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八百二十 法正的朋友圈

類別: 穿越 | 玄德 | 御炎   作者:御炎  書名:玄德  更新時間:2023-08-31
 
按照這個規矩,船只入港不收錢,但是攜帶登陸的貨物需要繳納半成的入港稅。

登陸完成之后,他們可以進入城池或者其他聚居地居住,但是貿易活動要在官府指定地區進行,然后將營業額的一成交給官府,名為利稅。

也就是說過去不管有什么規矩,統統作廢,這些商人再也不用給官員私人什么好處費了,他現在需要做的是正大光明交兩筆稅。

貨物進入漢帝國的國境交半成的入港稅,貨物發售完畢之后,交一成的利稅。

除了這兩個稅之外,他們的一應待遇和其他的稅收要求什么的就和當地百姓一樣,可能需要繳納一個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人頭稅,其他的也就沒什么了。

官員吏員嚴禁向這些外邦海商索賄,法正作為太守,馬超作為郡國兵都尉,對這些事情具有引導和監督的職責。

他們需要嚴格貫徹落實稅費的繳納和私人受賄的消除,爭取把日南郡打造為南海第一商業貿易大郡,歡迎四方來客前來做生意。

想要用農業盤活地方,需要不少時間,可如果選擇商業加持,有了商業的幫助,那么盤活地方的進程將會加快。

以日南郡作為跳板,劉備可以相對輕松地完成不少原本需要花費大功夫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那些不是第一次來到日南郡的外邦商人們都感覺有點驚奇。

和之前比起來,日南郡變得好像有點不太一樣了。

曾幾何時,日南郡也是他們的樂土,只要給官員們一點點錢,就能換來經商的權利,在這里販賣一些貨物,再把一些貨物買回去賣給老家那邊,這一來一回,能賺非常豐厚的差價。

但是從三四年前開始,這里的官員越發貪婪,對于貨物的抽成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更別說兩年多以前的象林縣叛亂,擊穿了不少商人的安全底線,迫使他們繞過日南郡,前往合浦郡和南海郡尋求更加安全的登陸地點和更加優惠的登陸政策。

可惜,貪官污吏哪里都有,多出來的這一段水上道路也并不算平靜,多出來的航海成本也確實挺讓人難受的。

但是前一段時間,一些耳聰目明的海商聽說老大帝國正在打仗,對日南郡的叛軍好像發起了很厲害的打擊,日南郡的叛軍節節敗退,這讓海商們非常高興,立刻派人來打探消息。

這一打探,他們便知道日南郡還真是獲得了軍事勝利,發動叛亂的叛軍被官軍消滅了。

安全了。

海商們非常高興,立刻組織起了貿易團隊,目標,日南郡。

雖然貪官污吏兇狠,但是貪官污吏并不是日南郡特產,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包括這些海商們的老家,那也是遍地跑。

當然了,他們也希望通過這一次的戰亂和日南郡的衰敗,那些貪官污吏能稍微反省一下,少收一點錢。

然后他們便得知,他們的夢想似乎成真了。

日南郡頒布了新政策,嚴禁官員向海商索賄,與此同時,日南郡也給海商們制定了他們展開正常的貿易行動需要繳納的稅款種類。

入港稅,利稅,還有人頭稅。

除了這三個稅之外他們不需要向官府繳納更多的稅收,官府也不會問他們要額外的錢,他們只需要確保不觸犯法律,不以次充好蒙騙漢人就可以,如果觸犯律法的話,他們一定會被治罪。

真不要錢了?

見慣了貪官污吏索賄的海商們什么大場面沒見過,但是這種擺明了說不收黑錢的,還真是沒見過。

把潛規則放到臺面上來說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舉措,雖然一樣要收錢,但是至少收的有限度,也有了規矩,不會亂收、勒索,還有一定的保障,這就讓很多商人愿意交錢換個平安了。

這些外邦商人進入日南郡之后,在規定區域販售商品,法正安排一部份工作人員去他們貿易的地方常駐,他自己也時不時的過去轉悠轉悠。

與漢帝國目前較為強大的生產力不同,他在這里看到的來自于外邦的商品其實大部分都是原始的農產品,或者是簡單加工之后的初級加工產品。

比如珍珠,香藥,象牙,犀角,珊瑚,玳瑁等等,還有一些動物,一些毛色非常華麗的鸚鵡、孔雀等等,另外玉石、琉璃等工藝品也不在少數。

法正去看了一下這些外邦來的商品,倒也發現了一些可取之處。

而相對于這些主打奢侈屬性的商品,法正覺得漢帝國本身出產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優質的鐵器,優質的食鹽,這些給漢帝國的民眾帶去了巨大的幫助。

而且真要說什么奢侈品,天下之奢侈品,能比蜀錦和酒泉葡萄酒更加昂貴的存在嗎?

