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臣  終章璞傳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蜀臣   作者:茶漸濃  書名:蜀臣  更新時間:2022-10-22
 
《季漢書·鄭璞傳》

鄭璞字子瑾,廣漢什邡人也。

長七尺五寸,容貌殊美,做字書《千字文》,士民皆呼為桑園鄭郎。

紹武五年。

九月,魏延攻殺逆魏司馬懿,復舊都長安;葛公薨于成都惠陵,昭武帝素服發喪,依葛公遺言召璞歸成都計議遷都事宜。

冬十月,璞至。

時昭武帝停葛公棺,欲扶關中葬,璞聞諫曰:“丞相自知壽元無多,猶抱病歸謁先帝惠陵,何也?蓋因欲與先帝復遇九幽也!璞竊以為,可先葬于惠陵,待關中安穩、國力強盛,復遷先帝惠陵與丞相入關中。”

昭武帝省,從之,葬葛公于惠陵,喪葬威儀如依霍光故事。

十一月,昭武帝召璞與向朗、蔣琬、董允、陳祇等議遷都事宜。

璞以長安甫復、關中甫復,士庶未安,諫言昭武帝北巡勞軍,待長安宮宇復繕、關中各郡逆魏余孽肅清再召皇后諸皇子及百官入長安,祭天地告高皇帝廟遷都。

向朗、蔣琬等人皆附議,昭武帝稱善。

紹武六年,昭武帝乃引羽林新軍入關中,饗將士,郊祀高皇帝以配天,宗祀昭烈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入長安,錄北伐諸將士功勞封賞,拜璞前將軍,增戶八百,領司隸校尉撫關中。

璞領職,以承大亂之后,民人分散,土業無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復之,勤勸農桑,令行禁止。別設勸農使二人,各領客五百夫,興水利,于道次耕種菽粟,以給人牛之費,問民所疾苦,貧者振貸之,是以士庶誠悅,關中靖安。

是時逆魏曹叡因失關中心憂,病篤留鄴城,政事兵務皆委于下臣。或有言于昭武帝,云可興兵向潼關,復雒陽。

昭武帝問策左右,多有附者。

璞聞,乃與魏延、吳班、姜維、向寵及費祎聯上書,以關中殘破、將士苦行伍多年,放兵戶、屯田丁歸農籍,以實三輔。

帝知璞意,又思葛公遺言予百姓休養生息,不復有興兵之念。

紹武七年,黃崇自河套亡歸,言拓跋鮮卑與南匈奴劉豹見漢室復關中,恐漢軍來討,故相約附逆魏。劉豹嘗助魏殺張包,璞切齒,遂召拓跋部歸漠南,遣崇入拓跋力微軍中籌畫,以誅劉豹、亂逆魏河套之政。

群臣以漠南地遠,南匈奴與鮮卑皆式微,伐之無益。

璞駁之,言漠南不安,關中難安,此時不伐之,恐日后關北四郡皆為胡虜所禍。昭武帝從之。紹武八年,拜趙廣為征北將軍、馬謖為護軍,劉忠為討虜將軍,督驍騎營與西涼鐵騎,征河西勇士、募安定、北地、西河與上郡良家子合兩萬步騎討之。

七月至朔方,得鄧忠內應,八月即斬南匈奴劉豹首,盡俘其眾。忠,魏將鄧艾之子也,艾貪功兵敗身死,魏論罪徙艾妻兒遼東,唯忠得脫。忠欲救母活家小,孤身投璞,璞乃遣入南匈奴劉豹部為間。

