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京爭位,各地災荒,北平無恙,朱棣狂喜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作者:過節長肉肉  書名:岳父朱棣,迎娶毀容郡主我樂麻了  更新時間:2023-05-25
 
賑災,楊朱棣的美名。

那么賑災必然是用燕王府的人。

現在燕王府也沒別的人了。

于是賑災的任務,燕王妃便安排給了李逍的頭上。

再者說,任務安排給李逍,也不會有中飽私囊的情況。

李逍穿盔帶甲,領著燕軍一衛從糧倉取了糧食,浩浩蕩蕩的護送糧食來到了宛平縣城。

“我的天,竟然有這么多災民么.”

李逍站在宛平縣城墻之上,放眼望去,城墻之下已經聚集了數千災民,遠方還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往這邊涌來。

這是李逍第一次,親眼見證逃荒的場面,很是震撼。不是迫不得已,誰愿意背井離鄉,離開扎根的家園,踏上逃荒的道路。

他回想自己的來到這個世界的經歷,優渥的生活差點讓他忘記自己還身處古代。

那些逃荒的百姓們,原本還推著大車小車,拉著全部家當,想要到達目的地換口糧食。

可到了這里,那些東西早就扔了,只剩下孑然一身,穿著破衣徒步前進。

拉車的牲口也早就餓死在路上,分而食之。

他們已經走了數城,卻沒有一城愿意打開城門放這些災民進去,因此他們便朝著北平逃來,聽說北平前段時間各地都有糧食運來。

隊伍中,一名年邁的老者跌跌撞撞地前行,他頂著白發,手扶著拐杖,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裹,步履闌珊。

這份包裹里裝著一家人僅剩的糧食和財物,老人緊緊地抱著它,生怕在途中將它丟失。

年輕的母親緊緊地抱著瘦弱的孩子,臉上早已失去了血色。

孩子一邊哭泣,一邊用她的小手抹去母親臉上的淚水。母親則用微弱的聲音哄著孩子

這一幕幕,看著令人揪心不已。

李逍能看出來,這些人已經差不多極限了,若是北平若是放著不管,大部分都會餓死。

“逍郎,開倉放糧吧。”

朱凝云看著眼前無數災民,心情十分沉重,她眼眶微微泛紅,看向李逍輕聲說道。

“嗯。”

李逍點點頭,揮手:“開倉,放糧!”

南京城,皇宮。

今天是大明太子朱標入棺的日子。

太子朱標的陵墓正加快建設當中,不日便可入陵。

朱元璋將陵墓定在明孝陵的東面,一座“帝陵”,為明東陵。

同時,朱元璋還將祭祀標準定到了最高。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在封建時代,祭祀是與軍事并列的頭等大事。

對于這個最愛的兒子,朱元璋也給朱標定下了最高級的祭祀規格。

定下每年“九大祭,一素祭”這個規格。

高過朱元璋自己的“三大祭、五素祭”,高過后來明朝所有的皇帝,可以見得朱元璋對朱標的喜愛。

此時,朱元璋坐在殿前,這些日子他已經將眼淚給流干了,眼窩顯得格外深陷。

各地的藩王都回了京,待眾人見朱標最后一面后就將入棺。

此時,朱標的幾個兒子先是不停地哭泣。

特別是朱允炆,趴在地上嚎啕大哭。

“爹啊,您走的這么早,沒了你,兒子怎么活啊”

朱允炆哭的眼淚鼻涕一大把,最后直接哭昏了過去。

這一招可是十分奏效,朱元璋關心的過去將他扶了起來,隨后安排人將他抬下去休息。

一旁的朱允熥暗道不妙。

他本來也想使出這招,沒想到慢人一步。

待一眾親兒子哭完后。

朱允熥只好抽著鼻子,朝著殿外走去。

與此同時,殿外的朱棣目光則是一直用余光打量著朱允熥。

作為朱標的嫡子,他將是自己爭皇位的最重要的對手。

“允熥!”

這時,站在殿外的藍玉招了招手。

藍玉作為外戚,是排在作為親兄弟的朱棣后面。

但他卻大步就走到朱棣前面,將朱允熥擁入懷中。

隨后,常遇春之子鄧國公常升也走了過來,安撫了一下朱允熥的情緒。

“舅姥爺、二舅.”

