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746【寶鈔不夠分】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鈞  書名:北宋穿越指南  更新時間:2024-03-05
 
蕭楚在內閣轉了一圈,便又前往東宮求見。

朱銘熱情接待,親自給這老頭兒沖茶。

瞎扯閑聊一番,蕭楚問道:“交鈔之利,無非有二。其一也,便于攜帶,可通貿易。其二也,以紙代金,可獲錙銖。太子在四川發行寶鈔,其根本用意為何?”

朱銘說道:“皆有。”

蕭楚又問:“息兵一年,國庫便有盈余,如今又在倭國發現金銀礦。大明朝廷真的缺錢嗎?”

“暫時不缺。”朱銘說道。

蕭楚說道:“朝廷既不缺錢,那在四川發行寶鈔,便是為了通貨貿易。”

朱銘點頭:“然也。四川商賈,大量存儲絲絹,把絲絹當成錢財囤積。用商票交易的只是少數,四川各地的大額交易還是以絲絹為準。川中富庶之地,就因為錢幣掣肘,其商業始終與外省有阻礙。我聽人說,甚至有商賈把上品紅茶當錢財的。”

蕭楚生怕激起太子的逆反心理,小心翼翼順毛捋:“若是為了通貨,確實應當在四川發行寶鈔。”

朱銘笑道:“蕭先生直接說后半段吧,前面的恭維客套可以免了。”

蕭楚開始進入正題:“寶鈔的好處,一在通貨,二在斂財。寶鈔的壞處,卻在濫發。有沒有一種法子,可得其好處,而去其壞處呢?一旦做成,不但四川可發寶鈔,全國各省都可發寶鈔!”

“請講。”朱銘說道。

蕭楚挺直腰桿說:“只發一百貫和五十貫的大額寶鈔,專門用于商賈交易。至于小額交易和日常買賣,則還是以銀元、銅錢為貨幣。這樣一來,朝廷既得發鈔之利,商賈也得通貨之便,還對升斗小民沒有影響。”

朱銘說道:“這個做法,我也想過,并與父皇反復商討,確實是最穩妥的法子。”

“既有穩妥之法,為何還要弄險呢?殿下也說了,朝廷并不缺錢,不可因小而失大啊,”蕭楚勸諫道,“百年之后,或許有君臣濫發寶鈔,但此事不該始于開國圣君。太祖太宗,一朝之祖宗也。祖宗先行之,后來者必效仿,且可振振有詞不加遮掩!”

朱銘微笑點頭:“先生所言極是,我當三思而行。”

蕭楚又說一陣,便起身告退。

事實上,這才是父子倆打算做的,今后大明的完整貨幣體系如下——

大明寶鈔:專用于大額交易。面額有二百貫、一百貫和五十貫。

金元:多用于賞賜和收藏,也可用于交易。面額有一兩、五錢、二錢、一錢。

銀元:用于日常交易。面額跟金元相同。

銅錢:用于日常交易。面額有五文、兩文、一文。

像一錢、兩錢的金銀幣,都添加了大量雜質,以保證貨幣的體積和外觀。

之所以金銀幣的單位是“兩”和“錢”,那是因為金銀價一直在浮動。

比如北宋開國之時,每兩黃金價值20貫。

隨著天下承平,金價迅速降到10貫、8貫、5貫。

而到了北宋末年,金價一度飆到32貫!

想知道古代哪個時期安定繁榮,其實可以直接看金價。

金價越貴,世道越亂。

亂世黃金,絕非虛言。

所以大明新朝的貨幣體系,以官方發行的銅錢來錨定。

大明標準銅錢,面額一文、兩文、五文。

以前的銅錢也還能用,但必須視其好壞,來判斷其使用價值。

大明寶鈔,直接錨定標準銅錢。

大明的金銀元則只定兩、錢,具體購買力隨金銀價而波動。

最新的官方定價是:1兩黃金等于10白銀,等于16貫銅錢。

接下來幾年,隨著日本白銀持續輸入,白銀價格必然緩緩走低。而銅錢又會大量涌入四川、高麗和日本,銅錢的購買力則會一路走高。

到時候,一兩銀子的價值,可能會縮水到幾百文銅錢(這種情況,屬于古代盛世的標配。如果沒有外來白銀輸入,一般在王朝鼎盛時期才會出現)。

嘿嘿,富戶收藏銀元也有風險啊!