拓跋鮮卑震怖,徙入定襄郡避之。

廣督兵入五原郡,與魏將田豫戰與云中。

魏復牽弘為游擊將軍,征烏桓突騎、發雁門、代郡、上谷郡兵星夜馳援;廣兵寡,糧秣難久持,遂罷兵屯田。

紹武九年,十一月,未央諸宮殿成,遂遷都,改元復炎。

復炎二年,魏曹叡遷都鄴城,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吳孫權子亮,約為兄弟之邦。

三月,左將軍關興上表,言南陽郡可征。

紹武帝以后將軍王平困武關、大司馬魏延督兵三萬入東三郡困南陽,關興圍樊城,陳到耀兵于西陵,姜維督兵萬余臨潼關,璞領兵兩萬出河東。

魏遣秦朗、吳將朱然并援南陽,夏侯霸援潼關,夏侯獻援河東。

時魏雍州刺史陳泰與夏侯獻陳兵蒲坂津,鹿角十重,高壘深溝,筑城十馀里,避而不戰;別遣王頎戍守禹門津。

璞攻蒲坂十余日,不能渡。

遂令部將攜大纛東去,羊與姜維合兵攻風陵渡,自督精兵五千,星夜北上,由采桑津入河東,襲破王頎部,奪禹門津,拔皮氏、汾陰、冀亭等縣百姓兩千余戶。

陳泰留夏侯獻守蒲坂,自引萬余人北上,依稷山亭而守。

璞引兵屯禹門津,不與之戰,陰遣人往并州說南匈奴各部落。

六月,宛城糧將盡。

秦朗引兵與魏延戰于城外,凡七戰,弗能救,罷歸,宛城遂破;魏延入城,分兵益關興破樊城,別遣句扶破武關。

南陽既復,遂詔姜維與璞罷兵。蜀記曰:時陳到病故,璞亦染疾臥榻,難署事,軍務皆由弟子傅僉代之,昭武帝聞,恐有失,遂詔璞罷兵。

璞留傅僉戍禹門,自歸長安。

十月,并州離石、介休縣南匈奴部落遣使至,愿復歸漢室,求發兵。

昭武帝問璞,璞以魏失南陽,必增兵河東,非發大兵不可入并州。帝遂罷,賜南匈奴各部以璽綬、寶劍、玉玦等嘉其心。

復炎四年。

五月,逆魏曹叡喪,曹芳即位,璞與大司馬魏延上表請兵,未發,延薨,帝以為不詳,乃罷。

是年大將軍鄧芝亦薨。

復炎六年。

璞以關中靖安,歲無征伐,上表請遷昭烈帝惠陵及葛公入關中,帝從之。

復炎七年,車騎將軍馬忠病故,其時軍功以璞為最,帝欲以璞為大司馬,璞固辭不受。改授大將軍,仍不受,辭曰:“臣年四十有八,不乏戎服之日;雒陽與鄴城皆未破,逆魏仍存,不乏積累功勛之時。今無功而居位,于朝廷禮法不諳,亦非臣所愿也。”

帝知璞性剛,乃止,復問伐魏之事。

璞以為可行,曰;“復雒陽,先破河東。”

