得過女人的直覺。
回府后的第二夜,李智云在韋珪房休息。
案幾擺在榻上,韋珪在一旁研磨,小承烈在旁邊爬來爬去。李智云提筆在紙上寫下‘攤丁入畝’幾個字,隨后慢慢完善理論。
在李智云看來,這條法,他是肯定要施行的,不為其他,
就為了底層百姓,
為了大唐的人口增長,為了消除黑戶,甚至是為了對付世家。
給攤丁入畝做個簡單的解釋就是,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干掉人頭稅,以地收稅。
這樣一來,藏匿人口就沒有意義了,因為田地擺在那里逃不掉,誰田多,誰交的就多。
而百姓的負擔也極大的減輕了,家里人多田少,也不用擔心人頭稅高,這樣就能讓百姓放開了生!
讓她們生!
李智云還記得,人口爆炸就是在順治十八年到乾隆五十五年,大概一百五十年左右,人口由兩千萬爆炸性增長到三個億!
而從順治十八年的一千五百萬人口到乾隆六年的一個億人口,只用了八十年左右,基本上每年人口增長在千萬左右,恐怖如斯!
李智云未來的計劃,少不了龐大的人口支持,尤其是漢人!
歷朝歷代,對外開拓者不是沒有,但為什么就是站不住地盤呢,還不是因為人少。
當然,話說回來,他知道攤丁入畝一旦拿出來,第一個反對的肯定是世家大族,其后就是勛貴官僚。因為他們田多地多,李智云在挖他們根子。
但是,他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韋珪滿腦子都在想自家丈夫是不是對幾個堂妹有心思,壓根沒注意李智云寫了什么。
半個時辰過去,小承烈困了,被侍女抱下去睡覺。
李智云也搞定了大致理論,他伸了伸懶腰,發現韋珪在旁研磨出神。
“想什么呢?”他溫柔的抱著娘子嬌柔身子,嗅了嗅她身上的香氣。
韋珪玉指輕輕點他嘴唇,“想你是不是又給妾找了幾個妹妹。”
聞言,李智云心底一虛,旋即咳嗽一聲,“胡說八道,家中有你勝過外面三千,我何曾有過這種想法。”
“是嗎,不是三個?”韋珪幽怨的說。
王府現在女人不多,不過四個,即便如此也沒有哪個女人愿意丈夫納那么多小妾。
僧多粥少啊!
大棒只一根,誰愿意天天排隊等伺候。
“肯定不是。”李智云鎮定的說,反正他不承認,就不是真的。
“那.......”
沒等韋珪說完,李智云立馬和她探討生物知識。
一夜過去,韋珪被滋潤的光鮮俏麗。
李智云起身去立政殿參加小朝,韋珪也和楚王妃打了聲招呼,帶著孩子去韋思齊府上探望幾個妹妹。
立政殿。
經過李淵深思熟慮,他決定任命唐儉為民部尚書。
聽見李淵這么宣布,李智云也不意外,畢竟唐儉也是晉陽元從功臣,屬于老李的心腹,把民部交給心腹,沒毛病。
原本,他還準備等著老李問他意見,然后推薦溫大雅呢,看來是他想多了。
不過想想也是,現在老李可不擔心誰站出來瞎逼逼說這不行那不行。
關隴世家在政事堂都被排擠的差不多了,誰又敢對老李的決定有意見呢。
再說,秦王死了,太子還被禁足。
老李一言可定,不需要問其他人意見。
隨后,李淵問道:“諸位愛卿以為,誰可為新相?”
聞言,眾臣稍微松口氣,辛虧皇帝沒霸道到任命宰臣也不問大臣意見。
禮部尚書李綱道:“臣以為,大理寺卿恪盡職守,可輔佐陛下處理朝政。”
哎呀,換人了?
李智云略感好笑,前幾次太子系官員都是推舉李綱入相的,結果全都失敗,看來他們不打算頭鐵了。
鄭善果挺挺胸膛,顯得自信滿滿。
雖然不一定能爭到宰相位置,但東宮這邊還是想碰一碰運氣,萬一成功呢。
李淵看了看鄭善果,沒說話,問李智云,“楚王,你以為呢?”
李智云欠身道:“相國之位,事關重大,其位在中樞,不可不重視。兒臣愚鈍,伏唯父皇之命。”
又想劃水?
李淵問道:“楚王,你心里覺得誰能擔當相國之位?”
李智云想了想,說道:“兒臣以為,溫大雅更合適。”
既然不能推舉溫大雅做民部尚書,那就推舉他做相國。反正他又沒抱著絕對的信心推舉溫大雅,聊勝于無吧,碰碰運氣。
李淵想了想,又問其他臣子意見。有人支持鄭善果,有人提議其他人,總之沒有定論。
這時候,裴寂忽然說道:“臣私以為,楚王殿下乃是破宜陽坊大火一案的功臣,且楚王監理朝政以來,事事處理得當,可入政事堂。”
聞言,李智云腦門上冒出一排問號。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