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改革

類別: 歷史 | 清史民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作者:雁九  書名:我的公公叫康熙  更新時間:2023-11-14
 
夫妻兩個陪了豐生跟阿克丹一會兒,就回正房了。那個一尺半的大金算盤,也沒有叫人抱回去,直接擱在后罩房。等看到一匣子金燦燦的吉祥錢兒,九阿哥笑道:“皇祖母給的?老太太可實誠了……”舒舒提醒道:“這個就別對外顯擺了,咱們自己曉得就行,省得旁人不平。”“嗯嗯……”九阿哥應著,抓了一把,道:“叫爺說,皇祖母跟咱們才叫有來有往呢,比汗阿瑪那邊強,咱們往乾清宮孝敬了多少東西,都沒見回來什么!”不比沒什么,這一對比,就顯得御前不大厚道。之前御前疼愛太子跟大阿哥,可是沒少賞東西。舒舒看了九阿哥一眼,道:“爺又公私不分了,往乾清宮孝敬的大頭,不是算衙門那邊的孝敬么?不能算在兒女孝敬里……”還是要學會滿足。這不滿足就容易生不平,皇子生不平,日子就不消停了。九阿哥拍了拍額頭道:“爺混在一處了,是不該挑那個……”從現下開始,一直到除夕,等著過年就行了。衙門封印,也不用出去當差。至于準備年菜之類的,都交代給下頭人了。百十來號人當差,要是還要他們事必躬親,那才是虧死了。夫妻兩個得了閑暇,每日里就去后罩房,一人抱了一個,去寧安堂。在那里陪孩子半天,陪伯夫人吃了午飯,下午才散了。三個孩子,放在一起,有個活潑的尼固珠帶的,連帶著豐生跟阿克丹都活潑了。“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尼固珠邊笑邊跑,追逐兩個哥哥。她愛抱人,還愛跟人貼貼。正是長牙的時候,口水噠噠的,就是個小埋汰孩子。阿克丹不愛跟人這樣親近,豐生愛干凈,小兄弟兩個跟被狗攆似的,也滿炕亂跑。尼固珠“蹬蹬蹬”的小腿倒騰的飛快,一會兒扯著豐生,一會兒拉住阿克丹的。無良的長輩就在炕邊瞅著,也不攔著。只舒舒摸了摸炕,有些不放心,道:“阿牟,不會蹦塌炕吧?”尼固珠一歲九個月,已經快兩尺九寸高,重二十七斤。她的兩個哥哥,現在才兩尺六寸,一個十八斤,一個十六斤。只看著這身高體重,像是姐姐帶著兩個弟弟,壓根就不像是三胞胎了。伯夫人道:“放心吧,你跟福松都四、五歲了,都沒蹦塌炕,他們才多大?”舒舒訕笑,自己小時候也這么活潑么?好像太遙遠了,記憶不太真切了。尼固珠這一刻不得消停的模樣,隨自己了?九阿哥在旁道:“我跟老十上學后還蹦過,沒事兒……”舒舒聽了,看著九阿哥笑。這是罪魁禍首。自己應該還是打小嫻靜的性子,沒有這么鬧騰……悠閑的日子,轉瞬而逝。皇子府里一片祥和。對舒舒來說,長輩健康,兒女也都好好的,夫妻兩個心意相通,別無所求。對九阿哥來說,也是松了一口氣。隨著廣儲庫人手的補充,之前茶庫的官司算是告一段落。等到年后御前指了管院大臣跟值年大臣下來,內務府的差事就更省心了。轉眼,就到了除夕這一日。這一日是歲暮,要祭太廟,康熙在齋戒三日后,要親自過去行禮。陪著前往的,有當值的大學士、禮部尚書與太常寺卿。站在太廟中,康熙就感覺到了森冷。他身上穿著端罩,腳下也會是厚底靴子,可是依舊感覺到陣陣寒氣,無孔不入。他走路有些飄,喉嚨也發癢,神色越發凝重。在齋宮的三日,他就覺得身上發僵,也不想吃東西。加上齋飯清淡,看著就沒食欲,他也就沒吃幾口。今日,就顯現了后果。乏力,頭重腳輕。等到一套繁瑣的祭禮下來,康熙臉色駭白,額頭都是冷汗,手指發麻。他閉上嘴巴,調整著呼吸,強忍著才堅持下來。等到最后祭拜完,要起身的時候,他用盡了最后的力氣,身子一軟,就要栽倒下去。旁人看不出康熙不妥當,梁九功與魏珠卻不住眼地盯著。兩人御前服侍,自是察覺到康熙的不舒坦。見康熙不對,兩人都不約而同地上前扶住。康熙借著兩人力氣,才沒有跌倒,眉頭蹙著,眼前一陣陣發黑。“皇上……”梁九功帶了顫音道:“這……”康熙道:“先回乾清宮……”步輦就在太廟外頭候著,可是太廟里到太廟門口這一段路……梁九功后背都是汗。康熙看著梁九功的荷包道:“將橘子糖給朕兩顆。”他眼下體虛,跟前幾日的齋戒有關系。