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朕真的不務正業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朕真的不務正業  更新時間:2024-04-07
 
林輔成給了朱翊鈞很大的驚喜,這一次他來太白樓真的只是順路,聽說萬士和也在,才進來看看熱鬧,他是去燕興樓查賬,這一期的綏遠馳道和綏遠礦業的票證認籌已經結束,所有的現銀,已經押解到了國帑,準備用于年后開工的綏遠馳道和勝州、臥馬崗礦山。

林輔成是真正的自由戰士,他不僅讓自己自由,還讓大明人共同自由。

“那么利得稅呢!這不是朝廷聚斂又是什么,白銀、赤銅、鑄幣,皆不許出我大明,你這個投獻獻媚之徒,只知道為尊上歌功頌德,安敢如此叫囂!”一個翰林院的翰林大聲的叫嚷著。

朱翊鈞眉頭緊皺的看向了那個翰林,這個人有點公鴨嗓子,說話聲音難聽也就罷了,說的話也很難聽。

什么叫為尊上歌功頌德?胡亂攀咬!

林輔成這些話里,跟他這個皇帝有半毛錢關系?

“白銀、赤銅、鑄幣,你當朝廷缺你家那幾兩銀子嗎?”林輔成嗤笑一聲說道:“朝廷當真缺錢厲害,直接發債就是,你沒看到前段時間,一千萬銀的專項國債,連水花都沒濺起來嗎?真當大明的肉食者都是爾等鼠目寸光之徒?!”

“朝廷此意,不過是不讓白銀出關,你帶著貨物出關,誰會攔你!為的是什么?是流入大明的白銀流通起來,這完全是為了自由貿易!”

翰林蕭有良,用力的揮舞了袖子,用力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指著林輔成大聲說道:“你要不要聽聽你說的話,伱這些話,簡直是狗屁不通!朝廷與民爭利,征重稅于民,極盡苛責,何來自由二字!虧你還是松江學派的大儒!”

林輔成頗為淡定的說道:“你看,你又急。”

“不要出口成臟,有辱斯文,好歹也是正經的進士,惹人嗤笑。”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萬士和看著王謙,王謙看著皇帝,三個人大眼瞪小眼,彼此都有點楞,利得稅這玩意兒,從戶部工部堂上官提議此事開始,從沒想過有人會把這利得稅和自由貿易聯系在一起。

這八竿子打不著的玩意兒,真的有關系嗎?

“蕭翰林,我來問你。”林輔成笑著問道:“你說,泰西的大帆船,為何要不遠數萬里,遠渡重洋,受盡了天怒海嘯,也要來到我大明的市舶司,把銀子拱手獻上,換取絲綢、瓷器、茶葉、船舶等物?”

蕭有良思考再三說道:“天下利來利往,自然是為了利益,更重要的是,我有他無,他想要就只能如此辛苦奔波。”

“誠如是也,你說的很對,就因為大明有,紅毛番沒有,所以才會攜帶重銀入明。”林輔成環視了一圈說道:“這就是優勢,而這種優勢從何而來?從資產而來。”

“大明有充足且足夠利潤的貨物,這就是資產的價值。”

“無論大明在呂宋、在宿務群島、在棉蘭老島、在元勛群島、在舊港、在馬六甲海峽如何和紅毛番發動戰爭,他們都舍不得停下和大明的貿易,所以,只能忍受利息、忍受朝廷的苛刻條款,繼續通商,這就是天下利來利往。”

“我有他無,這種優勢,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靠產業堆積起來的優勢,大明絲綢織造數千年,無數織工的慧心巧思,凝聚了絲綢的商品優勢,桑樹、蠶種,海外不是沒有拿走過,甚至在之前,泰西商賈購買我大明生絲,自己織染,但開海后,紅毛番也只能購買成品鍛匹。”

“為何?他們不知道成品更加賺錢嗎?為何不自己養蠶,不自己種桑樹,自己產生絲,自己織造絲綢織物呢?”

“他們不是不想,他們日思夜想卻做不到。”

“因為兩個字,規模!”

朱翊鈞眉頭一挑,略微有些訝異,雖然他聽到了一點新東西,但利得稅和自由貿易的聯系,完全沒有體現。

林輔成跑題了。

“你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我們討論的利得稅,你這些話并無錯漏,但和利得稅有什么關系?”蕭有良高聲喊道,顯然,林輔成說的和利得稅,沒有必然聯系。

林輔成的面色變得通紅,他大聲的回答道:“數以千年計的規模是縱向的!遍布大明各地的織造局,它的規模是橫向的!縱向的規模和橫向的規模是殊途同歸!”