帝稱善,以璞為中都護,督姜維、王平、句扶、柳隱、傅僉、蔣舒、黃崇七軍走禹門津入河東。

魏聞,遣秦朗將步騎六萬來援。

璞將兵臨稷山亭,分四千兵以王平戍董亭,秦朗避而不出。

魏將蒲忠、王經屯桑泉城,欺王平兵少,將兵襲之。王平帥厲將士出戰,大破之,甲首八百余,由是魏兵皆不復言戰。

相持月余,天已寒,璞尋戰無果,乃自守皮氏,遣姜維督句扶等人北上先取并州諸郡縣。

魏并州刺史諸葛誕告急于秦朗。

朗疑此乃璞誘己兵出之計,亦不敢多分兵,唯遣文欽將萬余人北上援之。

與句扶道遇于臨汾城外,大戰數時辰,不分勝負。

姜維引兵至,文欽乃退兵保絳邑。維圍臨汾,別遣柳隱、傅僉、蔣舒北上,拔平陽。

此時諸葛誕督兵入河東,乃入楊縣而守。

隱驅兵困之。

誕見秦朗弗能救,又以兵寡難久守,乃令部將蔣班詐降,約舉火為號內應趁夜開東城門迎漢軍入。

柳隱知其詐,允之。

以兵付傅僉走西門,自多樹旌旗,將兵千人臨東門。

入夜,蔣班舉火,隱以鼓角應之,兵不動,如此數次,諸葛誕以為謀泄,遂止。魏軍士卒操戈旦夜未眠,人人疲憊,會僉自西門襲之,弗能擋。

遂拔楊縣。

蔣班斷后而死,誕亡奔歸并州。

傅僉不舍,急掩之。

至介休,南匈奴部落將兵伏諸葛誕,殺誕將焦彝,迎僉入。姜維得聞,以柳隱督蔣舒屯介休,遣傅僉入離石令南匈奴易幟。

復炎八年。

三月,姜維拔臨汾,往困絳邑,文欽焚城走,退守鐵剎關(鐵嶺關)。

維往顧,見關隘險峻、急切難下,乃作書傳璞言士卒疲憊、糧道過長,不利于戰,璞省,修表昭武帝求罷兵屯田。

帝允之。

璞留柳隱、傅僉、蔣舒屬姜維屯臨汾,分王平戍禹門津,自將句扶、黃崇歸關中,屯左馮翊臨晉。

復炎九年。

六月,璞染疾,日漸篤。

昭武帝聞,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于道。

八月,璞臥榻不起,帝乃遣羽林護璞歸長安養之。

魏細作聞,傳表于鄴城曹芳,曹芳以漢軍不復患河東,遂減秦朗兵,秦朗累表不可,曹芳不省,詔令紛至,遂減兵。魏略曰:秦朗所督六萬眾,皆取河北之丁,河北士庶由是忿焉。或云于曹芳,河北叛亂將起,芳懼,遂詔朗減兵,以平眾怨。

璞知魏軍減,乃私謂昭武帝可取河東矣。

帝曰:“卿病,豈可復勞行伍邪?”

璞出虎符,請以姜維代,曰:“此時弗取,恐日后不復有時也。伯約乃涼州上士,臨陣決機勝于我,昔丞相亦不吝贊之,陛下何疑也!”

帝遂之。

姜維受虎符,孤身歸臨晉,督兵下蒲坂津,與王平會兵于解縣,敗秦朗于安邑,掩兵追斬文欽于壺丘亭,盡據河東郡。魏略曰:朗自奉詔減兵后,以己必敗,做書信歸家囑諸子后事。及蒲坂被破,蒲忠與王經皆以安邑不可守,勸朗棄郡歸河北。朗喟然發嘆,曰:“隴右失,退關中,關中失,退河東,今復失河東,猶言可退,我不欲見鄴城亦退也!”遂據城而守,城破死,時人皆哀之。

河東既下,昭武帝令有司錄將士功,欲授璞大司馬。

璞辭曰:“乃伯約之功耳,臣受之有愧。”

帝笑,以表字喚之,“子瑾何故畏職如虎邪?”

乃遷姜維為衛將軍,以璞籌畫之功,拜為驃騎將軍。

復炎十年。

五月,吳以漢兵將多在北,遂遣聶友、虞忠為將,領兵兩萬寇交趾;遷諸葛恪為征北將軍督朱異、朱(施)績陳兵襄陽,邀魏并寇南陽。

帝常忿吳反復,欲發大兵討之。

璞諫曰:“賊吳宵小之輩耳,見利而忘義,雖與逆魏盟,然不能齊心也。可增安國兵,扼守城池不與之戰,彼必與魏推諉,皆不愿死力,不日可退也。”

帝猶意難平。

璞復諫曰:“雒陽未復,若用兵于荊州,魏必興兵。而若用兵雒陽,南陽可當吳。先雒陽而后荊州,乃上策也。且此番以逸待勞,必可得追擊之利也!”

帝省,拜關興為前將軍、領荊州牧,持節,遣傅僉引兵萬余入宛城;拜霍弋征南將軍、領交州牧,持節,督爨谷、沉幽、魏容、李逷取交州;拜州泰為右將軍,督兵臨西陵,牽制吳兵力。

六月,興留傅僉據宛城御魏,自引兵入樊城卻吳。

諸葛恪將兵困城,以舟船載拋車、床弩而攻,月余不克,乃遣使催魏兵南下兵力攻之。

魏將王基以河東之失兵將寡少,困宛城已盡力,不從。

恪遂不復攻,唯困之。

八月,吳將聶友、虞忠攻交趾郡不克,罷兵歸。

霍弋遣沉幽走牂柯水道入郁林郡,自將兵浮海入合浦郡,與虞忠戰于朱盧,殺之。

十一月,兩軍會于布山縣,旬日破之。

臨蒼梧郡,皆披靡。

弋乃分兵魏容遣北上扼臨賀,留爨谷鎮蒼梧,以沉幽為先驅,攻入南海郡,困聶友于番禺。

吳主詔恪罷兵,使救交州。

未發,番禺城破,聶友突圍歸,遂罷。

吳兵退,魏兵亦退。

璞因諫昭武帝曰,“吳兵勞頓,必不復來;魏無功而返,兵將無斗志,可取雒陽矣。”

