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洛空明確的拒絕,四人之間的氣氛頓時凝滯下來。
董卓艷羨之余升起了一絲絲強烈的不滿,他與李儒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堅決。
皇太子辯是必須要拿到手的,而洛氏是必須要排除出去的。
只要和洛氏一起執政,最終的結局就是被架空。
數萬西涼鐵騎,十數年才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不是為了給洛氏做嫁衣的。
董卓的聲音陰寒道:“子明公,你剛才話中的意思,是不愿意遵從陛下的旨意,而要違抗皇命了?”
洛空直視董卓,依舊是那八個字,“此亂命也,吾不奉詔!”
“好!”
董卓氣極反笑,寒聲道:“天下之間竟然有你們洛氏這樣的人,莫非還以為是先漢時嗎?
天下人敬重爾等,于是才聲望卓著,但若是真以刀兵而論,洛氏算是什么?”
見到董卓直接撕破臉,李儒便接著他的話說道:“子明公,我曾經縱觀天下大勢,有一些對洛氏的言語,還請公細聽。
先漢開國時洛氏諸位先祖能力卓絕,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勢力龐大至極,乃至于號稱洛與劉,共天下。
尋常人或許還沉浸在威名之中,但是我卻從來不會因為這些虛名而放棄對真實的勘破。
昭城洛氏族人不過數萬,除去老弱婦孺,便是所謂洛氏敢戰士,不過數千而已。
縱然無敵天下,但終究是人力,我一萬、兩萬西涼鐵騎足以拒之。
昭城洛氏乃是經學世家之首,超然于眾多士族之上。
但洛氏不像其他的經學世家那樣汲汲權勢,乃至于門生故吏的多寡還不如一個短短數十年興起的汝南袁氏。
昔年洛氏在關東振臂一呼,諸侯黎庶便群起響應,乃至于二次靖難,這是洛氏最為皇室忌憚的一點。
但百年后漢,洛氏的盟友還有多少人在呢?
所謂五姓家,蕭張各有心思,韓呂漸漸敗落,長平侯衛早就除爵,博望侯霍、冠軍侯霍子嗣不肖,不過二流。
諸侯已經衰微,天下士族雖尊洛氏為首,但是暗里的心思難道子明公你不明白嗎?
至于天下的黎庶,這世上寒門尚且無處發聲,又何況黎庶呢?
天下的黎庶大則遵從州郡之士族,小則追隨郡縣之豪強。
要么就如同那張角一般,但正如先前子明公伱所說,張角這聯結黎庶的太平軍,恐怕也很快就要出現豪強了。
況且張角不可能和洛氏走在一起。
洛氏又能控制天下哪處州郡的黎庶呢?
天下紛亂商業難行,乃至于絲綢阻隔,涼州不若往昔繁華。
天下之間的州郡士族豪強都加強了本地的商業,洛氏雖然能通行天下,但還是遭到了些許的排斥。
昭城重商,以商養國,經歷這些打擊,實力難道會不下滑嗎?
洛氏既無內強,又無外援,早已是外強中干,不復昔日的風光。
為什么子明公,你還是這樣一副完全不擔心我們對你動手的樣子呢?
為什么不愿意和和氣氣的與我們好好談一談呢?”
李儒這一番話聽的賈詡不住的皺眉頭,他當然能聽出來李儒話中的破綻,但總體來看是沒有問題的。
洛空聞言輕聲笑道:“無雙侯國是昭城的分支,你將昭城當作假想敵,那就大錯特錯了。
而且你前面分析了那么多,我只問一句,你西涼是昭城的對手嗎?”
這最后一句的質問讓董卓有些心中發堵,他和李儒都很清楚,如果昭城全力出手,縱然十數年的積累,恐怕也是敗績。
李儒陰陰笑道:“兩敗俱傷難道是什么好事嗎?如今天下最強的是張角,若是張角揮兵向東,洛氏還能夠抵擋嗎?
僅僅憑借那數千的敢戰士,能抵得住太平軍的精銳嗎?能抵得住沖陣無敵的張角嗎?