“只有白銀在大明腹地之內流轉,才能保證各行各業的規模,只有保障行業的規模,才能讓技術進步,才能降低成本,才能保持商品優勢,只有能夠保持優勢,我大明才能自由貿易!可以站在優勢地位,對寰宇之下所有番夷,予取予奪!”

“對我大明不利的貿易,不是自由貿易!”

林輔成的這段邏輯是極為縝密的,他的自由說,從個人上升到了整個大明人,那么個人利益就擴大到了大明利益,那么大明要保持產業規模,才能獲得商品優勢,這種優勢既是我有你無,不會被別人輕易平替,更是低廉的成本,不會被人以傾銷的方式擊敗。

保護了產業規模,保證了就業,保證了基本的人身自由,不必建立佃戶、家丁、閹奴、外室這類的強人身依附生產關系。

這就是林輔成的自由貿易,凡是對大明不利的貿易,不是自由貿易。

“林大師是懂自由貿易的。”朱翊鈞靠在椅背上,對王謙頗為肯定的說道。

王謙由衷的說道:“林大師若是退出文壇,我是反對的。”

人在前行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從所學的知識、過去的經驗中,很難找到答案,但模因污染矛盾說,提供了一個極為矛盾的看待問題的方法,讓淤塞在內心的不解,有了疏浚之處。

林輔成在松江府看千帆競過,沿運河北上,行千里路看到了人間百態,世間炎涼,他心中的問題,過去的辦法已經無法解決了,而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這個時候,矛盾說這一把無形的大錘,猛烈地敲擊在了他的思想鋼印之上。

“利得稅是為了阻止白銀流出,不阻止貨物流出,你還有什么問題嗎?”林輔成看著蕭有良問道。

蕭有良思索再思索,終于搖頭說道:“沒有了。”

禮部的堂上官大宗伯萬士和可沒有隱藏自己的想法,他是招搖過市來的太白樓看熱鬧,思辨思辨,辯輸了沒關系,死纏爛打,反而會給大宗伯留下很差的印象。

不能死纏爛打、胡攪蠻纏,那就只能認輸了。

“那那那,這個利得稅,就算你說的有理!可是最近朝廷決定在馳道開設鈔關抽分局!這和自由又有什么關系!你在民報上,狺狺狂吠,粉飾聚斂,其罪當誅!自古只有山匪才會: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另外一個儒生站了起來,大聲的質問著。

有道理!

朱翊鈞也認為馳道收費和鈔關抽分局的設立,和攔路搶劫無疑,但又不能不收,關系到了大明商稅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所以,挨罵也得收,為此,王崇古、王國光、汪道昆也是跟著一起挨罵。

林輔成笑了笑,卻不言語,看著那儒生說道:“你是何人?”

“章丘王氏王德欣,萬歷八年二甲第六名!翰林院翰林。”儒生王德欣絲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看來又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你可知我們腳下這太白樓是怎么成了北衙第一銷金窟的嗎?之前可是燕興樓。”林輔成又問了一個毫不相關的問題,讓王德欣一臉的迷茫。

王德欣開口回答道:“那燕興樓現在已經不是玩樂之處,更多的是個交易行了。”

“這就是了。”林輔成心平氣和的說道:“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問,就是這個道理,說死了無利不起早,無利可圖,燕興樓憑什么認籌綏遠馳道的票證,勢要豪右為何要瘋搶?”

松江學派自由之說,反對把銀子埋在豬圈里,因為銀子不自由。

自由之說,是哪里需要補充到哪里,豬圈不需要白銀,當白銀不流動的時候,無形的市場自我調節的大手,就會失效;這個時候,就需要朝廷有形的大手干涉了。

而自由派最討厭的就是朝廷有形的大手,過度干涉。

而大明的遮奢戶最喜歡的就是存銀,藏起來,躺在銀子上睡覺,這種保守和更加激進的自由,是對立的。

“說來說去,還是那一套流通說罷了。”王德欣嗤笑一聲,揮了揮手,還以為有什么高論,不過是老調重彈罷了,這有什么意義?

