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1070【水很深】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北宋穿越指南   作者:王梓鈞  書名:北宋穿越指南  更新時間:2024-10-01
 
“太守,城外有鄉民聚集,被守城將士給攔住了!”

姜噩忙慌慌往里跑。

聶問放下毛筆:“來了多少人?”

姜噩說道:“有上千人之多,而且還陸續有鄉民聞風趕來。”

聶問從容不迫的站起來,慢悠悠往外面走去。

此事可大可小,能按下去就沒有風險,鬧大了卻能驚動朝廷。

聶問不怕嗎?

他怕也做不了主啊。

這里是省城,而不僅僅是府城。

淮南省三司官員都在呢,一個小小的附廓知府能干啥?

前生不善,今生知縣。前生作惡,知縣附郭。惡貫滿盈,附郭省城。

“惡貫滿盈”說的就是聶問。

遇到什么大事兒,他根本不能做主,可出了紕漏他卻得背鍋。

聶問派人貼滿楚州府的告示,不僅是張貼給那些官吏看得,也不僅是張貼給底層百姓看的。更是貼出來給省級官員看的!

想讓老子背鍋?

老子就直接把這口鍋搞大,把三司官員全部罩進去。

姜噩已經跑到府衙大堂的內門,卻發現知府聶問沒有過來。扭頭一看,聶問正站在誡石亭前,負手觀摩刻在誡石上的文字。

“太守,快來不及了!”姜噩連忙回去催促。

聶問念著誡文說:“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十六個字,你可曉得來歷?”

姜噩說道:“自是曉得,但城外十萬火急……”

“有人比我們更急,”聶問笑道,“他們平時睜只眼閉只眼,連我廣貼告示也視若無睹。有人覺得事情鬧不大,有人樂見把事情鬧大,我頂在前頭擔著干系,我退半步就該他們頂著了。”

聽得此言,姜噩更著急:“可相公是知府,楚州府出了民亂,相公是第一個被追究問責的!”

聶問緩步走向大堂,擼起袖子說:“怕個鳥!爺們兒是御史出身,扒出窩案立功轉治民官。當年做御史的時候多爽利,被我拉下馬的官吏有好幾十個。近些年卻是越活越不自在了,干什么事情都被上下掣肘,索性豁出去把楚州府的事情捅破。”

姜噩聽得目瞪口呆。

聶問說道:“此間事了,我若還能做官,就自請調往安西或交趾。那兩個地方收復不久,朝廷需要打開局面,我過去做官更能放開手腳。或者,干脆調去大理。你也別怕,我還有一些故舊,自會考慮你的前程。”

“何至于此?”姜噩嘆息。

聶問說道:“你不懂,這里面的水渾著呢。李閣老……做首相太久了,不知多少人盼著他挪窩。有些混賬,一直想拿我當槍使,我這桿槍就把天戳個窟窿。”

涉及朝堂之爭?

姜噩頓時不敢再說話。

聶問笑道:“別看楚州知府活得憋屈,其實是一個肥差。如果正常升遷,我能撈到這官職?無非他們看我是御史出身,知道我性格耿介剛直,知道我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們還想通過這件事,把我背后的恩師故舊也拉攏過去。”

姜噩跟一個小媳婦兒似的,默默走在聶問身后,腦瓜子嗡嗡作響已失去思考能力。

走在街道上,他們遇到布政司官員。

兩位布政使皆騎馬奔行,其余官員有的坐車、有的騎馬、有的快跑。

而按察司的官吏,早就帶著官差前往城門了。

至于總兵和都指揮使,此刻已至城內外軍營,直接調兵防止事情鬧大。

城門緊閉,將士登上城墻。

總兵李江怒斥弓箭手:“無令不得張弓,萬一射出怎辦?”

城墻上的弓箭手,紛紛放松弓弦。

李江是鹽梟出身,在巴州投奔李寶。資格很老,能力一般,因為手腳不干凈,曾經還受過處罰。

總的來說,問題不大。

真正有大問題的,是城外那位都指揮使郭雄。

郭雄不但負責全省的士兵征召、訓練、退伍,而且還兼管緝私捕盜之事——他只管鄉野的緝私捕盜,城市地區則不歸他管。而且如果賊寇規模過大,就要移交給總兵處理。

李孝儉罩著的那些流氓混混,經常攔截運河商船勒索錢財。這事兒也在郭雄的權責范圍,一直都不認真查處,他自然是收了好處的。

“通通散去,還想造反不成?”

