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勛戚  382 絕處逢生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作者:無限循環  書名:我成了大明勛戚  更新時間:2024-07-06
 
沉憶辰率領著萬余兵馬出現在蒙古中軍的后方,眼前是數倍于己的敵人。

可是這一次,沉憶辰沒有絲毫的擔憂跟畏懼,相反他心中隱約有著一種無法壓抑的季動跟振奮。自土木堡明軍慘敗后數月下來,始終處于被蒙古大軍給瘋狂處境中,如今攻守之勢再次完成了轉變。

哪怕敵軍依舊占據著絕對優勢,可這次自己才是進攻者!

“大明虎賁們,前面就是殺我袍澤,擄我同胞,占我疆土的韃虜。土木堡一戰讓吾等淪為手下敗將,大明天子被俘北狩,甚至就連帝都都被兵臨城下。”

“本官不知道爾等心中有多少憤怒跟仇恨,我只想告訴你們一句,現在就是報仇雪恨的時機。用眼前韃虜的人頭跟鮮血,來找回曾經屬于大明的彪悍跟勇武!”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明軍威武!”

沉憶辰用盡自己最大的力氣喊出這段話,無論是戰意還是鮮血,此刻都已經沸騰了起來。

“殺!殺!殺!”

回應沉憶辰的,只有這一聲聲嗜殺的怒吼,明軍將士的刀劍已經饑渴難耐。

“殺光他們!”

隨著沉憶辰最后一聲令下,李達等人率領著士卒,以勢不可擋的狀態突入到蒙古中軍陣營中。

長久以來的優勢心理,加之長期作戰帶來的疲憊,蒙古中軍士兵對于襲營幾乎是沒有任何的準備,甚至很多人直到明軍沖到了眼前,這才反應過來奮勇抵抗。

可是面對飽含恨意跟殺意的明軍,這樣的倉皇抵擋沒有任何效果,李達等人一柄長刀勢如破竹,瞬間就把防守的蒙古陣型撕開了一道大口子,越來越多的明軍涌入陣中!

戰爭從來都不是一對一的單打獨斗,也沒有哪方人數多就一定會勝利的說法,否則歷史上就沒有那些以少勝多的經典名戰。

一旦沒有了陣型的掩護,松散的蒙古士兵完全不是明軍的對手,后方匆忙的想要馳援,可前方已經出現了潰敗,兩方對撞在了一起引發更大的混亂。

曾經土木堡出現的兵敗如山倒局面,如今在蒙古中軍陣營中重新演繹。

“調集瓦刺親衛上來,臨陣脫逃者死!”

望著自己麾下士卒出現了潰敗,太師也先雙眼通紅,完全不敢相信會有這種場面發生。想要阻止潰兵繼續沖亂陣型,那只能讓親衛擔任督戰隊的職責,后退者死壓住這股風氣。

不得不說瓦刺親衛的忠誠跟戰力實屬頂尖,他們壓陣后硬生生的遏制住了潰敗的趨勢,讓那些本來都準備逃命的蒙古士卒,再度拿起武器轉身投入戰場。

中軍也先能憑借著瓦刺親衛的紀律性跟執行力穩住局勢,左右兩翼就沒有那么的幸運了,特別是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衛駐扎的右翼,幾乎是跟明軍稍一接觸就倉皇逃竄,還大喊大叫的明軍主力來襲。

某種意義上來說,沉憶辰僅僅三萬多人兵分三路進攻,是一個無比冒險的決策,卻在夜色中帶來了極佳的效果。蒙古人壓根不知道有多少明軍來襲,他們只知道左中右三陣紛紛傳來了喊殺聲,能達到這種效果的只有明國京師主力。

伯顏帖木兒率領著瓦刺戰兵極力想要維持秩序,可女真三部本就是被脅迫而來的,結果到目前為止肉沒吃著,卻接連挨了明軍的打,哪會有什么死戰的意愿。

至于兀良哈三衛這種墻頭草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從明成祖時期就歸順大明,老老實實的當了幾十年的臣屬。現在同樣發現便宜占不到,還有把命賠上去的風險。

早知道如此,還不如老老實實跟著大明混,至少比跟著瓦刺太師吃土送命要強!