帝召重臣共議,皆附言,遂發兵。

復炎十一年,三月。

帝璞拜大都督,假黃鉞,總領內外諸軍討魏。

璞以姜維為別督,督王平、柳隱等部出軹關陘入河內,走孟津入雒陽;自將兵出武關,督句扶、傅僉北上廣成關。

魏以陳泰與夏侯獻守河內,留司馬師鎮雒陽,遣王基與夏侯玄督兗、豫州諸軍遏制鄭璞,別遣使入吳求救。

吳出兵二萬,被關興遏于樊城,裹足不前。

五月,姜維破魏將王經于波縣。

陳泰移屯河陽,欲兵半渡擊之;留夏侯獻原鄉,欲斷維糧道。

維數邀戰,魏軍不出,相持不下。

鄭璞星夜行軍,先于魏軍至廣成關,晝夜強攻。

王基與夏侯玄至,恐關隘有失,由是復督兵進,璞乃返軍與之戰,大破之,基等敗走。

復還攻廣成關。

六月,拔。

驅兵北上,自將兵臨尹闕關,遣傅僉別攻大谷關,十月皆拔之。

司馬師堅壁清野、死守城池。

時王基與夏侯玄收攏敗兵從虎牢關入,屯偃師;時夏侯霸戍守弘農郡,聞璞兵臨雒陽城下,乃引兵入雒屯谷城。

十一月,璞至雒陽城下,不困城。

引兵北上奪孟津、小平津,分兵渡河與姜維大破陳泰。

復炎十二年。

二月,逼退夏侯獻,盡據河內郡。

璞留王平萬余人守孟津,傅僉五千人戍小平津,藏姜維部于波縣,自引兵入冀州魏郡,多布旌旗、大作鼓吹,至朝歌望鄴城。

由是鄴城震怖,急招各地兵馬勤王。

魏主以司馬師部留雒,令王基、夏侯霸、夏侯玄等部歸河北救鄴城。魏略曰:基等人奉詔離去,司馬師掩面而嘆,曰:“何其愚哉!雒存,則鄴不可破,此必疤璞聲東擊西之計也!恨廟堂諸公盡庸碌,無一人識破,竟被疤璞玩弄于掌中!雒不可守矣!鄴亦必失矣!”

五月,璞見魏將基等皆至鄴,乃傳書姜維。

姜維遂渡河入雒,臨城。

城內兵寡,將士因魏主久居鄴城,人無戰心,司馬師以不可守,引兵突圍走虎牢關。

師既走,雒陽各縣及弘農傳檄而定。

七月,維遣王平攻虎牢,自引兵赴魏郡鄴城與璞合兵。

八月,至。

璞以虎符予之,令維督各部北上攻鄴,自屯朝歌護大軍糧道。蜀記曰:璞入雒后復染病,令左右不可外傳,至朝歌已臥榻不起,故盡付兵于姜維。

昭武帝知璞軍臨鄴,大喜,乃盡發隴右、漢中、關中之兵益之,欲虜魏主曹芳、滅魏。

十一月,姜維破夏侯霸營。

復炎十三年。

二月,破王基營,五月,復破夏侯獻營。

魏君臣皆怖懼,曹芳分宗室封于冀幽各郡、封各督將為郡公,戍之,用王肅策奔譙。

鄴城遂破于八月。

報傳至朝歌,璞嘆曰:“無憾矣。”

是夜,薨,年五十四。蜀記曰:璞清身奉公,賞罰明斷,善恤卒伍,督兵三十余年賞賜盡與士卒,及薨,舉軍慟哭。

昭武帝聞,出百里迎棺,涕零不止。

追贈大司馬。世語曰:姜維盡復冀州,朝臣皆議維功當居大司馬,昭武帝聞,掩面泣曰:“恨璞未居大司馬也!”此后季漢不復設大司馬職,得位者皆追贈。

謚曰景武。

葬廣漢什邡湔江畔,帝遣皇子入蜀祀以太牢。蜀記曰:璞遺書歸葬桑梓什邡,紹武帝不弗其愿,乃取璞配劍、竹笛封存。及帝崩,遺命以璞劍、笛立衣冠冢陪陵。

子倫嗣。

倫,字敬序,皇后之妹張氏所出。

少小頑劣,及遷都長安,上為璞起府邸,由是張氏常攜倫入宮中。

昭武帝尤愛之,遣與皇子同學書,稍長,為郎,出則驂乘,入侍左右,嘗謂曰:“倫猶我兒也。”

