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勛戚  393 于謙封侯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作者:無限循環  書名:我成了大明勛戚  更新時間:2022-11-19
 
“武清伯數月內就從邊關一介武將,晉升為京師公侯世家,這速度是不是有些快了?”

聽著成敬念出封賞圣諭,一名官員小聲滴咕了一句。

多少官員忙忙碌碌一輩子,封侯拜相四字卻遙不可及,就算石亨守衛京師有功,這封賞著實有些太過了。

“只能說陛下真是出了個大價錢。”

另外一名官員語氣譏諷的回了一句。

論戰功,讓石亨跨入勛戚門檻,已經稱得上是天大恩賜。

想當初靖遠伯王驥,以兵部尚書這種文官巔峰身份,親身前往麓川毒蟲瘴氣之地,耗時五年足足打了兩場戰役,才被太上皇朱祁鎮封為靖遠伯。

石亨何德何能,能凌駕于王驥之上,率先步入侯爵的門檻?

毫無疑問,當今圣上這般大肆封賞,就是為了收買石亨,以求掌控他手中的兵權。

“慎言!”

聽到這譏諷的話語,一名須發皆白的老官員提醒了一句,這種話要是被有心人聽進去,可是有殺頭之禍的。

奉天殿內外群臣的議論紛紛,自然是引起了掌管禮儀的御史注意,只見他立馬高聲喝止道:“肅靜,誰再大聲喧嘩,按照殿前失儀處置!”

這一聲警告下來,之前還小聲討論的群臣們,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與此同時,成敬繼續宣讀道:“昌平伯楊洪,晉爵為昌平侯!”

如果說石亨晉爵為武清候,僅僅讓朝臣感嘆升遷速度過快,引發了一些議論。那么宣府總兵官楊洪晉爵為昌平侯,這下就讓在場的文武官員感到群情激憤了。

要知道土木堡之敗直接原因之一,就在于楊洪之子楊俊棄城逃亡,從而斷了二十萬親征大軍的后路,只能困守在土木堡這個絕地。

京師守衛戰之前,考慮到九邊重鎮宣府的重要性,景泰帝朱祁玉赦免了楊洪知情不報的罪責,還晉升他為昌平伯。當時就引發了很多朝臣的不滿意,考慮到大敵當前不能內部出現混亂,于是乎就被一筆帶過了。

雖說京師守衛戰過程中,楊洪奮勇殺敵,起到了些將功補過的作用。但是跟石亨這種大破敵軍的功績相比,還是差的有些點多,憑什么能被封為侯爵。

就算想要收買人心,也不能這般濫用勛戚身份吧?

“陛下,臣斗膽諫言,昌平伯功績不足以晉爵!”

群情激憤之際,一名年輕身影直接站出隊伍,大義稟然的朝著景泰帝朱祁玉諫言。

此人也算得上是沉憶辰的老相識,他便是入閣參預機務,加封大理寺少卿的楊鴻澤!

這么多年過去了,他身上還始終保持著一股書生意氣,面見這種不合理封賞,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反對。

見到有人公然站出來反對,并且對方還是新晉閣臣,楊洪的臉色有些難看。不過這種情況下,他無法為自己辯解些什么,只能把目光望向了龍椅上的景泰帝朱祁玉。

“楊卿家,昌平侯識破韃虜奸計,堅守宣府閉門不開。后在京師守衛戰中,緊急奉詔調集山西精兵兩萬馳援京師,一路追殺余寇至霸州,可謂是勞苦功高。”

朱祁玉面對楊鴻澤的質疑,并沒有用皇權壓下去,反倒是耐心解釋了晉爵的原因。

只是看到景泰帝朱祁玉這般作派,沉憶辰暗暗搖了搖頭。他與楊鴻澤可以說是死對頭了,深深知道對方的脾氣秉性,這家伙就是個認死理的“腐儒”。

解釋是沒用的,大概率你還說不過他,并且陷入唇齒之爭后,會極大的削弱皇帝權威。

歷史上朱祁玉過于親和的性格,并沒有為他贏得朝臣尊重,反倒是遭受到諸多鄙夷。特別是在改立太子這件事情上,居然想著用賄賂朝中大臣的手段,這騷操作著實是讓人大開眼界。

人善被人欺,對于皇帝而言同樣如此。

果然面對朱祁玉的解釋,楊鴻澤絲毫不買賬的硬頂道:“昌平伯是馳援京師,可是當他趕到的時候,韃虜早已退兵。所謂的追殺余寇,戰功僅僅擒獲四十八人,斬首四百八十級。”

“如果此功能晉為侯爵,那武清候就應該稱之為武清公了!”

