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六章天子守國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書名:我的姐夫是太子  更新時間:2022-11-10
 
姚廣孝興入宮。

他既是永樂皇帝的心腹,卻又是僧人,有著這雙重的身份,使他出入宮禁反而比尋常大臣要便利。

永樂皇帝今日擺駕文樓,剛剛結束了經筵。

很明顯,對于經筵,朱棣很不滿意,他不悅的模樣,聽聞姚廣孝覲見,宣他進入文樓之后,便冷哼一聲:“諸大臣言必稱以身為教,而示民之可從;以道為治,而化民之弗率……這般的屁話…”

姚廣孝卻是貿然地打斷朱棣道:“陛下,貧僧剛從胡儼家中回來。”

朱棣道:“如何?”

“貧僧小試牛刀。”

“嗯?”

說罷,姚廣孝將自己在學堂的事說了一遍,隨后,隨來的宦官便抱著一疊‘奏疏’進來。

朱棣勉強笑了笑:“收拾幾個豎子而已,何須這樣大費周章。”

姚廣孝笑而不語。

朱棣道:“也好,那就一起來看看,這些豎子到底有幾分見識。”

無論是朱棣,還是姚廣孝,對此都沒有過高的預期,一群少年能寫出什么真知灼見來?

這些‘奏疏’和他們所想的一樣,絕大多數都是味同嚼蠟,絲毫勾不起朱棣和姚廣孝的興趣。

因此,君臣二人一面有一搭沒一搭的撿起奏疏看,一面閑聊:“申飭太子的旨意發出了嗎?”

“應當發出了。”

朱棣別有深意地抬頭看了姚廣孝一眼。

應當二字很有玄機。

言外之意是……這件事不是姚廣孝經手的,他也沒有過問這件事。

朱棣收回目光,頷首要點頭,卻在下一刻,突然破口大罵:“滿篇廢話,這小子腦子里塞的是什么?稻草嗎?”

姚廣孝瞥了一眼,卻是朱勇的奏疏。

朱棣臉色鐵青,卻還是忍住,接下來翻開下一本奏疏,再一看,眼睛都直了,胡子開始亂顫。

姚廣孝:“……”

這一篇奏疏更是神奇,居然是一片空白。

只有兩個字……張軏!

朱棣破防了。

他臉上微微脹紅,胸膛起伏著,竟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姚廣孝此時竟也是無言。

可片刻之后,朱棣虎目之中居然隱隱蒙上了一層霧,終究……一滴液體奪眶而出。

朱棣吸了吸鼻子,這個曾在亂軍之中殺的血流成河也從未變色的人,居然老淚縱橫。

朱棣用長袖掩面,哽咽道:“當年世美(張玉字)是何等的好漢,怎么就生出了這么一個狗東西,他若在天有靈,知道子嗣不堪到這個地步,定會責怪朕沒有看顧好張家……虎父犬子,虎父犬子啊!“

姚廣孝道:“陛下節哀,畢竟還是個孩子。”

”小小年紀就已這般,長大了還了得?”朱棣咬牙切齒,擦拭了涕淚,怒氣沖沖道:“他父親當初為了救朕,闖入敵軍陣中,力竭戰死。朕不能對不起他,張軏這豎子缺乏管教,朕就親自管教。”

隨即指著御案上散落的奏疏,忍不住大罵:“看看這些人……可有一個有出息的嗎?他們的父兄,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可見平日里對他們的管教廢弛到了何等的地步!”

說著,又撿起其中一份奏疏,打開,便惡狠狠地道:“看看,看看都寫著什么……天子守國門,愚臣以為……大明國祚之要,在于遷都……”

念到了這里……

一下子,朱棣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了。

這本是隨手撿起來的一份奏疏,可開頭天子守國門五個字,卻一下子直擊朱棣和姚廣孝的內心深處。

君臣二人不禁面面相覷,一時間瞠目結舌。

尤其是姚廣孝,神色極為凝重,他沉吟片刻,才道:“陛下,此子……怎知此事?”

朱棣也已收了眼淚,姚廣孝這句話,就很有名堂了。

什么是天子守國門,那就是遷都北平。

為何要遷都北平?歷史上曾有人說因為朱棣曾經被封燕王,駐地就在北平,所以對北平有感情。

當然,這絕不是真正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像朱棣這樣雄才大略之人,當然清楚當今天下最大的弊病在哪里。

大明雖然一統天下,可是腹心之患永遠都在北方,北方的游牧民族雖然遭受了重創,可是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那么這個時候,整個大明就陷入了一個可怕的局面,要防備北方,必然要云集精銳大軍。