一旦銀價持續下跌,富戶為了財產保值,必然把窖藏銀元拿出來流通,換取大明標準銅錢進行儲藏。

而銀銅比價穩定之后,富戶們又會更傾向于收藏銀元。

之前在御前會議上扯那么多,純粹是習慣性的掀屋頂,然后達到開窗這一小目標。

可惜,會議結束之后,竟然只有蕭楚來勸諫。

其余閣部院大臣,似乎都被父子倆PUA了。只要不是特別離譜的事情,一旦皇帝和太子做出決定,最近一兩年居然就不再有大臣反對。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父子倆很自律,做出的大部分決策都符合“仁政”。

否則的話,即便是開國之君,也會有頭鐵的大臣直言死諫。

如今的滿朝官員,心理活動其實很簡單:這皇帝很仁厚,太子也英武,沒干啥狗屁倒灶的事兒。只要不嚴重影響眼前大局,姑且就順著父子倆吧,只當是好生供起兩位活祖宗。

看看這位皇帝多簡樸啊,一個皇后,一個皇貴妃,一個貴妃,滿打滿算后宮就三個女人。

甚至連淑儀、昭容、修容等等嬪妃貴人都懶得封,若是換成別的皇帝,就算不好女色,也肯定封一大堆來彰顯威嚴。

嗯……不對,最近似乎有什么風言風語,說是皇帝打算納易安居士為妃。

漢中。

寶泉局漢中分局主官黎銳,拿出幾張寶鈔遞過去:“太守請過目。”

漢中知府叫黃叔敖,輩分挺高的,乃黃庭堅之堂弟。

拿到大明寶鈔,黃叔敖的第一反應是反感。

不說普通百姓,當官的看見這玩意兒都覺得惡心。

黎銳解釋說:“今年只印發三百萬貫,面額皆為一百貫,共計三萬張寶鈔。請看正面最上方,那是這批寶鈔的編號。”

黃叔敖戴起老花鏡,湊近了仔細一瞧,只見用紅色油墨印著如下字樣:庚戌020001。

“每張的數字不一樣?”黃叔敖感覺有點意外。

黎銳說道:“每張都不一樣。印章為轉輪樣式,天干地支一個章,數字是另一個章。兩章分別在寶泉局兩位副官手里,撥好干支和數字,才能一起蓋章。另外,其他印鈔章,也分別在幾位官員手里。既可防偽,又能避免寶泉局官員偷偷多印。”

黃叔敖點頭道:“如此甚好。”

黎銳又說:“請太守看暗花。”

黃叔敖走到門口,對著天空看水印,取下老花鏡揉揉眼睛:“帝王冠冕頭像?”

黎銳解釋說:“那是當今圣天子。誰敢偽造此鈔,形同謀反!”

黃叔敖連忙把一疊寶鈔放在桌上,然后躬身作揖拜了拜。接著又仔細端詳:“四種顏色印刷,倒是比前宋的交子更花哨好看。印章也多加了幾個,足夠唬人的。唉,就怕朝廷濫發啊。”

黎銳又是一番說明:“大明寶鈔的面額,有二百貫、一百貫、五十貫三種,只是給四川和漢中商賈交易所用。”

“不牽扯小民便好。”黃叔敖點頭說。

黎銳說道:“鄙人初來乍到,對漢中不甚熟悉。還請老先生出面,把漢中各縣富商招來一見。”

漢中富商是真不少,畢竟這里屬于龍興之地。

許多士紳商賈,通過漢中走出去的新興官僚,參與了一些地區的災后重建工作。

最早是朱銘發展襄陽、南陽,大量軍民遷徙至此,又安置了許多南下流民。當時物資奇缺,許多都得從漢中運來,漢中商賈趁機大賺一筆。

接著又是京畿地區重建,漢中商賈同樣撈到不少。

一個月之后,來自漢中各縣的上百個富商,稀里糊涂被知府黃叔敖召見。

有個別消息靈通者,其實已經猜到是啥事兒。

“拜見太守!”

