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356【觀政四】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鈞  書名:北宋穿越指南  更新時間:2023-07-30
 
第361章0356觀政四

張根帶著妻子黃氏,第一次到朱國祥府邸做客。

朱國祥熱情接待,讓沈有容、文小妹陪黃氏聊天,還把兒媳張錦屏也叫來見父母。

相比結親之時,兩家人明顯生疏許多。

幾杯酒下肚,張根隨口提醒:“祿吏范圍,已擴大到縣衙手分,閣下有恁多錢糧,用來支付吏員俸祿嗎?”

“總得試試,而且俸祿也不高,很多吏員只能領到些月糧。”

朱國祥詳細闡述道:“大宋朝廷,很多衙門是重疊的。有了崇文院、秘閣、龍圖閣,又置昭文館、集賢院,這五個衙門,其實只留一兩個就可以。尚書省有六部諸司,又加九寺,再加三司,這些衙門能砍掉一半,朝廷不就把三司給砍了嗎?有禮部,有太常寺典禮樂,又置議禮局、禮儀院、太常禮院。有刑部,有大理寺典刑法,再置審刑院。這些衙門不僅職權重疊,冗官無數,且每個衙門都多置吏員,正名吏員之下還有候缺吏員。冗官、冗吏就是這么來的,把多余衙門裁撤掉,用來給底層吏員發俸不好嗎?”

朱國祥喝了一杯,繼續說道:“朝廷中樞如此,各路州府也是如此,大量衙門職權重疊,冗官冗吏無數。砍掉一半都多余,精簡機構,裁剪冗員,還能提高辦公效率。

趙光義在位時,朝會官員才兩百人。

到宋真宗繼位,已增加到四百人。

至宋仁宗登基,直接變成一千多!

此后還在繼續擴大編制,中央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而每增加一個官員,就要增加幾個吏員,甚至是十多個吏員。

如果是因為經濟人口增漲,需要不斷增加官吏還說得過去。但很多衙門純屬多余,很多職位完全虛設,直接砍掉一半都綽綽有余。

特別是額外官、閑散官,純粹就是吃干飯的!

裁撤一個閑官,就能順勢裁掉一堆吏員,用供養他們的俸祿,去給基層吏員開工資不好嗎?

張根舉杯相碰:“閣下欲行青苗法?”

“青苗法必須做,但怎樣做還得仔細謀劃。”朱國祥對此也感到頭疼。

由于宋徽宗橫征暴斂農村的小門小戶,基本都欠著大戶高利貸,利滾利幾輩子也還不完。

打土豪分田地肯定不行,真可以一刀切那么簡單就舒服了。沒有強大的基層掌控力,只會變成打砸搶燒,反而會破壞生產力和穩定的生產關系。

更何況,地主也是朱家父子的基本盤。

青苗法這玩意兒,并非王安石的發明,早在唐代中后期便有了。

官府以常平倉為基礎,豐年抬價買米,避免谷賤傷農;災年低價售米,盡量平抑糧價。適量貸款給農民,讓農民可以春耕,或用來渡過艱難時期。這就是沿用自唐代的青苗法。

但實施過程中,有太多漏洞可鉆,并且范圍僅限于州縣城附近農村。

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要填上那些漏洞,且將范圍擴大到更廣闊區域。

但操作完全變形!

第一,王安石規定最高兩分息,地方官員給整得至少三四分,低息惠民貸款直接變成高利貸。

第二,害怕百姓胡亂借貸,讓貧富搭配,十戶結保貸款。如果真是低息,富戶貸得更多,小民反而拿不到貸款。且富戶從官府拿低息貸款,轉手就高息貸給小民賺差價。而如果變成高息,百姓被官府強逼著借貸,富戶又把高利貸轉嫁小民。

王安石的青苗法,推廣力度越大,小民就被害得越慘。

且推行之時,官府用于借貸的錢糧不夠,必須向民間富戶買米做儲備,也就是“和糴”。王安石那會兒,“和糴”已經開始打白條了,富戶賣糧給官府,只能收到一堆白條,說明年可以用白條抵稅。然而能否抵稅,什么時候抵稅,全看官府怎么解釋。

到現在,官府已經不裝了,白條都懶得再打,“和糴”直接變成一種雜稅攤派。

朱國祥需要給兒子供應糧食打仗,他哪來的錢糧儲備搞青苗法?“和糴”的名聲已經爛掉,朱家父子宣布取消這種攤派,再撿起來純粹打自己的臉。

朱國祥說:“我打算讓地主減租減息。”

“如何減法?”張根頗為好奇。

朱國祥說:“從明年元旦開始施行,此前農民所借錢糧,不管借時幾分息,都按一年一分計算。利息超過所借本錢,立即停息,只還本錢。如果已償還兩倍本利,立即停付本利,借貸關系解除。從明年起,新貸錢糧,年息不得超過兩分半。這是減息。至于減租,按田產等級和稅額,制定最高田租限額,田租不得超過該田正產物的三成。”

張根好笑道:“地主覺得利息太低,不借貸給佃戶、小民怎辦?”

朱國祥說:“兩分半的年息,已經足夠地主借貸獲利,有利可圖便肯定會借出錢糧。”

張根問道:“減租減息如何施行?”