剛才子明公所說的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之事,儒覺得非常有道理,不愿意和子明公鋒刃相見,還請子明公能夠退讓一番。”
李儒話中的意思很明顯,現在的洛氏已經不是那個可以一己之力占據天下泰半的家族了,應該低調一點。
非要在這個時候和我們對抗是為了什么呢?
洛空便低聲笑了起來,然后邊笑邊說道:“董仲穎,李文憂,你們實在是太不了解洛氏了。
當年邦周時家族付出了無數的犧牲,乃至于最后洛國覆亡,但是卻從來都不后悔。
先漢時,家族實在是太強勢了,那種權力甚至遠遠超過了邦周時,乃至于有家主薨逝在外。
你懂政治家族,卻不懂什么叫做洛氏。
到了如今,你一句話就讓我將太子辯拱手相讓,我讓出的難道是太子辯嗎?
是我洛氏千百年來所一直堅持的。
我現在活著是漢臣,以后死去還是漢臣,一輩子都是漢臣。
我可以指責皇帝,甚至怒罵他,但你記住,任何想要踐踏漢室社稷的,都要從我的尸體上踏過去。”
縱然是兄長!
洛空眼中閃過一絲迷茫,他不明白兄長為什么會選擇推翻漢室社稷,推翻漢室社稷自己就會死,兄長又絕對不會殺死自己,這種悖論,讓他無時無刻都在迷茫,不知道兄長到底是想要怎么做。
漢臣!
這兩個字一出,董卓和李儒就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了,董卓冷哼一聲,起身就走,李儒微微嘆口氣道:“子明公你實在是太過愚忠了。”
洛空和賈詡起身,賈詡安慰道:“主公,不用聽文優所言,洛氏的忠義是存身之本,仁義禮智信,只有恪守這些,洛氏才能永遠超然的位于天下之首。”
洛空沒有說話,而是轉頭說道:“文和,你不要留在這里了。
你帶著蔡琰,侍衛、女官,以及三百洛氏精騎,就從這里往昭城去,走河北之路,我還有二十個武力比較高強的侍衛,可以沿途保護你們。”
二十個武力比較高強的侍衛就是靈兵,洛空鎮守西域,家族一直都給他配備著保命的東西。
賈詡萬萬沒想到洛空竟然直接就讓自己走,進入昭城雖然是自己一直所追求的,但是就這么……
洛空手按住賈詡的肩膀,沉聲道:“文和,你現在是洛氏的人。
剛才李儒說家族實力變弱了,既準確又不準確。
家族的確是變弱了很多。
但只要愿意付出代價,就可以很強,至少在亂世之中能夠自保。
但是家族想要強勢起來,還是要依靠你們這些賢才。
你是個聰明到極點的人,數遍天下像你這樣的人不會很多,有你加入家族,家族伸出去的拳頭都會硬一些。
如今走到了這一步,留在我這里不過是徒勞耗費你的才能罷了,去昭城吧。
一定要注意蔡琰的安全,她是一個奇女子,以后到了家族之中,地位會很高,甚至直接嫁給洛氏子。
你這一路上把她保護好,以后做事就會更加順暢。”
賈詡有一些話聽不太懂,比如只要愿意付出代價就可以很強,這一句是聽不懂的,但隱隱之間有些猜測。
洛空這一番話聽著就像是在交待后事一般,聽的賈詡這種心如堅鐵的人也不禁有些難受。
他將羽扇放置在臉前,然后沉聲問道:“主公。
還請留下有用之身,文優是個聰明至極的人,他是絕對不愿意殺死您的,只是想要從您的身上剝走權力罷了。”
洛空無所謂的笑笑,“生死都是無所謂的堅持自己心中的道才是最關鍵的,好了,快快離開這里吧,萬一等到混戰又起,想要走就要付出更多的犧牲了。”
心中有了決斷,賈詡不是那種拖泥帶水的人,當即就帶著蔡琰離開這里。
蔡琰對賈詡這個一直比較和善的叔叔還是印象挺好的,她是個很聰明的女子,知道那個帶著自己出逃的大叔可能要死了,眼中強忍著淚水揮揮手告別。
賈詡的離開,李儒自然知道。
但是見到太子辯和皇子協都還在軍中,他對自己的好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
見到蔡琰離開,相比于沉默的劉辯和比較天真的唐姬,比較聰明的劉協升起了巨大的不安,他忍不住問道:“無雙侯,前面是董卓嗎?他是不是要您將我們交給他?”