約束不了這兩支仆從軍,伯顏帖木兒也沒有像太師也先那樣,掌控生殺予奪大權,可以用督戰隊來斬殺逃兵,結果就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右翼出現崩潰。

沒有選擇余地,伯顏帖木兒只能率領著瓦刺部戰兵硬頂上去,否則右翼一旦被明君突破,那么中軍數萬大軍就危矣!

同樣的桉例,還發生在蒙古大汗脫脫不花駐守的左翼。只不過相比較右翼仆從軍毫無戰意,只想著倉皇逃命脫身,韃靼部本質上還是有著一戰之力的。

但與士卒不同,脫脫不花本人沒有絲毫血戰的意思。

因為他心中很清楚,韃靼部這些年在瓦刺部的打壓之下,底蘊跟本錢已經相差太多。從明國京師開始接連幾場大戰,已經讓韃靼部傷亡慘重,實力要是再進一步虛弱下去,恐怕自己沒死在明軍的手上,反倒要先一步死在也先的手上。

“傳令兒郎們收縮陣型,不要給蠻子可乘之機!”

面對明軍的進攻,脫脫不花向部將昂格爾下達了命令,可這道命令聽在瓦刺將領阿木爾耳中,就感到有些無法接受。

這種危急關頭你韃靼部選擇收縮防線,不是相當于把明軍放過去進攻中軍大營嗎?

太師到時候腹背受敵,如何能抵擋敵軍突襲?

“大汗,這樣不行,太師說過左翼一定要擋住南蠻子的攻勢!”

急切之下,阿木爾站了出來明確表示反對,他本來就是受也先命令前來提醒脫脫不花防守,現在這種局面如何回去交差?

脫脫不花聽到這句話后,簡直是勃然大怒,當場就一巴掌拍在桌面上呵斥道:“我是蒙古大汗,也先何時能命令到我的頭上了,他算是個什么東西!”

平常時期雙方還能維系著表面和平,現在到了要損害部族利益的危難時期,脫脫不花干脆就撕破臉皮。

想當初自己在也先父親脫歡手中就是傀儡,如今好不容易積攢了力量,怎么可能白白葬送在遼東。想要跟明軍血戰,你瓦刺部自己上就好了,我韃靼部概不奉陪!

“大汗,這不是意氣之爭,蒙古這一戰要是輸了,短時間內再無踏足中原的可能!”

阿木爾其實心中同樣充斥著怒火,不過他卻只能隱忍壓制,期望能站在戰略高度上說服脫脫不花死守。

可是這番話對于脫脫不花而言,沒有絲毫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就算是真的入足中原當了皇帝,有沒有實權還得看誰手下的兵馬更多。

部族戰兵是安身立命之本,脫脫不花承擔不起傷亡的后果。而且退一步說,如果真的沒有踏足中原的可能,那瓦刺部越虛弱,反倒自己韃靼部崛起的機會更大。

“漢人有句話叫做君無戲言,本汗既然已經下令,就沒有收回的可能,你回去稟告太師也先吧!”

說罷,脫脫不花大手一揮,示意阿木爾可以回去復命了。

見到對方這樣堅定的態度,阿木爾明白自己多說無益,只能狠狠跺腳然后轉身離開營帳。

同時他在心中暗暗發誓,如果瓦刺部能度過此次危機卷土重來,必然要徹底剿滅韃靼部,讓整個漠北萬里江山僅尊太師一人!

后方發生的異變,同樣讓正在攻城的蒙古將士人心惶惶。賽刊王、博羅茂洛海已經接到了太師也先的撤兵命令,只是仗打到了這份上,距離攻陷寧遠衛城僅剩下一步之遙,這時候撤退心中有著萬分不甘!

“賽刊王,我們真就這么撤回去嗎?”

博羅茂洛海朝著統帥賽刊王問了一句,中軍大營加上左右翼還有著接近十萬兵馬,就算明軍主力追擊來襲,也不至于這么快就抵擋不住。

相反只要拿下寧遠衛城,那么自己這邊就擁有了城池防守優勢,明軍在遼東沒有立足之地!

“不然你還想要違抗太師命令嗎?”

賽刊王神情凝重無比,就如同漢人的皇家無親情一樣,蒙古人在這方面同樣不逞多讓。

這時候要是抗命不遵,事后賽刊王會死的很慘。

“小的不敢。”

博羅茂洛海趕緊認錯,太師也先可能蒙古諸部真正的無冕之王,他怎么敢抗命。

“傳令下去,諸部回援中軍!”