梁九功應著,忙從荷包里掏出兩塊糯米紙包著的橘子糖。康熙接過來,含在嘴里,站了半盞茶的功夫,緩過精神來,才推開梁九功跟魏珠的攙扶,出了太廟。一年到頭,需要他親自參加的祭禮太多了。祭禮時的繁瑣且不說,只祭禮之前的齋戒,就很熬人。康熙臉上緊繃著,上了步輦。等回了乾清宮西暖閣,他就傳了太醫。風邪入體,脾胃失和。太醫開了驅寒怯濕的方子。等到太醫下去,康熙看了眼自己的右手。手指尖刺麻,這是齋宮濕冷引發的痹癥。康熙嘆了口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果是早些年,有太子在,他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會直接叫太子主祭。可是眼下,他不想讓太子主祭。太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舅舅沒有革爵之前勾連火器營官兵;索額圖沒有問罪之前,也在上三旗侍衛與護軍中安插了人手……早先康熙覺得不是太子的錯,都是旁人離間他們父子之情;眼下,他有些保不準了。以史為鑒,不是哪個帝王都能平安終老。康熙也很矛盾。他不想將太子想的太壞,可是卻也無法將太子想的太好……宮里的消息,傳播的快;可是御前的消息,說遮掩也會遮的嚴嚴實實。康熙在太廟幾乎昏厥的消息,宮外無人得知。不過康熙下午的時候,召見了大學士馬齊跟禮部尚書席哈納與太常寺卿張廷瓚。他沒有瞞著自己的的癥狀,說了一遍,而后道:“祀典關系重大,朕恐精力偶有不周,日后祭禮登降起立,可否有刪改之處,爾等合議了稟來……”這三人恭敬聽著,神色都帶了凝重。既是圣駕不虞,那不是當好好休養么?皇上今年四十九了,有了春秋,肯定不會像年輕時那樣體力充沛。大祭累人,也是尋常。調整祭禮過程這是什么應對方式?三人各有思量,面上卻不顯,都是恭敬應了。今年除夕,本就是因為皇上要祭太廟,三位才在宮里當值,放在外頭沒有瞧出異常來。只是出了乾清宮后,三人面面相覷。馬齊這個大學士身份最高,禮部尚書與張廷瓚就都看著馬齊。馬齊稍加思量,有了定奪。皇上下了口諭,遵從就是。他就對兩人道:“兩位大人辛苦辛苦,將前朝的祭禮多查查,看看怎么去繁就簡,爭取早早就章程拿出來。”禮部尚書與張廷瓚都躬身應了,本就是他們職責所在。不過既有了差事,倒是不好立時出宮了,兩人都往衙門去了。衙門雖封印,卻有輪值的司官在,查詢文檔也方便。馬齊這里,也沒有立時就走,而是去了內閣值房去了。等到中午,沒等打發人叫膳房提膳,十二阿哥帶了食盒來了。馬齊見了,忙起身道:“十二爺……”十二阿哥側身,只受了半禮,而后道:“聽說岳父今日宮值,福晉叫膳房預備了膳食。”馬齊看了食盒一眼,道:“只此一回,下不為例,太扎眼了不好。”就算是親女婿,皇子也不宜與外臣往來太密切,尤其馬齊還是御前的人。十二阿哥點頭道:“嗯,今兒是過年,福晉孝順……”他只說到富察氏身上,并不提自己,馬齊神色更和緩,道:“福晉是幼女,性子若有不周全之處,還請阿哥多多教她。”十二阿哥這回沒有點頭,道:“福晉很好,行事沒有錯處。”馬齊聽著,心里更踏實了。在宮里生活,沒有錯處,就是最大的保障了。馬齊想著十二阿哥在皇子圍獵中第三,道:“還沒有恭喜阿哥,得了二十藍甲……”十二阿哥道:“這銀錢,我會拿給給福晉,貼補膳房與阿哥所開支。”馬齊摸了摸胡子,他這丈人提這個,不是關心銀子怎么分配。他想著康熙寧愿叫禮部跟太常寺改革祭禮,也不讓太子代為主祭,就神色鄭重起來,道:“除了恭喜阿哥,奴才少不得要啰嗦一句,阿哥要記得,宮里的侍衛是皇上的侍衛,宮里的護軍也是皇上的護軍……”可以用侍衛與護軍,本就是大內皇子的權力,可是不能固定的用一批人,不能真的當成是自己的私軍。十二阿哥這回找相熟的侍衛與護軍,又酬以重賞,實際上也是犯了忌諱。只是因他是小皇子,身份在御前排不上,才沒有人在意這個。十二阿哥看著木訥,實際上心里明白著。聽了馬齊的話,就曉得自己錯處哪里了。實際上他挑的侍衛都是外班中的外班,護軍也沒有高門大姓子弟的。他沒有為自己辯白,老實點頭道:“嗯,我記下了……”大大們,求保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