林輔成看著王德欣,搖頭說道:“你還是沒聽懂我的意思。”

“愿聞其詳!”王德欣挺胸抬頭,今天就是無法教訓林輔成,也不能輸的一敗涂地,如果連林輔成都無法說服,那更遑論說服朝堂明公了,對朝堂明公的攻訐,就是平白無故了。

“你知道大明新修的這幾條馳道,要多少年才能回本嗎?”林輔成微瞇著眼睛,笑盈盈的問道。

王德欣眉頭都擰成了疙瘩,他搖頭說道:“不知,我又沒有棄儒從商,從何知曉。”

“五十年。”林輔成伸出一只手說道:“綏遠馳道發行票證時候,就警告了所有投機者,這不是個短期盈利的項目,甚至盈利都不大可能,認籌國債,是基于對陛下重信守諾的認同,那認籌綏遠馳道票證呢?”

“五十年,人生都不見得有這么久。”

王德欣眉頭舒展,略顯不屑的說道:“那遮奢戶們為何要認籌呢?還不是朝中有聚斂佞臣,逼迫這些遮奢戶不得不認捐!殷正茂、凌云翼在兩廣,拆門搬床,殺人如麻,逼著兩廣縉紳認捐,以盈軍餉,這些錢,全都被殷正茂給貪了去!”

“和今日遮奢戶們認籌綏遠馳道,如出一轍!”

朱翊鈞聽到這則是想到了好玩的事兒,兩廣的縉紳們,求著凌云翼回去呢!凌云翼還給個痛快,擅長打啞謎的王家屏,真的是把縉紳們搞得頭皮發麻。

“所以說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你當明公是遮奢戶們的父親嗎?說讓他們干什么就必須干什么?生殺予奪的權力唯有陛下的非刑之正,拿走他們的錢,和殺了他們沒什么區別了。”林輔成坐直了身子說道:“西土城那幫遮奢戶,難道會聽三位黨魁的?還是會聽陛下的?”

“他們只會聽銀子碰撞的聲音。”

“遮奢戶會算賬,我問過吳中姚氏的姚光啟,為何姚氏要認籌此買賣?”

“姚光啟告訴我,第一是長久,只要大明存續,則馳道永遠會使用,第二則是日后,大明蒸汽機現在三馬力不到,浪費極大,呼嘯著黑煙滾滾,但它不總是三馬力,當它變成十馬力日夜奔馳的時候,所有人都會驚嘆它給商品流通帶來的改變。”

“當它有一百、一千、一萬甚至是十萬馬力的時候呢?它又會拖拽多少貨物,日夜不息的流動?”

“所以,五十年收回本金,是基于當下馬力去考慮,如果蒸汽機的馬力逐步增大,增長的速度越快!收回本金的成本就會更快,盈利也就會更快。”

“五桅過洋船的票證,最多也就是十年,大明在,馳道就在。”

“你明白了嗎?”

林輔成當初也搞不明白這個問題,燕興樓的擴張,尤其是綏遠馳道的票證認籌也遭到了哄搶,是沒人預料到的事兒,甚至西土城和晉商們差點為了搶票證拳腳相加。

屬實是奇怪。

但林輔成搞明白了其中的邏輯之后,也不得不說,這些個家族動輒傳了數百年,不是沒有道理的,不是人人都是鼠目寸光。

總結而言,那就是戰未來,即便是賺不回來也沒關系,反正認籌的錢,有部分都是船舶票證的分紅。

即便是真的血本無歸,其實也無所謂,因為自從陛下啟用了海瑞,這把大明神劍執掌了都察院后,想要給明公送錢的門路就徹底斷了,政以賄成,沒有門路給明公們投獻,遮奢戶多少有點心慌,即便是賠的精光,也算是配合陛下、明公的政令。

日后陛下殺豬的時候,多少會念著點大家的忠君體國,給自己留個體面,給九族留條后路。

這是第三個理由,也是最大的理由,當然,姚光啟沒跟林輔成說明,勢要豪右有勢要豪右的煩惱,士大夫有士大夫的煩惱。

“我明白了。”王德欣思索再三,敗下陣來,選擇了認輸,他已經詭辯一次了,再糾纏,斯文掃地。

他詭辯就是詭辯林輔成說的白銀流轉,其實他提出的‘攔路搶劫’的問題,林輔成完全可以套用白銀流轉去解釋,但是林輔成沒有,自卸一臂的情況下,依舊打的他王德欣潰不成軍。

如果用白銀流轉去思考‘攔路搶劫’的問題,就發現理所當然了,白銀流轉的本質是商品的流轉,而這也是大明從小農經濟蛻變到商品經濟的必然,需要修更多更多的路,才能溝通大明各地之間的商品,讓商品流通更加頻繁,促進經濟蛻變。