朱國祥道:“我有刀子。”

“舒王當年也有刀子。”張根說。

朱國祥道:“我的刀子,可殺官,可殺吏,也可殺地主。”

張根搖頭:“閣下總不能親手去殺人,刀子總會握在官吏手中。官吏趁機漁利怎辦?官民勾結怎辦?地主瞞報田產怎辦?”

朱國祥道:“所以要先搞方田均稅。就在今年秋冬兩季清田,向各州縣派出巡視人員,小民可告地主,地主可告官吏。官吏如果趁機漁利,輕則罷職,重則殺頭。地主若是故意隱瞞田產,或者虛報田等,按瞞報多少決定處罰力度。輕者十倍罰款,重則家產充公。”

“難免有疏漏或冤案。”張根說道。

朱國祥道:“些許錯漏,可以忍受,不出大亂子即可。官吏如果不傻,他們會認真執行的,因為能夠憑此迅速獲得政績。真正該擔憂的,并非丈田時官吏勾結,而是官吏為了政績多多丈田,把荒山野嶺也算在地主頭上。”

“確實,”張根說道,“清查田畝本為好事,但蔡京的幾次方田令,都被官吏胡亂丈田給搞壞了。”

朱國祥說:“我已讓工匠做了一千把丈田尺、一千把丈田桿,清查田畝以此桿尺為準,防止官吏大尺做小尺、小尺做大尺。”

張根留在朱國祥府邸,兩人聊了大半宿,話題不止方田均稅、減租減息,以及通過丈田而重定戶籍、清查隱戶。還有未來的攤丁入畝(這玩意兒得丈田結束再宣布),如何逐年調整稅收,甚至是徹底取消罰款抵罪政策。

朱國祥還給張根勾畫藍圖,幽云十六州要恢復,西域也得打通,云南、交趾得拿回來,重現漢唐盛世之遼闊疆域。

一夕暢談,張根大把年紀了,居然被說得熱血沸騰。

第二日半上午,張根在客房醒來,望著床榻的蚊帳發呆。

“怎地了?”黃氏問道。

張根感慨:“朱家父子謀劃已久,造反絕非心血來潮。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涉及朝廷的各種弊病,若是生在熙寧年間,必為變法之骨干。而今大宋積弊難除,想要變法已不可能,只能靠造反來推行新法。我已不恨惱他們造反,反而有些欽佩其決斷。可惜我張家世食宋祿,如何能夠從賊作亂?”

黃氏左右看看,低聲問:“這朱家父子,造反能成不?”

張根思索道:“這得看能否擋住朝廷大軍,若讓他們把四川占了,又擋住朝廷大軍征討,只需平穩治民三五年,就有殺出四川的實力。他們雄心萬丈,決不甘于偏安巴蜀,要么帶兵殺進汴梁,要么被官兵所剿滅。不會有第二個西夏,只有被誅滅的反賊或是新朝皇帝。”

黃氏喜道:“咱家女兒,豈非能做皇后?”

“你都在想些什么?”張根斥責道,“張家與黃家,世代皆宋臣,不可再有如此言語!”

黃氏問道:“你常說大宋積重難返,是也不是?”

張根點頭。

黃氏又問:“你常說便換一個皇帝變法也是不可能。是也不是?”

張根無奈,再次點頭。

黃氏說道:“這朝廷都沒救了,咱女兒還能做新朝皇后,于公于私伱還在猶豫什么?你在淮南主政時,整天唉聲嘆氣,又是埋怨皇帝,又是埋怨奸臣,還天天怒罵地方貪官,可憐百姓被橫征暴斂。你再看看漢中,被親家占據之后,百姓可比淮南之民過得好?”

張根心煩意亂,起身去外面溜達,扔下一句:“我再想想。”

張根獨自穿梭在大街上,他身邊早已無人跟著,萬千思緒涌上心頭,站在十字街頭不知何去何從。

“捷報,捷報!”

一個官差舉著露布奔行于街道:“大將軍(朱銘)已克利州全境,官兵大敗……”

又過一陣,復有官差露布報捷:“李統制(李寶)已克巴州全境,官兵望風而逃……”

兩份捷報,引起全城轟動。

商賈、士子、小民,紛紛走上街道,跑去圍觀露布打聽消息。

如果沒有一次次勝利,如果不能一直擴大地盤,朱國祥的仁政都屬于無根之萍,百姓心中始終有著各種擔憂。

只有不斷的戰爭勝利,才能有效提振民心!

攜大勝之威,朱國祥宣布方田均稅令,同時讓轄內士子報名做巡視員。

巡視員沒有工資,只有伙食差旅補貼,代替朱國祥巡查各地方田均稅情況。這不算從賊,只是為民監督,如果查出什么問題,今后從賊時也算政績。

那些猶豫不定的士子,完全放下疑慮,紛紛前來報名。

不是從賊啊,沒有心理負擔,也不怕朝廷追查。

萬一反賊做大,割據四川不滅,他們就能正式從賊,這次巡查還計入政績。

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傻子才不干!

就連太學勸退生們,也一個個心癢難耐,不斷自我洗腦:這不是從賊這是為民清田!

陳東首先按捺不住,帶著幾個朋友去報名,被分配到褒城縣做“方田巡視員”。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