哪怕心中有著萬分不甘,認為攻陷寧遠衛城僅剩下一步之遙,賽刊王還是下達了撤兵的命令。

城墻上的遼東守軍,望著本來兇勐進攻的蒙古士兵,如同潮水一般的紛紛退去,這一幕讓他們感到萬分詫異。

“兄弟們怎么回事,韃虜這時候撤了?”

“對啊,韃虜可是連續攻城了十幾日,為何會在這時候撤退。”

“他們撤退如此匆忙,難道說后方發生了什么事情?”

伴隨著這樣的疑惑,一名站在角樓上方的弓箭手,此刻發現了在后方的蒙古大陣中,出現了一束束燃起了火光。很明顯從這個規模跟火勢來看,不可能是什么照明或者篝火,定然是后發出現了險情!

“弟兄們,可能是援軍來了,韃虜大營后方著火了!”

角樓上的弓箭手,用著極其激動的語氣,朝著下方城墻的袍澤們宣告這道喜訊。

堅持了這么久,終于看到了活下去的曙光!

短短時間內,這道援軍來了的消息,傳遍了寧遠衛城每一處角落。唯獨遼東軍高層的臉上,沒有底層士兵那種狂喜神色,他們從時間上推算意識到有些不對。

“總兵,京師主力軍,應該做不到這么快抵達寧遠衛城。”

左副總兵焦禮語氣有些疑惑,京師距離寧遠衛城高達數百里,這種雪地天氣想要十幾日抵達,每日至少得步行五十里以上。

單獨的急行軍勉強可以做到,如果算上敵軍斷后以及接連大戰的疲憊,還有輜重后勤問題,大軍這個時間點抵達馳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應該僅僅是先頭部隊。”

曹義一輩子戎馬生涯,自己都數不清楚打了多少仗,對于行軍的經驗還是無比豐富的。援軍能這么快抵達,不可能是主力大部隊,只能是快馬加鞭的先頭部隊。

“前鋒定然兵馬不多,韃虜攻城士兵撤退回援,他們可能會寡不敵眾。”

焦禮臉上浮現出擔憂神情,友軍馬不停蹄趕來馳援,如果陷入了韃虜的包圍中孤立無援,那自己等人還有何顏面稱之為大明男兒?

“總兵,還請下令讓末將出城接應!”

焦禮一臉決然的抱拳向曹義請命,遼東漢子都是頂天立地的男人,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馳援友軍赴死。

“總兵,末將愿同往!”

“總兵,卑職亦如此!”

不僅僅是焦禮請命,望樓內其他遼東軍將領,意識到友軍的危機后,紛紛康慨激昂的想要同生死,共患難。

曾經曹義面對大軍圍城的局面,在尋得一線突圍生機的時候,他選擇了利用這個機會棄城逃命。如今又有這么一道選擇題擺在了他的面前,是趁此機會突圍出去,還是毅然決然的反擊?

“罷了,老夫戎馬數十年能活到今日,已經是老天爺賞命。”

“傳令下去,本帥親率大軍出城進攻韃虜,接應馳援友軍!”

與其讓麾下將領帶兵,不如自己親自領軍出城作戰,至少有著主帥身先士卒,才能讓將士們舍生忘死!

關閉許久的寧遠衛城城門,在一陣吱嘎吱嘎聲音中緩緩打開,一面有些破損陳舊的“曹”字大旗,借助著微弱的火光出現在眾人眼中。

寧遠衛城中還能勉強作戰的一萬余將士,此刻已經跟在了曹義的身后,他們將發起亡命一博,朝著蒙古大軍死亡沖鋒。

常言道絕處逢生,也有可能這便是遼東軍最后的生機了。

全力應對沉憶辰部突襲的太師也先,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身后”,會再次出現一支進攻的明軍,這讓退守下來的賽刊王部,不得不再次調轉槍口迎敵。

連續相對立的作戰指令下達,讓紀律性跟執行力本就不擅長的蒙古大軍,產生了極其嚴重的混亂。加之夜色混淆,連傳令軍旗都看不太清楚,很多士兵就跟無頭蒼蠅一樣,根本就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迎敵。

于是乎戰場出現一個極其詭異的現象,僅僅不到五萬的明國大軍,“包圍”了還擁有十六七萬大軍的蒙古兵馬。

太師也先非常了解漢文化,此刻他的腦海中只浮現出來一個成語。

那便是四面楚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