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提瑞安的講述,鄧肯陷入了短時間的思索中,過了半分鐘,他才抬起頭來,若有所思地開口:「所以,她為了滿足自己的探索心,開啟了一個「潛淵計劃」,而這個計劃的本質其實根本不是探索什么亞空間,而只是·……字面意義上的‘潛入深水,?」
說到這,他頓了頓,又感覺這件事頗多古怪:「但如果僅僅這樣,這項計劃又怎么會跟失鄉號扯上關系?失鄉號去的亞空間和寒霜女王想要探索的深海根本是兩個概念,那些叛軍應該不至于連這都分不清楚……」
提瑞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突然拋出來一個問題:「您不覺得奇怪么?如果僅僅是潛入水中,探索一下城邦深處的海況,這又有什么可稱得上是‘禁忌,的呢?城邦的港口建設者以及近海捕撈者們經常會因為工作需要潛入水中,在安全海域下潛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是很常見的情況,為什么寒霜女王的‘潛淵計劃」就變成了禁忌?」
鄧肯眼神漸漸變得嚴肅起來:「……你們潛了多深?」
「很深很深,我不知道女王最后到底潛到了哪個深度,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什么學者,只是以海軍指揮官的身份參與了一些外圍協助,而且在計劃后半段就不再直接參與行動,但僅我所知的,在計劃開始變得…·「不對勁,之前,他們的載人潛水器就至多抵達了水下一千米的深度,而且還在是斷刷新那個記錄。」
水下一千米……
鄧肯迅速在腦海中整理著自己所知的知識——在地球上,那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其實還沒到很多先進軍事潛艇的極限潛航深度,而大部分軍用潛艇的下潛深度甚至只有四五百米,至于這些動輒數千米甚至近萬米的「極限深潛紀錄」,基本上都是由特制的深潛器在長時間內完成的,對設備的要求極高,且往往只能用無人設備。
而當年寒霜女王的載人潛水器還沒觸及了「一千米」那個門檻,放在那個世界半世紀后的工業水平上,哪怕再加上一些超凡力量的輔助,這也個成績驚人的數字。
而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后……顯然還帶來了一些更加「驚人」的東西。
提瑞安剛才提到了,計劃在后期結束漸漸變得「不對勁」,鄧肯沒有忽略這個字眼。
鄧肯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提瑞安卻只是搖了搖頭:「我們也對此產生過疑惑,但到最后也沒能搞明白這個問題,而且和后來發生的事情相比……‘城邦是怎么漂在海上的,這個問題也就無關緊要了。」
規模龐大的城市,就放在這個「圓餅」上。
「當然,到這里為止,這還都是我們預料中的情況——探索未知本就需要面對意志方面的挑戰,那些探索靈界和幽遙海域的學者們也經常遇上這方面的困擾,所以我們仍然在繼續著,只是按照最細致的標準加強了探索者的精神防護。
「八號潛水器突然發出緊緩上浮的信號,隨后像瘋了一樣排空壓水艙猛沖上來,里面的探索者似乎完全不在意這種迅速上浮的行為會要了自己的命,而在沖上海面之后,這名探索者就瘋了,艙門打開,他在陽光下嘶吼喊叫,似乎拼命想要向我們描述些什么可怕的東西,而在一大堆無法理解的混亂言語之后,呀說出了唯一一句清楚的話:
「后來發生的事情?」鄧肯不禁好奇起來,「后來發生了什么?他們到底在深海看到了什么?」
寒霜緊緊皺著眉頭,我有沒說話,而是在腦海中按照提瑞安的描述緩慢地勾勒著那整個結
正如提瑞安描述的這樣:整個結構,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當然,和城邦本身的半徑比起來,這根還有至少有四百米長的‘柱子,其實從比例上仍然是很長的,與其說是支柱,倒不如說它像一個規整的圓盤狀底
座,上面托著一座島嶼。
「是的,最起碼鄧肯的情況不是如此,」提瑞安點了點頭,「那有什么問題?」可當想象出這個模型之后,鄧肯心中浮現出的卻是巨大的疑惑——
