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第365章,不同的科舉制度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作者:小兵王2  書名: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更新時間:2022-07-24
 
戀上你看書網,三國之我不是蟻賊

大漢國初平四年六月

懷胎10個月的張寧,在薊縣給徐偉生一個大胖小子,這讓徐偉和整個大乾的高層高興無比,徐偉高興自己有了后代,在這個世界就像有了根了。

而王老漢他們高興大乾的事業就有了繼承人,他們覺得安穩了。畢竟他們的事業做的如此大,沒有一個繼承人,實在讓他們難以安心。

要不是徐偉阻止,他們甚至想大赦天下,來慶祝徐偉兒子的誕生!

但大乾又不講封建社會這一套,徐偉也不需要收買人心,來什么大赦天下。更不要說大乾流放的和關押的都是有罪的門閥士族,把這些人放出來,這不是存心自己給自己搗亂,這樣的傻事徐偉是不會做的。

而除了這件高興的事情之外,徐偉為了遼東開發的順利,同時也是為了讓大家重視遼東,他以遼東四郡建立了遼東都護府,由黃龍擔任遼東都護府的都督!只要遼東開發成熟,徐偉就會以這四個郡建立一個新的州。

當然遼東都督府的建立讓大乾的干部更加缺乏了,為了加快速度招攬官吏,大乾乃至這個世界第一次科舉誕生!

徐偉弄出來的科舉制度和原版的已經完全不同了,首先就是人數的不同,歷史上的科舉只錄用了幾十人,即便是到了宋朝,也不過是增加到幾百人,這基本上是一次科舉錄取人數的極限,這樣的科舉只要考中了最低也是縣令等級的官職,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

但同樣這也限制了錄取的人數,畢竟華夏地盤也就2000多個縣,你不可能一次錄取上千個縣老爺。

但徐偉這次的科舉不同,他在幽州,并州,冀州三州同時展開科舉,每州錄取的人數超過了上千人,也就是說這一次科舉就要錄取3000多人,就考這一次,后面也不會有什么鄉試,殿試。

徐偉科舉不是為了選拔精英,而是想要選拔出做事的干部,這些人即便選拔出來了,還要培訓觀政,而且即便為官也是村長,鄉長這樣的基礎官員,大乾的地盤上3000多個村長,鄉長還是可以輕易安排的,想要一步登天成為天成為縣令,在大乾這里根本不可能。

但徐偉這里沒有官吏的限制,只要做得好,村長鄉長照樣可以成為縣令郡守,這樣就不會選拔出一些不通政務的官員,因為他們都是從基層當中拼殺出來的,而且這樣大規模的錄取,也降低了科舉的難度,這樣更加難以壟斷科舉!

其實不管是在宋朝還是明朝,到了后期已經有許多家族開始壟斷科舉,什么一門七進士,九進士,甚至出現世代官僚的家族,這就代表科舉制度被壟斷,普通的百姓已經難以進入官場了,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整個帝國就變成了一灘死水。

但徐偉降低了科舉的難度,壟斷科舉就更加艱難了,考上了只是最基礎,真正艱難的反而是以后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是說不會出現官僚家族,但這比原本的科舉制度壟斷起來更加艱難。

而考試的內容也同樣不同,徐偉也不可能考什么儒家六經,或者其他諸子百家的經典,因為這就是在給門閥士族他們的人開后門。

徐偉自己也清楚,就憑他培養了不到10年的泥腿子,考這些內容怎么可能考得過門閥士族,豪強士紳,

他不會做這樣自毀根基的事情。

所以這次科舉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先寫一篇五百字的小作文,表明自己已經能讀會寫,算是一個文化人。

第2場考試就是100道數學題,從易到難,答對得一分,答錯不得分,這樣由分數的高低來決定錄取的名額!

這才是徐偉給自己部下開辟的賽道,因為從藤甲軍時期,徐偉就非常重視數學教育,大乾的部眾可能不懂論語易經,這些諸子百家的經典,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簡單的一元二元方程都基本上學習過,可以說在數學方面,徐偉的部眾更占據優勢。

大漢的門閥士族都是詩書傳家,不管是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他們都占據優勢。

但偏偏數學卻是他們最不擅長的就是數學,觀看華夏5000年的歷史,有幾本數學著作,就可以看出華夏的文人是如何不重視數學這樣基礎科學。

前漢要好一點,畢竟還要出將入相,都要有實實在在的政績,而數學就是升官最好的工具,成為將領,需要計算你手中的士兵,需要的糧草武器等等,這些都需要數學來計算。

還是主政一方,處理政務都少不了數學的幫助,要統計領口丈量土地,新建水渠的水利工程,收稅賦等等都要用到數學,所以在前漢官員或多或少都會學點數學。

但到來現在的大漢卻不一樣了,現在大家升官都不講究政績了,最起碼政績已經不成為主要的因素,而是拼家世,拼聲望這些虛的東西。

聲望高的人可以一步登天成為兩千石的郡守,甚至三公九卿都可以,當年董卓就是因為荀爽聲望高,不到半年時間就讓他從一介白丁升到了太尉,滿朝文武,居然沒有幾個人反對,可見憑借聲望升官已經深入人心了,但這就和數學完全沒有關系了。

聲望的作用如此大,大家都不拼政績了,而是開始拼聲望,于是就出現了什么三君子八駿八廚,沒有這么高的聲望,那就想辦法弄一些臥冰求鯉,哭竹生筍,孔融讓梨這樣的典故來提升名望!

封建時代的文人,uu看書看二十四孝的時候,發現都在東漢時期,就想當然的認為東漢時期風氣最好,還說什么是三代以下最好的時期,君子遍天下。

但等到網絡時代再來看二十四孝,就會發現古代人的炒作和現代的網紅沒有什么區別,許多的炒作甚至還不如網紅,根本不講科學。

于是大家于是大家恍然大悟,哪有什么君子,不過是一群炒作聲望,想當官的偽君子而已。

而有家世的人做官,甚至比有聲望的人還要簡單,當年袁槐為官,政務由他的門生故吏處理,他可以輕易成為世事之能手的評價。

想要有些軍功就招募董卓這樣寒門武將當自己的門生故吏,然后指揮董卓打幾仗軍功就來了,這樣袁槐就文武兼備,輕易成為三公等級的高官。

你要讓袁槐這些人除了具體事物,他們就會說這是俗吏做的事情,他這樣的君子是不屑為之的。

但俗吏做出來的功績卻是他們這樣的官員領導有方,可以說三國時代的門生故吏就是明清時期的師爺,門閥士族就這樣顛倒黑白的霸占高位,把真正有本事的人污蔑成為俗吏。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