那可是堪比黃金的存在啊。

法正不是一個喜歡奢侈品的人,那些外邦商人給他送了不少禮品,他沒全收,挑了一塊玉石放在手上把玩,當作裝飾品和玩具,偶爾看看那翠綠的顏色,頗為賞心悅目。

其他的他就沒有收了,收多了也擔心有人說閑話。

比起這些禮品,他倒是對這些商人本身來自何處比較感興趣,去貿易之地視察的時候,時常與那些長得奇形怪狀的商人閑聊,聊一些他們母國的事情。

這些商人有不少會說一點簡單的漢話,不過口音重,需要本地翻譯幫忙,本地翻譯時常與這些商人往來,會說漢話和番邦話,翻譯也能翻譯個八九不離十。

隨后,法正便得知了一系列域外國度。

比如都元國,盧沒國,夫甘都盧國,黃支國,已程不國等等,根據他們所說,這些國家所處的位置要么在日南郡以南,要么在日南郡以西,都是通過海路而來,沒有陸上通道。

法正又好奇的詢問他們國家的基本狀況,這些人所說的內容大同小異。

潮濕悶熱的氣候,較為豐饒的物產,相對貧困的生活,兇殘的貪官污吏,還有時常發生的戰爭,以及一些宗教祭祀相關的事情,還有一些奇怪的禁忌,凡此種種,都讓法正感到有些好奇,好奇于這天下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與漢帝國的人們過著全然不同的生活。

法正又問他們的國家有多大,有多少軍隊,都打過什么勝仗,以及皇帝是否英明神武等等。

談論這些問題的時候這些商人顯然更加謹慎小心,回答的比較模棱兩可,顯然并不太愿意談及本國的政治問題,這讓法正意識到這些國家的統治強度似乎也不弱小,連遠在海外的商人都不愿意深入的談論。

不談政治,那就談談經濟,根據法正的初步了解,這些商人帶著一些珍奇物品和少見的動物前來貿易,除了賣東西賺錢之外,也是需要買一些東西的,買一些漢帝國才會提供的特產。

比如這一片海域出產的南珠,那就是這些商人喜歡的東西,還有一些漢帝國特產的瓷器、漆器與簡單的絲織品,也是他們所中意的特產。

交州地區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出產的漆器、瓷器、絲織品等等在法正看來都是比較粗劣的,根本無法和中原地區的同類產品相比,與他自己府上帶來的那些東西也無法相比,就算如此,這些東西似乎也很受這些商人的歡迎。

法正從中嗅到了商機。

日南郡包括整個交州都是比較窮困缺錢的,未來若要開發、要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方面如果完全指望雒陽朝廷搞轉移支付,多少有點為難朝廷,為難皇帝劉備,法正不想這樣做,他想要彰顯自己的能力給劉備看,為未來進一步升遷打下基礎。

但是自我造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前期的必要投入是跨不過去的。

所以,需要另辟蹊徑。

如果說這幫家伙那么喜歡漆器、瓷器和絲織品等等漢帝國特產,那為什么不給他們更多的此類產品,讓他們買走更多,用以賺取大量的錢財補貼官府用度呢?

這樣不就能為朝廷分憂、為劉備分憂了嗎?

