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財富之路  第201章下一步是蛇吞象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作者:新一思言  書名:美利堅財富之路  更新時間:2022-11-23
 
亞伯對索尼的這種做法,對索尼是非常有效果的。

但是他要是同樣用這一招,用來對付另一家拿走了漫威版權的公司,也就是對福克斯使用的話。

大概率效果不會這么好。

雖然這時候,新聞集團還沒徹底融入美國。

但是人家默多克和新聞集團,一直以來都在努力融入美國社會。

再加上澳洲怎么說也是五眼之一,一樣也是盎薩人種。

美國上層對他們的防備和介意,并不是非常嚴重。

甚至某種程度上,他們就是美國人眼中的后花園、小弟。

索尼吃虧就吃虧在它是真正的外國公司,還是霓虹人的公司。

對亞伯用出的這些手段。

索尼根本沒辦法像福克斯一樣從容面對。

更何況此時的帕克,還沒有完全展示它巨大的吸金能力。

先前上映的超級英雄漫改電影,成績又都比較普通。

索尼對蜘蛛俠的重視程度,其實也就那樣。

在可能傷筋動骨,可能要繼續被美國人坑的情況下。

索尼雖然很不舍得,但最終估計也只能選擇割愛。

福克斯就不一樣了。

人家的漫改電影都已經上映過了,雖然票房一般。

但已經讓福克斯有了沉沒成本,默多克沒那么容易放棄的。

關鍵還是新聞集團已經來了美國二十幾年,多少都融入了一點。

已經開始被美國人視為自己人。

這一點是索尼沒辦法比的。

換句話說,亞伯對索尼做的同樣的手段。

用在福克斯身上的話,會大打折扣。

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

索尼哥倫比亞在美國,背后并沒有一個傳媒巨頭的發聲渠道支撐。

而福克斯背后是新聞集團,是能夠對抗亞伯發起的這種聲音的。

還有亞伯對于蜘蛛俠,也算是志在必得的心態。

但是對福克斯拿走的神奇四俠和X戰警,他興趣沒那么大。

亞伯記得,神奇四俠票房全部都很一般,拍著拍著就沒了聲音。

X戰警能賺一點錢,但也就只能賺一點。

蜘蛛俠就不一樣了。

它本身的銷量和名氣,就是漫威超級英雄里的老大。

是漫威這邊,唯一可以與DC那邊的蝙蝠俠對抗的存在。

甚至在象征美國人精神文化這一塊,蜘蛛俠還要超過蝙蝠俠。

主要是帕克的屌絲人設,深入美國人人心。

符合大部分美國普通人的自我定義形象。

美國人人都想像蜘蛛俠一樣,平時只是個普通人,甚至可能比較屌絲軟弱一些。

但關鍵時刻,卻可以化身蜘蛛俠

蝙蝠俠老爺就不同了。

雖說超級富豪的人設也很吸引人,但美國超級富豪才有幾個哦。

所謂窮人靠變異,富豪靠科技就來自于這兩個“俠”了。

后面幾天,查理茲·塞隆早就想離開夏威夷了的。

但亞伯不讓她走,她走了的話,亞伯就要面對兩個有點麻煩,又不大好下手的赫斯特。

最后查理茲·塞隆,被亞伯留到了25號才走。

亞伯也在查理茲離開的第二天,1月26號的時候離開了夏威夷。

他去了洛杉磯。

一月下旬的洛杉磯,日均最高溫度是19℃,日均最低溫度是10℃。

這已經算洛杉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看另一個洛杉磯的數據,是一年中最熱的八月份的洛杉磯溫度:

日均最高25℃,日均最低18℃。

從這兩個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

洛杉磯這片地方,真的可以說是一年四季天氣都很舒適了。

可能是體毛較少的原因,亞伯對環境溫度很敏感。

這讓他很不喜歡紐約的冬天,一到冬天就喜歡往洛杉磯跑。

但這其實也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富豪的選擇。

這也是為何洛杉磯這邊,會聚集越來越多美國新富的原因之一。

來到洛杉磯以后,亞伯沒呆兩天,又去了灣區。

灣區的天氣,其實比洛杉磯更舒適。

亞伯去灣區,目的地是帕洛阿托市的IDEO公司。

這次他過來IDEO公司,第二次見到的未來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外觀設計圖,就讓他比較滿意了。

比爾·莫格里奇、麥克·納托、比爾·莫格里奇。

三個IDEO公司的創始人,這次提供的設計圖。

已經可以讓亞伯,看到未來那些新能源汽車的雛形。

對現在的人來說,它看上去更是充滿了科技感。

關鍵是據IDEO三巨頭所說。

這個轎車的這種外形,以現在的工業設計和工業技術,完全可以生產的出來。

就是一開始的時候,生產它的成本可能貴一些。

但要是產量可以鋪開,產量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話。

較貴的生產成本,一樣也可以降低下來。

簡單的說。

就是亞伯想要的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樣子和外殼,已經可以被創造出來了。

這讓亞伯當天就決定了。

它要在在帕洛阿托市,馬上成立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

公司的名字,早就在全美國注冊好了。

名字就叫特斯拉,全名是特斯拉新能源。

以紀念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公司的管理人員和研發人員,也很快到位。

因為在這之前,亞伯一直在擴大的智囊團隊。

他們早就為特斯拉公司,尋找鋪設好了這一切。

新公司的總裁叫杰克斯特·凱奇,40歲,1985年畢業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并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