楊鴻澤不單單是攻擊了楊洪,順帶還把石亨給牽扯了進來,擺明話中有話。

當這段話出來,就不僅僅是楊洪臉色難看,景泰帝朱祁玉都有些下不了臺。他畢竟登記才幾個月,論功行賞這種大朝會更是第一次召開,結果萬萬沒想到朝臣會有人這么不給面子。

只能說朱祁玉面對皇兄回京的壓力,屬實是有些操之過急,期望靠著施恩籠絡人心。楊洪在宣府拒絕了朱祁鎮的叫門,必然沒有辦法站隊在太上皇那邊,加之掌控了九邊重鎮的軍權,確實是最好拉攏的對象。

但很可惜,楊洪之子的黑點抹不掉,他戰功又遠不如石亨。平常時期朝臣可能也就默認了,現在擁護太上皇回京的勢力越來越龐大,自然就會滋生事端。

“楊少卿言之有理,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土木堡馬營守將楊俊棄城潛逃之事,豈能當做沒有發生?”

此時一名翰林官站了出來,他跟楊鴻澤是同窗同年,現如今朝廷勢力格局大變,文官已然占據著絕對上風,不用再慣著邊關武將。

土木堡之敗的責任,該清算就清算。

“沒錯,楊將軍封伯已然是皇恩浩蕩,封侯實屬德不配位!”

“陛下,還請三思。”

“陛下慎重!”

面對群臣反對,特別還說出“德不配位”這樣的話語,楊洪一張老臉通紅。而景泰帝朱祁玉同樣呆呆坐在龍椅上,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經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

朱祁玉這“無助”的表現,被殿內楊善等人看在眼中,臉上流露出一種嘲弄笑容。

“救時之君”不過如此,看來遠遠達不到掌控朝堂的地步。

看著這一幕場景,楊洪自知不能讓皇帝為難,更無法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加官晉爵。就在他準備自行推辭的時候,又有一名年輕的朝臣站了出來,那一身緋袍異常顯眼。

“諸位,本官有不同意見,認為楊總兵擔得起昌平侯的爵位。”

沒錯,站出來力排眾議的人,正是沉憶辰!

“沉侍郎,本官倒想聽聽看,你有何意見。”

緊跟其后的是賀平彥站了出來,他早上莫名被沉憶辰給壓了一頭,心中可謂是憋屈萬分。

現在沉憶辰又開始大放厥詞,賀平彥倒想看看此子能說出什么花來。

“昌平侯雖然趕到京師之時韃虜已經退兵,戰功不過數百敵首。可是諸位別忘記一件事情,那便是在追擊過程中,奪還被掠人畜數以萬計。”

“準確來說,是三萬六千一百二十七人,各類牲畜五萬余頭。我大明百姓性命勝過韃虜千倍萬倍,此功難道不足以封侯嗎?”

沉憶辰的話語斬釘截鐵,戰功不僅僅只有斬殺敵人,還有拯救自己的同胞。

三萬多人要是被韃虜給擄去漠北,最終能活下來的百不存一。楊洪前有堅守宣府城池,不讓蒙古大軍越雷池一步,后又拯救萬千百姓,為何不能封侯?

沉憶辰此話一出,瞬間就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確實以往軍功統計,只有斬殺敵軍首級,從未把奪回的大明百姓計算在內。

三萬多人的性命,豈能一言帶過?

“身為大明將領,護國安民乃份內職責,這也能算軍功?”

賀平彥當即進行了反駁,按這么算的話,那九邊將領人人封爵。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政績,奪回我大明百姓為何不算。本官就想問賀少卿一句,如果擄奪百姓中有你的親人朋友,你會覺得昌平伯毫無功勞嗎?”

“你這是強詞奪理!”

聽著沉憶辰把話頭轉到自己身上,賀平彥感到對方簡直不可理喻,這是一回事嗎?

“臣認為少司馬言之有理,軍功不僅僅是殺敵,還有護國安民。”

就在兩人爭論之際,兵部尚書于謙站了出來,力挺了沉憶辰。

“臣附議!”

