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開濟本來以為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命就不錯了。現在聽來,居然還有官復原職的希望,態度愈發謙卑起來,請示道:“請問殿下,明日朝會上需要下官如何表現?”
“哦,明天嘛,會有一點點震撼的消息,只要你能一直保持鎮定,不要大驚小怪。”老六便笑道:“哪怕一聲不吭呢,咱也會重審你的案子。”
“是是。”開濟脖子都快點斷了,巴望著問道:“那下官要是再想表現的好點呢?”
“那就得配合一下,讓場面好看一點了。”老六便輕咳一聲,將明天要說的話交代一番。楚王殿下要臉,用這種方法給老賊找托兒,還是有些尷尬的。
開部堂卻一點都不尷尬,居然噗通給老六跪下道:“下官絕對不讓皇上和殿下失望,一定全力配合!”
“好好好,起來起來。”老六開心的虛扶他一把道:“放下負擔,明天好好表現,一切都會回來的。”
“是是。”開濟感激涕零道:“殿下再造之恩,微臣當以犬馬相報。”
“本王也不需要狗。”老六卻對他的投效敬謝不敏,淡淡道:“日后盡心盡力給朝廷辦差,把聰明才智都用到正事兒上,就是對本王最好的回報了。”
“是,是開濟膚淺了。”開部堂趕忙恭聲受教道:“一定牢記殿下的教誨,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好,去吧。”老六擺擺手,今晚還要跟很多人談話呢,哪有功夫聽他唱高調?
“下一位!”楚王殿下還是很開心的,第一個就愿意當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不過他高興的有點早,整整一宿談下來,像開濟這么沒節操的,也就只有五六個。好在大部分官員都愿意用沉默換取全家老小的一條活路。一個死硬到底的也沒有。
因為真正死硬到底的那些,錦衣衛連口供都問不出來。拿什么威脅人家?
四更天時,老六結束了談話,到隔壁一看,老四這邊早完事了。
燕王殿下不像楚王這么能說會道,一般都是用物理說服,但似乎效果更佳。因為老四這邊,有整整十個官員愿意當托。
兩人一合計,背景板和托兒的人數差不多夠了。那些死不低頭的,就讓他們在牢里待著吧。
“夠了,到時候氣氛到了,肯定還有跟風贊成的。”老六伸個懶腰,哈欠連連:“開個朝會容易嗎?累死我了都。”
燕王殿下卻仍沉浸在震撼中,不能自拔道:“真沒想到,父皇當初讓咱們羅織罪名,原來不是為了掀起大獄,而是這個目的啊。”
“這有什么稀奇的,虛空造牌而已。”老六卻撇撇嘴道:“只要你夠強,還不是信手拈來?”
“嗯嗯。”老四高興笑道:“又學到了一招。”
然后他高聲對外面吩咐道:“時候不早了,趕緊給他們洗刷洗刷,穿上衣裳準備上朝了!”
“是!”外頭的錦衣衛,趕忙應聲而去。
“沒我什么事,回去補覺了。”老六郁悶道:“三天睡了不到倆時辰,我都上火了都。”
“伱不上朝?”老四問道。
“有什么好看的,都是安排好了的。”老六興致缺缺搖頭道:“我還不如去看胡相喂蚊子呢。”
“唉,你小子。”老四無奈搖頭道:“那等你補完覺,咱們去看看。”
“啥?他還沒死?”老六震撼道。
“嗯,生命力異常頑強。”老四感嘆道:“不過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兒……”
七月初一,胡惟庸的狂笑聲還未斷絕,胡黨案也未審結,大朝會便如期舉行。
為了湊齊上朝的臣工,朱元璋命錦衣衛將牢房里的文武大臣暫時放出來,戴枷戴鐐的也全都去掉。
兩位殿下還讓人從各位大人家中,取來干凈官袍給他們換上,讓他們體體面面的位列朝班。
遠遠看上去,一個個冠冕堂皇,還挺正常。但要湊近了看,滿朝文武幾乎各個憔悴不堪,不少人還鼻青臉腫,真是要多凄慘有多凄慘。
大臣們站在熟悉的奉天門廣場上,回想著過去幾天在詔獄中的可怕遭遇,不禁生出恍若隔世之感。
一想到下朝后還要再回詔獄,又心慌意亂,萬般不愿。那些不愿意當托的,不少都開始暗暗后悔,都已經出來賣了,干嘛還要立牌坊?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那句話說的一點沒錯,只有失而復得,才會知道珍惜眼前。
要想讓人更加珍惜,那就讓他,再次失去。
五味雜陳中,三聲響鞭響徹奉天門廣場。文武百官山呼海嘯,跪迎洪武大帝。
洪武皇帝在金臺帷幄升座后,先是冷冷掃一眼文武百官,能明顯感覺到他們徹底服帖了,這才朝階下的吳太監點點頭。
吳太監便拖長聲調,宣讀上諭曰:
“上諭文武百官曰:朕自臨御以來十有三年矣,中間圖任大臣、期于輔弼,以臻至治,故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統天下之兵政;御史臺以振朝廷之紀綱。
豈意奸臣竊持國柄,枉法誣賢,操不軌之心,肆奸欺之蔽。嘉言結于眾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謀危社稷,譬堤防之將決,烈火之將燃,有滔天燎原之勢,賴神發其奸,皆就殄滅。
朕欲革去中書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更置五軍都督府,以分領軍衛,如此則權不專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為何如?”
百官乖乖伏地聽諭。朝廷掌文武大權的兩大機構,一撤一分,如此炸裂的消息,卻沒有任何人出言反對。
皇上明明可以直接宣旨,卻還把我們從牢里拎出來,問我們以為何如,他真的,我哭死……
“你們都說說想法吧,暢所欲言,言者無罪。”朱老板一本正經的問他的臣工道:“誰贊成誰反對?”
“臣贊成!”刑部尚書開濟便出班,用自帶低音炮的聲音沉聲道:
“歷朝制度皆取時宜,況創制立法,天子之事。既出圣裁,實為典要!皇上圣明,臣萬分贊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