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藝時代  第237章 反正不是我寫的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1980我的文藝時代   作者:坐望敬亭  書名:1980我的文藝時代  更新時間:2023-03-28
 
在底下上百雙熱切眼神的注視下,林為民又點到了一個男學員。

這位男學員不需要自己介紹,林為民是認識他的,無論是穿越前還是穿越后,肇本夫。

穿越前,林為民看過由他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天下無賊》。穿越后,他的短篇小說《賣驢》曾和林為民的《尤拉之死》同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本夫同學,好久不見!”林為民面色輕松的打了個招呼。

肇本夫沒有想到僅僅是獲獎時的一面之緣,林為民居然還記得他,站起身后有些受寵若驚。

打過招呼后,肇本夫才問道:“林……老師,我個人特別喜歡您的小說《套馬人》,我是個江蘇人,但卻對邊陲大漠異常的迷戀。幻想著遙遠的沙漠瀚海,我的腦海中總能迸發無數的閃念。但這種閃念我總是抓不住,像流沙一樣。不知道您在創作過程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沒有?又是如何避免的呢?”

數年前,兩人還同臺領獎,如今換了個地點,林為民變成了臺上的老師,而肇本夫變成了臺下的學員,好在他快速的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問出了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想不光是本夫同學,在座的很多同學應該都產生過這個困擾。”

林為民說到這里時,講臺下不少人都默契的點了點頭,心有同感。

林為民說完了一句話,沉吟了片刻,才接著聊起來。

“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想明白,我們要寫的是什么,我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別的同學我不太清楚,我個人的主要創作方向是小說,那我就來說說小說。

不談那些空泛的定義,我說小說就是講故事,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林為民的目光看向講臺下的學員們帶著征詢的意味,不少人都點頭,這是通俗的說法,肯定沒問題。

“既然是講故事,那么故事是從哪來的呢?”林為民的問題讓眾多學員陷入了思考。

他沒有等待大家的回答,接著說道:“假如今天吃飯的時候,你的腦海里突然出現了一個畫面。一個骨瘦如柴、身軀佝僂拄著木棍的老嫗正在風雪中乞食。這個畫面,它是憑空來的嗎?

如果你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幼童,腦海里可能迸發出這樣的畫面嗎?

當然不能。

所以,同學們,你們一定要明白,伱所有的靈感和閃念都絕非偶然,那一定是你生活的積累、學習的積累。

正因為有了這些積累,你們才有了創作最底層的欲望和邏輯,你要把你知道的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剛才我說寫小說就是講故事,在座不少人都點了頭,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我所謂的講故事實際上是通俗的解釋。

當我們進一步,想把這個故事變成真正的具有文學價值的小說,我們還有要一些其他的積累。

比如語言的積累、藝術手段的積累等,缺一不可。

剛才我所描述的那個畫面,就是故事的源初,是我們生活和學習的積累,接下來我們要給他加點調料。

比如,風雪漫天,這位老嫗敲開門乞食,院內的狗在叫,老嫗被人無情的轟趕走,在關門的一瞬間,那人卻將一塊餅子扔給了狗。說到這里,大家可能一下子就能聽出來,這不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嗎?”

底下的學員們笑了出來,林為民的描述確實與古詩不謀而合。

“沒錯,故事幾乎是一樣的故事,但需要我們做的是,如何用我們的方式把故事說的精彩且與眾不同。

我們把這個故事延續下去。

老嫗在這片小鎮上乞食了半天的時間,卻始終沒有人家愿意施舍她一塊餅,最后小鎮上再也沒有聽到敲門聲。”

林為民說到這里,不少人的面上帶著幾分悲戚,在他們的腦海中已經想象出了老嫗因饑寒交迫被凍斃在冰天雪地之中的畫面。

“到了傍晚,鎮上一戶人家突然發現,家里的孩子不見了。一家人慌忙出門尋找,卻苦尋不見。

直到幾天的風雪天過去之后,有砍柴人驚慌失措的跑到了鎮上,說他在樹林里發現了死人。

鎮上的人看過去,才發現是那天乞食的老嫗被凍死了,在老嫗的旁邊還有一堆尚未引燃的木柴。”

講到這里,故事的走向與大家的預想如出一轍。

可就在這時,林為民說道:“突然,一個人指著老嫗旁邊厚厚的雪堆,似乎發現了什么。他們將雪堆挖開,發現竟然是走失的那個孩子,他和老嫗一樣,已經凍死了。不同的是,這個孩子的脖子上,有兩個齒痕。”

瞬間,教室內的眾人感覺到一股涼氣自腦后升起,汗毛豎立。

故事說到這里,林為民停住了,給了大家幾秒反應時間。

他笑著說道:“我想大家都聽明白了這個故事。反過來,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個故事的內核是什么呢?誰能告訴我?”