在成為特斯拉公司的CEO之前。

杰克斯特·凱奇為硅谷的一家創業公司工作。

那家創業公司,它們開發的產品是把計算機搬進汽車。

該公司的口號是“賦予美國人最多最常用的工具以智慧”。

其實就是開發早期的車機智能系統的公司。

就是在去年的時候,互聯網泡沫破碎。

這家創業公司破解,杰克斯特·凱奇這個CEO也跟著失業。

但這是大環境所限,杰克斯特·凱奇在成為那家創業公司的CEO之前。

他的工作履歷也很豐富成功。

杰克斯特·凱奇,曾經在奔馳、勞斯萊斯這兩家豪華牌的汽車公司當中,擔任過高層。

再加上又有計算機博士學位,既有新思潮又有老牌汽車公司工作過的經歷。

之前的工作,剛好也和特斯拉新能源轎車的思路有關。

綜合考察以后,智囊團認為杰克斯特·凱奇,或許可以勝任特斯拉CEO這一職位。

至于特斯拉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則是一位來自ASU大學的教授,還有他帶來的團隊。

ASU大學,也就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別看ASU大學在國際上名氣不大,并且還是一個公立大學。

遠遠比不上什么斯坦福、耶魯之類的高級私校。

但它卻是美國最有創新力、科研能力的大學之一。

更關鍵的是,這位名字叫漢斯的教授,他和他的團隊手上有著多項電池專利。

漢斯教授或許不是最好的科學家、技術官。

但他大概是最符合現在的特斯拉要求的首席科學家了。

因此在特斯拉購買了專利以后。

漢斯教授就帶著他的團隊,加入了特斯拉公司,主要為公司研究電池技術。

除此以外,亞伯的智囊團為特斯拉安排的其他科研人員,也都是各自行業內的精英。

光是亞伯給特斯拉新能源的起始資金,就超過了一億美元。

這和平行時空中的特斯拉,差距實在太大了。

平行時空中的特斯拉。

它一開始的時候,就只有幾百萬美元資金。

幾百萬美元的資金,又要發工資又要用來研究產品。

那么一點點錢,能出好效果才有鬼了。

后續也是馬斯克這個營銷鬼才的加入,才讓特斯拉免于破產的。

可以說特斯拉能夠成功,那兩位創始人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還是馬斯克。

因為以那兩個創始人的能力和財力,他們根本不可能讓特斯拉出圈。

也沒辦法支持特斯拉到兩個巨頭選擇新能源賽道。

特斯拉不能出圈就火不起來,火不起來前期根本無人問津。

從特斯拉出現,到特斯拉開始出售第一款產品。

平行時空中的特斯拉,接近五年時間才燒了一億美元左右。

其經濟條件自然非常窘迫。

有亞伯的這個時空的特斯拉。

在起始資金這一塊當然不會缺了。

因此在科研實力這方面,亞伯的特斯拉。

要吊打平行時空中,早期的特斯拉幾十倍不止。

要知道早期的特斯拉,甚至沒錢去定制專用的動力電池。

前幾款產品,都是直接買的松下1860電池。

特斯拉再自己一個個纏繞起來,組裝起來的東西。

哪可能像亞伯這樣,一開始就弄出來一個專業的科研團隊,專門為公司研究電池。

甚至在后續,杰克斯特·凱奇的這個CEO的工作,主要也是搞研發。

研發電機,研發電控,研究底盤甚至是內飾風格。

公司營銷這一塊,完全不用杰克斯特·凱奇理會。

杰克斯特·凱奇就是個科研型的公司高管。

畢竟再怎么會營銷,在人設已經立起來的情況下。

全美國現在,也沒什么人,可以比得過亞伯這位美國初代流量天王的影響力了。

特斯拉新能源正式成立。

在這家公司成立以后。

亞伯又交給了自己的智囊團隊,布置了一個新的任務。

他要開始在全球布局鋰礦了。

后世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是電池技術嗎?

是品牌宣傳嗎?

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實是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東西。

電池!

注意,不是電池技術,而是電池本身。

簡單的說,就是用來制造電池本身的鋰礦。

以現在的技術,制造動力電池,需要用到鋰、鎳、磷、鈷等礦物。

其中又以鋰最重要。

自然界中,已發現的鋰礦物和含鋰礦有150多種。

在國際上,智利、華夏和哭泣國是碳酸鋰產能最大的3個國家。

2000年,該3國滿足了全球84的碳酸鋰需求

看出來了吧?

