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漢風再起  第二四五章 茶葉產業的起步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重慶老Q  書名:1635漢風再起  更新時間:2022-07-27
 
1652年7月12日,漢洲威海府,高平(今澳洲東部因尼斯費爾市)

對于大明正在發生的戰爭,對居住在漢洲東部地區高平的民眾而言,仿佛有些遙遠而又陌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最早的移民時間可能會追溯到十五年前了。關于對大明的一些最新消息,只有通過村鎮里的書吏每月一次的宣講,或者偶爾分配而來的新移民,才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情形。

戰亂,饑餓,瘟疫,屠城,剃發易服,降清……,昔日輝煌的大明已經逐漸淪陷于野蠻兇殘的建奴手中,無數的百姓被屠殺,無數的城鎮被毀滅,也有無數的財富湮沒在無止境的戰亂當中。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他們一個個在若干年前,登上了一艘艘大船,經過萬里漂泊,九死一生的來到漢洲大陸。

剛剛來到這里的時候,食物雖然比較粗鄙,但能讓所有人吃飽肚子,房屋盡管也簡陋,但可以讓每個人遮風避雨,配發的衣物也是也比較粗糲,但能遮蔽身體。

經過數年的艱苦奮斗,幾乎每個移民都分到了可以傳諸于子孫的土地,也建起了寬敞的磚瓦房或者土坯房,還娶了媳婦生了娃,食物的種類品種也是越來越豐富,小日子比起在大明的情形,那簡直有天壤之別。

蒙春年領著幾個茶農在茶園里四處巡視著,時不時地蹲在地上,仔細地觀察茶樹幼苗的生長情況,對于一些因干旱而枯萎的茶樹,不免有些惋惜和心疼。

蒙春年,原大明杭州府仁和縣人(今杭州下城區),數代茶農,四年前隨眾多難民在寧波搭乘齊國移民船來到漢洲。

在本土移民身份登記時,被農業部的官員挑中,連同數百名茶農全部發運至威海府,試栽從大明移植到漢洲本土的茶樹。

之所以選中威海府作為茶樹移植地,蓋因此地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合茶葉種植。茶樹是一種喜酸性植物,非常喜歡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長。而漢洲東北部地區的威海府恰好很多地方都是酸性土壤,可以給茶樹提供它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正常情況下,茶樹生長的適溫范圍在25度左右,最高不可超出34度。超出的話,茶樹的生長速度下降,甚至會停止生長。而且溫度也不宜過低,低于10度的話,那么根部停止活動。而威海地區作為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氣溫也剛好適宜茶樹的生長。

一棵茶樹的一生,要經歷萌芽、生長、開花、結果、衰老、更新到死亡的生命過程,短的數十年,長的可達上百年。而茶樹從幼苗栽種到進入采摘期,時間也長達34年。在幼苗期間,還容易受到惡劣環境的影響,如高溫、干旱。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漢洲東部地區出現了十余年來都未曾有過的旱情,連續數月滴雨不下,沿海十余個縣鎮受災嚴重,河流水位下降至歷年來最低,甚至出現干涸斷流現象。

而高平縣卻是整個威海府旱情比較輕的地區,數條河流交匯于高平,為該地區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位于該地的數個茶園,通過各種努力,使得茶樹幼苗枯萎死亡不到兩成,讓負責茶樹移植栽種的官員和農藝專家欣慰不已。

“若是生長情況一切正常的話,明年或許就可以試著采摘部分新芽了。”蒙春年直起腰來,滿意地看著郁郁蔥蔥的茶園,仿佛如數年前置身于西湖茶區一般。

“那……估計能產多少?”高平縣農事官覃子全聞言,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估摸著可以產十幾石吧。”蒙春年說道:“茶樹新近長成,初期產量不高。待五六年后,才是茶樹大量生發茶葉的時候。”