朱允熥眼睛鼻涕一大把,哇的一聲哭了出來:“母親去得早,如今父親也去了,以后沒人關心我了.”

“傻孩子!”

藍玉摸了摸朱允熥的腦袋道:“你還有我這個舅姥爺,還有這么多舅舅,娘親舅大,我們這些個舅舅都會疼你。”

說著,他左右看了一眼,目光特意還在朱棣身上掃過,“要是哪個不長眼的敢給你臉色看,我們收拾他!”

“嗯。”朱允熥點了點頭。

“聽你舅姥爺的,有我們在,不敢有人欺負你。”

常升說道:“先讓允熥先回去休息吧,別傷心過度,哭壞了身體。”

“你過來。”藍玉招呼了宮女。

讓其將朱允熥先帶走,隨后才退回了隊伍后面。

周圍的一眾藩王都不言語,腦子清楚的人都知道,朱棣此番來,不停在朝中運作,不只是來吊唁,也是來爭儲君之位的。

兄終弟及,秦王、晉王、燕王幾人都有機會。

但秦王在封地作惡多端,被朱元璋斥責為“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早就得到了朱元璋的厭惡,當藩王被招回京,他是第一個。

要不是太子朱標曾經給秦王求情,現在秦王可能就被朱元璋一直軟禁在皇宮,不允許就藩。

秦王朱樉本人也是自知是沒有機會的。

然后就是晉王朱棡。

朱棡儀表堂堂而且文武雙全,朱元璋是比較喜歡的。

同為攘夷九大塞王之一,晉王和燕王的實力相當,而且常常針鋒相對。

朱元璋認識到這個情況后,將藩地設立在燕地附近的太原,形成掎角之勢。

兩人都有實力,對外可聯手抗敵,對內,如果有異動,另外一人可立刻節制,此外,形成掎角之勢的還有寧王朱權。

不過,晉王雖然和燕王實力相當,且絲毫不懼燕王,但他卻沒有想當皇帝的心思,原因同秦王有類似。

晉王的原本的性子也是極為暴躁,在封地多次縱人行兇。

終于有一次,朱元璋忍不住了讓人把晉王廢為庶人,押到南京城來審問,原因是有人舉報他私藏兵馬意圖造反。

后來經過一番調查,沒有查出造反的跡象,再加上太子朱標求情,朱元璋很快就將其放走了,并恢復爵位。

經過此事之后,朱棡算是嚇到了,嚇得魂不守舍。

回封地后,性子立刻就變了,變成了一個溫文爾雅的王爺。

而且從此以后,他對朱元璋有種天然的懼怕感。

有了這個經歷,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機會的。

所以眼下唯有一人的機會最大,那就是朱棣。

朱棣就藩以后,對外戰功赫赫,對內封地的百姓也是愛戴有加,聲名遠揚。

這就是娶一個好媳婦的結果,朱棣其實自己也是個暴脾氣,那些名聲,大多是徐妙云默默耕耘出來的。

但在現在這一時刻,這些名聲就顯得格外重要。

能治理一番之地使其風調雨順,安居樂業,自然也是有能治理一國的能力的。

其他皇子都沒什么動靜,安分守己,紛紛保持中立。

其實大部分皇子認為,朱棣當上皇帝反而對他們有利。

畢竟是都是一個大學堂出來的,兄弟之間還是有感情,至少比侄子感情深。

但他們可不能隨便站隊,不站隊,就沒事情。

無論是誰當上了皇帝,他們王爺還是照做。

因此晉王朱棡現在看到朱棣也是客客氣氣,萬一這個弟弟以后當上了皇帝,還是要仰仗。

朱棣自然是對朱棡既往不咎,和和氣氣。

眼下朝中運作的,與大臣們聯絡的也只有兩撥人了。

一波是燕王朱棣。

另外一波人是支持朱允熥的藍家、常家。

藍家和常家支持朱允熥,他們是朱允熥的娘家人。

只要朱允熥繼位登基,那么對于藍家和常家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局,兩家將會經久不衰,權勢滔天。