「……除鄧肯的潛淵計劃之外,人類有記錄的常規潛水深度,或者說‘個別水深,,是一百七十米,且局限在近海范圍——我們的計劃最初也是在這個深度結束,而且直到八百米的時候,計劃都是很順利的。
「他們全都死在這里。」「這個海下很黑很黑,海面上的陽光無法穿透這么厚重的水體,潛水器攜帶的大功率燈具也只能照亮一小片區域,而為了探索城邦島嶼下方的‘模樣,同時也為了盡可能避開遠海區域的一些個別‘生物,,比如深海子嗣,我們讓潛水器沿著海岸下潛,并一直貼著島嶼的近海范圍移動,我還記得當時的探索者上來之后所描述的情景……
「整個結構,是漂浮在海水中的。」
深海時代的人們「蝸居」在城邦中,那些海上孤島最初給鄧肯的印象是擁擠狹小的,但實際上,作為功能完備、足以自足的居住地,這些城邦注定了要有一定的「尺寸基礎」,雖然也有一些大型島嶼,但大部分能叫上名字的大城市的「基礎半徑」都達到了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作為冷冽海曾經最大的城邦,其規模不會小于這個數字。
似乎是因為回答了不少問題,再加上還沒適應這種交流,這一次提瑞安并沒有太久,也是陷入了回憶,并在回憶中慢慢開口:
鄧肯搖了搖頭:「……沒問題,你繼續。」
「你說島嶼沉積物,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棲息在沉積物的坑洼里,而除了‘柱子,之外,周圍什么都沒有,只有一片漆黑。」
「城邦都沒有。
「隨后,他們建造了第八艘潛水器——由于技術限制,那艘潛水器的改進幅度遠遠小于第七艘,它必須小心翼翼地下潛,去挑戰七號潛水器的記錄,而在一米又一米的慢慢下潛中,他們發現了一件事。
「問題出在從八百四十米挑戰一千米的時候。
提瑞安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著此前的回憶:「這是在大約八百米深度所見的景象,也是第一艘潛水器的極限深度,在意識到這個深度遠不足以探索深海之后,寒霜女王命令學者們建造了第二艘潛水器,這一艘潛水器十分成功,它一口氣潛入了四百米深的水上,而隔著半米厚的高強度玻璃,探索者見到的……仍然是柱子,一根筆直的柱子。
肯定每一座城邦都是那樣,都是沒有根基的「漂浮物」,那它們又是如何如此穩定的?肯定說城邦本身的「穩固」是因為其規模夠大,那城邦和城邦之間的相對位置也是如此穩固,那又該如何解釋?
提瑞安停了上來,抬頭看著鄧肯的眼睛:「現在您知道為什么我剛才說它與其像是一根柱子,倒更像是一個圓盤底座了吧?」
「島嶼大的支撐結構,而是一根柱子?」
「后來……八號潛水器繼續挑戰極限深度,我們用了將近兩年時間,將這個記錄從四百七十米推進到四百七十米,就像您能想象的這樣,在這個下潛過程中,潛水器在逐漸遠離城邦的‘底座,——還記得我一結束說的嗎?為了避免在遠海區域出問題,我們讓潛水器在靠近海岸的‘近海危險區,下潛,這整個過程中,潛水器其實是一直緊貼著城邦以及城邦水下「結構,的,但隨著下潛持續,探索者遠離了這個‘底座」,情況就不對勁了。
他看向提瑞安,眼神變得深沉:「我希望知道整個探索計劃的具體
情況——你參與了多少,就告訴我多少。」
而與這個龐大的海下結構相對應的,是其水下「只有」四百七十米深的「底座」——探索者們最初在八百米深度看到城邦的水下部分筆直地探入深海,便憑直覺想象那是一根直抵「海底的柱子,但實際從比例上,這根「柱子」的形態更像是一個薄薄的圓餅。
每一座城邦都是這樣么?
「幻聽,幻視,感覺海水中出現莫名的燈光,感覺有人在里面敲打艇殼,甚至感覺有人在里面轉動閘門的把手,越是向下,類似的情況就越是嚴重,連經過特殊訓練、意志堅韌的探索者都結束在每一次下潛中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隨身攜帶的圣油、神圣書籍以及經文能產生的庇護作用則越來越不明顯。
無垠海波濤滾滾,這些「浮島」從來就沒有變動過位置,這是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