“十幾石?”覃子全不由有些失望,這么點產量,根本無法為高平縣帶來豐厚的收益,就更不要說取代來自大明的各類茶葉。

“大人,茶樹生長發葉是個漫長的過程。如今本縣數個茶園栽種均獲成功,說明這里的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既如此,小人覺得可以在今年開春后,進行大范圍的擴種,將茶園的面積增加至三千畝以上。假以時日,我高平縣必然會成為漢洲最為優越的茶葉產區。”

覃子全點點頭,對蒙春年的建議深以為然。如今,漢洲本土各地府縣都缺人口,要想申請移民配額,那是需要過硬的理由,否則移民部如何會理睬一個普通小縣的人口要求。

茶葉的移植栽種和推廣,是內閣和農業部重點規劃的農業產業,更是未來齊國精心打造的出口創匯產品。想來,以擴大茶樹栽種面積為由,向移民部多要些人,應該可以獲得批準。

在1718世紀,中國茶葉遠銷海外,幾乎壟斷了全世界所有茶葉市場。1610年,茶葉正式從大明被帶到歐洲。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收購來自大明商人帶來的茶葉,不過,與利潤更高的絲綢、黃金和瓷器相比,茶葉只占該公司商貿的一小部分。茶葉的貿易額每年僅為東印度公司帶來10萬盾到50萬盾的利潤。

1640年左右,在荷蘭,草藥醫學小范圍內推薦人們喝茶,并把茶葉這種稀少昂貴的植物當作退燒藥和補藥。茶葉在藥店出售,并被作為“貴族的樂趣”與朋友共品。直到17世紀60年代起,一場真正的飲茶風潮被掀起,茶葉才進入了貴族家庭。漸漸地,茶葉也成為了阿姆斯特丹整個上流社會的飲品。

此后數十年時間里,茶葉進入歐洲大陸,但只有貴族、君主和社會上最富有的消費者,才買得起這種象征身份地位的東方奢侈品。在法國,路易十四沉醉于奢侈生活,他喜歡用黃金茶壺泡茶,以凸顯其高貴的身份。歐洲各國的精英和有教養的文化階層,很快把法國的品位和優雅的概念傳播開來,茶葉得以走入更多國家。

至于后世的茶葉消費大國—英國,接觸的茶葉要更晚一些時間。在17世紀60年代以前,倫敦市場上的少量茶葉主要來自于荷蘭,茶葉還沒有能夠直接由英國商船從亞洲引入英國。可能是借1661年英國的查理二世與葡萄牙凱瑟琳公主的婚禮之際才進入英國皇室。到18世紀,茶葉在英國取得極大的擴展,從1720年開始,茶葉的需求量迅猛增長,茶葉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追捧,成為全國性的新型飲品。

雖然,英國東印度公司后來掌握了茶業的專銷權力,但是由于中國掌握了茶葉在整個環節中的絕大部分利潤,這使得東印度公司費力不討好,賺取的利潤相當有限。在18世紀中期,東印度公司開始一面進口中國茶葉,一面展開了自己種植茶葉和自產自銷的相關套路。

然后,東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大面積種茶,而印度阿薩姆地區就產茶,也就是最初的阿薩姆紅茶,接著又從中國偷學了部分制茶工藝,很快就把阿薩姆紅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掌握海洋的英國對阿薩姆茶專供傳銷,想用阿薩姆茶逐步占據中國茶葉的市場份額。

但是以阿薩姆茶為代表的印茶在18世紀的銷量并不理想,歐洲人不愿意買又貴口感又一般的印度茶。于是就給了民間販賣私茶的空子,這些人從中國等地進口茶葉,然后比東印度公司更低的價格流通于市場。然后造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大量積壓在倫敦倉庫,而英國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于1773年議會通過了著名的《茶稅法》,然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頒布《茶稅法》的目的是為了在它的北美殖民地傾銷茶葉,直接賦予了東印度公司將茶運往北美的權利和從英國免稅出口茶的權利。不再繳納高額關稅,使得東印度公司茶葉比當時私茶便宜了50以上,導致很多的走私和本地種植的茶葉商人無法生存。于是,北美的農場主們不高興了,然后就有了震驚世界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再然后引發了北美獨立戰爭,最終1776年7月4日,那個后世強大的美利堅合眾國宣告成立。