此番南下,法正走的是海路,沒有走陸路,一方面陸路艱險難走,一方面海路也可以直達,且道路通暢。

法正稍微算了算,以海船的速度和承載物資的數量,從青徐之地走海路出發抵達日南郡,和從豫州之地走陸路抵達日南郡,那需要的時間和耗費的物資量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雖然說目前江南軍區正在搞軍用水網計劃,等這個計劃成功,估計關羽也能利用水網把荊州、揚州和交州聯系在一起,到時候行動可能會方便一些。

但無論如何,也沒有現在就能使用的成熟的海上路線要方便。

法正就尋思開了。

如果我能把中原地區販售的制作工藝更高的漆器、瓷器和絲織品從青徐之地裝船運輸到日南郡來販售給這些外邦商人,能不能促使他們花更多錢、購買更多的物品,從而讓官府賺取更多的運行經費呢?

要是更進一步,能不能把蜀錦這一類的頂級奢侈品用更高的價格賣給他們,讓他們更多的爆金幣呢?

懷著如此的設想,法正詢問了本地一些資歷很老的老官員,向他詢問貿易的狀況。

根據他的講述,曾經還是有一些人不辭辛苦從中原運來一些奢侈品販售給這些外邦商人們的,這樣的事情在合浦郡和南海郡也有,日南郡之前更多一些,不過隨著十數年前中原發生大規模戰亂開始,就已經十分稀少了。

中原戰亂,生產停滯,物資奇缺,道路中斷,反倒給了交州本地那些技術不夠的劣質工藝品銷售的空間,對于他們來說倒也算是意外之喜。

不過能有好的,肯定還是愿意買好的,這些外邦商人肯定不是不識貨,只是沒有購買渠道,如果有購買渠道的話,他們一定會愿意花錢購買的,這一點,沒人會懷疑。

法正于是有了想法。

不單單要從中原購買,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希望把生產這些工藝品的生產線都給轉移到日南郡這邊來,就地生產,就地發售,如果能成功的話,一定可以給日南郡這邊打開很大的銷售窗口,賺取更多的發展經費,到時候,劉備一定會大力表彰自己。

懷著如此的野望,法正決定開始行動,派人乘船返回青徐之地,找自己的朋友們幫忙。

這個時候,其實就體現出來官場人脈的重要性了。

而法正恰好具備達成此事所需要的官場人脈。

法正在涼州州學里是響當當的天才人物,也是深受劉備器重的重要弟子,所以當時愿意和他結交的人還是挺多的,大家都看好他的前途,愿意和他結交。

而他也想著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于是在考試、作業方面給過不少人很有用的幫助,幫不少人提高過學習水平,所以和很多人的關系都處的不錯。

大家是同窗,是朋友,過去只是一起吹牛打屁,喝酒吃肉,肆意人生,但現在,大家都進入了官場,與那些陌生人比起來,肯定是同窗、朋友更值得信任和幫助。

大家多多少少掌握一些權力,如果遇到了一些困難,在能幫助的范圍之內,互相幫助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一點也不奇怪。

法正那一屆涼州州學的學子們數量挺多的,與他關系不錯的少說得有七八十人,叫得上名字的得有二百多人,畢業出來之后,大部分人都從集體農莊代表做起,走最普遍的基層晉升之路。

法正算是進步最快的一個,已經做到郡守雖然是日南郡的郡守,那也是郡守,一般人不怕的那種。

而他的那些同學們,現在除了少數能力確實不怎么樣的還在做集體農莊代表之外,大部分人都已經做到了縣中小吏,還有一些優秀的,也做到了縣令的位置,甚至有些人已經兩任縣令,在積攢資歷了。

根據法正的了解,在青徐之地,他有八個同學在做縣令、縣長,還有二十多個同學在各地縣府里面做吏員,各自都有各自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與他關系一直非常不錯的老朋友孟達就在瑯琊郡的瑯琊縣做縣令,他南下日南郡之前,還在瑯琊縣見了孟達一面,互訴衷腸。

現在他覺得自己有這個需求的話,可以和老同學、老朋友們聯系一下,與他們商量一下這個合作的事情,搞搞商業貿易什么的,從這些外邦商人口袋里面掏錢出來,補貼一下地方的發展。

要是他們任職的縣找不到這些好東西,那么就去其他地方問問,打聽一下,看看誰的朋友有這方面的資源,聯系一下,互幫互助,有好處一起分,有功勞一起領。

如此,也不負大家努力工作學習那么久的期待,不是嗎?

說到底,大家都是同窗袍澤,遇事互相拉一把,不要忘了往日情分,如此一來,進步的速度或許會更快呢?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