這一戰略的實現,真正的關乎自由貿易,林輔成沒有欺負人,而是換了另外一個角度去回答。

王德欣再糾纏,就不禮貌了。

“煤煙!”另外一位儒學士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工部嘴上說得好聽,結果今歲還未寒冬,就已經煤煙遍地,科道言官問詢,工部只知道含糊,推脫,一問就是不知道,層層相護!”

這個問題就很尖銳了,也很大膽了,因為指名道姓點到了工部,點到了汪道昆,這其實是很直接的指責了。

“你不喝熱水嗎?你不吃熟食嗎?”林輔成眉頭緊皺的開口說道:“煤是開門頭等大事的柴。”

“煤是肉,鋼是骨,人是血,煤鋼聯營的西山煤局就是筋骨皮,就是大明的希望,是困局中突破的唯一契機。”

“唯一契機。”林輔成重新確認了一遍。

只有蛻變到商品經濟,才能建立新的生產關系,真的將強人身依附關系轉變為自由雇傭關系,煤鋼聯營的西山煤局,就是唯一契機。

所有的制度都是基于當下現實,而不是憑空想象,憑空捏造而出,否則無論設計的多么巧妙,都會是理想國照進現實,把現實引向深淵的幻想制度,這一點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歷史證明。

“林大師,為何是唯一契機呢?”朱翊鈞好奇,林輔成是如何從自由方面得到這一論證的。

“從哪里開始說起呢?”林輔成的表情格外的唏噓,他看著所有人低聲說道:“西山煤局要抽水,無論怎么做,都只能抽水到三丈左右,揚程無法超過三丈,民報的往復式抽水機,是風箱改來的,后來格物院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實驗,馬拉銅球;再后來格物院格物博士焦竑發現了氣壓和體積成反比;格物院院長德王發明了高壓鍋。”

“西山煤局需要數千匹駑馬,拉動轆轤畜力絞盤牽引來排水,后來終于有了往復式蒸汽機。”

“從萬歷二年民報論抽水機開始,已經八年了,蒸汽機從無到有,往復式蒸汽機終于問世,即便是德王殿下堅持高壓蒸汽輪機路線,但是殿下從沒有否認過往復式蒸汽機的路線,甚至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為何煤鋼聯營的西山煤局是唯一破局的契機?因為蒸汽機啊,是奇跡,是大明前進的最可靠的動力,我想象不到更加可靠的動力了。”

林輔成碎碎念了很久,說到了西山煤局煤炭產量,說到了鋼鐵產量,說到了毛呢官廠,說到了造船廠的蒸汽烘干,他其實也說不準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但朱翊鈞聽懂了。

林輔成是唯生產力論,他認為生產力達到了,所有人都會獲得自由,即人人都可以無羈絆之謂也。

而蒸汽機就是實現他理想國的那個最重要的東西,生產力的革命。

他的學說在邏輯上已經完全自洽。

朱翊鈞點了點頭,示意林輔成繼續他的表演,他對林輔成的觀點是極為認可的,大明正在緩慢一點點的步入生產力革命的年代,而蒸汽機會依托于煤鋼聯營的基礎上蓬勃發展。

是的,物質豐富之后,會有更多人受教育,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進而獲得更多的技術進步,物質更加豐富,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

朱翊鈞走到這一步,用了十年,在張居正、戚繼光、俞大猷、譚綸、王國光甚至是王崇古的輔弼之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這一步。

“呼,還好出了個林輔成啊。”萬士和坐到了天字號包廂的座椅上,對于臺下的舌戰群儒不怎么關心,因為林輔成不會輸。

林輔成被為難的這幾個月時間,的確難熬,但他還是讀完了那些難啃的書,甚至踐履之實的調查走訪了西山煤局和毛呢官廠,結合自己行千里路的經驗,成為了立會講學的大儒。

“大宗伯有壓力嗎?最近朝中都是攻訐大司徒和大司空的奏疏。”朱翊鈞看萬士和如釋重負的樣子,笑著問道。

萬士和搖頭說道:“那倒不是,這次的思辯,臣若是出手,反而不美。”