另外有一波臣子則是支持朱棣,認為朱棣本就是圣上嫡子,本身就有這個資格的。

而且朱棣在封地多有作為,聲名遠揚,本事不一般。

而若是讓皇孫當儲君,主幼國疑,不利于江山社稷。

當然,這種站隊,也是為了自己以后的利益,扶持一人當上儲君、皇帝的功勞,那可是升官發財的大好機會。

現在,朝廷的兩派官員紛紛都在醞釀大招,等待太子喪事處理完之后,就要以“國不可一日無儲君”為由,開始搞事情了。

然而,兩邊斗得火熱。

卻沒有人關注到一個人叫朱允炆的庶長子

“眾皇子前來吊唁”

這時,一名太監在殿外傳呼。

緊接著,所有皇子紛紛上前,朝著殿堂進去,開始了演技表演。

朱棣走得最前面,其他皇子見狀也沒有爭搶,慢了半步。

朱棣剛進門,眼淚就滾落出來了,隨后一個箭步就跪在了地上,開始嚎啕大哭。

“大哥!你怎么說走就走了啊。”

“我真沒想到,失去親人,失去哥哥是這么一件痛苦的事情啊.我晚上做夢都在想你啊大哥”

“我從小就是你帶大的,跟著你學習,你鼓勵我、支持我、激勵我,教導我的每一個畫面,還在弟弟的腦海。”

“走過人生的每一步,都跟你有關.你跟我最親啊大哥大哥你走了,弟弟怎么辦啊”

朱棣跪地嚎啕大哭,悲傷至極,捶胸頓足。

其他皇子們也不甘示弱,紛紛跪在地上大哭,鼻涕眼淚一大把,不過顯然比朱棣差了一大截。

朱棣這絕對是提前演練過的,哭的死去活來,哭的捶腿頓足,而且看起來,沒有一絲作態,完全是真情實意。

因為本來就是真情流露嘛。

朱棣說的那些也都是實話!

朱棣就是朱標給帶大的,教導大的。

朱標對朱棣的感情是最好的一個。

因為朱元璋為了促進兄弟之間的感情,年長的皇子領著年幼的皇子學習。

而太子朱標就是領著朱棣,朱棣則是領著湘王朱柏。

這一哭,惹得朱元璋也有些傷心了,看著老四悲傷的表情,心道標兒在世的時候,的確是最喜歡老四,哎

哭了有半個時辰,眾皇子眼淚都哭干了,朱棣還在哭。

無奈,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拉著朱棣,安慰道:

“四弟,好了,大哥在天有靈,也不希望你悲傷過度傷了身子,回去歇息吧。”

“不,我不走,我要在這里陪著大哥,一直陪著大哥。”

朱棣摸了摸眼淚大哭。

朱元璋見狀,朝著眾皇子揮了揮手,示意將朱棣給拉下去。

于是一眾弟弟也紛紛拉著朱棣。

“四哥,您哭的太傷心了,這樣下去會哭壞身體的,你還要給父皇駐守邊疆,身體可不能壞了。”

“對啊四哥,下去歇息吧.”

“四哥,我來攙扶你,大哥看到你如此為他傷心,也會難過的”

一眾皇子將朱棣拉出了大殿,喊太監送回了去歇息去了。

畢竟嚎嚎大哭半個時辰,那可是相當費體力的,沒點體力還真辦不成這事兒。

親兄弟吊唁結束后,就該輪到這些親侄子了。

于是乎,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還有一大眾侄子紛紛進了殿。

這些侄子輩就跟朱標沒什么太多感情。

大多數侄子在封地出生,甚至都沒見過朱標這個大伯。

進大殿之前,朱高煦偷偷從口袋拿出來一個紫色、球狀的東西,掰開。

在自己的眼睛前還有朱高熾、朱高燧的眼睛前晃悠了一下。

隨后,那眼淚嘩啦啦的就流了出來。

因此這三人還沒進殿,眼淚就滾落下來了。

“二哥,這是什么啊,辣眼睛。”

“小點聲,辣眼睛就好,使勁哭,好好表現.”

等進了殿,那刺激的感覺還有后勁,眼淚滾得跟快了。

沒錯,這玩意就是洋蔥。

臨走之前,朱高煦問姐夫,到時候吊唁大伯哭不出來咋辦?