此時此刻,郭雄從城外軍營帶兵趕到,怒斥那些扎堆聚集請愿的鄉民。

眼前軍隊都來了,許多鄉民心生畏懼,甚至一些保甲長都慫了,下意識的往后退開想回家。

發起并串聯請愿活動的陶定安,上前抱拳道:“這位軍爺,我們不是來造反的。我們只是尋常農民,官府貼告示說不收錢,卻又派人來催要免役錢。鄉野小民見識短,弄不清楚到底怎回事,所以就一起到省城來問問。”

郭雄質問:“你是帶頭的?”

陶定安說:“小民受鄉親所托,出面詢問收不收免役錢……”

“帶頭鬧事,拿下再說!”

郭雄根本懶得多言,直接讓士兵抓人。

見到當兵的動手了,絕大多數鄉民都嚇得逃跑,從軍隊故意留出的缺口一哄而散。

但也有二三十人,表現得頗有膽氣,紛紛上前把陶定安護住。

郭雄說道:“出頭之人,全抓起來!”

這二三十人很快被按倒,用繩子反綁他們的雙手。

“憑什么捆我?”

“我們是來問免役錢的,我們要見知府相公!”

“知府在告示上用了大印,明文寫著不向百姓收錢,為什么說話不算數?”

“這楚州府還是知府做主嗎?”

一堆文官,站在城樓上,看著城外的鬧劇皺眉不已。

當然,也有人面色如常。

“把城門打開。”聶問對駐守城門的士兵說。

總兵李江快步走來,呵斥道:“還愣著作甚?”

城門開啟,聶問負手而出,郭雄正押著百姓過來。

聶問攔在城門口:“郭都指,告示是我讓張貼的,這些百姓也是來問我的。他們一沒偷、二沒搶、三沒帶兵器,聚集之地又位于城郭廂坊,你沒有理由抓他們,也沒有權力抓他們。”

郭雄有些生氣,質問道:“這里不僅是府城,更是省城!閣下身為知府而已,若是鬧出亂子,你擔待得起嗎?”

聶問指著那些被抓的百姓:“此皆我治下之民,我相信他們不是歹人。若是真出了亂子,所有罪責我一人承擔。”

郭雄沒有說話,而是站在原地死盯著聶問。

聶問卻懶得再理他,回頭看向站在城樓上那些官員。

右布政使張肅率先下樓走來:“且帶去布政司衙門吧。”

很快,按察使黃士廉也現身:“想來只是一些誤會,且帶去按察司衙門問話。等誤會解除,悉數放歸家中。”

聶問說道:“免役錢恐怕另有隱情,多半不是誤會。”

“必是一些胥吏搞錯了,他們大多不識字。”黃士廉說道。

張肅走到城外更遠處,朝城樓上作揖:“茲事體大,請楊布政做主。”

一直不表態的左布政使楊諳,此刻在張肅、聶問身上來回掃視,似乎想知道這兩人是否已攪在一起。

其余參政、參議、判官、曹掾之類官員,紛紛往后退了半步,明顯不想摻和進去。或者說,他們不知道事情會鬧多大,打算先觀望觀望再發表意見。

按察副使兼學政官馮亮,此刻也跟著后退,但表情帶著驚懼之色。

左布政使楊諳,已然變成中心焦點,他被迫說道:“全部帶去按察司詢問緣由。”

右布政使張肅問道:“若有刑案,自該帶去按察司。但這些百姓只是對政令有所疑惑,既然我們兩位布政使都在,不是該把他們帶去布政司嗎?為何不問緣由就當成犯人處置?”

楊諳面不改色:“那就帶去布政司。”

突然,一身布衣的燕燾,從城外廂坊的街角走出,手持御史官牌朗聲說道:“督察院燕燾,奉命巡察淮南,請允許在布政司旁聽。”

楊諳終于變了臉色,但瞬間就恢復從容,作揖說道:“燕御史請吧。”

聶問卻是面露微笑,仿佛老朋友見面一般,語氣十分隨意的問道:“就你一個?”

燕燾說道:“來了六個,分散在淮南各地。”

兩人并肩而行。

進城之后,聶問低聲說:“你這次若是立下大功,千萬別學我轉治民官。難受得很,諸事皆不由己。”

燕燾努努嘴:“你跟那張肅攪在一起了?”

“那混賬一直想讓我出頭,”聶問說道,“爺們兒實在憋悶得慌,趁著征討大理索性把事情挑開。愛怎樣就怎樣吧,我頂多有失察之責,撐死了貶官一級而已。”

燕燾笑道:“你得罪了那些人,今后想升遷可就難了。”

“無所謂,升不動就不升了,念頭通達才最要緊,”聶問說道,“我們督察院出來的,還怕得罪人不成?就算轉了治民官,老子照樣敢挺直腰桿做事!”

燕燾說道:“朝堂那邊,可能會吵得很兇。”

“估計吵不起來,”聶問說道:“這次的事情,更像是在試探,李閣老還是很受官家信任的,而那位……已經退了好多年。”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