一個茶葉事件,讓英國人損失了北美殖民地,英國人第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對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人來說是絕對不能忍的,但是因為當時的拿破侖戰爭,英國無暇東顧,一直到打敗拿破侖之后,英國人才開始了應對茶葉的問題。當時,英國人為了在全世界范圍內銷售他們的工業品,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先是通過鴉片戰爭,敲開了大清的國門,而印度茶業發展卻也因此而得利。

英國人敏銳地發現,中國茶銷量好,但是利潤基本都掌握在中國手中。阿薩姆茶在世界上的銷量不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口感不如中國茶葉。而影響口感的因素最重要的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茶葉品種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制作工藝的問題。東印度公司痛定思痛,決定對茶樹和工藝進行大規模改良,想要將茶葉貿易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要想最快速度的改良,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再次從中國偷師。于是自1835年開始,便展開了偷師中國的行動,先是從全面輸入茶籽、茶樹、茶工與種植技術,然后對印度原本的阿薩姆茶進行改良,但是因為氣候原因,最初推廣種植在印度各地沒有成功,然后東印度公司高薪聘請中國茶藝師和種植專家前往印度,通過對阿薩姆的茶樹種植技術的改良以及制茶工藝的改良,終于將全新的阿薩姆茶打造出來了,經過數年打磨,阿薩姆紅茶的各方面已經與中國紅茶相差不大。

到1858年左右,東印度公司已經將阿薩姆紅茶大面積種植,推廣到加爾各答等地區,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不斷偷師中國茶藝制作技術,印度紅茶也實現了多品種發展,錫蘭紅、大吉嶺、英國紅、阿薩姆等品牌茶葉自此興起,在世界范圍內占據著很重要的分量。

再之后,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的又一次高潮到來,植茶公司逐漸向機械化過渡,引發一場技術革命,帶動了印度茶葉向著更高層面發展進步。揉茶機和西洛鉤式焙炒機的發明,促成了印茶產業規模化發展,到后來,擁有千名以上工人的印度茶業工廠遍地都是。

19世紀末,印度已實現了揉茶,切茶,焙茶,篩茶,裝茶等各個環節的機械化。然后東印度公司在加爾各答等地成立茶協會和茶葉科學站,為種植茶葉和改良工藝做出重大貢獻。

另一方面,英國利用船堅炮利,控制了海上貿易,中國茶出不去,于是與中國茶口感相差不大的印茶得以流傳開來,占據了市場的絕對主導,印度茶葉越做越大,巔峰時期茶葉種植面積達61萬英畝。那時,印度茶葉產量和銷售份額都占市場的50以上,最好的時候能達到80。

而我大清,由于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的快車,無法實現機械化種茶,產量和規模都上不去,19世紀末中國茶葉出口量最低迷的時候不到世界茶葉總出口量的8,曾經的茶葉王國徹底被取代,而印度自此上位。出口量而言,中國茶業全面被印度、斯里蘭卡和印尼超越,與日本份額相當,僅為世界二三流的茶葉大國。

作為一個來自后世的茶葉愛好者,齊天對此是深以為憾。

因此,不論是繼承和發揚華夏數千年的茶文化,還是為以后的漢洲擴寬農業種植產業,茶樹的移植栽種便進入到齊國農業產業規劃和實施當中。

幾年下來,從山東、江浙、福建、江西,以及廣東和廣西等地區,齊國前后搜羅了數千名具有茶樹栽培經驗的茶農和深諳茶葉制取工藝的匠人,準備復制大明完整的茶葉產業。

在漢洲茶葉產業尚未大規模發展起來之前,齊國肯定會想方設法斷絕并鎖死后世西方殖民勢力對大陸茶葉栽培、制取技術的剽竊,確保東方對茶葉產業的繼續壟斷地位。

天才一秒:wap.biqu50.cc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