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蘭殿。
夜色已深,皇帝與宸妃卻沒就寢。主要是宸妃懷孕嗜睡,經常在白天就休息足夠,到了夜間,反而睡不著。李智云在芷蘭殿,倒不是為了貪歡,而是為了陪著宸妃。
這位歷史上的皇后,一如歷史所描寫的那般賢良淑德,與她交談時時能解去不少憂愁。
「舒服嗎?」李智云輕輕給她揉捏小臂。
長孫氏靠著軟墊,瞧著圣人,笑著道:「陛下親自侍奉臣妾,自然是舒服的。」
李智云呵呵一笑,輕輕給她按摩。
瞧著皇帝這副摸樣,長孫氏不禁問道:「陛下,臣妾一直都不明白,臣妾何德何能,能得陛下如此愛重?」
「你想知道?」
「想。」
李智云停下手上動作,看向她明媚玉頰。
「如果我說,上一輩子,我就認定你了呢?」
長孫氏俏臉一紅,沒好氣道:「陛下又在戲弄臣妾。」
「朕可沒有。」李智云道:「朕說的是實話,你不想提起過往的事情,朕也不想提。但你今天問了,朕肯定要告訴你。實際上,你剛入我李家的時候,朕便心有所想。只是后來,迫于禮法,朕便不再想了。后來......嗯,朕不想看見你懷傷過去,所以才不顧倫理道德強行逼迫于你。
當時,朕決定這么做的時候,已經做好準備,遭千古唾罵,但是朕不后悔,也從未后悔。」
他雙眸很是堅定,灼熱視線,讓她心中一熱,低首不去瞧他。
頓了頓,李智云岔開話題,「今日見皇后,她可有為難你?」
長孫氏輕輕搖頭,「陛下多慮了,皇后娘娘乃是大度之人,豈會為難臣妾。臣妾能入后宮,侍奉陛下,多虧皇后娘娘,陛下以后不可在臣妾面前問這種話。」
說到最后,她似是耍小性子一般嬌嗔。
「好好好,朕不問了,朕不問了。」李智云笑的更開心了。
長孫氏又道:「陛下,皇后娘娘真是臣妾見過的最大度之人,若無皇后娘娘認可,臣妾豈能在這宮中居住,皇后娘娘與陛下十幾年夫妻,應當互不相疑。」
李智云頷首,「好,朕明白了。」
跟著,李智云又道:「長孫無忌在米川做到還不錯,朕打算把他調去遼東道,治理當地番民,希望他不要辜負朕的一片苦心。」
是否辜負已經不重要了,長孫無忌這個人不可相信。
這話落在長孫氏耳朵里,自然是讓她欣喜無比,忙道:「臣妾多謝陛下厚愛。」
「你與朕,就不必說這些了。」李智云將她攬入懷里。
幾天后,長孫無忌的去向定下,朝廷官員前往米川,將消息告訴長孫無忌。
「遼東道,新城州?」
房間內,長孫無忌看著文書上的地名,腦袋里面冒出幾個問號。
遼東道是哪里?
新城州又是哪里?
在他向前來傳達消息的官員打聽后才知道,高句麗那一塊已經被朝廷打下了,朝廷在當地設道置州,這個新城州,就是新置的州。
「呼。」長孫無忌輕輕吐出口氣,將文書收好,整個人還處在震驚當中。
高句麗、百濟、新羅,居然全都被滅了。
還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杜如晦并沒有過分為難長孫無忌,新城州在遼東道還算是一塊比較好治理的地方。這里的比較好,只是相對于那些山溝老林里面的遼東道州縣。
不管怎么說,長孫無忌覺得自己能離開河州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何況,他已經得到消息,妹妹已經被皇帝冊封為宸妃。這讓他著
實松了口氣,他就怕妹妹不能進宮。
遼東番民起復,朝廷下達命令以殺止殺。
徐世績領命之后,立即調遣軍隊,,屠殺人頭無數。具體殺了多少,沒人知道,只知道遼東道境內的多條河流,數月內紅濁一片,尸體大火燒之三月不熄。
當長孫無忌上任以后,他才知道遼東道情況有多復雜。首先是他得幫助朝廷征發當地番民,其次則是轉移當地婦孺。僅這兩項,就是導致其境內番民家破人亡的根源。但是,他必須要這么做。其次,他還得配合軍隊,血腥鎮壓番民。
最后,他還得安撫當地番民。
長孫無忌覺得,他還不如留在米川等死呢。
不久后,在徐世績的下,終于讓番民畏服,再無起復之事。不過,想要徹底讓遼東道的番民如同草原人一樣麻木的接受朝廷剝削壓榨,還要一段時間。
而徐世績也在此時接到圣旨,回京受賞。
徐世績立下的功勞,自是不必言表,李智云提拔其為民部侍郎,大將軍銜,加上柱國,賞賜金銀玉器不表。
封賞完事后,李智云問他:「懋功以為,可派誰去總覽遼東道之事?」
徐世績想了想,搖頭道:「回稟陛下,臣久不在長安,不知朝中之事,未知誰賢也。況且此事,唯陛下獨斷。」
「好,朕知道了。」李智云道。
在徐世績退下后,李智云起身在甘露殿走動。
遼東道那邊,無疑要派一個能臣過去治理,只是誰合適呢?
他思來想去,忽然想起一個人。
劉仁軌!
此人在靈州做的很不錯,上下條務,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條。
更關鍵的是,李智云目標在倭國,這次倒是可以讓劉仁軌過去提前適應環境,以此給將來朝廷出兵倭國做準備。
「來人。」
「在。」高良忠躬身等候。
李智云道:「擬詔。」
「是。」
劉仁軌眼下已經在靈州當了幾年刺史,經驗,年紀,都已經漸漸足夠,李智云覺得該放開培養他了。
不久后,靈州刺史劉仁軌奉詔返京,向皇帝述職。
靈州之事,早已不復昔年之貌。這幾年,隨著草原人口下降速度越來越快,靈州那一帶,草原人漸漸消失,剩下的轉而變成耕地的歸化漢人。這批漢人,其實大多數出身草原貴族,他們作為朝廷鷹犬,瘋狂壓榨同族之人,最終獲得朝廷的欣賞,變成新的大唐子民。
這批人很少,并不多,目前都集中在幾塊能耕種的地方自己耕種田畝過活。又因為靈州周圍的草原人漸漸絕跡,朝廷便沒有繼續強行壓榨那一帶,而是開始移民遷徙,漸漸控制,讓大唐子民去真正占有那一帶。
同時,歸化的草原人也被打亂,分置在各個地方,總之是不會讓他們聚集在一起。
置于那些昔日投降大唐的草原貴族,眼下已經變成打了漢化補丁的草原人。他們給自己取漢姓,在長安置辦家業,用著賣族人的錢轉身一變,成為大唐忠狗。
這些人也不多,因為朝廷一開始就沒打算放過草原人,甚至連牌坊都不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