倫遂驕橫,不謹,與皇孫爭,毆之。蜀記曰:倫所毆之皇孫即昭文帝也。

璞聞,怒,以劍鞘折其腿,曰:“仍不端,我必金日磾也!”上聞之,責璞過,璞對曰:“不欲寬一子而令宗族覆滅也!”蜀記曰:倫自此行走需拄杖。

上遂止。

張氏知璞性剛,懼,遣倫歸廣漢什邡。

倫歸,潛心習經傳,復設蒙學,五年不出桑園。

舉孝廉,州舉茂才,辟公府,皆不應;帝召倫歸長安,許公主,倫請母辭曰,“身殘之人,豈可尚天家之女。”

上意固,遂婚。

倫喜律令,授御史,以廉稱;遷黃門侍郎,敢直諫,面折大臣于朝,紹武帝嘉焉。出冀縣令,遷巴西、蜀郡太守,所在皆政化大行,百姓稱之。

會璞薨,守喪。

孝滿,授法曹掾,稍遷為廷尉。

紹武帝侍宦犯法,倫依法錄之,帝遣人寬曰,“久侍有勞,可免一死。”

倫不聽,依律殺之。

帝怒,責曰:“君父之言,猶不從邪!”

倫對曰:“國法不可廢。猶記昔丞相執國,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帝釋然,贊曰:“汝有璞風也!”

是時,關中功勛貴戚之家尤多,常有不法之事,郡縣不能禁。

帝乃以倫為司隸校尉,謂諸功臣曰:“當防鄭倫!朕侍從犯法猶不能活,必不私諸卿也。”

倫在職七年,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彈邪繩枉,斬伐不避權貴,由是關中風化肅然,士庶皆安。

司徒有缺,倫為眾議所歸。

倫嘆曰:“三公論道之官,無其人則缺,豈可以身殘之人忝之哉!”

固辭不受。

昭武帝命倫以長史行司徒府事,不設公。

昭襄帝即位,復欲倫為司徒,仍不受,遂以倫錄尚書事。

翌年,昭文帝即位,私召倫曰:“卿不居司徒,當追昔毆朕之罪!”倫俯拜口稱愿死,帝嘆,不復強之。

六十三,喪。

葬昭武帝陵,追贈司徒,謚曰威侯,子章嗣。臣松之桉:璞父子皆葬帝陵,古今唯此殊也。

璞少子休,字敬異。

容貌肖外祖,身長八尺,極雄壯。

年十五,入宮為郎,皇后見而掩面,涕曰:“見休,思先父與大兄也。”

昭武帝問其志,休答曰:“好為將。”帝以璞功績勉之,休復曰:“大人在外,功可得,休在內,功弗可立。”

帝壯之,授假司馬職,遣入關興軍中。

關興見之心喜,修書與璞約為兒女姻親,年二十,為校尉。

隨姜維入河內,力戰有功,遷騎都尉,會璞薨,扶棺歸長安,昭武帝執休手曰:“璞不壽,卿當繼耳!”

孝滿,轉偏將軍,隨姜維平冀州,后隨趙廣破幽州。

休鷙勐壯烈,勇略冠軍,有璞籌畫之能,兵鋒所向,無不破者,累功拜為平北將軍。

時昭武帝年歲高,而魏吳猶存,欲擢休位為后計,乃遣休將兵兩萬取遼東。蜀記曰:紹武帝本授休四萬兵,休回曰:“幽冀皆復,遼東冢中骨耳,臣只需兵兩萬,必可蕩平余孽!”帝嘉之,遣使奉醴醪至幽州為休壯行。