而南京到遼東以及燕云一線足足上千里,皇帝對軍隊鞭長莫及,現在這些邊軍尚且可以控制,可說假以時日,難保不會出現唐朝后期藩鎮林立的局面。

當然,到了宋朝的時候,為了防止邊軍坐大,倒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強干弱枝,也就是將天下最精銳的兵馬編練為禁軍,統統派駐京城駐扎,都在皇帝老子的眼皮子底下,也就不存在驕兵悍將的問題了。

而這樣的弊病也是極大的,天下精兵都跑去了京城駐扎,邊鎮的實力肯定不足,于是乎,遼金和蒙古人崛起,而大宋朝廷,卻不得不一味的對他們采取妥協退讓,天下一統的局面付之一炬。

朱棣久在邊鎮,當然清楚將來大明一定會遭遇這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幾乎無解。

要嘛放任邊軍坐大,要嘛放棄大明的邊防,無論是唐朝還是宋朝的軍制,都讓他無法接受。

靖難成功之后,朱棣和姚廣孝二人曾對這個問題有過討論。

最終姚廣孝提出了遷都北平的戰略。

只要遷都北京,那么天下的精兵就可以布置在北平一線,這些兵將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不擔心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與此同時,北平本來就是邊鎮,一旦有北方蠻族入侵,這天下的精兵既是拱衛皇帝的禁軍,同時也是駐防邊關的邊軍,可謂是一箭雙雕。

朱棣其實在這個時候,已經下定了遷都的決心。

只不過……

朱棣手里拿著奏疏,依舊還在沉眉思索,因為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遷都事關重大,一旦開始遷都,不但要耗費無數的錢糧,更重要的是,皇帝去了北平,那么文武百官也要隨之遷徙。

可這文武百官,還有無數勛貴大臣們,可都已經在南京城安居樂業,更不必說,相比于這繁華的金陵,北平幾乎可以算是苦寒之地了。

而這個時候,朱棣剛剛登基不久,人心未定,此時若是提出遷都,只怕要天下大亂不可。

所以朱棣和姚廣孝最終采取的策略是,這件事不能急,而且此事必須保密,絕不能透出一點風聲,這天下真正有這個想法的,只有朱棣和姚廣孝二人,絕不能傳至第三人的耳朵里。

可現在……一個少年,居然上了這樣的奏疏。

姚廣孝看著朱棣,眼里似乎帶著疑竇,仿佛在說,陛下是不是將此事泄露出去了?

朱棣也同樣用狐疑的眼神看向姚廣孝。

可轉瞬之間,二人卻都放下了疑心,因為他們彼此是了解的,他們都是行事慎重的人,而且事關重大,絕不會泄露出只言片語。

朱棣道:“難道是這小子……自己想出來的?”

姚廣孝則問:“此人是誰?”

朱棣低頭一看落款,又是瞠目結舌。

他緩緩道出一個名字:“張安世……張安世是不是……是不是那……”

姚廣孝清咳一聲:“陛下所言的,莫非是太子殿下的妻弟……”

朱棣又垂頭去看奏疏,奏疏里不但提出了天子守國門,而且將這理由說的一清二楚。

朱棣忍不住道:“此人的字寫的似狗爬一般,只是行文條理卻甚是清晰,一個這樣的渾小子,竟有此見識,他不是惡貫滿盈嗎?”

話說到了這份上,姚廣孝想了想道:“陛下,百聞不如一見,市井流言,不足為信。只是……此事該如何善了?”

是啊,本來是一個摸底,結果摸出了一條大魚。

朱棣背著手,他擰著眉,突然齜牙冷笑道:“一個這樣的小子,不該有此見識,難道是太子……”

姚廣孝聽罷,頓時露出喜色:“那么,貧僧就要恭喜陛下了。”

朱棣聽罷,也覺得大感寬慰。

他不喜歡太子,一方面是太子過于肥胖,不似人君,另一方面則是他認為太子喜歡和一群腐儒廝混一起,滿口仁義,這樣的人……可以做一個讀書人,但是絕不會是一個好皇帝。

做皇帝的,怎可婦人之仁?

可若當真這和太子的教誨有關的話,太子竟有這樣的戰略眼光,就難免教人刮目相看了。

只見朱棣擺擺手道:“此事,不必繼續過問了,再過問,難免天下要傳出遷都的傳言,現在還不是時候,這些事,朕知,你知,太子知心照不宣即可。”

說罷,朱棣又禁不住露出怒容,憤憤不平地道:“其他的子弟,朕看都是混賬,在里頭尋幾個特別混賬的,給朕狠狠收拾,尤其是那張軏,朕不代他老子打斷他的腿,意實難平!“

”真打?“

朱棣板著臉道:“打!”

二人計議定了,姚廣孝冷不丁地道:“陛下是不是忘了,不久之前,陛下有一份旨意,申飭……太子殿下……”

朱棣的臉色驟然僵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