沒有絲毫猶豫,剛剛晉升為武清候的石亨,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要知道石亨本來就是一員虎將,后期更是膨脹的不知天高地厚。楊鴻澤前面把自己給牽連了進來,他正愁沒有機會反擊,現在有沉憶辰領頭,于謙站隊,此時不表態更待何時?

于謙跟石橫兩人,乃是這次京師守衛戰最大的功臣,特別是兵部尚書于謙,稱之為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都不為過。

如果不是他放話“妄言南遷者當斬”,恐怕京師守衛戰就是另外一個結局,大明也將成為衣冠南渡的大宋。

更重要的是,這兩人不僅僅是勞苦功高,手上還掌控著京師十營團大半兵馬。得罪當紅重臣哪怕耿直如楊鴻澤,此時都選擇了隱忍沒有當出頭鳥反駁。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么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朕認為沉卿言之有理,昌平侯帶回了數萬被擄走的大明百姓,同樣功績卓越,封侯理所當然!”

如果說之前景泰帝朱祁玉還有著商討的意思,那么現在他這番話,就有著屬于帝王的一錘定音。

“陛下圣明!”

沉憶辰當即高呼一句,維護著朱祁玉的威嚴,并且把楊洪封侯一事坐實。

確實楊洪之前有些過錯,但瑕不掩瑜。只有他繼續鎮守宣府,才能讓蒙古沒有任何可趁之機。

“陛下圣明。”

意識到此事塵埃落定,這下滿朝文武紛紛高呼著這句話,哪怕楊鴻澤等人都不例外。

此情此景讓珠簾后面的孫太后看在眼中,她下意識的緊握了拳心,指甲都深深陷入肉中。朱祁玉帝王威儀越重,得到的擁護越多,就意味著自己兒子哪怕回到京師,都不可能再坐上皇位。

數月時間改變了太多,曾經那個唯唯若若的郕王,慢慢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根基!

有了武清候石亨跟昌平侯楊洪的先例,后面的封賞就要順利的多,基本上功臣都得到了滿意的賞賜。不過很快就來到了此次論功行賞的重頭戲,那便是京師守衛戰最大的功臣于謙,他該得到怎樣的封賞?

就在此時,站在御臺上的成敬終于開口了:“兵部尚書于謙,力挽狂瀾護住江山社稷,特加封為太平候!”

封侯了?

聽到成敬說出封侯的話語,奉天殿內外文武大臣們,紛紛張開了嘴巴滿臉震驚。

要知道大明到目前為止,只有前兵部尚書王驥文官掌武事封爵,很多人認為已經后無來者。結果沒想到這么快,大明就出現了第二位文官封爵,而且還是直接封侯!

如果此事成為慣例的話,那么以后勛戚不再是武將的專屬,恐怕文貴武賤的格局,將成為定局!

不過很多官員細細回想一下,又有些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感覺。畢竟石亨、楊洪均是靠著這次京師守衛戰封侯,那么統帥于謙封侯就不足為奇!

可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于謙此刻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拒絕道:“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今但不城下盟,何功也?”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四郊處處還有堡壘設防,這是屬于卿大夫的恥辱,如今只做到了不簽訂城下之盟,哪里有什么功勞呢?

“于愛卿,這……”

面對于謙的反駁,景泰帝朱祁玉下意識的想要勸說兩句。

不過他剛一開口,于謙就打斷道:“臣受之有愧,況且文官封爵不能濫用,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除了于謙認為的九邊危機,乃士大夫之恥外,他同樣遠見卓識的看到了,文官大肆封爵帶來的弊端。現在朝堂太監、勛戚幾乎沒有領頭人物,新貴諸如石亨等人資歷跟威望遠遠不夠。更別說眾大臣心中,認為他們封爵是被皇帝籠絡收買的結果。

如果再大肆開啟文官封爵,徹底打破朝堂勢力格局,日后絕非國家幸事!

于謙從來不是自私為己之人,他寧愿放棄封爵,也不愿開啟禍端。

面對于謙這樣堅定拒絕,景泰帝朱祁玉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于是他點了點頭不再強求。

轉而開口說道:“既然大司馬拒絕封侯,那朕就封你為大明少保,總督天下軍務。”

這一刻起,于謙將正是成為歷史上的那個“于少保”!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