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一百九十三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國師   作者:西湖遇雨  書名:大明國師  更新時間:2023-04-07
 
第193章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

“敢問小友,何謂‘自然科學’,又何謂‘社會科學’?”

卓敬捻須問道,渾濁的眼中流露出了好奇之色。

姜星火答道:“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質形態、結構、性質和運動規律的科學;社會科學則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任務是研究與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雖然不太明白“科學”是什么意思,但權當是一門叫做“科”的學問就好了.而“自然”、“社會”云云,這些兩人也是能無障礙理解的。

如果排除“科學”這一點,那么卓敬與獄友面面相覷片刻,再細細思量,卻覺得對方所言,確實定義極為準確。

于是,再結合道衍之前所說,卓老頭的好奇心被再一次勾起。

“那么小友覺得,自然科學都包括了什么學問?”

姜星火干脆道:“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生命學。”

此言一出,兩人反而有些迷茫。

卓敬卻是敢說的,不懂就問也沒什么丟人,復又問道:“還請小友詳細解釋一番,有些老朽能聽懂,而有些小友所言,老朽卻是從未聽過,可謂是聞所未聞。”

“數學,便是術數之學。”

“天文學,便是占星天文之學。”

“地理學,便是輿地理論之學。”

“物理學,便是萬物道理之學。”

“化學,便是化腐朽為神奇之學。”

“生命學,便是研究人與飛禽走獸身體機理之學。”

“這六門學科,乃是自然科學的根基所在。”

事實上,關于推廣近代科學這件事,姜星火這些日子已經是有所謀劃的了。

因為如果想改造大明,讓大明從農業時代邁入工業時代,必須生產力與思想同步解放。

怎么解放生產力?

當然是建立以六門學科為基礎的大學,來推廣自然科學,用自然科學為根基所創造的種種新事物,來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解放生產力。

怎么解放思想?

這些對于當下改造大明解放思想,都不重要。

因為不推翻程朱理學,根本就無法推廣這些學科。

最重要的是哲學。

必須從哲學層面給目前占據統治地位的程朱理學造成混亂,繼而想辦法用新的哲學體系推翻程朱理學,才能解放思想。

不然單靠社會學科里的那些學科,并不能起到多少效果。

當然了,哲學這東西,一般人都不太能搞得明白,能搞明白的,也各有各的說法。

所以想要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創造出一套起碼能對抗程朱理學的新的哲學體系,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這個難題,只有姜星火能攻克,其他人已經試過了,根本做不到。

而只要姜星火能對抗程朱理學,那么被程朱理學壓抑許久的佛道兩家,自然也會獻上助攻,痛打落水狗。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直接把“陽明心學”這個大殺器,拿出來用。

歷史已經證明了,“陽明心學”足以沖擊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

但這里面有個小問題,便是“陽明心學”這種唯心主義哲學,跟發展近代科學所需的理性主義,還是有點違背的。

所以,具體怎么弄,姜星火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悟道一下。

若是悟不出更好的道,那實在不行,當然也只能先把“陽明心學”拿出來用一下了。

說回當下,六門自然科學里,卓敬卓老頭倒是懂一半。

其中數學、天文學、地理學,卓敬都是明白的,后面的物理學、化學、生命學,則是不太理解。

卓敬問道:“就按剛才所說的天文學,小友覺得與其他的學科,互有聯系嗎?如果有,還請小友說說聯系都在哪?”

見白發老頭說的客氣,姜星火也存了先與這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探究一番,看看關于六門基礎自然科學,是否跟當世之人有較大的認知偏差。

因此,姜星火整理了一下思緒,緩緩說道。

“從順序上來講,從天文學出發,則是先有天文現象,譬如我們剛才所說的熒惑守心、木星沖日、太白晝見,然后才有了能測出譬如木星沖日是每隔一年又三十四天的數學,但是這里有個問題,那就是木星沖日能用數學來解讀,但熒惑守心不能,不知道老人家是否想過,這是為什么?”

卓敬先是思考,最后搖頭道。

“大約是熒惑守心無法測算?”