兵發,一歲討平歸長安,屯黎陽。

時關興、傅僉征荊北,吳求魏援,魏以司馬師將兵臨宛城、夏侯獻與武陔將兵臨白馬。帝本以姜維都督各將卻敵,維已染疾難行,遂以休代之。

魏軍至,數以輕兵挑之,休不戰,三月不出。

夏侯獻與武陔以為怯,欲南下與司馬師并力救吳,未發,休自將五千騎在前,以部將引步在后掩來,大破之,遂占濮陽。

司馬師將兵回救,與休相峙于濮水離狐。

吳無有救兵,關興遂破襄陽,傅僉破江夏入石陽城,合兵困江陵。

時暴雨經月,山洪肆虐,昭武帝詔興罷兵。

休以功遷后將軍。

會姜維病愈,求將兵譙滅魏,帝壯行。

維拔陳留,軍至吾己,休為偏師,督句安、張微、羅尚北上拔泰山,盡復青州。

吳見魏覆滅在即,遂假道援青州陰襲壽春、下邳,盡奪淮泗之地。魏主曹芳知天命在漢,又忿吳背盟,遂輿櫬自縛奉表降。

魏滅。

未幾,姜維薨,帝以休為前將軍、征東都護,持節督青、兗、豫州兵事。

吳大司馬諸葛恪剛愎自用,獨攬大權,行舉跋扈,吳宗室及世家宿將皆不服。會司空諸葛喬薨,子攀作書發喪于江東,吳將孫峻黨謀誣恪欲奔漢,假太后詔兵變冤殺,夷三族。

休聞,以吳生變,上表請兵。

表至長安,未決,昭武帝崩,遂罷。

昭襄帝即位,休復修表,帝欲發兵,政令未發,崩。待昭文帝立,廟堂以一歲兩帝崩,不復有興兵之議。

會吳孫峻喪,孫綝代之。

綝專權亂政,嗜好殺戮,任用私人侵吞財產。

吳主欲除之,未發,綝絕,遂行廢立之事,由是江東大亂,多有畏連坐者亡奔入漢。

休復上表請兵伐吳,時車騎將軍傅僉亦修表至,昭文帝由是興兵。以大將軍霍弋出武關,總督各將,傅僉伐荊州,右將軍爨谷、征南將軍魏容出交州,休出淮南。

休遣句安、張微攻下邳、廣陵,自引兵臨壽春。

吳將全端閉門守,西門守將聶齊因妻族有親友坐諸葛恪事枉死,開城門因漢軍入,端被迫降服。休以合肥守將乃端從子全儀,表端為綏南將軍為前驅,合肥遂降。時吳將張悌、孫震救兵至,休與之戰于版橋,盡殺之,遂渡大江臨建業。

傅僉繼關興鎮荊襄以來建水師、多造舟艦,值霍弋兵至襄陽,乃請弋圍江陵,自率水師出江夏順流至江東,與休合兵困建業。

吳君臣震怖。

殿前計議,綝欲發城內男丁皆上城守,群臣忿其誤國,毆死于殿前,后開城降。

吳滅。蜀記曰:昭文帝聞休與傅僉破建業,喜逐顏開,拊掌贊曰:“此謂活璞破魏,死璞滅吳乎!”

休還長安,拜為衛將軍,未幾,遷驃騎大將軍。

會漠北胡虜南下,朔方、五原、云中等郡縣不能守,上表求兵。臣松之桉:河套本以趙廣鎮,后廣復并幽二州,兵將多隨征,故河套諸郡兵力寡也。

時休與昭文帝田獵于上林苑,與聞,遂請出鎮河套。

昭文帝撫其背,呼休小字曰:“無咎,太子妃將產,何為區區胡虜出邪?”蜀記曰:休幼女時為太子妃。休答曰:“昔昭武帝謂臣當續父之后,臣父馬革裹尸,故臣不欲老死床第也。”

帝欷歔,遂以休將五千騎出。

至,擊寇保境安民。

休以胡虜居無定所、不羞遁走,難滅,乃令將士畜養牛羊食酪。

三年,引八千騎驅牛羊十余萬出雞鹿塞,逐水草遷徙而戰,輾轉漠北數千里,攻破胡虜部落近百,威震北疆,遠近臣服。

薨于歸途,年六十一。

葬昭文帝陵,追贈大司馬,謚曰靖武,子策嗣。

贊曰:漢室飄搖,忠義用命。璞隨葛公扶炎漢之將傾,倫矯矯剛直載德、休討奸兇安社稷,誼存君親,聲施后世,慶流苗裔,何其盛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