黃叔敖出現在府衙二堂,商賈們齊刷刷起身作揖。

“不必拘禮,”黃叔敖滿臉微笑,“我來給諸君介紹一下,這幾位便是寶泉局在漢中的主官……”

眾商賈連忙又拜。

一番客套寒暄,黎銳開始宣講政策,又讓商賈們傳閱寶鈔,最后說:“今年印了三百萬貫寶鈔,在漢中、成都、渝州三地發行。漢中額度一百萬貫,成都額度一百三十萬貫,渝州額度七十萬貫。”

“大明寶鈔,跟前朝的交子、錢引不同。最小都是五十貫面額,升斗小民是不會用的,只為方便巴蜀漢中商賈貿易。”

“去年沒有打仗,今年也不會打仗,國庫錢糧早已充盈,不會濫發紙鈔榨取民力。現在不會,今后也不會。就算污損毀壞,只要關鍵字樣還能認出,只要鈔面還存在七八成,隨時可以拿到寶泉局兌現。”

“當然,除了貿易,你們也可用寶鈔納稅。哪個衙門敢拒收,便到我這里來告狀,保證讓他立即罷官!”

“今日并不強求,諸位可以當場認購,也可以再考慮考慮。”

一個富商問道:“我俺運貨去陜西,可以用寶鈔在陜西納稅嗎?”

黎銳說道:“可以,全國通行。不論哪個地方的衙門,都不得拒收寶鈔。外省雖然不用寶鈔交易,但全國的官府收到寶鈔,可以當成稅款上交朝廷。”

見許多富商還有疑慮,黎銳又說:“諸位可知,朝廷在四川和漢中收稅,每年都要熔毀一些鐵錢稅款。打算用幾十年時間,慢慢將鐵錢騰換為銅錢?”

“有所耳聞。”商賈們點頭。

黎銳笑道:“四川和漢中,究竟有多少鐵錢,想必諸位數也數不清。朝廷決心騰換鐵錢,等于白白損失億萬錢。這么多錢,朝廷都能棄之如糞土,又怎會利用大明寶鈔,以損壞朝廷信譽為代價,來盤剝你們這些商賈的錢?”

此言有理,非常有說服力。

四川是龍興之地,漢中更是核心,商賈們對大明朝廷還是比較信賴的。

朱國祥發行的第一批戰爭債券,去年就已經完全兌現了,并未出現賴賬的情況。

一些家有富余錢糧的士紳,由于并不精通商賈之事,竟主動打聽何時發行新債券。他們居然想借錢給朝廷,穩妥賺取那并不高的利息。

“俺盧家認購五萬貫寶鈔!”

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站起,正是西鄉縣首富盧員外,他哈哈笑道:“官家和太子,當年還沒在前宋做官,俺便與大明村有生意往來。兩位圣人的為人俺信得過。這幾年也多虧兩位圣人,盧家的生意從西鄉做到漢中,又從漢中做到荊湖、淮南。如今,也該報答兩位圣人了!”

盧家十二郎盧衡,在朱國祥還未打下漢中時,就已經悄悄跑來追隨,妥妥的屬于從龍功臣。

“閔家認購一萬貫!”

朱國祥創辦的筼筜造紙坊,卻是順手賣給了閔家,用來充作抵抗官兵圍剿的軍費。

閔家這些年,靠賣紙也賺了不少錢,現在搞圖書印刷也很厲害。

“俺孫家認購兩萬貫!”

就在此時,一個老頭站起來:“俺是皇親國戚,鄭家認購十萬貫!”

黎銳傻傻看著眼前這群商賈,他以為大明寶鈔很難推銷出去,但情況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一百萬貫寶鈔,明顯不夠商賈們分的啊!

國家和個人信譽,在這種時候就體現出作用了。

朱國祥還沒造反的時候,就在漢中名聲極佳。起兵之后的各種政策,也從來不出爾反爾,債券的發行和兌現,更是讓百姓相信朝廷。

不到二十分鐘,漢中的寶鈔額度就認購完畢。

還真就是不夠分的漢中富商們要這玩意兒,主要是在外經商時交稅。不論是用絲絹交稅,還是直接抽取商品抵稅,對他們來說都要增加運輸成本。

如果大明寶鈔能在全國交稅,富商們是有利可圖的!

“黎局正能否向朝廷申請,再印二十萬貫寶鈔來漢中?我們這還有十多人沒買到呢。”忽地有商賈問道。

“啊?”

黎銳頓時傻眼。

就連黃叔敖都瞠目結舌,他在宋朝擔任地方官時,可是親眼目睹過商賈串聯,以集體罷市來反對蔡京發行錢引。

同樣一個玩意兒,咋到了大明新朝就變得受歡迎了?

很簡單,蔡京發行的紙幣,官府自己都不認,根本不能用來交稅。

目送商賈們離去,黃叔敖感慨道:“新朝新氣象啊,奸猾若商賈,竟也這般信任朝廷。民心如此,焉有不致盛世之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