不要在掃水洗地之事上,挑戰萬士和,萬士和還沒有出手,他一旦出手,就一定會平定風波,但已經貼死了帝黨標簽的萬士和出手,有可能適得其反,民間不能公開討論,就會私下聯袂,那時候更加危險。

但現在,松江自由學派在前面沖鋒陷陣,這就是民間風力輿論的較量,朝廷反而能夠更加游刃有余的處理此事。

這是萬士和最想看到的結果。

“陛下,有個事兒,工部上了道奏疏,說要換通和宮的玻璃,陛下給否了。”萬士和反而說起了朝中的一件事,汪道昆詢問萬士和陛下否決這個提議究竟是什么意思。

汪道昆受困于風力輿論之中,他不敢貿然面圣或者上奏詢問,一來不知道皇帝究竟什么意思;二來有托庇幸進的嫌疑,本來就飽受攻訐的聚斂奸臣,再加上一個幸進,那汪道昆在朝堂就會變成之前郭朝賓那樣的邊緣人。

圣眷,是到了迫不得已才會啟動的殺招,況且汪道昆回京后,都是給陛下找的麻煩,寸功未立,何來圣眷。

所以汪道昆只能找萬士和了,鐵桿帝黨萬士和,就是朝中的萬金油,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可以用到他。

“太貴了。”朱翊鈞搖頭說道:“萬歷七年七月才完全營造完畢,朕觀通和宮巍崇彩絢、無異天宮,今未踰三年壯麗如故,乃欲壞其已成,更加藻飾,是豈規制未備乎?不妥不妥,先生知道,怕是又要勸朕節儉了。”

萬士和立刻說道:“元輔先生已經六年未曾勸過陛下節儉了,況且這次通和宮換玻璃和琉璃瓦,是先生領著工部上奏的,關乎我大明顏面,還請陛下斟酌。”

“太貴了。”

萬士和仍在堅持,俯首說道:“陛下,一共不到五千兩。”

“快一千匹馬了,能用為何要換?”朱翊鈞有點不明白,為何萬士和如此堅持。

“陛下億兆瞻仰,天下以為則而行之,陛下不用,天下就沒法用了。”萬士和終于說出了這句話,新的玻璃是新工藝,這么好的東西,大明皇帝都沒用上,下面無論誰用,都是僭越之罪。

大明君君臣臣的框架下,皇帝通和宮、皇宮既然裝著玻璃,在禮法上,就必須要用最好的。

這次的確是新工藝,工部隸屬的玻璃廠住坐工匠們,搗鼓出了一種新的熔爐,將經過磁選的玻璃原料與煤炭燃燒的煙和火隔開,大規模量產平板玻璃,而且工部用了橡膠條,讓玻璃的密封性更加良好。

密封良好等于更好的保溫性,對于向北開拓,是有好處的。

“這樣,那就換吧。”朱翊鈞一臉肉疼的說道,五千兩銀子,兩萬五千斤豬肉了。

萬士和低聲說道:“陛下,大司徒說國帑出這個錢。”

“早說嘛。”朱翊鈞面色立刻恢復了平淡,早說有人買單,他早就答應了,還用來回打太極?

王謙見陛下心情不錯,思忖再三說道:“陛下,修馳道,只能朝廷來修嗎?朝廷畢竟人力有限,不如放權各地方,將其撲買商賈,商賈籌資修建如何?”

綏遠馳道進行了票證認籌,但管理權和所有權牢牢被朝廷掌控,就和人人做船東計劃里,船東們不能直接干涉經營。

王謙的意思是朝廷畢竟不是無所不能的,一方面要限制冗員來抵抗臃腫,一方面又要里程數,不如除主干道外,全部放權給地方,讓地方撲買商賈,加快馳道的修建速度。

“王御史,你這個主意,問過你父親嗎?”萬士和一聽,嘴角抽動了下詢問道。

王謙不明所以的說道:“沒有。”

“得虧你沒問啊,你問了,我們就見不到王御史了。”朱翊鈞兩只手攤開,看著萬士和笑呵呵的說道。

“哈哈哈!”萬士和、朱翊鈞、馮保和張宏都笑的很開心。

王謙這個提議,看起來很美,但執行起來,就是藩鎮割據的下場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