眾人的臉上再次露出思索之色。

有人說道:“這是饑餓對于人的異化。”

有人說道:“鎮上的人不給老嫗食物,老嫗要吃孩子。這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還有人想的更加遠,“這肯定是發生了大饑荒,天災人禍。”

林為民點頭道:“不錯,大家說的都有道理。現在我來告訴大家,在我說出這個老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所想的是什么?”

眾人的臉上浮現出好奇的神色。

“我想到的是1942年發生在冀南的那場大饑荒。現在我問大家,你覺得這個故事的內核應該是哪個呢?”

眾人幾乎不作他想的答道:“天災人禍。”

“不錯,天災人禍。有了這個內核,再回頭看我們的故事,可以添加的東西就太多了,大家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林為民只用一個簡短的故事便將生澀抽象的內容生動的呈現在了他們面前,讓講臺下的學員們心中不禁感到欽佩。

林為民又看向肇本夫,“本夫同學,我講的這些算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供你和各位同學參考。”

“謝謝林老師!”

肇本夫這聲林老師叫的很自然,林為民的這個故事不算高深,但轉折卻令人毛骨悚然,讓本來俗套平庸的故事立刻增色無數。

而這個只是他為了給自己講清楚小說創作的依據和技法臨時起意想出來的而已,肇本夫心中為之折服。

回答完這個問題,再次準備提問,舉手的人更加踴躍起來。

林為民再次點到一個八字眉的男學員,他起身便問道:“林老師,《盜官記》這部小說是您寫的吧?大家都在傳這部小說里面的角色是您寫來隱射那些文壇前輩的。”

林為民深深的看了這個八字眉一眼,你小子這問題,不懷好意啊!

其他學員均是一臉好奇和看熱鬧的表情,關于《盜官記》的種種評論和分析,在這段時間內已經不知道傳出了多少版本來,大家自然對這件事充滿了興趣。

林為民沉吟片刻后,說道:“我們這些作家,是個特別愛發牢騷的群體,乃至于因為愛發牢騷而吃了口飽飯。有人愛在創作時寫一寫社會和人心陰暗面的情況,我也不例外,只要是符合事實的,我們都會尊重。同樣的,一部作品面世了,讀者和評論家的批評亦或贊美,都要受到尊重。但是……”

說到這里,林為民的眼神銳利,語氣也嚴肅起來。

“尊重歸尊重,我們允許你有自由評論的權利,但絕沒有給你以文學評論為由枉顧事實的權利,更沒有給你大興文字獄、使人因言獲罪的權利。

同志們,請大家切記我們已經不止一次的在這個問題上犯過錯誤。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林為民說完這番話靜靜的看著講臺下的眾人,整個教室鴉雀無聲。

幾個月前因為《情人》所引發的批判大潮大家歷歷在目,事件的前因后果,大家也都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看的足夠多了,自然知道林為民在其中所遭受的委屈和責難。

將心比心,在場的大多數人可不認為自己能夠在那樣的風波當中全身而退,更不可能做到如林為民一般從始至終穩坐釣魚臺,不發一言。

所以,在事后寫部作品隱射一下那幫罵過自己的人,這事過分嗎?

過分個屁!

大家都是搞文學的,不這么干,難道還能去上門找人單挑?

大家在心里幾乎已經默認了這部作品就是林為民寫的了。

再說了,人家林老師這部《盜官記》確實寫的好啊!

“縣長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得錢之后,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掙錢嘛,生意,不寒磣。”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大家的腦海中時不時的就能飄過一些小說里的經典場面和對話,簡直有種魔性的魅力,讓人不想想都不行,直往腦子里鉆。

這個時候,只見林為民臉上露出幾分戲謔之色。

“至于小說是誰寫的,這件事有那么重要的?反正不是我寫的!”

學員們的臉上均是會心一笑。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