姐夫李逍拿出了一個球,說哭不出來,就將這個掰開,在眼睛前晃一晃,保證眼淚直滾。

因此,靈堂中,侄子輩朱高熾三人表現的最好。

那眼淚可是真的啊。

正哭著,

有個五歲的小孩這時候居然哈哈笑了出來。

朱元璋立刻不高興了,但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看向朱高熾三人,就覺得這三人挺不錯的,重感情。

侄子輩吊唁完后,后面就是外戚,朝廷的重要官員。

到了晚上才結束。

這晚上,才是重頭戲。

官員們紛紛回府,去掉喪服換上不顯眼的衣服,在夜色之中穿插

原本朝堂上只有一黨,那就是太子黨。

以往朝代太子黨勢力過大,就會引來皇帝的猜忌,再拉一個黨派,與太子黨持衡,以免皇帝還沒入土,權柄就沒了。

歷史上這樣的事件很多,唐朝的李淵就是鮮明的案例。

但在明朝卻沒有這個現象,太子黨如何勢大,朱元璋都不會管,恐怕朱標想要繼位,朱元璋都會立馬讓位。

只可惜,這個太子朱標當了幾十年的太子,一天皇帝沒當,人就沒了。

太子一沒,太子黨自然瓦解,紛紛另謀出路。

此時,某個府邸之中,燈火通明。

圍坐了許多朝廷官員,燕王朱棣就在其中。

這些都是與他熟絡的,拉攏過來的官員,他目光掃視全場,發現人都來的差不多了,不過少了一個好友。

朱棣問道:“鐵鉉怎沒來?”

因為上次立功,擢升為吏部侍郎呂震說道:“鐵鉉這個人頑古不化,不來也罷,以免壞了王爺的大事。”

這個呂震就是上次李逍幫的那個老頭,得了燕王府的恩,扯上了關系,立馬就站隊燕王了。

朱棣微微皺眉,鐵鉉不來也就罷了。

自家人魏國公徐輝祖也沒來,只有現任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的小舅子徐增壽過來了,這是令朱棣十分不爽快的。

洪武二十三年,徐增壽奉命跟從朱棣出征胡寇乃兒不花,立下功勞,因此跟朱棣十分親近。

但畢竟不是世子,沒有爵位,說話分量不夠,官職也不夠,連朝堂都進不去。

良久,朱棣頷首:“不來就算了,能來這里的,都是本王的心腹,本王定然不會虧待爾等。”

接著,一眾人開始商議,如何在早朝上提及儲君之事。

談論了一個時辰后,這時,戶部侍郎夏原吉匆忙從外面進來,“燕王,喜事!”

朱棣露出喜色,急忙問道:“有何喜事?”

“剛得到消息。”

夏原吉笑著開口道:“去年各地干旱,莊家欠收,各地災荒之地賑災不力,現在爆發了,多處百姓無米下鍋集體逃荒”

呂震打斷道:“百姓吃不上飯,這叫什么喜事?”

夏原吉面露悲痛,嘆了口氣,“對百姓來說的確不是喜事”

說著他拱了拱手,接著道:“多府的百姓都遭難,唯有北平相安無事,最重要的是,北平附近幾府的災民朝著北平而去,燕王,您的女婿李逍在北平開倉放糧賑災,平息了災民。災荒之地近日又下了雨,李逍發放稻種,提供簡易車馬,幫助這些災民回家重建家園。”

說完,他對著燕王深深鞠了一躬:“燕王有此良婿,真乃大明百姓之福!”

戶部關系到百姓民生,夏原吉此人是個心系百姓的官員。

他跟隨燕王并不是祈求得榮華富貴。

而是覺得太子朱標薨逝,從所有人當中看,燕王的確是最適合的人選,于國于家有利。

隨著話音落下。

在場的官員都是一驚,隨后大喜。

果然是喜事,正在這節骨眼的關頭,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改變圣上的心意,跟別提這關系民生的大事!

“好,好啊!憑借此事,我等在朝堂之上,可以大做文章。”

“的確如此,圣上最注重百姓,百姓遇難,燕王府卻心系百姓,解決災荒,助其回鄉,此乃大善也!”

“這郡馬李逍深得燕王的宅心仁厚,都是燕王的教導,家風使然啊!”