“非也。”

姜星火不太認可,只說道:“不是無法測算,而是沒有物理學模型,或者說,華夏天文學傳承下來的基礎理論,是不太正確的。”

“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華夏有數學而無物理學,可偏偏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是研究大至宇宙,小至不可見等一切事物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所以,自然有些天文現象就無法解釋了。”

物理學.

卓敬先把這個概念拋在了一遍,畢竟這些東西他不清楚,也難以理解,但有件事情卻不妨礙他能問清楚。

“小友為何說華夏天文學傳承下來的基礎理論是不太準確的呢?”

姜星火從稻草堆里翻了翻,翻出了鄭和心心念念的地球儀。

姜星火看著對面的兩個老頭,問道:“我們腳下的大地可能是圓的,你們知道吧?”

卓敬旁邊的獄友面色明顯是覺得有些荒唐,但卓敬卻點了點頭。

跟姜星火前世的印象流不同,很多人以為古代中國信的是天圓地方,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古代中國知不知道大地可能是圓的?

當然知道了!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宇宙學說主要有三種。

渾天說、蓋天說、宣夜說,并稱為“論天三家”。

渾天說起源于戰國時期,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渾天儀注》中提出“天如雞子,地如中黃,孤居于天內”,三國時吳國人王蕃提出“天之形狀似鳥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猶如殼之裹黃,圓如彈丸”。

渾天理論認為地球是個球體,天也是個球體,套在地球外面,日月星辰都在天表繞著地球從東到西滑動。

渾儀,一圈一圈就是華夏古代天文學能觀測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軌道,中間是地球,也就是說渾天理論是從地球視角觀測的行星運轉。

這套理論,可以正確地解釋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

蓋天說則是從一開始的“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后來進化為了“天似蓋笠,地法覆槃”,也就是說,天像斗笠那樣覆蓋著大地,地像倒放的盤子那樣有弧度。

宣夜說一般可追溯至《莊子·逍遙游》和列子的書,該學說認為并無有限的“天球”,日月星辰自然誕生在虛空中,在氣的推動下運行.這便是有點現代宇宙理論的意味了。

而渾天說,在元代以后,就徹底戰勝了蓋天說。

主要原因是,元代有個叫郭守敬的狠人,拿大元廣袤的疆域做了一次測量地球的實驗,后世稱之為“四海測驗”。

這次實驗,距離現在的明代,并不算遙遠,很多文人通過典籍記載,還是清楚的,卓敬就是其中之一。

“大地是圓的,在元代就已證明了。”

卓敬頷首道:“元朝至元十六年,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議,由于如今元朝疆域比之前大了很多,不同地區日出日落晝夜長短時間不同、各地的時刻也不同,舊的歷法已經不適用了,因此需要進行全國范圍的天文觀測以編制新的歷法.宋濂所編撰的《元史》記載,設監侯官一十四員,分道而出,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

觀測點南至萬里石塘,北至蒙古高原,西至甘肅,東至朝鮮,東西經度最大相差約二十五度,南北緯度最大相差約五十度,在近代全球化以前,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有這么驚人的測量條件。

這次測量工程中,郭守敬親自奔赴各地主持工作,測量了夏至日太陽高度、北極出地高度、二十八宿角度距離、黃赤交角等等一系列地理和天文數據,最后計算出地球年長度為365.2425天,而現代測量結果365.2422天,兩者相差僅0.0003天(26秒)。

同時為了計算地球面積,郭守敬在宋代數學解四次方程的基礎上,導出了高介方程的計算方法,用這個算法解決了球面三角函數,直接證明了大地是圓的,而且精準的面積都算出來了。

“所以,大地確實是圓的,這一點但凡了解過天文學的人,確實都知道。”

卓敬身邊的獄友有些納悶:“可怎么沒人跟我說過?”

這里便是說,從明代開始,中國古代天文學從先秦到漢唐、到宋元的快速發展趨勢沒能延續下來。

明朝建立后,對天文學的限制,阻礙了天文學的進步。

大明太祖高皇帝這輩子干了很多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情,絕對值得點名批評。

朱元璋滅元后,司天監進水晶刻漏,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

由于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沒見過,也無法正確認識天文學的作用,所以認為這東西沒啥用,砸了。

砸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