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大雪初晴,久違的陽光灑在皚皚雪原上,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讓人心情舒暢。
“難得的好天氣啊。”王弼一邊看著帳外明媚的陽光,一邊讓親兵幫自己穿好身甲、遮臂、下裙、衛足,再把頓項、護心、鐵脅一件件佩好。
最后戴上頂著紅纓的金盔。頭盔與頓項一起合叫兜鍪,可以為頭部頸部肩部提供極強的防護。
這一身穿戴下來,足有四五十斤,換成普通人,光穿著走兩步,就要累的氣喘吁吁了。就是王弼這種天生神力的大將,不上戰場也不會穿戴這么整齊。
“這么好的天氣要上戰場,真是讓人……”王弼理了理頭頂的紅纓,露出八顆潔白的牙齒。“開心極了!”
說完,他便大步走出營帳。
王弼的大軍昨日抵達的遼河邊,在距離元軍五里外扎營。
還沒把帳篷扎好,遼王阿札失里便派人來下戰書了。
戰書寫的洋洋灑灑,文采斐然,跟明軍那些讀書人出身的書記官,水平不相上下。
大意是‘我們兀良哈三部素來與大明井水不犯河水,你們卻犯我領土,毀我營寨,殺我子民,實屬不義。本王上體天心,本欲退一步息事寧人,爾等卻步步緊逼,將我們逼到了遼河邊。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要以為本王好欺負,本王有控弦八萬,各個精于騎射,悍不畏死,如今集結于此,背水一戰,憑你們區區兩萬兵力,無異以卵擊石。’
‘所以本王奉勸你們,懸崖勒馬,趕緊轉回,雙方仍可和平共處。倘若仍執迷不悟,那明日便各帶大軍,于營前決一死戰!’
王弼看完,提筆寫下五個字,算作回復:
‘誰跑誰是狗!’
帳外,兩萬騎兵將士也已披掛整齊,等著主將帶領他們踏上戰場了。
“跟著我,殺敵去!”王弼惜字如金,戰前動員只說了六個字。
因為他雙刀王每戰必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根本就用不著對將士們廢話。
王弼說完,便牽著自己的棗紅戰馬,步伐沉穩的向營門外走。
“喏!”什么樣的將軍帶什么樣的兵,將士們也不廢話,齊齊應一聲,便跟著自己的主將,魚貫牽馬出營。
他們連人帶甲將近兩百斤,戰馬自身還有幾十斤的馬甲。為了節省馬力,不到沖鋒那一刻,他們是不會上馬的。
出營之后,王弼和郭英便各領著一萬騎兵分左右兩路列陣。
對騎兵來說陣型同樣重要,尤其是騎兵對騎兵,雙方機動能力相當時,誰的陣型更合理,誰就能更好的保存自己殺傷敵軍,
事實上,誰能把更完整的陣型,保持到短兵相接的階段,誰就會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但騎兵在作戰時進行大規模陣列調整十分困難,因此也需要像步兵一樣,事前進行陣型的排列。
當然,為了防止在沖鋒時,自己人發生不必要的碰撞,騎兵陣型相較嚴密緊湊步兵陣型而言,是簡單而松散的。
明軍左右兩路騎兵,都分前中后三陣。
簡單而言,前軍負責沖鋒,中軍負責陷陣。后軍時刻準備支援。
具體軍力分配上,前軍、中軍、后軍,各由三個千戶所構成。另有一個千戶所直屬于兩位主將,充作預備隊。
這些千戶也是戰場上實際的指揮官。他們或是率領自己的一千名騎兵,執行戰前制定的計劃。或是根據中軍的旗鼓信號,執行主帥實時的命令。是主帥意圖能貫徹執行的關鍵。
與此同時,對面的蒙古人也在布陣。
都是一個師傅教的,雙方陣型都大差不差,只是將領會根據自己的風格,和軍隊的特點,進行一些微調而已。
這次阿札失里是豁出去了,把能派的軍隊,都拉上了戰場,湊了整整四萬騎兵,陣線綿延數里!
看著手下漫山遍野的蒙古騎兵,阿札失里豪氣頓生,他效仿著祖先戰前時的舉動,縱馬自陣前巡視一遍,所到之處,兀良哈和翁牛特部的勇士們便舉著彎刀,高聲‘嗬呼’起來!
‘嗬呼’聲越來越整齊,越來越響亮,元軍士兵的士氣也越來越高漲。
當阿札失里拔出彎刀,高舉頭頂,元軍的嗬呼聲震天動地,士氣到了頂點!
阿札失里便將彎刀向前猛地一揮,嗚嗚的號角聲中,元軍便率先開始了進攻。
戰場對面的王弼見狀,也下令擊鼓前進。
但跟人們想象中的兩軍騎兵全速前進,激烈對沖不同,明軍也好元軍也罷,都沒有催動戰馬展開沖鋒,只是保持著陣型,徐徐前行。
前進過程中,雙方都把騎兵展開成比較寬的隊形,兩軍的前鋒幾乎要拉成一條直線了。
在相距五十丈左右的時候,雙方的陣線便不約而同停了下來,騎兵們張弓搭箭,做好射擊準備,然后跟隨著各自的千戶,緩慢向前挪動。
待到進入射程時,千戶便停止前進,下令自由射擊。
說是自由射擊,但也不是想往哪射就往哪射。這么遠的距離,只能采取大仰角拋射,再好的射手也沒法保證落點,如果純自由射擊,毛都射不中。
而是由百戶自行選定一個射擊的方位,他手下的一百名騎兵便一起朝那個方向進行拋射覆蓋。
箭雨之下,必有亡魂……
雙方騎兵便在極限距離上互相射擊。射擊的同時,當然也不能一動不動立在那里當靶子,還得移動起來躲避射來的箭矢。
兩軍陣線卻都不向前移動,而是進行左右平移,始終保持著一箭的距離互相射擊。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在草原上來回移動,卻始終不靠近。
而且平移的速度也很緩慢,道理很簡單,速度越快,射的就越歪,要想保持殺傷,就只有讓自己慢下來……
事實上,能頂著箭雨保持慢速前進,而不慌亂躲閃的士兵,都已經是精銳級別了。
從這點看,兀良哈三部確實要比這年代的純種蒙古騎兵強不少。
只是,當年蒙古騎兵令人聞風喪膽的‘曼古歹’射箭法,由兩軍同時使出來,竟是如此抽象而可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