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髓知味的道理,長孫氏現如今是感受的越發深刻,以往她可拉不下臉皮說這等羞人的話。
一夜過去。
李智云搖搖晃晃的自榻上起身,在長孫氏服侍下穿好衣裳,又與她親熱一會兒,方才一起走出去用了膳食。
皇帝自是回宮去了,長孫氏則命人收拾房中狼藉,而后走到門邊而立,婢女拉開移門。她裹緊身上貂衣,看著寒霜滿院,心中一片空靈。
這些年,在皇帝關照下,她的氣疾已經很少復發,身體也越來越健康,心情也是越來越好。雖說皇帝不能時常陪伴在她身邊,但是眼下這般相處,她已是心滿意足。相比較入宮為妃,她寧愿留在這空洞的秦王府。
皇帝回宮后,于武德殿召見群將。
半島三國的事情,他可不是真的放著不管。雖然他不理會新羅使者上躥下跳,但是這不代表他會就此放松。
一切,才剛剛開始。
此番與會之人,主要是武將,以及政事堂的相國們。
“自新羅百濟等國罷兵以來,已有兩月,臨近寒冬之月,據探子匯報,眼下新羅國內一片混亂,兵災之下,其民無所依,盡相食,以求活命。”李智云腳底下踩著半島三國輿圖,來來回回走著,時停時不停,“諸位以為,我軍何時行動為好?”
殿外寒冷,殿內卻十分暖和,凡前來議事大臣,人人面前都擺放著一只小煤爐,上面放著熱水壺,渴了招呼一聲,自有內侍上前添茶倒水。
杜如晦道:“陛下,臣以為,當先聽聽英國公、渝國公、朗國公三人看法。他們坐鎮都督府,想必對于高句麗等國必有看法。”
英國公徐世績,居延都督府大都督。渝國公李君羨,松漠都督府大都督。朗國公謝叔方,饒樂都督府大都督。以地理位置而言,他們三人正處在高句麗周邊,呈鉗制之勢。
“嗯。”李智云點點頭,看向他們三人。
李君羨道:“臣對淵蓋蘇文的事情倒是比較了解,此前高建武插手新羅百濟之爭,他卻并未趁機進攻高建武,而且更久之前,他們倆人相爭,后來卻又莫名其妙罷兵。臣懷疑,他們是在防備我朝。”
“臣也是這么認為的。”謝叔方說出自己的看法。
待李君羨和謝叔方說完之后,眾人得出一個結論。
“高建武和淵蓋蘇文想來是察覺到什么,寧愿放下國內分裂的趨勢也要暫時聯手。看樣子,我朝此前攻滅吐谷渾,對此二人的影響很大。”溫彥博若有所思的說。
方才,他們算著時間,發現高建武和淵蓋蘇文罷兵正好是在吐谷渾被滅之后,故而才會如此猜測。
“唇亡齒寒。”房玄齡道:“這高建武和淵蓋蘇文也不算太蠢,倒是需小心對待。”
眾人聞言頷首。
李智云看向徐世績,問道:“徐愛卿說說吧。”
“是。”徐世績對此,早有準備,他此前前往居延之時,皇帝陛下就已經告訴他要注意高句麗動向,他自是心中清楚。
“早興兵者,乃是百濟,百濟攻新羅,未能克,后高句麗插手,派兵南下劫掠新羅之地,在高句麗動兵之后,百濟反而退出戰場,由此可見,百濟新羅高句麗,互不信任。后高句麗雖然退兵,但也不過是擔心淵蓋蘇文有所動作,亦或者,不想以自身實力消耗新羅,最后給百濟得利。
臣以為,倘若明年那邊再起戰事,必是百濟再攻新羅,而高句麗一定會選擇作壁上觀。新羅百濟,皆與我朝交好,貿然宣布對他們動兵,反有不妥。待百濟攻新羅之際,陛下不妨直接攻打高句麗,先取高句麗之地為跳板,再圖新羅百濟。”
“以何為借口?”李智云問。
徐世績道:“高句麗不尊陛下,不臣我朝。另外,陛下可派人告知百濟王與新羅王,我朝大軍,只為攻滅高句麗。”
“倒是可行。”李智云點點頭。
等百濟和新羅先打起來,再對高句麗動手,這樣既能消耗百濟新羅實力,還能不必擔心新羅百濟暗中支持高句麗。
杜如晦道:“陛下,派人前往新羅百濟之時,不妨告訴新羅王,待我朝攻滅高句麗,必然援救新羅。”
反正就是騙!
大唐的目的是滅掉高句麗新羅百濟,首要戰略目標就是摧毀高句麗,取高句麗為跳板,盡掠新羅百濟。在此之前,騙新羅也沒什么。何況新羅沒得選,它只能投靠大唐。
“嗯,可行。”李智云點點頭,旋即吩咐道:“你們可回復新羅使臣,倘若百濟再攻新羅,我朝必會有所動作。”
“是。”陳叔達答應。
緊跟著,李智云又問:“動兵攻打高句麗,你們以為,多少兵馬合適?”
李靖道:“陛下,五萬足矣。”
“五萬?”李智云擔心道:“會不會太少?”
“不會。”李靖搖頭道:“高句麗多山,大軍難以施展,取高句麗之重,在糧草,不在兵多。何況,我朝將士,身經百戰,五萬精銳大軍已是足夠。”
“臣也以為五萬足夠。”徐世績道:“若兵馬太多,糧草難以為繼,高句麗死守堅城,反而不利我們破敵。”
李智云想了想,說道:“六萬吧。”
眾人并未反對。
事實上,皇帝如果說要動兵十萬,他們可能會反對。不是因為十萬太少,更不是因為十萬太多,而是因為擔心關隴人對皇帝的行動所有懷疑。
因為,當年隋煬帝就是動不動十萬二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大軍開赴高句麗。而其目的也不在破滅高句麗,而是想要借機弄死軍中的關隴子弟。
未免觸及關隴人敏感神經,十萬以下的兵馬開赴過去,他們才不會覺得皇帝別有用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李靖知道,只要有火炮在,高句麗的堅城就不再是堅城。而當高句麗人發現無法以城池拒敵的時候,他們只能選擇正面開戰。
而正面戰場,則有唐騎在。
“朕以為,明年初,就能準備向幽州轉運糧草,只待百濟新羅開戰,我們便迅速行動,先破高句麗。”
“是!”
接下來,便是商議出兵路線,糧草調運等瑣事。這等事情,李智云不知早已做過多少遍,因此和大臣們商議起來得心應手,不過一個時辰左右,便定下章程。
此外,考慮到高句麗等地多山,其城堅固,李智云更準備將火炮也帶上,直接轟炸高句麗。
無論他此前思慮多少,真正的計劃其實很簡單。等百濟和新羅打起來,大唐先滅高句麗。而后,百濟新羅在損耗極大的情況下,要如何面對帝國兵馬呢?
那個時候,再思一舉摧毀百濟新羅,方能有機會一舉得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