“張侍郎,過幾日我等就可以在朝廷之上,將此時匯報”

眾官員喜上眉梢,開始紛紛議論,如何在這件事上做文章,討得圣上歡喜。

“好,太好了!沒想到女婿遠在北平,也能助力本王!姚大師說的沒錯,果然能為燕王府帶來鴻運。”

聽到這個消息的朱棣,也是狂喜不已。

這件事情,起碼能為自己添加兩成的勝算!

不過朱棣對北平的情況是非常熟悉的,心道哪來的這么多糧食啊定然是李逍和燕王妃商議后動用的軍糧。

“算了算了,女婿也不是魯莽之輩,定然有法子解決,上次的軍糧之危,不也是他的雪花白鹽解決的么.”

朱棣沒想那么多,還是眼前的事情最為重要,他看向眾人,哈哈一笑道:“幾日后上朝,該如何以此事做文章,大家再作商議.”

與此同時。

藍玉府邸。

同樣也聚集了一批跟藍玉親近的官員。

正在如何商議對付朱棣一黨,推朱允熥上臺。

在他們看來,朱允熥作為太子朱標的嫡子,是最有機會的。

當然,也要防止變故,提防朱棣使使壞。

藍玉知道,若是朱棣成為儲君,他估計就要真的成為“涼”國公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更何況朱棣的女婿和兒子害死了他兒子,這個仇必報,他早在牢獄中的時候,就給燕王準備了一份大禮!

就在眾人商議之時,戶部的一個主薄進來,匯報道:“國公大人,剛有消息傳來,關系到燕王。”

藍玉露出笑意,道:“快說,為我等出謀劃策,待我侄兒上位,你就是戶部尚書。”

戶部主薄點點頭,接著道:“各地災民逃荒唯有北平平安,還接濟了其他地方的災民”

同為戶部的官員,消息是想通的,只不過各為其主,因此藍玉也得到了消息。

“又是這個李逍,他奶奶的,等死吧!”

聽到這個消息后,藍玉頓感不妙。

這舉措,對燕王太有利了,給燕王帶來愛民如子的美名。

就這件事情,眾官員展開了討論。

很快,門外來一侍衛,走進來附耳對藍玉說一些什么。

聽完之后,藍玉哈哈大笑起來,大笑道:

“各位稍安勿躁,本公剛得到消息,這李逍在北平,動用的是軍糧,他這是將北平的邊防軍務當做兒戲,我等可以拿此做文章!”

聞言,眾官員露出喜色。

朝堂之上就是抓住對方的破綻,任何一點破綻,都能成為攻擊對方的武器!

而這時,一名夜不歸也在暗中得到了藍玉的討論。

接著,夜不歸就將這個藍玉的策略消息帶給了燕王

明爭暗斗,無所不用其極。

這就是朝廷之間的斗爭。

與此同時。

就在雙方抖的火熱的時候。

卻有一個漏網之魚,也在暗中醞釀。

東宮某一處房間,朱允炆之子,呂氏拱手:

“求兩位大人,助我兒一臂之力。”

呂氏沒什么根基,他明明是太子妃,兒子卻是庶子,在宮中能夠依仗的人幾乎沒有,也就只有眼前兩人。

“太子妃,我等一定竭盡全力。”

兼翰林學士兼朱允炆的老師黃子澄和兵部主事齊泰,一同拱手道。

“兩位先生可有把握?”

呂氏一喜,問道。

結果,兩人紛紛搖頭。

齊泰提議道:“朝中有一人中立,可用!”

朱允炆急忙問道:“這是是誰?”

齊泰回答:“鐵鉉。此人性子及直,連圣上偶爾都會私下傳召他,詢問朝中之事。”

朱允炆微微皺眉:“鐵鉉不是跟我四叔燕王交好嗎?”

齊泰道:“雖然不能拉攏,但卻可以利用不過,即便加上鐵鉉,依舊難以成事啊.我們幾人人微言輕.”

“有了!”

黃子澄心生一計,道:“我們二人不能成事,但只要再有一人,絕對能夠成事,此人名方孝孺,有經天緯地之才。更是守孝十年,是至孝之人!”

說完黃子澄看向朱允炆道:“還請皇孫尋找時機,招此人入朝。”

“竟有如此大才!”

朱允炆點了點頭,欣喜道:“好,都聽老師的。若能助我成為儲君,將來我必定奉幾位為上卿!”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