華夏自己有鋰礦。

這也是在后世中,華夏也會選擇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的原因。

因為天朝自己也是富鋰國。

美國雖然不是富鋰國,但另外那些富鋰國都在南美洲。

而對美國人來說,南美洲就是他們的后花園、RBQ。

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人,也會選擇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賽道的原因。

在2001年的現在。

在這個手機甚至都還不需要大電池的時代。

鋰礦在全球的需求,可以說非常少。

這就讓它在這個時候非常便宜了。

看一組數據對比:

2022年,鋰礦最高被賣出了7150美元/噸的價格,是品位5.5的原始礦石。

2001年的現在。

亞伯的智囊團給的數據是去年的,同樣的東西價格是118.5美元/噸。

算上通貨膨脹,二十二年增加了快七十倍。

這要是有哪個礦業巨頭,在這個時候買幾個鋰礦。

丟在那里不開發,等個二十幾年,估計直接可以賺個上百倍。

亞伯的想法是,在這個時候自己就要開始布局鋰礦了。

但也不能全買了,真的把全球大部分鋰礦都買了的話——

以現在鋰礦便宜的價格,亞伯還真的能做到這一步。

但這樣做會堵死后來者。

這個世界不缺聰明人。

要是到時候,華夏和美國的其他利益階層,因為撈不到肉吃,不走這條賽道的話。

那亞伯就欲哭無淚了。

就像霓虹人,這群小柜子就是這么做的。

他們選擇了氫能這條新賽道。

還非常“聰明”地把所有的專利都申請了一遍。

這么做的后果,是堵死了后來者走這條路的做法。

讓每個想走氫能賽道的后來者,想要走這條路的話,都要給霓虹人交專利費。

他們想著靠收這種“路費”賺錢,那樣多輕松。

結果就是,人家二巨頭直接換了賽道。

完全不按霓虹人給的劇本走。

最終硬生生捧出電動汽車,這種其實一點也不新的新能源。

要知道實際上,電動車被發明的時間,比真正的汽車還要早來著。

歷史上第一輛電動車出現的時間是1881年。

歷史上第一輛汽車出現的時間是1886年。

有霓虹人的教訓在先,亞伯自然不會這么傻的自己吃獨食。

亞伯的想法,是自己吃下最大那一塊肉。

最少占據全球未來30以上的鋰礦資源。

其他的留給兔子和美國其他利益階級。

大家再一起來推動電動汽車這個新能源賽道。

大家一起發財,豈不美哉?

什么都想吃獨食,除非你能肉體抗木亥彈。

否則在這顆星球上,就真的別想這種美事了。

對抗和合作,才是這顆星球永恒的主題。

特斯拉的開發,與鋰礦都不急。

現在都不用急,因為兩三年之內都不會看到太大的效果。

就算亞伯提前推動兩巨頭入場,他估計最快也要到2010年前后才能看到效果。

所以這方面,他就只是先埋了一些棋而已。

他現在更關注的,其實是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

有心成為真正華爾街巨頭之一的亞伯。

他不止要擴大史密斯資本。

他同時也必須要讓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跟得上史密斯資本的腳步才行。

一個托管資產千億美元規模,自身資產百億規模的中型商業銀行。

顯然并沒有辦法稱得上是巨頭。

商業銀行中的巨頭,是富國、花旗、美國銀行這些。

它們每一個的托管資產,都是以萬億美元計算的。

它們的自身資產,在2001年的現在,都是超過三千億美元以上的規模。

它們這些巨頭,才是美國真正的金融資本的象征。

和它們比起來,華爾街那些名氣更大的投行,更像是工具人多一點。

想要讓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快速茁壯的成長起來。

當然不可能一點點慢慢去經營。

那些巨頭們,可都有著上百年的歷史。

好幾代人的經營,才有現在的成績和規模。

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想要靠正常手段去經營的話。

沒幾十年時間,絕對沒有那種效果。

這種來的慢的方式,亞伯當然不喜歡。

那另一個辦法,同樣也可以讓太平洋商業銀行快速成長。

那便是.收購和吞并了。

就像美國太平洋商業銀行本身,一開始也是亞伯收購的一家小型銀行一樣。

讓它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飛快達到了中型銀行的規模。

靠的就是暴力的收購與吞并手段。

而這次,亞伯與太平洋商業銀行,盯上了一個更大的目標。

這個目標的名字叫美國運通公司。

嗯.就是大衛·瓊斯,之前在上班的那家公司。

運通公司創立于1850年,總部設在紐約。

運通公司是國際上最大的旅游服務及綜合性財務、金融投資及信息處理的環球公司。

它同時還是在反映美國經濟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公司中,唯一的服務性公司。

運通公司在高級客戶服務這一塊,在全球是有領先地位的。

但也別以為運通公司就只有高級客戶服務。

人家運通公司旗下有三大業務呢,其中之一就是美國運通銀行。

另外兩個則是美國運通旅游公司,美國運通財務公司。

像美國運通財務公司,它其實就是運通公司的投資銀行。

這是一個涉及了旅游服務、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三大業務的巨頭。

早在1999年,美國運通公司的托管資產就有1500億美元左右,自有資產200億美元左右。

比不上富國那些龐然大物,但在商業銀行中也算是巨頭之一了。

和現在的太平洋商業銀行差不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