洛空點點頭道:“正是。”
劉協微微嘆息,果然是這樣,他鄭重的說道:“還請君侯振作。”
無雙侯的態度一直很好,劉協認為這樣就非常好,如果真的要選擇一個人來控制他的話,他還是選擇無雙侯洛空。
洛空拱手作揖道:“殿下放心,就算是臣兵敗了,你和太子暫時也不會有事的,畢竟董卓不是太平軍,他的目的是挾持二位。”
劉協瞳孔一縮,挾持這個詞用的好啊,還不如不說呢,被挾持還能過的好嗎?
生死不就隨時都握在別人手中嗎?
隨著幾個女官全部離開,唐姬突然哭了出去,洛空連忙離開劉協那里,來到唐姬的馬車邊上,小姑娘正蜷縮著身子,臉上滿是害怕的神色。
唐姬滿臉都是淚水,看著實在是我見猶憐,可憐兮兮的讓洛空有些唏噓,這小丫頭受了很多罪。
到底還是個孩子,看著實在是太小了,之前洛空還以為她十歲,后來一問才知道已經十二歲了。
洛空臉上帶著一絲絲略顯和善的笑容道:“別怕,我會保護你們的。”
唐姬小小的身子湊過來,洛空身上有一股縈繞的無法抹去的血腥味,但是唐姬卻感到一陣溫暖,沒有之前那么害怕了。
洛空望著靠在自己懷中的唐姬,忍不住想起了侯國之中的女兒,等到長大了一定是個美人,比眼前的唐姬還要美。
等到唐姬靠了一會兒,然后沉沉睡去之后,洛空就將她放在馬車之中休息,他則開始披甲,準備即將到來的戰爭。
西域軍和西涼軍之間的態勢愈發的緊張,洛空不知道什么時候西涼軍就會陡然發起進攻。
在西涼軍進攻之前,洛空與諸將說了,此戰不必死戰,若是陷入死地,向董卓投降,他不會怪他們。
尤其是其中有許多西域士卒,千里迢迢的從西域跟著自己勤王,勤王失敗尚且不過什么,但是最后因為內耗折損在這里,實在是讓人感覺頗為不適。
既然來到中原,那還不如在西域內耗,西域之中的王位變動也是很頻繁的。
尤其是兩個諸夏列國,洛空若是不能按時回去,恐怕國中就要發生政變,將劉氏趕下王位了。
這一戰,是告訴董卓,什么都不做就投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董卓和李儒都不是拖泥帶水的人,“無雙侯雖然出身洛氏,但一個人能代表誰呢?
在外的洛氏子又不是第一次死在亂戰之中,又不是進攻昭城,不用擔心其他。”
李儒卻搖了搖頭道:“主公,無雙侯洛空有求死之心,這一戰我們必勝,到時就看看上天給他的命運吧。”
李儒是不愿意殺死洛空的,殺死一個洛氏子對他和董卓沒有半點好處,完全就是負面影響,天然引起昭城洛氏的不滿。
但有時候殺不殺洛氏子,還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現在就擔心洛空自己求死,一萬多人對抗六萬的西涼鐵騎,而且是全精銳的西涼鐵騎,這不就是自尋死路。
只要有機會,一定要把洛空的命留下來,李儒心中下定了決心,只要洛空不故意找死,他就一定會找機會,讓洛空活下去。
找機會把洛空送回到昭城之中,不要讓他礙事。
董卓性殘暴,腹有陰深,欲奪太子辯、皇子協,無雙以社稷拒之,董卓乃引兵擊之,時卓軍精騎六萬,無雙軍萬余,無雙不敵,董卓持刃問曰:“君兵敗,敢以脖頸試鋒刃乎?”
無雙笑曰:“頸如磐石,爾可試矣。”
見無雙不屈,董卓怒,乃抽刃出鞘,孝愍懦弱,竟出奔張掖,護持無雙,泣曰:“無雙忠臣,君亦忠臣,二忠豈可殘殺,若出刃,先殺吾即可。”
董卓乃止,無雙震愕,遂生存活之心。——《后漢書·孝愍本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